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石斑鱼人工育苗的双循环系统

文档序号:26974928发布日期:2021-10-16 10:2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石斑鱼人工育苗的双循环系统

1.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石斑鱼人工育苗的双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2.石斑鱼作为海水养殖最名贵的经济鱼类,具有病害少、生长快等优势,是海水养殖业进行海洋生物高值化技术开发最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在目前养殖产业优化调整之时,许多养殖户希望改养石斑鱼等高品质的鱼类。
3.目前在石斑鱼育苗产业中主要有室内水泥池育苗与池塘育苗两种模式的育苗技术,各有优缺点,问题主要集中在育苗成成功率和活率低、育苗过程中病害较多的问题,导致总体出苗率大大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石斑鱼人工育苗的双循环系统,以解决石斑鱼育苗成活率降低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石斑鱼人工育苗的双循环系统,包括多个育苗水槽、a循环系统、b循环系统,a循环系统、b循环系统均与多个育苗水槽通过进水管和排水管连接,排水管上连接有阀门。
6.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7.(1)石斑鱼仔稚鱼的生长对水体要求较高,对饵料生物的营养苛刻,而且在育苗过程中存在饵料转化的过程,即从摄食轮虫到桡足类的过渡阶段,轮虫和桡足类多为系统外培育后人工添加到育苗系统中,系统a主要解决育苗水体内未被摄食的轮虫的饵料问题,保证鱼苗水体内轮虫的营养能满足鱼苗的需求;
8.(2)系统b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常规的ras系统处理水中的营养盐,以达到稳定水体的目的。
9.进一步,a循环系统包括人工光源和依次连接的第一生物滤槽、第一钙离子反应器、循环泵、培藻柱形容器、第一加温管、第一加氧机;第一加氧机通过进水管与育苗水槽连接,循环泵通过排水管与育苗水槽连接。
10.a循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生物滤槽中附着的细菌将育苗水槽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与颗粒性有机物分解过滤后,经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后生成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盐提供给藻类生长,藻类(小球藻)在培藻柱形容器中经过光照后吸收营养盐,繁殖生长后,经温控调节与钙离子反应器平衡ph由回流泵导至育苗水槽。即a循环系统将育苗水体净化吸收后将营养盐用于藻类繁殖生长,藻类生长后给育苗水槽内的浮游生物饵料(轮虫)提供足够的营养(不饱和脂肪酸)来满足育苗水槽中仔鱼的生长发育。
11.进一步,b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生物滤槽、砂滤罐、蛋白分离机、第二加温管、第二钙离子反应器、紫外消毒机、第二加氧机、循环水泵;第二加氧机通过进水管与育苗
水槽连接,循环水泵通过排水管与育苗水槽连接。
12.b循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育苗水槽排出水中含有的溶解性有机物与颗粒性有机物(水体污染物)经过砂滤罐、生物滤槽、蛋白分离机后去除排出系统,回水经过加温、加氧、平衡ph值、消毒后由水泵导入育苗水槽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石斑鱼人工育苗的双循环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1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人工光源1、第一生物滤槽2、第一钙离子反应器3、循环泵4、培藻柱形容器5、第一加温管6、第一加氧机7、第二生物滤槽8、砂滤罐9、蛋白分离机10、第二加温管11、第二钙离子反应器12、紫外消毒机13、第二加氧机14、循环水泵 15、进水管16、排水管17、育苗水槽18、阀门19。
16.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一种用于石斑鱼人工育苗的双循环系统,包括多个育苗水槽18、a 循环系统、b循环系统,a循环系统、b循环系统均与多个育苗水槽18通过进水管16和排水管17连接。
17.其中,a循环系统包括人工光源1和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第一生物滤槽2、第一钙离子反应器3、循环泵4、培藻柱形容器5、第一加温管6、第一加氧机7;人工光源1的照射强度为 5000lux。第一加氧机7通过进水管16与育苗水槽连接,循环泵4通过排水管17与育苗水槽连接。b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生物滤槽8、砂滤罐9、蛋白分离机10、第二加温管11、第二钙离子反应器12、紫外消毒机13、第二加氧机14、循环水泵15;第二加氧机通过进水管16与育苗水槽连接,循环水泵15通过排水管17与育苗水槽连接,排水管17上安装有阀门 19。
18.使用本系统育苗包括以下步骤:
19.(1)育苗准备阶段,准备多个育苗水槽,在养殖池内安装a和b两套循环系统,a、b 两套循环系统均与多个育苗水槽连接,a、b两套系统分别运行(不经过育苗水槽通过管道和阀门控制进水管与排水管直接相连),测试投放有机物培养藻类与生物滤槽中的细菌(15 天);
20.(2)投放鱼卵至步骤(1)中的育苗水槽内,待鱼卵孵化出仔鱼开口后向育苗水槽内添加轮虫并开启a循环系统至18日龄(日龄从鱼苗孵化出卵膜算起);
21.(3)从鱼苗19日龄开始投喂大型的浮游生物饵料,生物饵料为桡足类或丰年虫等,关闭 a循环系统,开启b循环系统清除育苗水体中的残饵、粪便有机物保持水质良好直至培养鱼苗达到3cm的规格完成育苗流程。
22.本实施例中,a循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生物滤槽中附着的细菌将育苗水槽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与颗粒性有机物分解过滤后,经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后生成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盐提供给藻类生长,藻类(小球藻)在培藻柱形容器5中经过光照度达5000lux的人工光源1照射后吸收营养盐,繁殖生长后,经温控调节(一般保持27℃)与第一钙离子反应器3平衡 ph(保持7.3~8.3)由回流泵导至育苗水槽。即a循环系统将育苗水体净化吸收后将营养盐用于藻类繁殖生长,藻类生长后给育苗水槽内的浮游生物饵料(轮虫)提供足够的营养
(不饱和脂肪酸)来满足育苗水槽中仔鱼的生长发育。
23.b循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育苗水槽排出水中含有的溶解性有机物与颗粒性有机物(水体污染物)经过砂滤罐9、第二生物滤槽8、蛋白分离机10后去除排出系统,回水经过加温、加氧、平衡ph值、消毒后由循环水泵15导入育苗水槽。
24.由于石斑鱼仔稚鱼的生长对水质要求较高,对饵料生物的营养要求苛刻,而且在育苗过程中存在饵料转化的过程,即从摄食轮虫到桡足类的过渡阶段,轮虫和类桡足类多为系统外培育后人工添加到育苗系统中,系统a主要解决育苗水体内未被摄食的轮虫的饵料问题,保证育苗水槽内轮虫的营养能满足鱼苗的需求;系统a能通过生化水槽过滤分解仔鱼生长产生的排泄物转化为营养盐供藻类利用,保持了水质的清新洁净,且藻类的生长又满足了育苗系统中轮虫的摄食生长所需要营养,形成一个高效自动循环的封闭式的可最大程度的隔绝外界病原生物和不良气候影响的循环生态育苗系统。育苗后期育苗(18日龄后)主要以桡足类生物饵料为主,此时育苗关键是去除鱼苗排泄物和残饵保持水体稳定,系统b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常规的ras系统处理育苗后期水体中鱼苗进入稚鱼期摄食桡足类带来的大量残饵及排泄物,以达到稳定水体的目的。系统a为正反馈工作机制,随着育苗水体中的营养盐增加,系统a输出至育苗水槽中的藻类也相应的增加。系统b为负反馈工作机制,随着育苗水槽的污染物增加,系统b从育苗水槽中快速去除污染物。系统a的核心为藻类生长系统,通过藻类的生长将过剩的物质与能量转化入早期鱼苗所摄食的生物饵料即轮虫体内,形成正反馈。系统 b的核心为生化、物理反应系统,将过剩的物质与能量排出系统,形成负反馈。
25.使用本方案育苗,在整个育苗周期内,育苗水体的水温、ph、n、p等生态因子变化幅度可控,育苗水体稳定,育苗成功率达50%以上。
2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