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杏鲍菇栽培种培养基及杏鲍菇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9263477发布日期:2022-03-16 12:58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杏鲍菇栽培种培养基及杏鲍菇栽培方法

1.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杏鲍菇栽培种培养基及杏鲍菇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食用菌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它们是一种营养丰富并兼具食疗价值的食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因此,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杏鲍菇,别名刺芹侧耳,其菇体肉质肥厚,保存时间长且耐运输,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优质食用菌。目前,我国福建、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均在进行规模化、周年化生产,已经成为国内产量最高的工厂化栽培种类之一。
3.杏鲍菇的栽培主料一般以木屑、玉米芯、玉米粉、麸皮、豆粕为主。随着国内食用菌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栽培主料的紧缺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栽培主料的价格也日益攀升,推动了食用菌生产成本的逐步提高,给企业造成了非常大的生产压力。
4.我国海域辽阔,具有丰富的海藻资源,如海带,紫菜等。海藻加工后会残留大量的海藻渣,海藻渣的主要成分为海藻粗纤维、蛋白质、海藻多糖等。利用这些海藻渣来栽培食用菌,不仅能够缓解栽培主料的紧缺问题,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杏鲍菇栽培种培养基及杏鲍菇栽培方法。本发明从海藻渣入手,旨在将海藻渣废物利用,解决海藻渣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变废为宝,将其应用于食用菌栽培中,提高食用菌的产量。
6.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7.一种杏鲍菇栽培种培养基,所述栽培种培养基中含有3%~5%质量比例的海藻渣。
8.优选的,所述海藻渣为去除褐藻胶的海带残渣。
9.优选的,所述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为如下质量份:杂木屑38~40份,玉米芯28~32份,麸皮23~27份,海藻渣3~5份,石灰0.8~1.2份,碳酸钙0.8~1.2份,水;所述栽培种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0~65%。
10.优选的,所述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为如下质量份:杂木屑38~40份,玉米芯30份,麸皮25份,海藻渣3~5份,石灰1份,碳酸钙1份,水;所述栽培种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0~65%。
11.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1)取杏鲍菇菌种,接种于母种培养基,25~30℃培养;
13.(2)将培养好的母种接种于原种培养基中,然后于20~23℃培养;
14.(3)挑选菌丝洁白、长势优良的原种,接种于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栽培种培养基所制备的菌包中,然后于20~23℃下避光培养;
15.(4)将生理成熟的菌包出菇。
16.优选的,所述母种培养基配方为:土豆180~220质量份,葡萄糖18~22质量份,琼脂13~17质量份,水900~1100质量份。
17.优选的,所述母种培养基配方为:土豆200质量份,葡萄糖20质量份,琼脂15质量份,水1000质量份。
18.优选的,所述原种培养基配置方法为:将枝条在1%~1.2%白糖水中煮沸30分钟,取出后与浸水后的麸皮混合均匀,浸水后麸皮的含水量为60%~63%,然后装入容器,最后用含水量为60-63%的杂木屑和含水量60-63%的麸皮填充容器内空隙,高压蒸汽灭菌。
19.有益效果
20.本发明在食用菌的栽培种培养基中添加海藻渣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产量的提高,且解决了海藻渣环境污染问题,降低了栽培的成本。并且采用本发明的栽培种培养基,出菇正常且产量稳定,非常适合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下述实施例中的含水量指的是物质所含的水分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例如浸水后麸皮含水量指的是浸水后麸皮所含水分的质量/浸水后麸皮的质量。
23.一、培养基及制作过程
24.1、母种培养基
25.配方:土豆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5克,水1000毫升,ph自然。
26.制作过程:准确称取各种营养物质,按照一般流程制作斜面培养基,灭菌后备用。
27.斜面培养基的制备流程为:去皮切成小块的土豆200g,水1000ml混合,煮沸9-11分钟至土豆软而不烂,过滤取滤液,在滤液中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5g,继续煮沸至琼脂完全溶化,再补水至培养液1000ml,然后将1000ml的培养液体趁热分装于试管中,每个分装的培养液体的容量为试管长度的1/4-1/3,然后在试管口塞上棉塞封口,再将装有培养液体的试管在压力为1.0kg/cm、温度为121℃的灭菌锅中灭菌30min,灭菌后,斜放取出试管,待培养基凝固冷却后,移入接种箱内,取3-5支试管置于29-31℃的培养箱中培养3天,若无杂菌出现,即形成母种培养基以供接种使用。
28.2、原种培养基
29.配方:枝条6~8千克,白糖250~500克,杂木屑4~5千克,麸皮2~3千克,水。
30.本实施例中的枝条选取的是去皮的杨树枝条。
31.制作过程:将枝条在1%白糖水里煮沸30分钟,取出后与浸水后的麸皮混合均匀,浸水后麸皮的含水量为60%~63%,然后装瓶,最后用含水量为60-63%的杂木屑和含水量60-63%的麸皮填充瓶内空隙。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32.3、栽培用培养基
33.配方:杂木屑34~43%,玉米芯30%,麸皮25%,海藻渣0~9%,石灰1%,碳酸钙
1%。
34.具体实施方式:
35.配方1:杂木屑43%,玉米芯30%,麸皮25%,海藻渣0%,石灰1%,碳酸钙1%。
36.配方2:杂木屑40%,玉米芯30%,麸皮25%,海藻渣3%,石灰1%,碳酸钙1%。
37.配方3:杂木屑38%,玉米芯30%,麸皮25%,海藻渣5%,石灰1%,碳酸钙1%。
38.配方4:杂木屑36%,玉米芯30%,麸皮25%,海藻渣7%,石灰1%,碳酸钙1%。
39.配方5:杂木屑34%,玉米芯30%,麸皮25%,海藻渣9%,石灰1%,碳酸钙1%。
40.本实施例中所用海藻渣为去除褐藻胶的海带残渣。
41.制作过程:准确称取配方1~配方5的各种配料。首先将杂木屑、玉米芯、麸皮和海藻渣(如有)、麸皮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石灰、碳酸钙,将水分多次加入料中,并充分拌匀,使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65%。利用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料1.1~1.2千克,高压蒸汽灭菌2小时。
42.二、生产工艺
43.1、取杏鲍菇菌种(杏鲍菇菌种由灌南县福田五棵树食用菌有限公司提供,子实体为鼓槌形),接种于前述所述的母种培养基,28℃培养,至菌丝体长满整个斜面。
44.2、将培养好的母种接种于原种培养基中,然后将菌瓶置于20~23℃培养,至菌丝体长满整个瓶体,需要25~28天。
45.3、挑选菌丝洁白、长势优良的原种,打开菌瓶的封盖后,夹取1根枝条接种于栽培用培养基中。然后将菌包置于20~23℃下避光培养,一般需要28~30天。
46.4、将生理成熟的菌包移入出菇房,五个配方的菌包均放在同一出菇房,按照常规模式调整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等外界条件,使菌包能够正常出菇。
47.三、生产应用
48.菌包移入出菇房第20天左右,当菌柄长度长至10-12cm时,即可实现正常采收。统计第一潮杏鲍菇。每个配方随机选取3组,每组10袋,统计平均产量、生物学效率指标如表1所示。
49.表1杏鲍菇的平均产量
[0050][0051]
从表1可以看出,与配方1相比,配方2(海藻渣添加量3%)和配方3(海藻渣添加量5%)的子实体产量明显提高,表明在培养料中添加适量的海藻渣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产量的提高。
[0052]
与配方1相比,配方4(海藻渣添加量7%)和配方5(海藻渣添加量9%)的子实体产量稍有下降,表明过量的海藻渣可能不利于子实体的生长。
[0053]
在培养料中添加3%和5%的海藻渣有利于杏鲍菇子实体的形成和产量的提高,因此较适宜的配方为配方2和配方3。配方2:杂木屑40%,玉米芯30%,麸皮25%,海藻渣3%,
石灰1%,碳酸钙1%。配方3:杂木屑38%,玉米芯30%,麸皮25%,海藻渣5%,石灰1%,碳酸钙1%。
[005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