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稻两虾稻田综合种养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417571发布日期:2022-03-26 13:32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稻两虾稻田综合种养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稻两虾稻田综合种养的方法,属于淡水经济虾类的稻田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克氏原螯虾原产北美洲,俗称小龙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蝲蛄科,1929年由日本引入我国,已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河沟、池塘和各大水系中,并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同时也成为当前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模式的重要品种之一,小龙虾稻田稻虾养殖面积和规模日益扩大,到目前稻田养殖占整个小龙虾养殖面积的70%以上近1000万亩,养殖模式有一稻一虾轮作模式或一稻两虾轮作共作模式,但第二茬养殖效果普通不理想,养殖规格偏小产量低,并且还容易发生病害,这跟第二茬养殖季节水温偏高有关,即小龙虾不宜在较高水温的季节养殖。
3.罗氏沼虾是一种热带、亚热带种类的大型淡水经济虾类,系原产于印度太平洋地区,罗氏沼虾生活在各种类型的淡水水域,具有个体大、食性杂、生长快、易于养殖、肉质好等优点。罗氏沼虾属热带品种虾类,耐高温且不能自然越冬,水温低于14℃将陆续死亡,因此适宜于相对较高水温季节养殖,目前国内主要在南方10多个省(市、区)推广养殖,以池塘养殖模式为主,但稻田养殖规模也日趋扩大,养殖产业快速发展,将为罗氏沼虾与稻田共作的优势提供强有力的需求保障,有利于推动罗氏沼虾与稻田共作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带动饲料与动保产业的协同发展以及餐饮饮食、旅游等行业的发展。
4.江苏省是水稻种植重要省份之一,也是养殖小龙虾、罗氏沼虾等水产品比重较大的省份,所以把稻田与罗氏沼虾、小龙虾技术模式进行大面积推广,将有良好的示范推广效应,一方面提高养殖农户有较好的经济收入,更能推动养殖业的发展,使稻田与小龙虾、罗氏沼虾套养模式技术升级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一稻两虾稻田综合种养的方法,较传统的生产养殖模式更为科学合理,使稻田全年种养产出效益明显提高。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一稻两虾稻田综合种养的方法,具体如下:(1)养殖系统构建:对稻田进行结构构建,稻田周围或中间带有田沟,稻田周围还设置有堤坝,田沟用于虾种养殖;(2)系统养殖:采用稻虾轮作或同作全年种养生产;每年3-5月份进行小龙虾养殖,6-10月份进行罗氏沼虾养殖,6-11月份进行水稻栽培种植,12-2月份为冬闲期进行养护和水草养殖。
7.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田沟具体为设置于稻田周围的环沟、设置于稻田中央的十字沟或其他形状的沟渠。
8.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田沟上宽3.0-5.0m、下宽1-2m,沟深1.2-1.5m;田沟面
积占稻田总面积8%-15%。
9.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堤坝内还设有进水渠,进水渠紧邻道路;所述道路高0.7-0.9m,堤坝高度高于路面;进水渠的最低点高于稻田田面。
10.进一步地,步骤(2)中,12-2月在稻田进行水草栽培;水草栽培数量面积占田块面积的40%-50%。
11.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水草具体为伊乐藻和/或水花生。
12.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田沟中根据需要在1-12月种植水草。
13.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小龙虾养殖设计产量为60-100kg;罗氏沼虾养殖设计产量为100-150kg;水稻种植设计产量为400-500kg。
14.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小龙虾苗种放养数量为4000-6000尾/亩,体重规格120-160尾/kg;罗氏沼虾放养数量10000-20000尾/亩,体长规格1-3cm。
15.进一步地,步骤(2)中,采用饲料对小龙虾或罗氏沼虾进行养殖;投饲率为1%-10%,亩饲料投入量75-125kg。
16.进一步地,步骤(2)中,对田沟进行进水,水面高度高于稻田所在平面30-60cm;在12-2月间于稻田中进行水草种植,以水草作为小龙虾的遮蔽物及补充饲料;小龙虾养殖结束后,对生长在稻田中的水草进行处理,清除或作为稻田肥料再利用;6月进行水稻种植,以水稻作为罗氏沼虾的遮蔽物。
17.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养护具体包括田块修整、施放有机肥和水草栽培。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方法设计科学合理,采用标准化无公害养殖技术规程,合理高效利用稻田自然资源,将稻田小龙虾养殖和罗氏沼虾养殖有机结合,有利于稻田与小龙虾、罗氏沼虾轮作或共作生态一体化发展,可有效降低综合养殖成本,显著提高稻田种养殖综合经济效益,因此将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效益。
19.本发明由原来传统普通的一稻一虾种养模式改进为一稻两虾种养模式,可充分挖掘稻田生产潜力,减少稻田荒闲时间,可显著提高稻田综合生产效益,提高养殖渔农民经济收入,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20.本发明可避开传统养殖模式小龙虾第二茬养殖结果普遍不理想的状况(又易发“五月瘟”),而代之以罗氏沼虾养殖,其又适应于相对高温条件下养殖,交差互补,从而使稻田全年种养产出效益明显提高,较普通生产养殖模式更为科学合理,有利于促进传统养殖模式的转型升级。
附图说明
21.图1是实施例稻田虾沟(环沟)结构剖面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稻田田面;2、田沟;3、堤坝;4、进水渠;5、道路。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1按图1布置稻田虾沟(环沟);稻田1面积5-30亩,稻田1设计有田沟2,具体为环沟或中间十字沟,田沟2上宽3.0-5.0m、下宽1-2m,沟深1.2-1.5m。田沟2面积占稻田1总面积比例10%-15%。堤坝3内还设有进水渠4,进水渠4紧邻道路5;所述道路5高0.7-0.9m,堤坝3高度高
于路面;进水渠4的最低点高于稻田1田面。
24.一种一稻两虾稻田综合种养的方法,具体如下:(1)养殖系统构建:对稻田进行结构构建,稻田周围或中间带有田沟,稻田周围还设置有堤坝,田沟用于虾种养殖;(2)系统养殖:采用稻虾轮作或同作全年种养生产;每年3-5月份进行小龙虾养殖,6-10月份进行罗氏沼虾养殖,6-11月份进行水稻栽培种植,12-2月份为冬闲期进行养护和水草养殖;12-2月在稻田进行水草栽培;水草栽培数量面积占田块面积的40%-50%;所述水草具体为伊乐藻和/或水花生;所述养护具体包括田块修整、施放有机肥和水草栽培。
25.所述小龙虾养殖设计产量为60-100kg;罗氏沼虾养殖设计产量为100-150kg;水稻种植设计产量为400-500kg。所述小龙虾苗种放养数量为4000-6000尾/亩,体重规格120-160尾/kg;罗氏沼虾放养数量10000-20000尾/亩,体长规格1-3cm。采用饲料对小龙虾或罗氏沼虾进行养殖;以专用甲壳类虾蟹饲料为投入品,投饲率为1%-5%,亩饲料投入量75-125kg。
26.对田沟进行进水,水面高度高于稻田所在平面30-60cm;在12-2月间于稻田中进行水草种植,以水草作为小龙虾的遮蔽物及补充饲料;小龙虾养殖结束后,对生长在稻田中的水草进行处理,清除或作为稻田肥料再利用;6月进行水稻种植,以水稻作为罗氏沼虾的遮蔽物。所述田沟中根据需要在1-12月种植水草。
27.实施例2以实施例1构建的养殖系统进行养殖,其中一稻两虾水稻田面积5-10亩(大于10亩田块除了四周环沟中间需再开挖十字沟),于冬季进行清整、施肥及栽种伊乐藻、苦草水生植物等准备工作,水生植物栽种覆盖面积40%,于3月份投放小龙虾早苗4000尾/亩,虾苗体重规格150尾/kg,5-6月份陆续起捕成虾上市,成虾平均规格20-30克/尾。于6月下旬开始水稻直播,之后投放罗氏沼虾虾苗,放养数量10000尾/亩,虾苗体长规格2-2.5cm,9月份开始陆续起捕罗氏沼虾上市,成虾平均规格15-25克/尾。于10月下旬-11月份开始水稻收割,之后稻田进入越冬修整管理阶段。
28.日常管理期间,每天投喂一次人工饲料,根据不同水温、不同生长阶段其投饲率3%-10%,整个饲养期间做好水温、水质日常监测及病害防控管理措施。
29.实施例3以实施例1构建的养殖系统进行养殖,其中一稻两虾水稻田面积5-10亩(大于10亩田块除了四周环沟中间需再开挖十字沟),于冬季进行清整、施肥及栽种伊乐藻、苦草水生植物等准备工作,水生植物栽种覆盖面积50%,于4月份投放小龙虾苗5000尾/亩,虾苗体重规格180尾/kg,5-6月份陆续起捕成虾上市,成虾平均规格20-30克/尾。于6月下旬开始水稻直播,之后投放罗氏沼虾虾苗,放养数量20000尾/亩,虾苗体长规格1-1.5cm,9月份开始陆续起捕罗氏沼虾上市,成虾平均规格10-20克/尾。于10月下旬-11月份开始水稻收割,之后稻田进入越冬修整管理阶段。
30.日常管理期间,每天投喂一次人工饲料,根据不同水温、不同生长阶段其投饲率3%-10%,整个饲养期间做好水温、水质日常监测及病害防控管理措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