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竹替代易发火灾植物五节芒的生态治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168446发布日期:2022-03-09 03:5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生态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毛竹替代易发火灾植物五节芒的生态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2.五节芒是禾本科、芒属多年生草本,具发达根状茎,五节芒生于低海拔撂荒地与丘陵潮湿谷地和山坡或草地。在湖北省幕阜山区,大别山区五节芒生长面积巨大,然而,五节芒(俗称芭茅)造林区存在年年造林不成林,年年造林不见林,年年造林老地方的怪圈。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长在这些撂荒地或山坡地区的五节芒植物,土壤贫瘠,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林树种单一,如湿地松,油茶,杉木,枫香等,而植物五节芒由于生长过快,短期内就长到一人多高,而造林树种生长较慢,快速生长的五节芒株高远远超过了造林树种,挡住了造林树种对光资源的需求;如要加大对造林地的人为管理,割去新长出的五节芒,不仅山高路远,而且人工费相当高,造林经费难以维持,导致造林树种得不到充足光资源而逐渐枯萎死亡。
3.根据此现象,经过调查后不仅发现上述现象,而且再次发现了五节芒秋季枯萎凋落后,在开春耕种之前,由于气候干燥,人类活动燃烧田埂和山坡地的草堆,火源管理和农民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导致了五节芒开春之前大面积发生火灾,过火后,五节芒燃烧后的灰烬为五节芒生长提供了充足养分含量,进一步促进了五节芒生长;同时大火也烧死了刚造林的幼苗树种。
4.针对撂荒地或山坡地植物五节芒生长快,易发生火灾,造林难以成林,不见林的难点、痛点,采取什么林木造林,筛选什么植物造林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重要攻关课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毛竹替代易发火灾植物五节芒的生态治理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毛竹替代易发火灾植物五节芒的生态治理方法。
6.一种毛竹替代易发火灾植物五节芒的生态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五节芒生长区,按照造林措施,挖种植坑,坑深60-65厘米,宽60-65厘米,长60-65厘米;s2、在种植坑内栽植毛竹的母竹,母竹以选择2年生为前提;s3、按一亩地一种种植的方式进行栽种,每亩造林地种植母竹40-45株,每公顷造林地有母竹620-630株;s4、栽种完毕后,在距离母竹露出部分的根部3-5厘米处开环形槽,环形槽中均匀铺满松针,再用湿土盖上,接着从环形槽的外侧斜向下插入10-16根吸管,吸管上开孔,并沿着吸管送入沙土,2-3周后拔出吸管;s5、经过8至12年的生长,每公顷造林地维系有4500-6000株毛竹。
7.优选的,所述s1中种植坑的坑深、宽和长相等。
8.优选的,所述s1中种植坑呈品字形或呈4米*4米。
9.优选的,所述s2中母竹胸径在1.8-2.2厘米之间,株高为1.8-2.1米之间。
10.优选的,所述母竹的胸径在2.0-2.1厘米之间,株高在2.0-2.1米之间。
11.优选的,所述s4中的吸管沿环形槽设置,且吸管的插入角度为30
°‑
45
°

12.优选的,所述吸管露出土壤的长度为2-4厘米。
13.优选的,所述s5中经生长8-12年后毛竹高度达2.5-12.5米,均高超过6米。
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以毛竹造林的方式,抑制了五节芒植物的光合作用,与五节芒争夺光资源及养分资源,不仅快速助力草本生态系统向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而且通过毛竹造林,可以为林农人员带来经济收入,从而带动林农积极保护森林资源。
15.2、本发明通过在栽种完母竹后,在其周围铺满松针并覆湿土,同时,在松针位置下方插入吸管,送入沙土,一来可以调节栽种位置土壤的疏松度,为爬虫动物及微生物的活动提供调节,二来松针经日晒雨淋后自然腐熟,可以为母竹提供丰富的有机物质以及氮磷钾等元素,并且还能提高母竹根系的生长发育。
16.3、本发明中所栽种的毛竹属于常绿树种,与五节芒相比而言,不易发生火灾,更有助于形成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18.实施例:一种毛竹替代易发火灾植物五节芒的生态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五节芒生长区,按照造林措施,挖设4米*4米的种植坑,坑深60厘米,宽60厘米,长60厘米;s2、在种植坑内栽植毛竹的母竹,母竹以选择2年生为前提,母竹胸径在1.8-2.2厘米之间,株高为1.8-2.1米之间;s3、按一亩地一种种植的方式进行栽种,每亩造林地种植母竹40-45株,每公顷造林地有母竹620-630株;s4、栽种完毕后,在距离母竹露出部分的根部3-5厘米处开环形槽,环形槽中均匀铺满松针,再用湿土盖上,接着从环形槽的外侧斜向下30
°
插入10-16根吸管,吸管露出土壤的长度为2-4厘米,吸管沿环形槽设置,且吸管上开孔,并沿着吸管送入沙土,2-3周后拔出吸管;s5、经过8至12年的生长,每公顷造林地维系有4500-6000株毛竹。
19.对比例1:一种毛竹替代易发火灾植物五节芒的生态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五节芒生长区,按照造林措施,挖设4米*4米的种植坑,坑深60厘米,宽60厘米,长60厘米;s2、在种植坑内栽植毛竹的母竹,母竹以选择2年生为前提,母竹胸径在1.8-2.2厘米之间,株高为1.8-2.1米之间;
s3、按一亩地一种种植的方式进行栽种,每亩造林地种植母竹40-45株,每公顷造林地有母竹620-630株;s4、栽种完毕后,在距离母竹露出部分的根部3-5厘米处开环形槽,环形槽中均匀铺满松针,再用湿土盖上;s5、经过8至12年的生长,每公顷造林地维系有4500-6000株毛竹。
20.对比例2:一种毛竹替代易发火灾植物五节芒的生态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五节芒生长区,按照造林措施,挖设4米*4米的种植坑,坑深60厘米,宽60厘米,长60厘米;s2、在种植坑内栽植毛竹的母竹,母竹以选择2年生为前提,母竹胸径在1.8-2.2厘米之间,株高为1.8-2.1米之间;s3、按一亩地一种种植的方式进行栽种,每亩造林地种植母竹40-45株,每公顷造林地有母竹620-630株;s4、栽种完毕后,在距离母竹露出部分的外侧斜向下30
°
插入10-16根吸管,吸管露出土壤的长度为2-4厘米,吸管沿母竹设置,且吸管上开孔,并沿着吸管送入沙土,2-3周后拔出吸管;s5、经过8至12年的生长,每公顷造林地维系有4500-6000株毛竹。
21.参照例:一种毛竹替代易发火灾植物五节芒的生态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五节芒生长区,按照造林措施,挖设4米*4米的种植坑,坑深60厘米,宽60厘米,长60厘米;s2、在种植坑内栽植毛竹的母竹,母竹以选择2年生为前提,母竹胸径在1.8-2.2厘米之间,株高为1.8-2.1米之间;s3、按一亩地一种种植的方式进行栽种,每亩造林地种植母竹40-45株,每公顷造林地有母竹620-630株;s4、经过8至12年的生长,每公顷造林地维系有4500-6000株毛竹。
22.针对上述实施例、对比例1-2以及参照例的治理方式,分别对经过12年生长的毛竹进行多次测量每公顷内的平均高度,以及对五节芒的抑制效果,结果记录于下表:均高/米
ꢀꢀꢀꢀꢀꢀꢀ
测试1
ꢀꢀꢀ
测试2
ꢀꢀꢀ
测试3实施例
ꢀꢀ
9.1
ꢀꢀ
9.3
ꢀꢀ
9.4对比例1
ꢀꢀ
7.2
ꢀꢀ
7.4
ꢀꢀ
7.5对比例2
ꢀꢀ
7.3
ꢀꢀ
7.5
ꢀꢀ
7.6参照例
ꢀꢀ
6.8
ꢀꢀ
6.7
ꢀꢀ
6.4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实施例中毛竹的均高>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毛竹的均高>参照例中毛竹的均高>6米,也就是说,上述四种方式的治理方法,经过12年的生长,每公顷内毛竹的均高都能达到6米以上,但相较之下,实施例的毛竹生长更为优势,由此可见,铺设松针和插吸管送沙土的配合工作可以为毛竹的生长提供更大的营养资源。
2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