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量调节与播种粒距调节双调组合排种器

文档序号:29257443发布日期:2022-03-16 11:2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播种量调节与播种粒距调节双调组合排种器

1.本发明创造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一种播种量调节与播种粒距调节的机械类排种器。


背景技术:

2.为了满足不同播种作业农艺要求,排种器在单位面积上的播种量和播种粒距需要进行调节。传统的调节方法是采用改变播种机具驱动地轮与排种器排种轴之间的链轮传动比来完成和实现,即当单位面积播种量增加时,播种粒距缩小;当播种量减少时,播种粒距随之增大。但是,在生产使用实际中,经常是在单位面积播种量增加时,其播种粒距不需要改变,甚至需要播种株距不减反而增大,或者在播种粒距不变时需要单一增大或减小单位面积播种量调节,或者单位面积播种量和播种粒距需要同时各自改变调节,显然现用各种排种器已不能适应和满足上述作业调节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播种作业使用的实际需要,研发设计一种播种量调节与播种粒距调节双调组合排种器,根据播种农艺要求,达到实现播种量与播种粒距一器同体双调的目的。
4.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环形架内侧底壁上通过滚轮同轴心且可转动地安装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底壁面上通过螺栓同轴心的固装轨迹盘,在轨迹盘的内孔壁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布设有四个圆弧形凹槽,在所述支撑板上沿圆周方向均布且可径向移动地配装四个下容种管,所述四个下容种管的下端面与环形架内侧底壁面接触配合,在所述支撑板上方部位处同轴心的配置上盘,所述上盘与播种量调节旋钮螺纹插配连接,所述播种量调节旋钮下端部与支撑板呈轴向和径向定位、周向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上盘上沿圆周方向均布且可径向移动地配装四个上容种管,所述上容种管与相对应的下容种管呈可上下移动地插入配合,粒距调节旋钮径向和轴向定位、周向可转动地插入安装在播种量调节旋钮中心通孔内,粒距调节盘固装在粒距调节旋钮下端部上,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粒距调节盘和下容种管铰连接,固装在上盘上的锁定装置分别将播种量调节旋钮和粒距调节旋钮调节操作后锁定,在所述上盘上侧部上支撑配装圆弧形种箱,进种口开设在圆弧形种箱底壁上,排种口开设在环形架底壁上,所述进种口与上容种管呈重叠连通配合或错位封闭配合,所述排种口与下容种管呈重叠连通配合或错位封闭配合,在所述圆弧形种箱上端外侧部上可相对上下移动地扣盖安装种箱限位罩筒,所述种箱限位罩筒通过滑道与圆弧形种箱径向定位,所述种箱限位罩筒固装在环形架上,压力弹簧的上、下端面分别与种箱限位罩筒和圆弧形种箱接触,且将圆弧形种箱底端面与上盘上端面呈挤压接触配合,动力架配装在轨迹盘下侧部处,所述动力架圆形里端与轨迹盘内孔壁面上的四个圆弧形凹槽依次呈卡入接触或脱离接触配合,动力架凹形外端与四个下容种管呈拨扣接触配合或脱离接触配合,在所述环形架下端外部处固设锥齿轮传动箱,在锥齿轮传动箱的动力输入轴上固装主动链轮,
锥齿轮传动箱的动力输出轴与动力架固连,至此构成播种量调节与播种粒距调节双调组合排种器。
5.本发明创造可根据不同的播种农艺技术要求,在同一台排种器上互不干扰和影响的分别完成和实现播种量调节和播种粒距调节,具有结构新颖、独特、合理、适用范围广、适应能力强、通用化程度高、调节操作简易方便、快捷、调节质量好、使用可靠的特点。
附图说明
6.图1是播种量调节与播种粒距调节双调组合排种器总体结构示意图;
7.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8.图3是图1的俯向视图;
9.图4是图1的仰视三维视图;
10.图5是种箱限位罩筒与圆弧形种箱配装结构仰视图;
11.图6是粒距调节机构示意图。
12.图中件号说明:
13.1、锁定装置、2、种箱限位罩筒、3、圆弧形种箱、4、上盘、5、上容种管、6、下容种管、7、动力架、8、滚轮、9、主动链轮、10、动力输入轴、11、螺栓、12、动力输出轴、13、锥齿轮传动箱、14、轨迹盘、15、环形架、16、支撑板、17、连杆、18、粒距调节盘、19、播种量调节旋钮、20、粒距调节旋钮、21、压力弹簧、22、进种口、23、排种口、24、滑道、25、圆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播种量调节与播种粒距调节双调组合排种器,在环形架15内侧底壁上通过滚轮8同轴心且可转动地安装支撑板16,在所述支撑板16底壁面上通过螺栓11同轴心的固装轨迹盘14,在轨迹盘14的内孔壁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布设有四个圆弧形凹槽25,在所述支撑板16上沿圆周方向均布且可径向移动地配装四个下容种管6,所述四个下容种管6的下端面与环形架15内侧底壁面接触配合,在所述支撑板16上方部位处同轴心的配置上盘4,所述上盘4与播种量调节旋钮19螺纹插配连接,所述播种量调节旋钮19下端部与支撑板16呈轴向和径向定位、周向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上盘4上沿圆周方向均布且可径向移动地配装四个上容种管5,所述上容种管5与相对应的下容种管6呈可上下移动地插入配合,粒距调节旋钮20径向和轴向定位、周向可转动地插入安装在播种量调节旋钮19中心通孔内,粒距调节盘18固装在粒距调节旋钮20下端部上,连杆17的两端分别与粒距调节盘18和下容种管6铰连接,固装在上盘4上的锁定装置1分别将播种量调节旋钮19和粒距调节旋钮20调节操作后锁定,在所述上盘4上侧部上支撑配装圆弧形种箱3,进种口22开设在圆弧形种箱3底壁上,排种口23开设在环形架15底壁上,所述进种口22与上容种管5呈重叠连通配合或错位封闭配合,所述排种口23与下容种管6呈重叠连通配合或错位封闭配合,在所述圆弧形种箱3上端外侧部上可相对上下移动地扣盖安装种箱限位罩筒2,所述种箱限位罩筒2通过滑道24与圆弧形种箱3径向定位,所述种箱限位罩筒2固装在环形架15上,压力弹簧21的上、下端面分别与种箱限位罩筒2和圆弧形种箱3接触,且将圆弧形种箱3底端面与上盘4上端面呈挤压接触配合,动力架7配装在轨迹盘14下侧部处,所述动力架7圆形里端与轨迹盘14内孔壁面上的四个圆弧形凹槽25依次呈卡入接触
或脱离接触配合,动力架7凹形外端与四个下容种管6呈拨扣接触配合或脱离接触配合,在所述环形架15下端外部处固设锥齿轮传动箱13,在锥齿轮传动箱13的动力输入轴10上固装主动链轮9,锥齿轮传动箱13的动力输出轴12与动力架7固连。
15.作业使用时,圆弧形种箱3内的种粒经进种口22下落至上容种管5和下容种管6内,下容种管6的下端面与环形架15内侧底壁面接触配合实现充入在下容种管6内种子的护种配合,外输旋转动力依次通过主动链轮9、动力输入轴10、锥齿轮传动箱13、动力输入轴12驱动动力架7旋转,动力架7拨动下容种管6并同步带动支撑板16、轨迹盘14、上容种管5、上盘4一并转动,在轨迹盘14上的四个圆弧形凹槽25配合控制下,动力架7在旋转一周360
°
时,驱动下容种管6、支撑板16、轨迹盘14、上容种管5及上盘4同步圆周转动90
°
,当下容种管6转动到排种口23上方时,上、下容种管5、6内的种子排出,完成播种。当进行播种量调节时,转动播种量调节旋钮19,在支撑盘16轴向定位下,原位转动地播种量调节旋钮19驱动上盘4及上容种管5向上或向下移动,改变上容种管5插入在下容种管6内的深浅位置,改变上、下容种管5、6管腔容积和,完成播种量调节;此时上盘4向上推移圆弧形种箱3,压力弹簧21压力增大,保证上盘4上端面与圆弧形种箱3底端面之间可靠的接触配合。在进行播种粒距调节时,转动轴向定位的粒距调节旋钮20带动粒距调节盘18旋转,通过连杆17推动或拉动下容种管6在支撑板16上做径向的外伸或回缩位移,此时下容种管6同时带动上容种管5在上盘4上做同步径向外伸或回缩位移,完成播种粒距调节。而后用锁定装置1将播种量调节旋钮19和粒距调节旋钮20锁牢,即可进行调节后的正常作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