一种困难立地条件下柠条锦鸡儿造林方法

文档序号:28327621发布日期:2022-01-05 01:30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困难立地条件下柠条锦鸡儿造林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育苗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困难立地条件下柠条锦鸡儿造林方法。


背景技术:

2.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豆科,锦鸡儿属,灌木,又叫毛条、白柠条,根系极为发达,主根入土深,株高为40~70厘米,最高可达2米左右。适生长于海拔900~1300米的阳坡、半阳坡;耐旱、耐寒、耐高温,是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带的旱生灌丛。柠条锦鸡儿种子遇水萌发迅速、萌发率高,具有强抗旱性,目前,柠条是中国西北、华北、东北西部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属于优良固沙和绿化荒山植物,同时具有良好的适口性,是一种良好的饲草饲料。
3.近年来,随着人工造林工程的大力实施,立地较好的地带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人工造林和人工绿化工程,剩下的荒山、荒地大部分都是立地困难,造林难度大的地带。现有干旱区困难立地育苗栽种的方法通常是春季植苗造林,即在春季通过挖坑栽植树木幼苗造林,这种方法的造林成本每亩地在1600~2000元,包括人工费,苗木费,挖坑费,栽植费,浇水费。但该方法造林成本高,且苗木大面积死亡,成活率极低,同时树苗在起苗、调运、栽种等过程中都存在困难,且苗木极易遭受损伤。因此,如何降低造林成本,节省劳动力,提高幼苗成活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目前,国内外实验室大研究多都是对柠条锦鸡儿在苗圃基地育苗的一些技术体系或鱼鳞坑结合种子造林,而在困难立地上通过挖鱼鳞坑+集雨抢墒种植、鱼鳞坑+地膜+集雨抢墒种植的柠条锦鸡儿的造林方式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成活率的困难立地条件下的柠条锦鸡儿造林方法。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困难立地条件下柠条锦鸡儿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种:选取无损坏和无虫害的柠条锦鸡儿种子,洗净;

挖鱼鳞坑:在目标荒地上按两两之间间距为2米挖鱼鳞状坑,且该鱼鳞坑呈品字形分布;

当一次性有效降水达20~30mm,将种子浸泡2~3小时后,抢墒种植,待幼苗出土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抚育即可;或当一次性有效降水为2~3mm,铺好地膜,待土壤墒情达地表7~10 cm时,将种子浸泡2~3小时后,抢墒种植,待幼苗出土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抚育即可。
7.所述步骤

中目标荒地的坡度大于45度。
8.所述步骤

中鱼鳞坑的长为60cm,宽为30cm,深度为15cm。
9.所述步骤

中种植时播种穴位于所述鱼鳞坑的底部,每穴2~3粒,种植深度为2~3 cm。
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中柠条锦鸡儿的种子具有良好的抗旱性、抗热性、抗寒性和耐盐碱性,在获得水分后萌发速率极快;在荒山采用鱼鳞坑种植,有利于拦截降雨;对鱼鳞坑覆地膜有利于坑中土壤保墒,确保少量有效降水时,满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土壤墒情良好时,抢熵种植。
11.2、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的通过苗子栽植造林方法花时长、劳动量大、成活率低、成本高等不足,突破通过种子生长季节随意种植,种植后出苗差、造林不见林的困境。
12.3、本发明具有投入低、种子出苗率高、苗子生长迅速、成林快,适用各类坡向、坡度困难立地造林,易于推广的优势。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鱼鳞坑示意图(左为鱼鳞坑,右为鱼鳞坑+地膜)。
15.图2为本发明不同处理条件下柠条锦鸡儿萌发率。
16.图3为本发明不同处理条件下柠条锦鸡儿生长量。
17.图4为本发明具体应用图片。
18.图5为本发明实际应用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所示,一种困难立地条件下柠条锦鸡儿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种:选取无损坏和无虫害的柠条锦鸡儿种子,洗净。
20.⑵
挖鱼鳞坑:在坡度大于45度的目标荒地上按两两之间间距为2米挖鱼鳞状坑,鱼鳞坑的长为60cm,宽为30cm,深度为15cm,且该鱼鳞坑呈品字形分布,以达到最大的拦截蓄水能力。
21.⑶
当一次性有效降水达20~30mm,此时土壤墒情达地表7~10cm,将种子浸泡2~3小时后,抢墒种植,待幼苗出土后进行抚育即可;或当一次性有效降水为2~3mm,铺好地膜,待土壤墒情达地表7~10cm时,将种子浸泡2~3小时后,抢墒种植,待幼苗出土后进行抚育即可。
22.种植时播种穴位于鱼鳞坑的底部,每穴2~3粒,种植深度为2~3cm。
23.在困难立地利用幼苗栽植成活率极低,经济成本高,而锦鸡儿种子萌发速率快,易于成活,在荒地上做三组不同处理,分别为空白种植;鱼鳞坑+集雨抢熵种植;鱼鳞坑+地膜+集雨抢熵种植,之后统计三种处理下的萌发数,计算萌发率,绘制三种处理下柠条锦鸡儿种子萌发率的曲线对其进行比较。
24.实施例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北部干旱山区,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每年均气温6.7℃,降水量400毫米,无霜期120天,为典型的干旱山区。
25.以甘肃省榆中北山旱地农业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种植为例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说明:

选取无损坏和无虫害的柠条锦鸡儿种子,洗净,备用。
26.⑵
选取榆中北山一向阳坡地,坡度50度,在荒山上同一坡面挖鱼鳞坑60cm*30cm*
15cm(长*宽*深),每排每列间隔2米,呈品字形排布,达到最大的拦截蓄水能力,如图4所示。
27.⑶
将刨好的鱼鳞坑进行覆地膜处理、不覆地膜处理,并以不做任何处理的坡地作为对照。
28.等待降雨2~3mm后,将种子浸泡2~3小时,分别进行鱼鳞坑覆地膜种植、鱼鳞坑不覆地膜种植和对照种植;种植深度为2~3 cm。
29.同理等待降雨量达20~30mm后,将浸泡后的种子也如同上述操作在不同处理下种植。
30.种植时,在鱼鳞坑的底部,或作为对照的坡面上,用小铲子锹宽3cm、深2~3 cm的缝隙,植入浸泡的种子2~3粒。7天后,测定出苗率;1个月后,测定高生长量。如图2~3所示。
31.经统计,在2~3mm降水的情况下:对照与鱼鳞坑处理下柠条锦鸡儿种子萌发率为0%,高生长量为0cm; 而“鱼鳞坑+地膜”处理下柠条锦鸡儿种子萌发率为95%,高生长量为5cm。
32.在20~30mm 降水条件下:对照组柠条锦鸡儿种子萌发率为10%,高生长量1.3cm;
ꢀ“
鱼鳞坑”柠条锦鸡儿种子萌发率为95%,高生长量5cm;
ꢀ“
鱼鳞坑+地膜”柠条锦鸡儿种子萌发率为96%,高生长量5.4cm。
33.图2说明在2~3mm降水条件下,仅有“鱼鳞坑+地膜”处理下柠条锦鸡儿种子萌发,且萌发率高,在20~30mm的降水条件下,土壤熵情较好的情况下,“鱼鳞坑”与“鱼鳞坑+地膜”处理下柠条锦鸡儿种子萌发率持平。从图3可以看出,在降雨量低的情况下“鱼鳞坑+地膜”的处理下,柠条锦鸡儿高生长量显著。由图5可以看出,从2015年到2021年的5年多时间,柠条的高成活率达到了造林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