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新型籽用西葫芦的杂交制种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53976发布日期:2022-03-22 23:1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杂交育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创新型籽用西葫芦的杂交制种新技术。


背景技术:

2.由于西葫芦雄花花粉具有不耐高温失活快的特点,所以人工授粉时间要求比较严格,必须在花粉的有效期即上午10:00之前授粉完毕,最佳授粉时间为早晨5:30-8:00,否则花粉活力越往后丧失较多,制种产量会严重下降。
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特定苛刻时间段组织大量熟练雇工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而目前传统制种模式下,西葫芦授粉作业工序中,相关辅佐作业工序又特别多,多年来一直没法提升授粉效率,导致西葫芦制种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目前业界通行做法,公司把一个品种制种任务,以户为单位分散到多个小农户单独执行,这种情况下,名优品种种子容易被套购,且制种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较多。
4.西葫芦制种大部分属于单交种(偶尔也有三交种等),不属于三系杂交范畴,小农户制种就导致了自交系亲本很容易流失,资源保护不力是各家公司面临的普遍问题。因此,西葫芦制种过程中存在雇工难、工作效率低、资源保护难、亲本资源容易流失、名优品种套购、种子产量难以有效控制等现象,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葫芦种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5.西葫芦传统常规杂交制种的技术缺陷主要表现在:
6.(1)授粉工序多:

每天下午将母本上花瓣松动泛黄的雌花套纸帽。

每天下午傍晚时分掐下父本上花瓣松动泛黄的雄蕾,将掐好的雄花蕾扎捆立放在盛有浅水的盆里生养。

第2天上午5-10时,将套帽雌花上的纸帽取下。

将头天取回的父本雄花去掉花瓣露出花药,打开套帽雌花花瓣露出柱头,将花粉均匀涂在雌花柱头上进行授粉。

授粉结束后,为了防止蜜蜂钻入,再次用纸帽将雌花的花瓣套严。

将标记环套在授粉雌花的果柄上,作为杂交标记。
7.(2)资源保护难:制种面积分摊到小农户小面积种植,由于数量众多农户接触到亲本材料,导致了资源保护难、亲本流失容易。
8.(3)套购风险大:遇到名优品种,个别小农户利益使然,加大了收获时被套购风险。
9.(4)授粉效率低:传统授粉作业模式,熟练工人一天只能负责1亩地左右的授粉工作,主要是授粉工序较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做相关辅佐工序。
10.(5)授粉质量差:农户制种时为了增加母本面积,一般减少父本面积后密植父本,这样造成父本植株间的通风不良,病害增加。最终植株的雄花发育营养不良,花粉数量少且质量差,造成杂交授粉结实率低,制种产量低。
11.因此,如何提高西葫芦的系统性的制种技术,保障资源安全、减少套购风险、简化授粉工序、提高授粉效率、降低育种成本、增加制种产量,这是本行业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2.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新型籽用西葫芦的杂交制种新技术,在尽可能的保障资源安全的同时、减少套购风险、简化授粉工序、提高授粉效率、降低育种成本、增加制种产量,在新模式下,工人授粉作业效率提高了100%以上,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4.一种创新型籽用西葫芦的杂交制种新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5.s1:安全隔离:确保制种基地外围隔离良好;
16.s2:父母本比例及播种时间控制:父本和母本按1∶9比例种植,单粒播种,播种深度2-3cm,父本提前7天播种,4月底五月初择机开始播种父本,7天后播种母本;
17.s3:药物去雄:将40%含量乙烯利,配制成600ppm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制种田母本植株长到三叶一心时开始喷洒溶液;
18.s4:人工第一次去雄:去雄工作规划,田间授粉次序优先,去雄次序优先;在授粉母本田去雄全部完成后,后续播期母本田雄花不影响授粉田纯度,再开始正式人工授粉工作;
19.s5:去除第一雌瓜:在制种田母本人工去雄工作同时,摘除母本上的第1雌花,由于第一雌花位留瓜种子产量低,故以后续雌花为主要授粉对象;
20.s6:清杂:制种田母本人工去雄工作同时,及时去除母本地杂株及畸形株、病株及弱株,清杂工作四遍,三次人工去雄同时清杂,第四遍清杂收获前一周进行,主要清除杂瓜;父本田清杂,在授粉正式开始前完成,去除杂株及畸形株、病株及弱株。
21.s7:取雄花:每天早晨授粉开始前,凌晨3:30左右安排工人摘取制种田父本上即将开放的雄花,放入便于携带的桶状容器,此时雄花花粉较足且活力强,雄花花柄长度留10厘米;
22.s8:人工授粉:划分工作区域及早晨授粉工作分派,高峰时规划人均授粉工作面积为2亩/人;
23.s9:人工第二次去雄:制种田母本二次去雄次序依照人工第一次去雄次序展开,与第一次人工去雄时间隔7天左右;授粉结束后,剩余时间及下午时间组织工人二次摘除母本上的所有雄花、双性花;
24.s10:人工第三次去雄:制种田母本三次去雄,去雄次序依照人工第二次去雄次序展开,与第二次人工去雄时间间隔时间7天左右;
25.s11:授粉结束父本地管理:授粉结束后父本田铲除或他用;
26.s12:后期管理:及时追施氮磷高钾肥、浇水,促进种果充分膨大,籽粒饱满;各种病害的防治以预防为主、对症下药;在授粉结束后的60-70天左右采收。
27.更进一步的,s1中空间隔离安全距离至少3000米,隔离区内严禁任何其他西葫芦或南瓜品种存在,但不限制多个母本共享一个父本。
28.更进一步的,s2中父本和母本种植密度相同,株距45厘米,大行距90厘米,小行距40厘米,种植密度为2280株/亩。
29.更进一步的,s3中喷洒溶液的具体做法为:每隔5-7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三次,实现母本去雄,其中,喷洒药液时严禁喷洒或漂移药液到父本制种田。
30.更进一步的,s7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提前采购小氙气矿灯类型的led头灯,作为
凌晨时的补充照明工具;在授粉高峰期,父本田每一周喷洒一次叶面肥。
31.更进一步的,s8中授粉时间选择开花当日上午5~10时进行,每人携带盛雄花容器,将凌晨摘取的父本雄花撕去花冠露出雄蕊,将花粉均匀地涂抹在雌花的柱头上,同时从雌花上掰一个指甲盖大小花瓣作为授粉标识,便于管理人员检查;其中,每天10时以后未来得及授粉的雌瓜,人工摘除。
32.更进一步的,s10中具体方法为:三次去雄及时摘除母本上雄花、双性花及蕾,顶端预留3-4片嫩叶后掐尖,以及拔除未授粉植株;去除母本地杂株及畸形株,病株及弱株。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创新型籽用西葫芦的杂交制种新技术,在尽可能的保障资源安全的同时、减少套购风险、简化授粉工序、提高授粉效率、降低育种成本、增加制种产量,在新模式下,工人授粉作业效率提高了150%,大大节约了关键时间和人力资源。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创新型籽用西葫芦的杂交制种新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37.第一步:安全隔离:要求制种基地外围隔离良好,空间隔离安全距离至少3000米,建议5000米以上为佳,隔离区内严禁其他西葫芦或南瓜品种存在,但不限制多个母本共享一个父本情况。
38.第二步:父母本比例及播种时间与方法:父本和母本按1∶9比例种植,单粒播种,播种深度2-3cm,父本提前7天播种,4月底五月初择机开始播种父本,7天后播种母本,父本和母本种植密度相同,株距45厘米,大行距90厘米,小行距40厘米,种植密度以2280株/亩为宜,便于田间管理及打药等相关工作管理,父本田建议单独规划独立面积种植为宜。
39.第三步:药物去雄:将40%含量乙烯利,配制成600ppm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制种田母本植株长到俩叶一心时开始喷洒溶液,具体做法:每隔5-7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三次,每次都要求喷洒透植株,此法可大范围实现母本田去雄,能大量节约后期人力;喷洒药液时特别注意,严禁喷洒或漂移到父本制种田。
40.注:ppm就是百万分率或百万分之几,在农药应用中以往常用于表示喷洒液的浓度,即一百万份喷洒液中含农药有效成分的份数。
41.第四步:人工第一次去雄:药物去雄不彻底或漏掉的雄花需要人工辅佐去雄,母本田去雄工作人力提前规划,田间授粉时间次序优先,去雄时间次序优先;在授粉工作开始前3-5天,组织工人彻底细致的摘除母本上的所有雄花、双性花以及开败的雌瓜;母本田去雄工作全部完成,方可正式开始粉工作。
42.第五步:去除第一雌瓜:制种田母本人工去雄工作同时,摘除母本上的第1雌花,由于第一雌花位留瓜种子产量低,不宜留种,故以后续雌花为主要授粉对象。
43.第六步:清杂:制种田母本人工去雄工作同时,及时去除母本地杂株及畸形株、病株及弱株,清杂工作四遍,三次人工去雄同时清杂,第四遍清杂收获前一周进行,主要清除杂瓜;父本田清杂,在授粉正式开始前完成,主要去除杂株及畸形株、病株及弱株。
44.第七步:取雄花:每天早晨授粉开始前,凌晨3:30左右安排工人摘取制种田父本上即将开放的雄花,放入便于携带的桶状容器,此时雄花花粉较足且活力强。为了便于手握授粉方便,雄花花柄长度留10厘米左右为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提前采购诸如小氙气矿灯类型的led头灯,作为凌晨时的补充照明工具;授粉高峰期,为了提高雄花产量及花粉质量,父本田每一周喷洒一次叶面肥。
45.第八步:人工授粉:划分工作区域及早晨授粉工作分派,高峰时规划人均授粉工作面积为2亩/人;授粉时间选择开花当日上午5~10时进行,每人携带盛雄花容器,将凌晨摘取的父本雄花撕去花冠露出雄蕊,将花粉均匀地涂抹在雌花的柱头上,同时从雌花上掰一个指甲盖大小花瓣作为授粉标识,便于管理人员检查。由于此处去除了传统授粉作业时的取纸帽、套纸帽、套标记环等费时的辅佐工序,可大幅度的提高工人的授粉工作效率;每天10时以后未来得及授粉的雌瓜,人工摘除。
46.第九步:人工第二次去雄:制种田母本二次去雄次序依照人工第一次去雄次序展开,与第一次人工去雄时间隔7天左右为宜;授粉结束后,剩余时间及下午时间组织工人二次摘除母本上的所有雄花、双性花。
47.第十步:人工第三次去雄:制种田母本三次去雄,去雄次序依照人工第二次去雄次序展开,与第二次人工去雄时间间隔时间7天左右为宜,三次去雄时,母本田授粉工作99%以上已经结束;三次去雄及时摘除母本上雄花、双性花及蕾;顶端预留3-4片嫩叶后掐尖,以及拔除未授粉植株;去除母本地杂株及畸形株,病株及弱株。
48.第十一步:授粉结束父本地管理:授粉结束后父本田铲除或他用。
49.第十二步:后期管理:及时追施氮磷高钾肥、浇水,促进种果充分膨大,籽粒饱满;西葫芦的主要病害是白粉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是蚜虫、蓟马、白粉虱等。各种病害的防治应该预防为主、对症下药;在授粉结束后的60-70天左右采收。
50.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创新型籽用西葫芦的杂交制种新技术,在尽可能的保障资源安全的同时、减少套购风险、简化授粉工序、提高授粉效率、降低育种成本、增加制种产量,在新模式下,工人授粉作业效率提高了150%,大大节约了关键时间和人力资源。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