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柑橘木虱诱集剂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29620004发布日期:2022-04-13 13:0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柑橘木虱诱集剂及其应用

1.本发明属于农业害虫绿色防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柑橘木虱诱集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柑橘木虱(diaphorinacitrikuwayama)为半翅目刺吸式昆虫,主要危害芸香科植物,以柑橘属受害最重,黄皮、九里香和枸椽次之。柑橘木虱直接取食寄主植物嫩梢,受害的植株嫩梢可出现凋萎、新梢畸变等;柑橘木虱发育过程中还会分泌白色蜜露并粘附于枝叶上,导致植株发生煤烟病。更为严重的是,柑橘木虱在吸食了感染柑橘黄龙病的病株后便会终生携带黄龙病病菌,且传毒率非常高。柑橘木虱在柑橘黄龙病病株上取食、产卵、繁殖,可产生大量携带黄龙病病菌的成虫,携带黄龙病病菌的成虫可通过转移为害新的柑橘植株而传播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给我国乃至世界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威胁。
3.尽管生产上建议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对柑橘木虱进行控制,但目前柑橘木虱的防治方法仍以化学防治为主。长期以及大量地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导致果园天敌昆虫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受到污染,还引发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使柑橘木虱种群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因此,亟需研发柑橘木虱的非化学防控技术和产品,开展绿色防控防治。
4.昆虫引诱剂或诱集剂是指对特定昆虫有行为引诱作用的活性物质,包括昆虫信息素、对昆虫有引诱效果的植物源信息物质或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等。昆虫体内产生并释放用于彼此沟通的化学物质被称为昆虫信息素,包括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等。雌成虫释放的性信息素可以引诱雄成虫,雄成虫在性信息素的吸引下找到雌成虫进行交配并产生下一代。因此,性信息素也常作为引诱剂用于害虫的综合防治。在田间释放雌成虫性信息素吸引雄成虫,并将引诱到的雄成虫集中到诱捕装置中,使其不能与雌成虫交配,即可在降低当前害虫数量的同时减轻下一代的为害。
5.中国专利《一种柑橘木虱引诱剂》中公开了一种基于柑橘自身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柑橘木虱引诱剂,但该引诱剂所含成分种类较多,配制起来相对复杂,目前也未有关于柑橘木虱信息素用于柑橘木虱防治的报道。综上,寻找开发一种成分简单,引诱效果好的柑橘木虱诱集剂,利用诱集剂开发柑橘木虱的综合防治技术对柑橘木虱以及柑橘黄龙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上述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柑橘木虱诱集剂及其应用。
7.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柑橘木虱诱集剂。
8.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诱集剂在诱集、防治木虱类害虫或制备诱集、防治木虱类害虫的产品中的应用。
9.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诱集剂在防治柑橘黄龙病或制备防治柑橘黄龙病的产品中的应用。
10.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柑橘木虱诱集器。
11.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木虱类害虫的方法。
12.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3.本发明利用正己烷对柑橘木虱雌虫进行浸泡提取后,通过测定柑橘木虱成虫的选择行为反应,发现柑橘木虱雌虫浸提物对柑橘木虱具有诱集效果,鉴定发现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二十九烷-1-烯、2-甲基二十七烷、正二十九烷和1-氯二十二烷。在柑橘木虱雌虫提取物对柑橘木虱有诱集效果的基础上,本发明开发了一种柑橘木虱诱集器以及木虱类害虫的诱集方法。本发明利用柑橘木虱雌虫浸提物或棕榈酸甲酯作为诱集剂,结合黄色双面粘虫板对柑橘木虱开展绿色防控防治,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昆虫信息素和色诱技术相结合的柑橘木虱理化诱集技术。所述技术简单、易于操作和推广,在柑橘木虱种群防控中可显著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柑橘类作物的受害率,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天敌资源,提高柑橘木虱的的防控效率,对环境友好安全。
14.本发明首先提供关于柑橘木虱雌虫浸提物在柑橘木虱诱集或在制备柑橘木虱诱集剂中的应用。
15.优选地,所述柑橘木虱雌虫浸提物为柑橘木虱雌虫的正己烷浸泡提取物,见实施例1。
16.本发明还提供棕榈酸甲酯、二十九烷-1-烯、2-甲基二十七烷、正二十九烷或1-氯二十二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在柑橘木虱诱集或在制备柑橘木虱诱集剂中的应用。
1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柑橘木虱诱集剂,所述诱集剂中含有棕榈酸甲酯。
18.具体地,所述诱集剂中还含有二十九烷-1-烯、2-甲基二十七烷、正二十九烷和1-氯二十二烷。
19.具体地,所述诱集剂为柑橘木虱雌虫浸提物。
20.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柑橘木虱雌虫浸提物的提取方法,用正己烷浸泡柑橘木虱雌成虫,期间不断摇晃,浸泡30~40min后取上清并用氮气浓缩即得。
21.本发明所述诱集剂对柑橘木虱具有良好的诱集效果,而所述诱集剂源于柑橘木虱信息素,故其对与柑橘木虱亲缘关系相近的木虱类害虫也具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因此,本发明申请保护所述诱集剂在诱集、防治木虱类害虫或制备诱集、防治木虱类害虫的产品中的应用。
22.优选地,所述木虱类害虫为柑橘木虱,见实施例1。
23.由于柑橘木虱可以传播柑橘黄龙病,控制柑橘木虱数量有助于防治柑橘黄龙病。因此,本发明还申请保护所述诱集剂在防治柑橘黄龙病或制备防治柑橘黄龙病的产品中的应用。
2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柑橘木虱诱集器,所述诱集器包含带有粘剂的黄色双面粘虫板,粘虫板上设有由诱集剂制成的诱芯。
25.具体地,所述诱集剂为棕榈酸甲酯或柑橘木虱雌虫浸提物。
26.具体地,所述诱芯为橡胶诱芯。
27.具体地,本发明通过在橡皮头中注入诱集剂制成橡胶诱芯,再将制成的诱芯用镀
镍大头针固定于黄板中心组成诱集器。
28.具体地,在制作橡胶诱芯时,先用有机溶剂正己烷漂洗浸泡橡皮头24~36小时,再将诱集剂(棕榈酸甲酯或柑橘木虱雌虫浸提物)注入橡皮头制成橡胶诱芯;使用前放置于室温通风处挥发24h,再将橡胶诱芯固定于黄色双面粘虫板中心。
29.具体地,所述诱集剂的浓度为0.1~100μg/ml。
30.优选地,所述诱集剂的浓度为100μg/ml,见实施1或2。
31.具体地,所述黄色双面粘虫板长20cm,宽15cm,其波段为560~600nm。
32.优选地,所述黄色双面粘虫板的波长为560nm,见实施例2。
33.具体地,黄色双面粘虫板表面有粘剂,所述粘剂为胶粘剂、机油、花生油或凡士林中的一种。
34.优选地,所述粘剂为胶粘剂,见实施例3。
35.优选地,胶粘剂的厚度为0.5mm,见实施例3。
36.本发明还申请保护所述诱集器在诱集、防治木虱类害虫或柑橘黄龙病中的应用。
3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治木虱类害虫的方法,即将上述诱集器悬挂于木虱类害虫的寄主植物上。
38.本发明所述诱集器的悬挂高度有三种,分别为顶部、上部、中部三种。具体地,顶部是指诱集器中黄色双面粘虫板的底部高出寄主植株顶部30cm;上部是指黄色双面粘虫板的顶部与寄主植株顶部齐平;中部是指黄色双面粘虫板的顶部与寄主植株中部齐平。
39.优选地,诱集器的悬挂高度为上部,见实施例3。
40.本发明还申请保护所述方法在诱集、防治木虱类害虫或制备诱集、防治木虱类害虫的产品中的应用。
41.本发明还申请保护所述方法在防治柑橘黄龙病或制备防治柑橘黄龙病的产品中的应用。
42.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3.本发明研究结果表明柑橘木虱雌虫浸提物对柑橘木虱具有诱集效果,可用于木虱类害虫的诱集、防治以及用于防治柑橘黄龙病。在柑橘木虱雌虫提取物对柑橘木虱有诱集效果的基础上,本发明开发了一种柑橘木虱诱集器以及木虱类害虫的诱集、防治方法,利用柑橘木虱雌虫浸提物或棕榈酸甲酯作为诱集剂,结合黄色双面粘虫板对柑橘木虱开展绿色防控防治,发现该方法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可有效降低柑橘木虱种群数量。所述诱集器及防治方法不仅简单,易于操作和推广,在柑橘木虱种群防控中还可显著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芸香科植物的受害率,防治效果好,对环境友好安全,不会诱发害虫的抗药性,也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与天敌资源。
44.此外,本发明还可以进一步推动昆虫信息素与其他防治手段相结合联用,以达到高效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为木虱类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开辟重要途径。
附图说明
45.图1为柑橘木虱雌雄成虫分别对柑橘木虱雌虫和雄虫浸提物的选择行为反应结果,**代表p<0.01。
46.图2为柑橘木虱雌虫浸提物成分的总离子流图。
47.图3为柑橘木虱雄虫对不同浓度的棕榈酸甲酯的行为反应结果,**代表p<0.01。
48.图4为黄板与雌成虫浸提物对柑橘木虱诱集总量的影响结果。
49.图5为黄板与棕榈酸甲酯对柑橘木虱诱集总量的影响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50.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51.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52.本发明所用寄主植物为九里香(murrayapaniculatajacks);供试虫源为柑橘木虱(diaphorinacitri)。
53.本发明所用试验器材包括昆虫体视镜(motic k-400l)、吸虫管、接虫网(长25cm,宽20cm)、小型指形管(长3cm,直径0.5cm)、“y”型嗅觉仪、黄色双面粘虫板(长20cm,宽15cm,表面有胶粘剂,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橡皮头(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ml离心管、双圈定性滤纸(杭州沃华滤纸有限公司)、镀镍大头针(上海奥林丹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54.实施例1柑橘木虱拟性信息化合物的提取与试验分析
55.1、柑橘木虱性信息化合物的提取
56.利用昆虫体视镜分离雌、雄柑橘木虱后,采用溶剂浸提法分别提取柑橘木虱雌、雄成虫的浸提物,浸提物中含有柑橘木虱性信息化合物。
57.将50只同一性别的柑橘木虱放入10ml离心管中,注入500μl正己烷(色谱纯)浸泡30min,期间不断用手摇晃离心管,随后用移液枪将上清液转移到2ml离心管中,用氮气浓缩至50μl即得柑橘木虱成虫浸提物。浸提物密闭后置于冰箱中低温(-20℃)保存,以便之后的行为测定及田间试验使用。
58.2、柑橘木虱对拟性信息化合物的选择行为测定
59.以浸提溶剂正己烷作为对照,室内利用“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柑橘木虱雌雄成虫对柑橘木虱雌虫和雄虫浸提物的行为反应。
60.柑橘木虱雌雄成虫分别对柑橘木虱雌虫和雄虫浸提物的选择行为反应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在雄虫浸提物与正己烷溶液处理中,选择两者的雌、雄柑橘木虱数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χ2=1.25,df=1,p=0.26;χ2=1.74,p=0.19)。在雌虫浸提物与正己烷溶液处理中,选择两者的雌柑橘木虱数量差异不显著(χ2=0.51,df=1,p=0.48)。而选择雌虫浸提物的雄柑橘木虱数量显著多于选择正己烷溶液的雄木虱数量(χ2=14.74,df=1,p《0.001)。上述结果表明柑橘木虱雌、雄虫浸提物对柑橘木虱成虫的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柑橘木虱雌虫浸提物对柑橘木虱雄虫有显著的诱集效果。诱集雄虫可以打破雌雄虫的性别比率,减少柑橘木虱种群的交配几率,从而达到降低柑橘木虱种群数量的目的。
61.3、柑橘木虱性信息化合物gc-ms的鉴定分析
62.因选择行为测定结果中,柑橘木虱雌虫的诱集效果最显著,故本发明利用gc-ms分析柑橘木虱雌虫浸提物的组分。
63.将浸提物在agilent 6890n-5973n gc-ms上进行分析,色谱柱为hp-5ms毛细管柱
(30m
×
0.25mm
×
0.25mm)。具体如下:每次2μl手动无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250℃。升温程序为:80℃下保持1min,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280℃,保持20min。载气为氦气,流速1ml/min。电离方式ei,电离能量为70ev。离子源发射器温度为230℃,质量扫描范围为30~600amu。
64.本发明通过对柑橘木虱雌虫浸提物进行gc-ms分析,获得了雌虫浸提物的总离子流图(如图2所示)。通过nist质谱系统检索,从柑橘木虱雌虫浸提物鉴定筛选出相对含量较高的5种化合物(如表1所示)。
65.表1柑橘木虱雌成虫浸提物gc-ms鉴定结果
[0066][0067][0068]
4、柑橘木虱雄成虫对棕榈酸甲酯的选择行为测定
[0069]
因目前市面上仅有棕榈酸甲酯的标品,故本发明仅测定了柑橘木虱雄虫对棕榈酸甲酯的选择行为反应。具体地,将棕榈酸甲酯(纯度》95%)溶解于正己烷溶液中,设置浓度梯度为1、10、100μg/ml,室内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雌、雄柑橘木虱对3种不同浓度的棕榈酸甲酯的行为选择反应,雌、雄柑橘木虱各10个重复。
[0070]
柑橘木虱雄虫对不同浓度的棕榈酸甲酯的行为反应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在浓度为1μg/ml和10μg/ml的棕榈酸甲酯和正己烷溶液处理间,雄柑橘木虱作出选择的虫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χ
210μg
=0.01,df=1,p=0.920;χ
210μg
=0.67,df=1,p=0.414)。而在浓度为100μg/ml的棕榈酸甲酯和正己烷溶液处理间,雄柑橘木虱的选择虫数显著高于正己烷溶液(χ
210μg
=8.67,df=1,p=0.003;)。
[0071]
实施例2黄板与拟性信息化合物对柑橘木虱诱集效果的影响
[0072]
1、黄板与雌虫、雄虫浸提物对柑橘木虱诱集总量的影响
[0073]
试验在网室内进行,用纱网将网室隔离成两个区域(分为a处理区和b处理区)。试验开始前分别对网室a、b两个处理区内各植株的柑橘木虱种群密度进行观察调整,确保区域内各植株间柑橘木虱的种群密度近似相同。
[0074]
诱芯和空白诱芯的制备:利用实施例1所述方法提取柑橘木虱雌成虫、雄成虫浸提
物作为诱集剂。在制作诱芯时,先用有机溶剂正己烷漂洗橡皮头24~36小时,再将诱集剂注入橡皮头制成诱芯。取100μl的雌/雄成虫浸提物加入橡胶诱芯(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中制成诱芯,诱芯使用前放置于室温通风处挥发24h,待浸提溶剂挥发后,即成浸提物诱芯。向橡皮头中加入100μl正己烷溶液作为空白诱芯。
[0075]
本发明依据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编撰的精典《色谱》,经试验优选出了黄板(波段为560~600nm)为柑橘木虱高效色诱装置,试验中效果最佳的波长为560nm。
[0076]
柑橘木虱诱集器的制备:选用大小为20cm
×
15cm的黄色双面粘虫板(波长为600nm),后简称黄板,将诱芯及空白诱芯用镀镍大头针固定于黄板中心即得诱集器,将诱集器悬挂于a、b处理区的九里香植株之间。
[0077]
a处理区试验设三种处理:(1)黄板与雄虫诱芯;(2)黄板与空白诱芯;(3)黄板;
[0078]
b处理区试验设三种处理:(1)黄板与雌虫诱芯;(2)黄板与空白诱芯;(3)黄板。
[0079]
悬挂时,各诱集器(黄板)之间相距3m,随机排成一排,黄板悬挂高度均保持一致,单个区域共计悬挂黄板12张,每种处理重复3次。挂板3天后取下黄板并分别记录所诱集柑橘木虱雌、雄虫的数量及总数量;记录结束后换上新的黄板,试验共持续15天。
[0080]
黄板与雌成虫浸提物对柑橘木虱诱集总量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在田间b处理区的三种处理中,黄板与雌虫浸提物联用诱集的柑橘木虱雄性比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种处理,高达66.28%,与柑橘木虱对雌虫浸提物选择行为反应结果一致;而诱集的柑橘木虱雌性比率则显著低于其余两种处理,仅为33.72%。黄板与正己烷联用同黄板单独处理相比,诱集柑橘木虱雄性比率的差异不显著,分别为48.18%,46.74%,两处理间诱集的柑橘木虱雌性比率的差异同样不显著,分别为51.82%,53.26%。虽黄板与雌虫浸提物联用诱集的雌性比率显著低于其余两种处理,但黄板与雌虫浸提物联用诱集的雄性比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种处理,而诱集雄虫可以打破果园中雌雄虫的性别比率,减少柑橘木虱种群的交配几率,从而达到降低柑橘木虱种群数量的目的。
[0081]
2、黄板与不同浓度棕榈酸甲酯对柑橘木虱诱集效果的影响
[0082]
试验在网室内进行,用纱网将网室隔离成三个区域(分别为a处理区、b处理区和c处理区)。试验开始前对网室a、b、c三个处理区内各植株的柑橘木虱种群密度进行观察调整,确保区域内各植株间柑橘木虱的种群密度近似相同。
[0083]
诱芯和空白诱芯的制备:正己烷作为溶剂,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棕榈酸甲酯(1、10、100μg/ml)溶液,分别取100μl,采用与1中相同的方法制备诱芯和空白诱芯,获得棕榈酸甲酯浓度分别为1、10、100μg/ml的诱芯。
[0084]
选用大小为20cm
×
15cm的黄板,将黄板悬挂于a、b、c三个处理区的九里香植株之间,诱芯及空白诱芯用镀镍大头针固定于黄板中心。a处理区试验设三种处理:(1)黄板与1μg/ml棕榈酸甲酯诱芯;(2)黄板与空白诱芯;(3)黄板。b处理区试验设三种处理:(1)黄板与10μg/ml棕榈酸甲酯诱芯;(2)黄板与空白诱芯;(3)黄板。c处理区试验设三种处理:(1)黄板与100μg/ml棕榈酸甲酯诱芯;(2)黄板与空白诱芯;(3)黄板。各黄板之间相距3m,随机排成一排,黄板悬挂高度均保持一致,单个区域共计悬挂黄板12张,每种处理重复3次。挂板3天后取下黄板并分别记录所诱集的柑橘木虱雌、雄虫的数量及总数量,然后换上新的黄板,试验共持续15天。
[0085]
黄板与棕榈酸甲酯对柑橘木虱成虫诱集总量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
在田间c处理区的三种处理中,黄板与100μg/ml棕榈酸甲酯联用诱集的雄虫比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种处理,高达67.01%,而雌虫比率显著低于其余两种处理,仅为32.99%。
[0086]
田间c处理区内黄板不同处理组合诱集柑橘木虱的总量如表2所示。由表2分析可知,田间c处理区三种处理中,100μg/ml棕榈酸甲酯+黄板联用诱集的柑橘木虱总量较多,平均为18.60头/张,黄板与正己烷联用诱集柑橘木虱的总量平均为17.20头/张,略低于单独设置黄板的诱集量17.67头/张,但三种处理间诱集柑橘木虱的总量未达到显著水平(f=0.23;df=2,42;p=0.797)。
[0087]
表2田间c处理区内黄板不同处理组合诱集柑橘木虱的总量
[0088][0089]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
±
标准误,同一行相同字母代表不同处理间诱集柑橘木虱数量差异不显著,显著水平为0.05。
[0090]
以上结果表明棕榈酸甲酯和黄板联合使用,可在短时间内达到对柑橘木虱显著的防治效果,同时对柑橘木虱雄虫的诱集诱杀效果显著高于使用正己烷+黄板及单独黄板。因此,防治时可将棕榈酸甲酯和黄板联合使用,可高效、显著地提高柑橘木虱的防控效果,防治效果稳定,对环境安全、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且柑橘木虱不会产生抗药性。
[0091]
实施例3黄板悬挂方式及粘剂类型对柑橘木虱诱集效果的影响
[0092]
1、黄板不同悬挂高度对诱集柑橘木虱的影响
[0093]
选用大小为20cm
×
15cm的黄板,将黄板悬挂于a处理区的植株之间,悬挂方式有三种:(1)黄板的底部高出九里香植株顶部30cm(统称为顶部);(2)黄板的顶部与九里香植株顶部齐平(统称为上部);(3)黄板的顶部与九里香植株中部齐平(统称为中部)。各黄板之间相距3m,行间距1m,每种悬挂高度的黄板重复3次,随机排成一排,共计悬挂黄板9张。挂板6天后取下黄板并记录所诱集木虱的数量,然后换上新的黄板,每个月共计挂板5次。
[0094]
黄板三种不同悬挂高度诱集柑橘木虱的数量见表3。由表3可知,黄板不同悬挂高度诱集柑橘木虱的数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月份的试验调查结果显示上部悬挂黄板对柑橘木虱的诱集数量最大,平均达92.96头/张,同其余2种悬挂黄板高度的诱集数量差异达显著水平(f=21.65,df=2,132,p《0.001);以顶部悬挂黄板高度的诱集数量次之,平均达59.20头/张;以中部悬挂黄板高度的诱集数量最少,平均为56.44头/张。顶部与中部悬挂黄板两个处理间对柑橘木虱的诱集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
[0095]
表3黄板不同悬挂高度诱集柑橘木虱的数量
[0096][0097]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
±
标准误,同一行不同字母代表黄板不同悬挂高度诱集柑橘木虱数量差异显著,显著水平为0.05。
[0098]
2、黄板表面不同粘剂类型对诱集柑橘木虱的影响
[0099]
选用大小为20cm
×
15cm的黄板(表面含胶粘剂)和黄色三合板。黄色三合板表面分别用不同的粘剂进行处理,分别将花生油、机油以及凡士林均匀涂布于三合板表面,厚度0.5mm。将黄板以及处理后的黄色三合板悬挂于c处理区的植株之间,各板之间相距3m,随机排成一排,悬挂高度均保持一致,每种处理重复3次,共计悬挂12张。挂板6天后取下板并记录所诱集木虱的数量,然后换上新的板,每个月共计挂板5次。
[0100]
4种不同粘剂类型诱集柑橘木虱的数量见表4。由表4可知,黄板表面4种不同粘剂类型诱集柑橘木虱的数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以胶粘剂最优。
[0101]
表4黄板表明不同粘剂类型诱集柑橘木虱的数量
[0102][0103]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
±
标准误,同一行不同字母代表黄板表明不同粘剂类型诱集柑橘木虱数量差异显著,显著水平为0.05。
[0104]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