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群车

文档序号:28328257发布日期:2022-01-05 01:4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群车

1.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为生猪群养方面的技术设施,尤其涉及到一种混群车。
技术背景
2.当前母猪饲养仍然以采用限位栏为主,其中对母猪全程限位的做法也很普遍。虽然对母猪高度限位能够提高规模化生产效率,但是对来自母猪体内由遗传、神经、内分泌活动形成的动机行为得不到正常表达,对来自猪体外部环境刺激也不能正常的适应。由于长期限位饲养致使母猪适应性下降,疫病增多,所以母猪群养方法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和使用。
3.猪具有群居的生物学特点,有很强的探究性行为,群内还存在等级优势序列。在当今的规模化饲养条件下,母猪群养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不同于在自然状态下猪的群居,而要面临的问题是频繁的合群和入群,每一头母猪经常要面对一群陌生的同类,从而引起咬架,致使母猪大部分被咬伤,从而造成感染,有时还出现咬残、咬死的情况。为了解决母猪群及其它猪群咬架的问题人们在生产中尝试了很多方法,如气味干扰、合理分组、添加药物、安装隔离逃离设施、人工看护等。在众多的方法中,人工看护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少猪的伤害,而其它方法单独使用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和人工看护配合也只是起到了辅助缓解作用。人工看护要付出大量的人工成本,这是规模化饲养者不愿承受的,因而也限制了母猪群养的普及应用。
4.为了更好地认识猪群养过程出现的问题,本发明人首先对合群、入群、混群的概念做了进一步明确。所述的合群是指将一群相互陌生的猪(如母猪同时下床)同时并入一个圈中,或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体重数量相差不大的猪群同时并入一个圈中;入群是指将一头猪或少数猪并入多数猪群中;合群、入群统称为混群。本发明人经过多批次的入群、合群观察发现:猪入群后,大群猪对后并入的猪发生探究性本能性行为比较强烈,明显表现出四步:一闻,二拱,三啃,四咬,这个过程一旦启动一般不会自然终止,被咬猪受到群攻而伤害严重。猪合群后探究性行为四步表现不十分明显,因为合群咬架主要是由猪群重新建立等级优势序列的本能性行为所致,即一对一咬架,感觉不敌迅速逃离,虽然大部分猪体被划伤,但是都是轻微伤,咬死、咬残的概率非常低。
5.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当混群后的新猪群完成重建等级优势序列、探究性、占位性等本能性行为过程后(一般需要1

3天)群体就会出现相当稳定的和谐状态。如果本能行为过程受到干扰,比如入群时使用气味剂,使其探究性行为得不到满足;合群时使用了不恰当的隔离设施,使其等级序列没有完全建立,从而导致猪群稳定和谐延时出现的状况(有的长达1个月还出现咬架现象)。本发明人将一个混群后的新猪群通过完成相应的本能性行为后出现的稳定和谐状态的现象,自定义为猪群和谐形成原理。依据猪群和谐形成原理,混群咬架实质是母猪群或其它猪群出现稳定和谐状态前伴随着本能性行为过程而发生的自然现象。人工看护出现稳定和谐状态的效果之所以好,是因为看护并未消除本能行为过程的完成,同时将咬架对猪造成的伤害降低。猪群和谐形成原理的发现为解决猪混群后咬架问题开辟
了新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是依据猪群和谐形成原理,用一种混群车替啃咬的方法来完成猪混群后发生的本能性行为过程,从而在形成猪群稳定和谐前,解决了猪被咬伤、咬残、咬死的问题,也解除了人工看护成本高的问题。
7.技术方案:一种混群车,包括侧围栏、前门、后门、床板、轮子、滑槽、食槽、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围栏、前门、后门均由网孔制成,网孔的大小能让猪嘴通过而不能张口;所述滑槽固定在床板的前端并处于前门的下面;所述食槽嵌在滑槽内并能够前后滑动,食槽上口分布在混群车前门内、外;所述的轮子安装在床板下面;所述的铁链悬挂在两侧围栏外。
8.工作原理:猪群通过其网孔闻猪、拱猪、继而啃栏、咬链四步完成对混群车内猪的探究性行为;当混群车内、外的猪隔着前门争抢采食时,各自用鼻拱抢夺食槽,从而自然地调节了食槽上口在混群车前门下内、外的大小分配,进而来建立等级优势序列;轮子抬高床板以突出混群车内猪的占位性,从而在结束与混群相应的本能性行为过程中同时避免了猪被啃、咬,进而形成猪群稳定和谐。
9.一种使用混群车的群养母猪舍,其特征是上面所述的轮子均为万向轮;使用时把带有万向轮的混群车放在母猪舍中间,由母猪群的行为来决定混群车在母猪舍内的最终停留位置,当母猪群探究结束(即再无猪对车内探究),放出混群车内的猪。
10.有益的效果:一、本技术方案是依据本发明人最新发现的猪群和谐形成原理设计的,利用猪本能性行为产生的过程有效地解决了混群咬架的问题,克服了以往及目前利用猪嗅觉发达而采用一系列方法,避免了气味剂(花露水、过氧乙酸、酒精、苦味等)的刺激性对猪的嗅觉、味觉及视觉造成伤害,从而提高了猪群的福利;同时也克服了在猪舍中安装各种隔离设施的方法,避免了对猪本能行为正常表达的干扰,从而缩短了形成猪群稳定和谐前的时间。二、本发明的混群车仅对少数猪进行少时限位,对大群猪无害,完全能够取代人工看护,进而就能够促进母猪大群福利化饲养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因而具有显著的进步。三、由于规模猪场在群养时,尤其是母猪群养时,合群、入群频繁,混群车使用效率很高,均摊到每头猪上的成本很低,其费用即便是小养猪户也能接受,因而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1.图1为混群车透视图。
12.图2为混群车侧视图。
13.图3为混群车后视图。
14.图4为混群车顶视图。
15.以上各图中的标记:1前门;2后门;3床板;4侧围栏;5食槽;6铁链;7网孔;8储粪槽;9轮子;10滑槽;11漏粪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参照附图结构进行建造。
17.为了充分满足猪群对车内猪的探究行为,一个混群车通常只能设计成装一头猪;如果猪群很大,一个混群车也可以设计成装两头猪,两头猪之间头部要限位;禁止将其设计成装猪两头以上,影响猪群对处于中间位置猪的探究。
18.其尺寸大小依据不同猪群中猪的大小而定;其中母猪群通常都是成年猪,混群车长
×

×
高为190
×
70
×
100

。所述网孔7的大小,也要依据不同猪群中猪的鼻拱大小而定;当用于母猪时,方形(或菱形)网孔其长
×
宽为12
×
12

,圆形网孔半径6


19.所述食槽5要设计成浅盘形,在前门1下面、床板3的前端滑槽内滑动,滑槽两端要锁定;猪在采食时,争夺食槽上口在混群车前门1下内、外的大小分布,其力量非常大,所以滑槽安装要牢固,食槽5要结实。食槽5上要配上一些附件,如图所示:处于前门1内的食槽5上口安装两个档,处于前门1外的食槽5外表面安装一个方框套在滑槽10上,从而使食槽5上口不能离开前门1下方,同时也不能离开滑槽5;当打开前门后,食槽可从滑槽上取下来。
20.所述的轮子9,安装在床板下四角,通常后面或前面一对为万向轮,而用于母猪时可以两对均为万向轮。
21.所述的床板3后方为漏粪板11,漏粪板11下面紧挨着的是一个储粪槽8,其容积为猪一天的粪尿量。
22.当合群时,将强势群体中的一部分赶入混群车内,使其它群体之间势力相当,然后让其建立等级优势序列,稳定后即可放出;当入群时,将后并入的猪赶入混群车,当猪群探究行为结束后,放出即可。
23.母猪的力量较大,通常把装有母猪的混群车开始放在母猪舍中间位置,由母猪的鼻拱决定其在母猪舍中最终的位置。种养结合的场户可以向混群车内投放秸秆青菜,比挂铁链的效果好,能加快结束本能性行为,提前形成猪群稳定和谐。猪放出以后,混群车还要在圈舍内停留一段时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