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日光温室番茄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265633发布日期:2022-03-16 13:5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日光温室番茄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蔬菜设施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日光温室番茄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蔬菜设施农业面积的不断扩大,北方地区以大棚和日光温室为主体的蔬菜设施农业也已经成为广大种植户增产致富的主要方式。尤其在冬季,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室外最低温度达-35℃无法进行农业生产,以日光温室为主体反季节生产的蔬菜市场价格高,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冬季在满足基本蔬菜需求的同时,人们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更是日益增加。
3.番茄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的维生素,是一种既可以鲜食也可烹饪的蔬菜,被广泛种植,同时也是冬季日光温室种植的主要蔬菜,水果番茄在冬季更是作为一种水果被人们喜爱。北方地区冬季日光温室高品质番茄生产受到气候条件严重限制,其中包括:寡日照、低温等。光照不充分,光照时间短限制植株光合作用,严重影响植株长势、植株产量及果实品质。
4.合理改变现有冬季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模式,需要制定更适宜冬季弱光期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方法,来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日光温室番茄的栽培方法,使番茄植株充分利用北方冬季短而弱的光照,无需额外人工补光即可提高番茄品质和产量。
6.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日光温室番茄的栽培方法,采取一畦双行错行定植,包括:第一行定植时起始株距为47-49cm,以3-4株为一个株距单位,株距依次缩减为43-45cm、39-41cm、35-37cm、31-33cm;第二行定植时起始株距为49-51cm,以3-4株为一个株距单位,株距依次缩减为44-46cm、39-41cm、34-36cm、29-31cm。
8.优选的是,所述一畦双行错行定植为:第一行定植时起始株距为48cm,以3株为一个株距单位,株距依次缩减为44cm、40cm、36cm、32cm;第二行定植时起始株距为50cm,以3株为一个株距单位,株距依次缩减为45cm、40cm、35cm、30cm。
9.优选的是,所述定植番茄为四叶一心期幼苗。
10.优选的是,所述定植双行行距为38-42cm。
11.优选的是,所述日光温室为前坡覆盖,三面为墙的单坡日光温室。
12.优选的是,所述株距由日光温室墙体沿坡面方向依次缩减。
13.优选的是,所述定植前采用石灰氮30-40kg/亩对日光温室土壤进行消毒和/或采用该硫磺或百菌清进行熏蒸消毒。
14.优选的是,所述定植前每亩施用腐熟粪肥4.0-4.5m3,尿素6-8kg,深翻土壤28-32cm起垄做畦。
15.更优选的是,所述畦宽为110-125cm,垄高为14-17cm。
16.优选的是,所述番茄定植后保持日光温室温度33-35℃,缓苗后保持日光温室温度夜晚15-18℃,白天24-27℃。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北方冬季弱光期日光温室的番茄栽培方法:番茄在同一畦内采取不同株距且两行交错的定植方式,使得番茄植株幼苗能充分利用北方冬季短而弱的光照,植株长势好,座果率高,果实品质好;通过适当缩短靠近温室前坡番茄株距,成功地在不额外人工补光条件下增加植株光合作用,培育壮苗,减少病虫害。
附图说明
19.图1:本发明日光温室番茄的栽培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日光温室番茄的栽培方法,主要采取“一畦双行、错行、逐渐缩短株距”的定植方式。
21.冬季北方日光温室可实现番茄越冬生产,通常在8月中上旬或中旬播种育苗,冬季日光温室番茄枯萎病发生严重。本发明优选抗枯萎病番茄品种作为主要栽培品种。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发明选择小番茄品种

金妃’,作为主要栽培品种。
22.低温,寡照是限制北方冬季日光温室生产的主要因素。本发明的北方冬季日光温室指前坡覆盖,三面为墙的单坡日光温室,包括单坡塑料薄膜温室、单坡玻璃温室等。本发明优选单坡塑料薄膜温室,进一步优选前坡塑料薄膜为po膜,po膜保温性好,透光率高,夜晚有保温卷帘被覆盖,卷帘被内的双层保温棉结构能保证日光温室夜晚温度不低于10℃,东、西、北三面为墙能维持夜晚温度。
23.本发明优选定植前采用石灰氮30-40kg/亩对日光温室土壤进行消毒和/或采用硫磺或百菌清进行熏蒸消毒;进一步优选土壤消毒和熏蒸消毒共同实施;更优选石灰氮消毒时,用量35kg/亩,土壤保持10%湿度,覆盖地膜,利用石灰氮分解的中间产物对土壤进行消毒。利用石灰氮土壤消毒能彻底清除土壤中病残体及虫卵,次年病虫害发生率极低。
24.本发明优选8月中旬,采用穴盘播种育苗,穴盘育苗可直接成苗。番茄种子催芽前,先将种子进行杀菌处理,优选利用磷酸三钠进行种子处理,可大幅度减少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发生的概率;进一步优选质量浓度为10%的磷酸三钠溶液进行种子杀菌。种子催芽至“露白”即可,将露白种子播种后覆土1厘米,覆膜保温至种子发芽出土,苗期温度以25℃为宜,温度高利于幼苗出土,幼苗出土后需将覆膜及时撤掉,土壤明显缺水较干时进行浇水,防止秧苗徒长。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发明播种基质为草炭、有机肥、蛭石和珍珠岩按体积比6:2:1:1混合。
25.本发明优选定植前每亩施用腐熟粪肥4.0-4.5m3,尿素6-8kg,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能保证番茄短期和长期对肥料的需求;进一步优选每亩施用腐熟粪肥4.2m3,尿素7kg。施肥后,深翻土壤28-32cm起垄做畦;进一步优选深翻30cm。优选畦宽为110-125cm,垄高为14-17cm;进一步优选畦宽为120cm,垄高为15cm。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施肥整地后,每个畦铺设两条滴灌带并覆盖农用塑料膜。
26.穴盘育苗不进行分苗,省工省力,幼苗定植前一周浇一次水后不再浇水。本发明优选待番茄幼苗长到四叶一心时进行日光温室秧苗定植;进一步优选定植在晴天上午进行,取出带土坨番茄幼苗,移栽到挖好的定植沟中。
27.本发明定植采用一畦双行错行定植,包括第一行定植时起始株距为47-49cm,以3-4株为一个株距单位,株距依次缩减为43-45cm、39-41cm、35-37cm、31-33cm;第二行定植时起始株距为49-51cm,以3-4株为一个株距单位,株距依次缩减为44-46cm、39-41cm、34-36cm、29-31cm。具体定植株距、行株数可依据日光温室的跨度或整地垄长确定。日光温室跨度≤8m时,以3株为一个株距单位,一行定植番茄幼苗14株左右;日光温室跨度>8m时,如跨度12m的日光温室,以4株为一个株距单位,一行定植番茄幼苗20株左右。
28.本发明优选第一行定植时起始株距为48cm,以3株为一个株距单位,株距依次缩减为44cm、40cm、36cm、32cm;第二行定植时起始株距为50cm,以3株为一个株距单位,株距依次缩减为45cm、40cm、35cm、30cm;一行定植14-15株,即一畦番茄幼苗28-30株,适合大多数规格的北方冬季单坡日光温室应用。
29.本发明优选株距由日光温室墙体沿坡面方向依次缩减。如图1所示,图中“+”代表番茄幼苗,“(48)”代表株距,即“北稀南密”。北方冬季单坡日光温室大多呈坐北朝南、前低后高的坡状,通过不同株距且两行交错的定植方式,可使得植株能充分利用北方冬季短而弱的光照,植株长势好,座果率高,果实品质好;进一步通过适当缩短靠近日光温室前坡的番茄株距,成功地在不额外人工补光条件下增加植株光合作用,培育壮苗。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日光温室完成定植后及时用滴灌浇缓苗水,水要浇透,促进缓苗。
30.本发明优选一畦内双行行距为38-42cm;进一步优选双行行距为40cm。
31.本发明优选定植后保持日光温室温度33-35℃;进一步优选维持温度35℃。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在遇到低温天气必要时进行温室加温,北方冬季日光温室湿度大,植株易出现细菌性病害,晴朗白天中午适时通风降湿。本发明优选缓苗后保持日光温室温度夜晚15-18℃,白天24-27℃;进一步优选夜晚15℃,白天25℃,注意适时通风排湿。
32.本发明优选定植18天以后进行吊蔓,进一步优选定植后18-25天进行吊蔓,更优选定植后20-22天进行吊蔓。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用粗绳或者竹竿进行吊蔓,每间隔6-7天进行整植打杈。
33.本发明优选第二花序开花后每隔1-2天进行一次授粉,进一步优选每隔1天一次。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发明用震动授粉器震动授粉。
34.本发明优选番茄植株生长中期喷施复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防止植株早衰,提高产量。
35.本发明优选12月下旬番茄第一穗果实成熟后即可进行采摘,收获,实现北方冬季弱光期日光温室番茄的越冬生产,满足元旦、春节市场需求。
3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37.实施例1
38.(1)品种选择:以抗枯萎病品种“金妃”作为栽培品种;
39.(2)棚室准备及消毒:选择前坡为po薄膜的单坡塑料薄膜日光温室;施用石灰氮35kg/亩,保持土壤湿度10%,覆盖地膜,进行土壤消毒;点燃硫磺进行空气熏蒸消毒。
40.(3)育苗:8月中旬,采用穴盘播种育苗,利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番茄种子进行消毒,催芽至“露白”;以草炭、有机肥、蛭石和珍珠岩按体积比6:2:1:1混合作播种基质,播种露白种子,覆土1厘米,覆膜保温,出芽后撤去薄膜;苗期维持温度25℃,水分以见干见湿为原则防治秧苗徒长。
41.(4)整地做畦:每亩施腐熟粪肥4.2m3,尿素7kg,深翻土壤28cm起垄做畦,畦宽110厘米,垄高14厘米;每个畦上铺设两条滴灌带,畦上覆盖农用塑料膜。
42.(5)秧苗定植:待番茄幼苗长到四叶一心时进行日光温室冬季秧苗定植,定植选择晴天上午进行,采取双行定植,行距40cm;定植方式为:第一行定植时,由日光温室墙体开始,起始株距为48cm,以3株为一个株距单位,沿坡面方向株距依次缩减为44cm、40cm、36cm、32cm;第二行定植时起始株距为50cm,以3株为一个株距单位,株距依次缩减为45cm、40cm、35cm、30cm,一行定植14株,一畦番茄幼苗28株;定植后及时用滴管浇缓苗水。
43.(6)秧苗管理:番茄幼苗定植后为加速缓苗日光温室温度保持在35℃,适时通风降温,缓苗后降低棚室温度为夜晚15℃,白天25℃,适时通风排湿,定植后20-22天进行吊蔓,每间隔7天进行整植打杈。
44.(7)成熟后即可采收果实。
45.实施例2
46.(1)品种选择:以抗枯萎病品种“金妃”作为栽培品种;
47.(2)棚室准备及消毒:选择单坡玻璃日光温室;施用石灰氮30kg/亩,保持土壤湿度10%,覆盖地膜,进行土壤消毒。
48.(3)育苗:8月中旬,采用穴盘播种育苗,利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番茄种子进行消毒,催芽至“露白”;以草炭、有机肥、蛭石和珍珠岩按体积比6:2:1:1混合作播种基质,播种露白种子,覆土1厘米,覆膜保温,出芽后撤去薄膜;苗期维持温度25℃,水分以见干见湿为原则防治秧苗徒长。
49.(4)整地做畦:每亩施腐熟粪肥4.0m3,尿素6kg,深翻土壤32cm起垄做畦,畦宽120厘米,垄高15厘米;每个畦上铺设两条滴灌带,畦上覆盖农用塑料膜。
50.(5)秧苗定植:待番茄幼苗长到四叶一心时进行日光温室冬季秧苗定植,定植选择晴天上午进行,采取双行定植,行距38cm;定植方式为:第一行定植时,由日光温室墙体开始,起始株距为47cm,以3株为一个株距单位,沿坡面方向株距依次缩减为43cm、39cm、35cm、31cm;第二行定植时起始株距为49cm,以3株为一个株距单位,株距依次缩减为44cm、39cm、34cm、29cm,一行定植15株,一畦番茄幼苗30株;定植后及时用滴管浇缓苗水。
51.(6)秧苗管理:番茄幼苗定植后为加速缓苗日光温室温度保持在33℃,适时通风降温,缓苗后降低棚室温度为夜晚16℃,白天24℃,适时通风排湿,定植后18-20天进行吊蔓,每间隔7天进行整植打杈。
52.(7)成熟后即可采收果实。
53.实施例3
54.(1)品种选择:以抗枯萎病品种“金妃”作为栽培品种;
55.(2)棚室准备及消毒:选择前坡为po薄膜的单坡塑料薄膜日光温室;施用石灰氮40kg/亩,保持土壤湿度10%,覆盖地膜,进行土壤消毒;利用百菌清进行熏蒸消毒。
56.(3)育苗:8月中旬,采用穴盘播种育苗,利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番茄种子进行
消毒,催芽至“露白”;以草炭、有机肥、蛭石和珍珠岩按体积比6:2:1:1混合作播种基质,播种露白种子,覆土1厘米,覆膜保温,出芽后撤去薄膜;苗期维持温度25℃,水分以见干见湿为原则防治秧苗徒长。
57.(4)整地做畦:每亩施腐熟粪肥4.0-4.5m3,尿素6-8kg,深翻土壤30cm起垄做畦,畦宽125厘米,垄高17厘米;每个畦上铺设两条滴灌带,畦上覆盖农用塑料膜。
58.(5)秧苗定植:待番茄幼苗长到四叶一心时进行日光温室冬季秧苗定植,定植选择晴天上午进行,采取双行定植,行距42cm;定植方式为:第一行定植时,由日光温室墙体开始,起始株距为49cm,以3株为一个株距单位,沿坡面方向株距依次缩减为45cm、41cm、37cm、33cm;第二行定植时起始株距为51cm,以4株为一个株距单位,株距依次缩减为46cm、41cm、36cm、31cm,一行定植20株,一畦番茄幼苗40株;定植后及时用滴管浇缓苗水。
59.(6)秧苗管理:番茄幼苗定植后为加速缓苗日光温室温度保持在34℃,适时通风降温,缓苗后降低棚室温度为夜晚18℃,白天27℃,适时通风排湿,定植后22-25天进行吊蔓,每间隔7天进行整植打杈。
60.(7)成熟后即可采收果实。
61.实施例4
62.不同定植方式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63.于同一温室内,分别按照实施例1、双行等距、双行稀植、单行密植的定植方法,定植番茄秧苗。除定植方式外,双行等距、双行稀植、单行密植的管理方式同实施例1,每个小区6m2,重复3次。
64.双行等距:一畦双行,行距40cm,株距40cm;
65.双行稀植:一畦双行,行距40cm,株距50cm;
66.单行密植:一畦单行,株距28cm。
67.于第二穗果实成熟时,测量株高;成熟后收获,测产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含量及果实硬度。结果如表1所示:
68.表1不同定植方式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0069][0070]
根据表1可以看出,通过一畦双行错行定植,可使得植株能充分利用北方冬季短而弱的光照,植株长势好,产量高,果实品质好,优于传统番茄定植时采取的双行等距、双行稀植等定植方式。
[007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