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及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128315发布日期:2022-03-05 00:47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及养殖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还涉及上述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的密集活动,使海洋沿岸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自然海岸线大幅减少,人工海岸线快速猛增;近岸水域除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导致的污染外,各种人为的不恰当行为如:滩涂围垦、高密度养殖等等,进一步导致近岸海水水质和生物多样性资源走向了“透支”。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浅海海水温度上升快,将直接影响藻类、贝类等生物的繁殖生长;如今近岸生长最为旺盛的海洋生物繁殖生长期,明显越来越短,而且不断生病,如:海藻有白腐病、赤腐病、绿腐病等,贝类易生泥红病等等,还有各种杂藻侵蚀污染,如:浒苔、石莼、硅藻等,导致养殖减产减收甚至绝收,亏损越来越大,养殖已很难进行。
4.随着市场需求增大和维护环境的需要,离岸深水区生态养殖是唯一可持续发展之路,深水海域具有污染小,水温低、水体交换大、养份充足、生态环境好等优点,但,同时存在着高投入、高风险、成功率低、回报低等问题,并且,深水海域养殖气候条件恶劣:风大、浪大、潮流大,因此要有过硬的、适用性强、先进的养殖装置和养殖方法,才能实现离岸深水区多营养层生态养殖。
5.近几十年,人们为了确保收获,曾也不断向离岸深水区方向推进,养殖海藻如:紫菜养殖技术,从人工养殖起步的潮间带筏架式滩涂养殖方法(南通、连云港还有极少一部分);到潮下带的支柱式养殖方法、插杆式养殖方法;直到如今少量应用,偶尔成功的翻转式养殖方法、三角架式养殖方法、“u”型管式养殖方法等等,但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气候环境恶劣,难以实施,发展到了瓶颈,必须要有巅覆性的创新。
6.现有养殖方法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1、都需要人工操作;使附着在网帘上的海藻如紫菜离水干露,劳动强度大,海面操作困难;干露的时间受天气、非人为的因素影响大,无法及时控制,经常造成海藻生病欠收,甚至绝收的后果;如早期滩涂潮间带筏架式养殖,虽然能得到自然干露,原生态生长。但由于如今滩涂潮间带的水质污染严重,水温高、缺乏营养、海域空间小,又无法抵御当今时常出现突发性气候等等因素影响,致使所养殖的海产品采收期短、产量低、易生病、品质差、易绝收,此方法基本已被淘汰;2、抗风浪性能差;插杆式养殖的插杆长度从刚开始的六米至十二米,发展到现在的二十一至二十四米,超长的插杆或支柱在外海风浪潮流中使用,极易折断,损失大,海藻紫菜得不到及时吊起离水干露晾晒,导致生病减产和杂藻疯长污染,另外折断的杆体又给海洋带来新的污染;3、干露晾晒时,效果差,干不透;翻转式、三角架式、“u”型管式等养殖的干露方法,
都是由两个浮动支撑点连接支撑负荷,在风浪中极不稳定,无法撑高,只能重心过低干露;离海面近,海风吹起浪尖水沫淋到生长基网帘上,半干不干,不能彻底清除绿藻、硅藻等杂藻和病菌,使海藻紫菜品质降低,生长时无机物转成有机物少,产量降低,极易绝收;4、生产管理依赖人为程度高,费用高,自然生长条件差,因此养殖的水产品质量差产量低,而且整个生长过程都需要人工进行调整管理;人工多导致管理成本高,一般人工成本要占总收入的七成以上;5、风险高;养殖户经常讲紫菜养殖产业和赌博一样,由于养殖装置和方法上的缺陷,因而受到的自然因素影响就大,人为管理稍有不到位,就无法抗拒自然影响,易造成减产或绝收的后果;6、采菜收割控制难;由于所养殖的海藻紫菜,在上述方法中经常生长在潮下带环境中,长期浸泡在海水里疯长而产生溃烂,弹性差,收割时预留难,经常出现紫菜苗被连根拔起即养殖人常说的“跟刀走”现象,最终导致后期绝收;7、上述方法都存在着海藻(如紫菜)长长时,离水重,干露的力量不足现象,因装置和方法载荷性能差;上述方法都是采用“吊”或“托”的方式带动生长基干露,如:紫菜网帘上紫菜长长时,离水干露,负重大,难以控制动态负荷,稍有大些的海浪冲击,就会造成装置不稳定,发生损坏养殖器材等现象,至使养殖失败;因此,当预报有大风大浪天气时,养殖人员都会采用不吊或不托的办法保护装置,养殖生物得不到及时干露,只能一直放入水中,长期浸泡,任其被风浪冲刷;8、大风大浪时,容易将生长在生长基(网帘等)上的海藻(如紫菜等)冲涮下来,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原因一:是由上述方法提供养殖生物生长模式决定的,要么连续干露几天,甚至因天气或人为因素造成生物脱水而死;要么长期浸泡在海水里生长,叶片膨胀失去弹性,韧性差;原因二:是以上的方法养殖装置无法同步跟随或抑制海浪起伏,被动受冲击所致;9、养殖装置使用时,受到的阻力大,阻碍水体交换,连成片的养殖田,特别是在涨潮水流涌入时,一直漂浮在海面上的养殖装置,影响水体流入田间,生物吸不到充足的养份,又不能及时带走代谢物,造成生态恶性循环,同时产生的阻力也容易损坏养殖装置;10、不能完全营造自然潮间带生长环境,长期影响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和正常进化;人工管理时,生物只能按照潮上带或潮下带极限环境生长,不能完整提供原生态健康旺盛的生长环境;11、不能应对或抵御极端气候变化,无法满足养殖生物的正常生长;当初冬强烈降温,造成海面上的空气温度适合海藻(紫菜等)生长,但此时的海水温度相对较高,不适合长期浸水生长,并且人工又无法在每次潮汐都能及时干露管理,只能将养殖装置长期浸泡在高温海水里,不利于养殖生物生长,特别在幼苗时期容易被烫死;深冬时节,有时突发强寒潮,造成气温骤降,此时海水温度平稳,应将干露的养殖生物及时地放入海水里,但风浪大时,人工又无法及时管理到位,只能任其冻伤,减产或绝收;12、不能实现多营养层生态养殖,只能养殖单一生物(如紫菜、裙带菜、小叶海带等),不具有互补性养殖净化水质功能,空间利用低,效率低,收入少,易造成养殖海域生态环境污染;13、不能应用到离岸深水区实现海藻养殖,插杆式养殖的杆子,当长度达到二十三
米长时,在水深十二米至十三米的泥质海底海域养殖使用;超长的插杆难以控制扶直,不仅在水里阻力加大,而且难以抵抗深水养殖海域的风浪,杆子会频繁折断,养殖生物得不到及时干露晾晒,使养殖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离岸深水区,可利用自然潮汐海水自行实现潮间带形式的原生态养殖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
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上述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的养殖方法。
9.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包括上层海面养殖网田,在上层海面养殖网田上的每个十字交叉点均固定连接有直立浮动支撑装置,在直立浮动支撑装置上固定安装有带栓孔的卡箍,卡箍与卡箍之间通过网绳连接形成中层养殖网田,中层养殖网田与上层海面养殖网田之间固定连接有吊串式养殖基绳,吊串式养殖基绳垂直设置形成中层养殖生长基。
10.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所述上层海面养殖网田是由若干根同等长度的横、竖相互垂直的浮绠于海面上排开,形成由若干个小矩形网眼依次组成的海面养殖网田,它的每一根贯穿整个养殖网田的横或竖浮绠首尾,再分别在养殖田边,与固定养殖田的根缆连接拉紧;每条对应根缆一端拴在离养殖网田一定距离的海底固定装置上(如:海底固定木桩等),另一端则绑着大浮子漂在海面上,于养殖田边,与对应的横或竖浮绠相连拉紧,组成四面拉紧浮于海面上的矩形养殖网田。
1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通过将浮于海面上的矩形养殖网田内,所有横、竖浮绠相互垂直的“十”字交叉点,采用先将交叉点的浮绠绳,绳股分开,再用一段细绳从分开的横、竖浮绠绳,绳股间穿过,将它们捆扎牢固顺势连接成一体,编制成由若干个统一大小矩形网眼组成的,整片矩形养殖网田,再通过上述已说明的养殖网田四边若干根海底固定的根缆,将一一对应的田边浮绠拉紧,使浮于海面上的矩形养殖网田,被拉平展开,确保生长基上养殖的海藻,一直展平漂浮于水面光合作用或被撑起离水干露。根缆的长度尽可能地长,再加上矩形养殖网田四角“八”字型根缆齐力控制,使田间所有“十”字交叉点,在涨潮落潮过程中或在任何气候环境下,平移范围接近为零,一般可控制在几十厘米范围内,这样浮于海面上的矩形养殖网田被四平八稳一直控制着,任凭风浪冲击拍打,只能随潮汐上下,横向不移动,确保在大风大浪中,正常养殖。
12.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在浮于海面上的矩形养殖网田内,每一个由横、竖浮绠组成的“十”字交叉点上,都有对应一套悬浮支撑装置系坠在下面;一方面装置在海面下,可避开海面风浪的冲击拍打;另一方面对海面上的养殖网田产生坠拉作用,可抑制海浪对网田的掀动,进一步提高养殖装置的抗风浪性。
1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每套直立悬浮支撑装置,是由高分子高强度防腐复合材料制成的中空管式中空撑杆,与置于中空撑杆内腔内的,用同样复合材料制成的中空细杆,组成抽动组合,细杆上有均匀分布并固定的若干个塑料活塞,贯穿在中空撑杆中下段内腔里;塑料活塞与中空撑杆内腔紧配合,工作时,兼做吸压空气或吸压海水而产生阻尼滞后作用:一可提高本发明的抗风浪性;二可防止冲涮掉生长基上所养殖的海洋生物;三可使气或海水由水面与水下底层,上下交换,治理并改善养殖海域生态环境。
1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中空中空撑杆的首端通过装有带绳槽防裂紧固注塑件与养殖网田内对应的“十”字交叉点,用短尼龙绳通过绳槽绑定成一体,随海面养殖网田一起浮动,中空撑杆的中下段则由带塑料活塞的中空抽杆,插入其内腔控制,而中空抽杆的尾端,则先由两个半球体组成的球头,吻合夹紧后,再将球头置于对应海底的支撑基础托盘中心,由顶端预留中空抽杆孔的三爪压盖,通过自攻丝与支撑托盘固定,其特点:是带活塞的中空中空抽杆尾端,随每套支撑装置固定于海底管桩顶端托盘上,管桩支撑基础固定于海面养殖网田的对应“十”字交叉点垂直之下海底;中空抽杆上端连同均匀布置固定的塑料活塞,一起置于中空中空撑杆中下段内腔内,中空抽杆顶端口有一带预留孔的封口紧固注塑件,用一段细绳一端穿孔拴住,另一端与中空撑杆内腔顶端口防裂紧固件的预留孔相连拴住,以防高潮大浪时,中空抽杆从中空撑杆下端口抽出脱轨。
15.中空撑杆随海面养殖网田一起潮涨潮落或浪峰浪谷,以中空抽杆为滑道,上下带阻尼滑动;待落潮海面下降促使中空撑杆下端口,滑入海底支撑托盘的缓冲槽内时,中空撑杆便逐渐支撑起生态养殖网田不随海面下降而下降,由若干个均匀分布在“十”字交叉点下的支撑装置,一起支撑着整体海面养殖网田,离水干露晾晒。
1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置于海底支撑基础支撑托盘中心的,由两个半球体组成的球头,夹紧中空抽杆尾端组装时,用一贯穿螺栓将中空抽杆尾端与球头中间穿过拴紧牢固,防止中空抽杆尾端从夹紧的球头中抽离脱开,另球头由顶端预留中空抽杆孔的三爪压盖紧固件,压住球头与支撑托盘中心紧固组装时,紧固后,有预留球头活动空间,当中空撑杆首端随海面养殖网田一起上下移动或随浪涌摆动时,中空撑杆中下段受其内腔内的中空抽杆控制,而中空抽杆尾端又被夹紧球头夹紧后,有隙控制在海底支撑托盘中心,使中空撑杆不仅可以以中空抽杆为滑道,上下移动,而且还能满足中空撑杆以中空抽杆尾端球头为原点,倾斜摆动,活动自如,顺应海浪潮流对中空撑杆产生的冲压和扭曲,从根本上解决了中空撑杆被弯曲折断,扭曲开裂的损失问题,增强了装置的可靠性,经久耐用性,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的抗风浪性能。
1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插入中空撑杆内腔另一复合材料制成的中空细杆即支撑系统中的中空抽杆,从首端至尾端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纺锤形塑料活塞,活塞与中空抽杆外壁固定采用两半合一,通过活塞通槽内带橡胶垫夹紧的固定方法组装,再通过活塞上装的定位自攻丝拧紧戳住中空抽杆外壁定位固定,以防活塞与中空抽杆
一起在中空撑杆内腔内上下移动时,相互打滑窜位,失去或降低当做滑道、产生阻尼缓冲、带动水气交换,治理养殖海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1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在中空抽杆上还固定套装有若干个纺锤形塑料活塞,为了使活塞进入中空撑杆中下段内腔内运行可靠、耐用,使活塞凸起圆弧处与中空撑杆内壁,既密封又耐磨,特在凸起圆弧处设置几道活塞环凹槽,用反应成型的工程塑料制成的耐磨弹性活塞环,镶嵌在凹槽内,起到封气封水产生阻尼、耐磨作用、可长期在海水中使用的要求。
19.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在中空撑杆的顶端安装有带绳槽防裂紧固注塑件,上部为锥形体,外体周向自上而下设置几道绳槽,作为与海面养殖网田内“十”字交叉点捆扎固定用,紧固注塑件的下半部分插入中空撑杆顶端口,为圆柱体,它的外围周向设置几道凸出圆弧棱,与中空撑杆内腔紧吻合,起到密封不进海水作用,锥形体与圆柱塞衔接处制作成类似“瓶盖”结构,能随圆柱塞进中空撑杆顶端口的同时,锁紧端口外壁,防止端口开裂,并固定于中空撑杆顶端。
20.在锥形体顶端处有一贯穿孔,孔口形状与中空抽杆外壁相同,用一节中空中空抽杆,直立插入孔内少许并固定,在其外壁做一层醒目反光膜,用于在离岸深水区,提醒过往船只养殖网田的位置,避免事故发生,另可在此节中空细管上端口,插装一带固定绳槽的可调单向阀件,控制中空撑杆浮起时浮力大小和吸排水量或气量,亦可作为养殖网田内的“十”字交叉点与可调单向阀上的固定绳槽扎紧固定,用来提高整体养殖网田干露时,离水高度,延长干露时间,应对突发天气造成养殖生物繁殖生长受阻时修正用。
2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在低潮时沿着中空抽杆滑落,下端入海底支撑托盘中心的缓冲槽内,支撑海面养殖网田离水干露。在中空撑杆下端口,设有一喇叭口状塑料卡箍,通过自攻丝与下端口杆体固定,卡箍的最小内径与中空撑杆端口内径相同;一是防止中空撑杆下端口频繁着落冲击托盘时开裂损坏;二是方便中空抽杆上塑料活塞,进出中空撑杆下端口顺畅自如。
22.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海底支撑基础,插入海底泥沙中的固定管桩,是用插杆或支柱等养殖中折断淘汰下来的废旧复合材料短管代替使用,既可消除新污染,又能变废为宝。管桩的长度可根据养殖海域海底基础软硬程度确定;为了使直立插入海底泥层中的管桩支撑牢固,在管桩下端口先套装一倒圆锥体塑料“鞋”,增大管桩在泥里的支撑面积,防止沉降;支撑托盘安装在管桩的上端口,通过自攻丝将套入管头部分与管体贯穿拧紧固定;支撑托盘边缘均匀设有多个圆孔,一可作为将支撑装置整体插入海底时,用绳索穿过上提托盘,顶住中空撑杆下端口,方便一起插入泥层中固定用;二可将圆孔作为拴住海底养殖网笼的系固点,实现多营养层养殖的海底层养殖。
2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每套支撑装置中插入海底固定时,为防止使用中管桩受力歪斜,在支撑托盘背面中心下方,沿管桩体套入一个相互加强,正三角
向下三爪斜孔注塑紧固件,通过自攻顶丝与所需的桩体位置紧固定位;均匀分布的三爪斜孔各插入一段配套短管,同样通过自攻长丝将其插入的部分与孔壁贯穿固定,每一短管的下端口同样套装一倒圆锥体小一号的塑料“鞋”,增大支撑面积;由三短管组成的斜向往下正三角斜支撑,随管桩一起插入泥中固定,确保每套支撑装置更加可靠运行,保证整体支撑养殖网田的支撑基础产生的支撑力方向一致性;由于有可以沿管桩上下移动可调的正三角斜支撑,辅助支撑整体基础牢固;因此,可采用管桩加长使用,使整体支撑基础面高出海底几米,可有效缩短中空撑杆的使用长度,提高支撑强度;同时能用同样长度的中空撑杆,可扩展至更深的海域继续使用,无需再更换中空撑杆,既灵活方便,又可重复使用,既可维护生态,又可节约大量成本。
2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每套支撑装置中的中空撑杆,在水面下使用,为了使在水中直立的中空撑杆与中空抽杆上下滑动自如,既能平衡受潮流冲击带来的阻力,又能制作 成多营养层生态养殖系统中的中层养殖装置,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在中空撑杆中下段杆体上固定安装一带栓孔的塑料紧固件,通过这些紧固件,用绳索将养殖网田内所有中空撑杆的中下段,连接成与水面相对称的养殖网田一样,形成中层养殖网田。再将水下连成的网田与保持中空撑杆内腔与中空抽杆同心的调节缆绳连接;同心调节缆绳一端与中层养殖网田,与边上对应的横或竖绳索相连,另一端穿过固定在海底对应固定桩顶端的变向定滑轮后,再与水面上的养殖网田边上的横竖浮绠或竖浮绠相连;这样当潮流冲击水面养殖网田有移动趋势时,就能牵拉保持同心调节绳,调节绳便通过海底桩基上的滑轮变向,反向顺势拉住中空撑杆中下段,抵抗潮流冲击中空撑杆而产生的弯斜扭曲阻力,保持中空撑杆与其内腔的中空抽杆同心,达到上下活动自如。
2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上层海面养殖网田与中层养殖网田,上下对称,将混合养殖或互补性养殖的滤食贝类生物,用绳或网或笼固定成串,先捞起已拴牢在中层网基上的已预备好的穿串绳,将固定成串的养殖器材沿穿串绳固定至中层;水面一端系牢在间隔养殖的海面对应浮绠上,使之挂立在水中,养殖滤食生物,繁殖生长,实现多营养层生态养殖系统中的中层海水养殖。
2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支撑托盘边缘均匀预留的多个圆孔,除用于将绳索穿过对称两圆孔上提顶住中空撑杆下端口,便于操作中空撑杆压住托盘及管桩一起插入海底泥中固定外,还可将其余圆孔事先拴牢的绳索至海面,在作业管理船上,操作将海底养殖网笼穿过绳索,下滑至海底养殖;不用时可将海面一端绳索拴在海面养殖网田的浮绠上备用,亦可作为拉起海底支撑固定装置搬迁或维修时使用。
2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一种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的养殖方法,其内容如下:1、在深水海域先实施布置上层海面养殖网田确定养殖位置后,通过打桩固定根缆,将上层海面养殖网田与根缆固定连接,同时在根缆上绑定大浮子,在上层海面养殖网田的网眼内绑定小浮缆,通过几次潮汐对上层海
面养殖网田进行张紧调整,使上层海面养殖网田的十字交叉点的平移范围接近零或在允许范围内;2、直立浮动支撑装置的安装先在低潮时,将直立浮动支撑装置固定插入到上层海面养殖网田的十字交叉点正下方的海底,并手持中空撑杆上下冲压支撑托盘直至固定牢固,在高潮时,用细绳将中空撑杆与上层海面养殖网田的十字交叉点捆扎牢固;在再次低潮时,通过网绳在直立浮动支撑装置之间连接形成与上层海面养殖网田对称的中层养殖网田,并利用吊串式养殖基绳垂直设置连接在上层海面养殖网田、中层养殖网田之间形成中层养殖生长基,再通过同心调节缆绳,将上层海面养殖网田、中层养殖网田进一步连接、拉紧固定,即可形成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接着通过直立浮动支撑装置上的支撑托盘上的圆孔利用绳索将下层海底养殖装置栓绳至海面,然后操作下层海底养殖装置沿绳索至海底养殖;3、在涨潮水位上升时,先浸没中层养殖生长基,使挂养在上层海面养殖网田、中层养殖网田的贝类生物浸入水中滤食生长;随着水位继续上升上层海面养殖网田在浮力作用下浮起漂于海面,使得上层海面养殖网田上的海藻既能够吸收海面海水的养份,又能够受到光照,进行光合作用,繁殖生长;下层海底养殖装置始终固定于海底,下层海底养殖装置内的生物能够猎食上层海面养殖网田、中层养殖网田中养殖生物代谢下来的排泄物及海底其他食物,繁殖生长;在退潮时,水位逐渐降低,在直立浮动支撑装置的支撑下,一开始,上层海面养殖网田、中层养殖网田随着水位下降,当直立浮动支撑装置到达最低支撑位后,上层海面养殖网田、中层养殖网田不再随水位下降,上层海面养殖网田露出海面干露,挂养在上层海面养殖网田、中层养殖网田之间的滤食类养殖串由上至下逐步离水干露,当潮水退到最低位时,贝类生物全部离水干露,除菌除杂;下层海底养殖装置始终处于水中,猎食上层海面养殖网田、中层养殖网田中养殖生物代谢下来的排泄物,净化水质,维护生态;如此循环,在每一次涨潮退潮过程中,直立浮动支撑装置能够带动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一起随潮水上升下降,实现高潮时自行浸水漂浮,低潮时自行离水干露。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能在提供洁净的原生态生长环境下,自行干露,自行浸水生长,无需人员管理和操作,省工省力,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降低了大量的管理成本,而且养殖的海产品健康、高质高产;高潮时,中空撑杆在养殖浮田和自身浮力共同作用下,以中空抽杆为滑道,随养殖田直立上浮;低潮时,随海面养殖田下降而滑落触底支撑,撑住养殖田不再随海面下降而下降,离水干露,整个过程自行完成,无需人工操作,与自然滩涂上潮间带一样:涨潮浸没,退潮露出。
29.(2)本发明在离岸深水区运行具有极强的抗风浪和稳定性,同时具有抗冲击防涮功能,可在外海使用;养殖网田四边通过远距离固定于海底的根缆拉紧,四平八稳;水面下的支撑装置与养殖网田组成互助牢固的支撑体系,每套支撑装置的中空撑杆(动杆)随养殖网田上浮时,不仅以腔内的中空抽杆(定杆)为上下滑道,而且还能以固定
在中空抽杆尾端的球头为原点,前后左右摆动,适应外海环境要求;其次,中空撑杆顶端绑定并坠挂在对应十字叉点下面,上下压、抽气、水产生的阻尼,可抑制海浪对网田的掀动,缓冲海浪频繁冲击,避免养殖生物被大浪从生长基上冲涮下来,而造成损失;(3)本发明在运行中,不影响涨潮时水体交换,对养殖海域不产生生态污染;在涨潮初期时,潮流大,但此时的养殖浮田因上一次落潮,已被网田内所有的支撑装置,支撑离开水面几米高,对潮流无阻挡,畅流通过;待潮水涨到一半以上时,此时的潮流已平缓放慢,随着海面缓缓上升,养殖网田渐渐浸到海水浮于海面,此后,潮流逐渐停止,水体基本不流动;待达到满潮后再退潮时,此时养殖浮田对潮流产生阻碍,又有不让潮水离去的作用,维持在水里生长,有利于养殖生物吸养生长,保质高产;(4)本发明能在离岸深水区实现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模式,促进养殖海产品持续高产,减轻养殖生态环境压力,提高养殖系统空间利用率;用一些养殖生物代谢的排泄物,作为另一些养殖生物的营养物质来源,实现互补性养殖,养殖用海空间资源立体化;支撑系统使海面养殖田自行入水吸养,自行出水干露除杂防病,营造养殖海藻(如:紫菜 等),原生态环境生长;间隔布置在水中,首尾控制成串的贝类(如:牡蛎 等)滤食生物,为第二营养层。拴于海底桩基托盘上的海底养殖笼或网箱内的海底生物(如:海参 等)为第三营养层;牡蛎滤食浮游生物,呼出二氧化碳和排泄物,可供紫菜光合作用营养吸收;紫菜吸收二氧化碳和营养盐光合作用时,释放出来的氧气,代谢下来的碎屑等众多浮游生物,又被牡蛎吸滤食用;牡蛎排泄的粪便和紫菜释放出的氧气,碎屑又是海参的营养食物;而海参的粪便又会被微生物降解成氮磷营养盐,供紫菜吸收利用;如此,牡蛎、紫菜和海参产生了营养物质和能量流动循环,互惠互利,即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养殖效益,又减轻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净化了养殖海域的水质;(5)本发明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海表气候作用。深水海域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方法;海面养殖网田每次潮汐都要离水干露一次,浸水一次;海面养殖的海藻,浮在海面上光合作用,从海水里吸收大量溶入的二氧化碳;固碳中和酸化,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质繁殖长大,同时释放大量氧气,使海水里含氧量增加、溢出进入空气;当海面生长基网帘,低潮时,离水干露,长在网帘或绳上的湿海藻,干露时,风吹日晒,蒸发产生水汽加湿周围空气;另在蒸发的过程中,还要吸收周围物质的热量,使周围物质:海水、空气得到冷却降温,净化了空气,调节了养殖海表的湿度和温度;(6)本发明中,中空撑杆的首端始终与上层海面养殖网田的横竖浮绠十字交叉点固定,无需高出高潮时的海面挡网,中空撑杆的下端以中空抽杆作为滑道,低潮时滑入支撑托盘缓冲槽内,即可发挥支撑作用,不需要插入海底淤泥中固定,相比其他干露方法,中空撑杆长度可缩短三分之一以上;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强度。由于采用“撑”的方法负重,故重心低、稳定性好;又采用设计合理的支撑托盘以及球形球头,满足中空撑杆对养殖网田海洋动态的支撑要求,使中空撑杆对动、静、超负荷时,都能支撑离水干露,可长期使用。大幅度降低损坏率;再通过管桩加长、可调辅助斜支撑、可提升支撑基础高度基准面,让用过的短杆可继续再次使用,无需更换,灵活方便,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污染;(7)本发明通过中空撑杆顶端插入固定的醒目反光管棒和自身的水中直立随动,不仅具有警示作用,还可修正气候变化对养殖生物生长期的影响,应对突发天气(如暴风雪)等对养殖生物带来的灾难;全球气候变暖,海藻对水温变化敏感脆弱,即使海水温度平
均升高零点几度,就可直接影响海藻繁殖生长,使采收期明显缩短;幼苗期管理稍有不到位,气候就有可能造成养殖失败;通过中空撑杆顶端的醒目管棒,升高养殖网田离水高度,使海藻出苗后干露时间延长,利用此时海面空气温度比海水温度低,平衡在海水里的温度影响,再通过将中空撑杆首端的带绳槽紧固件与海面养殖网田十字交叉点的扎紧绳松开,临时套在中空撑杆的上端杆体上,使养殖网田一直漂浮在海面水里,可抵御暴风雪侵袭而冻伤海藻,确保养殖丰收。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上层海面养殖网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直立浮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纺锤形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养殖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5,一种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包括上层海面养殖网田:由横浮绠1与竖浮绠2相互垂直形成若干个小矩形网眼12,以及相互捆扎一体的十字交叉点4,矩形网田10内各浮绠于田边与根缆3带大浮子5一端相连,根缆3的另一端拴拉在海底固定桩6上,小矩形网眼内平行布置小浮缆7,再利用网帘与其相连并被拉开展平海藻生长基8;所有横绠1与竖浮绠2相互垂直的“十”字交叉点4,采用先将交叉点的浮绠绳,绳股分开,再用一段细绳从分开的横、竖浮绠绳,绳股间穿过,将它们捆扎牢固顺势连接成一体,编制成由若干个统一大小矩形网眼12组成的,整片矩形养殖网田10;再通过若干根海底固定的根缆3,将一一对应网田的边沿浮绠拉紧,使浮于海面上的矩形养殖网田10,被拉平展开,确保生长基8上养殖的海藻,一直展平漂浮于水面光合作用或被撑起离水干露;根缆的长度尽可能地长,再加上矩形养殖网田10四角“八”字型根,11齐力控制,使田间所有“十”字交叉点4,在涨潮落潮过程中或在任何气候环境下,平移范围接近为零,一般可控制在几十厘米范围内;这样浮于海面上的矩形养殖网田10被四平八稳一直控制着,任凭风浪冲击拍打,只能随潮汐上下,横向不移动,确保在大风大浪中,正常养殖;实施例2,实施例1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还包括中层养殖网田:由固定在中空撑杆16中下段的带栓孔紧固卡箍30,经孔穿绳连接成与上层矩形网田10相对称的中层养殖网田31,通过固定贝类连接绳39,连接上、中层养殖网田,将间隔养殖的贝类串9,顺势以贝类连接绳39为根基,悬挂固定,进行养殖;实施例3、实施例1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还包括下层海底养殖:由底层固定网笼连接绳40,上端与上层矩形养殖网田10的横浮绠1或竖浮绠2
相连,下端通过支撑托盘15周边圆孔23拴牢固定,将海底养殖网笼41于海面穿过网笼连接绳40,滑到海底养殖,或由海底提至海面管理采收;实施例4,实施例1—3所述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包括十字交叉点4上的每套直立浮动支撑装置13、同心调节缆绳37、变向定滑轮38、中层养殖网基31,中空撑杆16上带栓孔紧固卡箍30、八字根缆11、根缆3、支撑管桩26;实施例5,实施例4所述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每套直立浮动支撑装置13包括中空撑杆16、中空抽杆17、固定在中空抽杆17上的活塞18,中空撑杆16顶端带绳槽防裂上锥下柱紧固定件14,以及通过其上贯穿孔插入并固定的醒目管棒35 ,管棒35顶端带绳槽单向阀件36,中空抽杆17顶端带栓孔封口紧固件32,与带绳槽防裂上锥下柱紧固件14下端拴孔之间的设有防脱连接绳33,中空撑杆16下端套装喇叭口防裂卡箍34;每套直立悬浮支撑装置13,是由高分子高强度防腐复合材料制成的中空管式中空撑杆16,与置于中空撑杆16内腔内的,用同样复合材料制成的中空细杆17,组成抽动组合;细杆17上有均匀分布并固定的若干个塑料活塞18,贯穿在中空撑杆16中下段内腔里;塑料活塞18与中空撑杆16内腔紧配合,工作时,兼做吸压空气或吸压海水而产生阻尼滞后作用:一可提高本发明的抗风浪性;二可防止冲涮掉生长基上所养殖的海洋生物;三可使气或海水由水面与水下底层,上下交换,治理并改善养殖海域生态环境;实施例6,实施例5所述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所述的中空抽杆17上段上的均匀固定活塞18置于中空撑杆16中下段空腔内,中空抽杆17尾端由两半组合球头19夹紧,再通过贯穿固定罗栓20加强固定;中空抽杆17尾端安装固定好球头19后,置于支撑托盘15上,通过三爪压盖21,有隙压住并紧固在支撑托盘15中心;支撑托盘15,配套安装在管桩26顶端,同样通过自攻丝将套入管头部分与管体贯穿拧紧固定;实施例7,实施例5所述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为了使插入海底淤泥中的支撑基础牢固,在支撑托盘15下面沿管桩26,套装正三爪斜孔紧固件24,通过自攻定位顶丝25,在管桩26上定位固定;以正三爪斜孔紧固件24,从斜孔插入配件等长斜支撑短管28,同样通过贯穿罗栓与斜孔壁贯穿拧紧固定;管桩26末端,设计安装管桩末端锥体挡件27,斜支撑短管28末端,同样设计安装短管末端锥体挡件29,使管腔内进水不进泥,增加支撑面积;实施例8,实施例5所述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支撑托盘15中心的三爪压盖21圆顶,除有中空抽杆17预扩孔外,周向还设有减缓中空撑杆16滑动冲击的缓冲槽22;实施例9,实施例5所述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均匀分布固定在中空抽杆17上的纺锤形活塞18,由对称的两半合一组成纺锤形,便于进出中空撑杆16内腔,纺锤形活塞18夹紧中空抽杆17方法是:应用设在活塞通槽内衬橡胶垫42 ,通过夹紧自攻丝43组装夹紧,经定位自攻顶丝44固定在中空抽杆17所需的位置上;纺锤形活塞18,在凸起圆弧处,设有活塞环凹槽45,镶嵌活塞环46,既耐磨,又密封;
实施例10,实施例5所述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支撑托盘15边缘均匀设有固定圆孔23,供底层固定网笼绳40穿过固定;并可作为操作插入并固定支撑装置;也可作为搬迁、维修上提拴绳固定孔使用;实施例11,一种采用实施例1—10所述的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的养殖方法:在深水海域先实施布置上层海面矩形养殖网田10,确定养殖位置后,通过打桩将根缆3一端固定在计算好距离的海底固定装置6上 ,另一端则由绑着大浮子5带动,浮于海面;然后在海面上对应排布横浮绠1与竖浮绠2,并将首尾分别与对应根缆3带大浮子5一端连接拉紧,再将田间所有十字交叉点4分股后捆扎牢固,将小浮缆7平行布置在所需的小矩形网眼12内,通过几次潮汐对海面矩形养殖网田10的胀紧调整,使十字交叉点4,平移范围接近零或在允许范围内;由根缆3上的大浮子5和网眼12内小浮缆7共同作用,使上层海面养殖网田10一直浮在海面上,使海藻生长基8上的海藻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并吸收海水中的养份繁殖生长;将多营养层生态养殖立体网田支撑体系中,每套支撑装置13组装好,在低潮时,于生产管理船上,操作手提底层固定养殖网笼的连接绳40,使支撑托盘15抵住中空撑杆16下端口,一起垂直插入十字交叉点4正下方的海底,并手持中空撑杆16,上下冲压支撑托盘15,直至固定牢固。然后将中空撑杆16顶端的带绳槽防裂上锥下柱紧固件14,在高潮时,用细绳通过绳槽与十字交叉点4捆扎牢固;再次在低潮时,将每套支撑装置13上的,中空撑杆16露出来的中段,已安装好的带栓孔固定卡箍30,通过栓孔穿绳连接成与上层养殖网田10对称的中层养殖网基31,再通过同心调节缆绳37,将上、中层养殖网田于田边连接拉紧固定;接着通过直立浮动支撑装置上的支撑托盘上的圆孔利用绳索将下层海底养殖装置栓绳至海面,然后操作下层海底养殖装置沿绳索至海底养殖;通过上层海面养殖网田10的牢固布置,与田间每个十字交叉点4上的支撑装置13固定,使中空撑杆16的首端与交叉点4连接,中段与中层养殖网基31连接,下段受到中空撑杆16内腔内中空抽杆17,于水下支撑基础上控制,于是在离岸深水区养殖海域,建成了多营养层,潮间带形式的养殖网田支撑体系:当涨潮水位上升时 ,先浸没中层养殖网基31,使间隔挂养在上、中层养殖网田的贝类串9,贝类生物浸入水中滤食生长。随着水位继续上升至上层养殖网田10,由大浮子5和小浮缆7产生的浮力,使上层养殖网田10浮起 漂于海面,之后随潮水上升而上升,使展平布置的海藻生长基8上的海藻,吸收海面海水里的养份,光合作用,繁殖生长;下层海底养殖网笼41,始终由底层养殖网笼连接绳40拉紧固定于海底;笼中的生物,猎食上、中层养殖生物代谢下来的排泄物,及海底其他食物,繁殖生长;当退潮时,水位逐渐降低,上层海面养殖网田10随海面下降而下降,网田内各十字交叉点4上的支撑装置13,中空撑杆16便以中空抽杆17为内腔滑道,随着上层海面养殖网田10下降,滑至海底支撑托盘15缓冲槽22内,触底撑住上层养殖网田10,中层养殖网基31,不再随海面继续下降而下降,上层海藻养殖网田10渐渐离开海面干露;挂养在上层养殖网田10与中层养殖网基31之间的滤食类养殖串9,至上而下逐步离水干露;
当退潮水位到达最低时,间隔养殖的贝类串9全部离水干露,除菌除杂;下层海底养殖网笼41,一直置于海底养殖底层生物,猎食上、中层养殖生物的排泄物,净化水质,维护生态;形成海面养殖海藻(如紫菜)、中层养殖滤食类(如牡蛎)、海底养殖(如海参)共同生长,牡蛎、海参食用浮游生物和海藻代谢下来的碎屑,它们的排泄物,又是海藻的最佳养份,海藻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氧气,又能促进牡蛎、海参健康生长;当下一次涨潮时,随着水位上涨,大浮子5与小浮缆7又将漂浮起来,带动上层海藻养殖网田10漂浮,同时多营养层网田的支撑系统中中空撑杆16在自生浮力带动十点交叉点4与上层养殖网田10,一起以中空抽杆17为滑道上浮,也带动中层养殖网基31一体上升,进入下一个循环;在每一次涨潮退潮循环过程中,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的支撑系统 ,不仅能跟随网田一起上升下降,而且能充分满足离岸深水海域风浪的冲击,而产生的左右前后摇晃,适应长期使用;至此,在离岸深水海域,实现了高潮时自行浸水漂浮,低潮时自行离水干露的潮间带形式的多营养层互补型生态水产养殖,使近岸海水养殖业在离岸深水区得到持续性发展,既可增产增收,又营造了自然生态系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