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种植柱组件及植物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5402发布日期:2022-09-20 20:19阅读:58来源:国知局
立式种植柱组件及植物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式种植柱及植物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粮食缺乏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同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农业生产长久被隔离在城镇生活之外,使农产品产地远离消费者,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容易出现过量使用杀虫剂、除草剂等种植蔬菜、水果。
3.目前,城市中已出现不少建筑农业实践活动,大多数是基于建筑屋顶、阳台或墙体外侧的露天农业,采用了与地面类似的农业种植手段。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90245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立体种植装置,包括支架、悬挂式植物种植盆和组合种植箱,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立体种植装置具有植物不能得到充分光照和生产空间、需要人工手动定时定量进行浇灌、整体占用空间大的缺点。
4.授权公告号为cn20483740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阳台蔬菜垂直栽培架,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两侧分别均匀分布的栽培袋、以及位于支撑架下方的集水槽,集水槽上开有进液口。
5.上述立体种植装置、阳台蔬菜垂直栽培架在使用时,种植不同植物所需生长空间不同,不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种植盆或者栽培袋之间的距离。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种植柱组件以及带有该立式种植柱组件的植物种植装置,具有方便灵活调整立式种植柱组件之间的间距,满足种植不同植物时所需的生长空间。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种植柱组件,包括悬挂部、种植模块,所述种植模块开设有浇灌通道,所述浇灌通道侧壁开设有种植槽,所述悬挂部包括悬挂本体、钩部,所述悬挂本体内成型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开口位于所述悬挂本体上端及侧壁。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式种植柱组件包括连接管、连接在所述连接管上的支管,所述连接管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支管从所述悬挂本体侧壁穿出后朝向所述浇灌通道上端开口。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悬挂本体两侧均设置有钩部,两个所述钩部、所述悬挂本体上端之间形成安装凹槽。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悬挂本体通过卡扣或螺栓螺母或开口销或扎带与所述种植模块相连,所述钩部通过卡扣或螺栓螺母或开口销或扎带与所述种植模块相连。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植物种植装置,包括种植架体、多组立式种植柱组件、浇灌软管,所述种植架包括挂杆,所述立式种植柱组件包括悬挂部、连接在所述悬挂部上的种植模块,所述悬挂部挂在所述挂杆上,所述浇灌软管连接有多根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悬
挂部相固定,所述连接管连接有支管,所述种植模块设置有浇灌通道,所述浇灌通道侧壁设置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与所述浇灌通道相连通,所述支管朝向所述浇灌通道上端开口。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物种植装置使用时,将植物置于种植槽内,植物根部位于种植模块的浇灌通道内,浇灌软管内的水或营养液依次从连接管及支管流出,进入浇灌通道内,沿浇灌通道向下流动,对种植模块内的植物根部进行浇灌。调整立式种植柱在挂杆上的位置,连接管随立式种植柱组件一起移动,相邻的两个连接管之间的浇灌软管部分被拉开或者收拢,能根据所种植植物的不同,灵活调整立式种植柱组件之间间距,满足植物对生长空间的需求。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植物种植装置还包括外管,所述浇灌软管位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外管开设有条形槽,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条形槽后与所述悬挂部相固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灌软管隐藏在外管内部,避免浇灌软管裸露在外与其他部件缠绕,使植物种植装置整体美观、整洁。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悬挂部包括悬挂本体、设置于所述悬挂本体上的钩部,所述悬挂本体内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开口分布于所述悬挂本体上端及侧壁,所述连接管插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支管从所述悬挂本体侧壁穿出。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及支管的部分也隐藏在悬挂本体内的容纳槽内,避免连接管及支管与其他部件缠绕。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模块两侧设置有两个所述浇灌通道,两个所述浇灌通道均设置有种植槽,所述悬挂本体两侧成型有两个所述钩部,所述种植架包括两根所述挂杆,两个所述钩部分别勾住两根所述挂杆,两个所述钩部、所述悬挂本体上端之间形成安装凹槽,所述外管位于所述安装凹槽处。
1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模块数量为多个,最上方的所述种植模块与所述悬挂部相连,相邻两个所述种植模块之间可拆卸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相邻的种植模块之间可拆卸连接,使用时能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种植模块数量,调整立式种植柱组件的高度。
2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水槽、循环管道,所述水槽位于所述立式种植柱组件的下方,所述循环管道一端与所述水槽内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浇灌软管相连,所述循环管道上安装有水泵。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灌管道内的水或营养液沿种植模块的浇灌通道向下流动,对植物根部进行浇灌,多余的水或营养液滴落到水槽内,再被水泵和循环管道输送到浇灌软管内,再次用于浇灌。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3.1、植物种植架内,能灵活调整立式种植柱组件之间的间距,通过种植模块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调整立式种植柱组件的高度,在使用过程中,能根据植物种植种类不同,调整所需的生长空间。
24.2、浇灌软管隐藏在外管内部,连接管及支管隐藏在悬挂本体的容纳槽内,外管本身安装在安装凹槽内,浇灌软管、连接管及支管不会直接裸露在外,避免与其他部件缠绕,使得植物种植装置整体整洁、美观。
25.3、每个种植模块设置有两个浇灌通道及两个种植槽,增加植物种植数量及种植密
度,提高种植效率。浇灌时通过浇灌软管、连接管及支管,对多组立式种植柱进行立体浇灌,多余的水或营养液滴落到水槽内,再被水泵、循环管道输水到浇灌软管内循环利用,浇灌高效。
26.4、种植模块内的浇灌通道内可以填充土壤,种植植物,也可不填充土壤,采用无土栽培,通过浇灌软管浇灌营养液种植植物。使用时可以放置于阳台处,根据需要种植植物,如蔬菜、瓜果等等。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实施例1的立式种植柱组件与挂杆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30.图3是实施例1的悬挂部、种植模块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31.图4是实施例1的外管、连接管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32.图5是实施例1的悬挂部、连接管、支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33.图6是实施例1的种植模块结构示意图。
34.图7是实施例1的种植模块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种植架体;11、挂杆;12、外管;121、条形槽;2、水槽;3、悬挂部;31、悬挂本体;311、容纳槽;32、钩部;33、卡座;331、卡槽;35、安装凹槽;4、种植模块;41、浇灌通道;42、种植槽;43、导水托部;44、阳扣;45、阴扣;46、上连接座;47、下连接座;48、透水缝;5、浇灌软管;51、连接管;52、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实施例1:植物种植装置,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种植架体1、多组立式种植柱组件、浇灌软管5,立式种植柱组件包括悬挂部3、多个种植模块4,多个种植模块4沿竖直方向分布,位于最上方的种植模块4与悬挂部3相连接,相邻的两个种植模块4之间可拆卸连接。悬挂部3包括悬挂本体31、一体成型于悬挂本体31两侧的两个钩部32。种植架体1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两根挂杆11,两个挂杆11水平放置且相互平行。悬挂部3的两个钩部32分别勾在两根挂杆11上。
38.如图4、图5、图6所示,立式种植柱组件中,每个种植模块4两侧成型有浇灌通道41,每个浇灌通道41成型有倾斜的种植槽42,种植槽42下端与浇灌通道41内部相连通。浇灌通道41内壁还一体成型有导水托部43,种植槽42下端朝向导水托部43,导水托部43倾斜设置,其下端与浇灌通道41内壁形成透水缝48。种植的植物置于种植槽42内时,植物根部被导水
托部43托住。
39.如图4、图5、图6所示,种植模块4下端中部设置有阴扣45,上端中部设置有阳扣44。种植模块4两侧下端均一体成型有下连接座47,两侧上端均成型有上连接座46。悬挂本体31下端中部设置有阴扣45。在悬挂部3与最上方的种植模块4之间,种植模块4上端的阳扣44与悬挂本体31下端的阴扣45相连,实现卡接。悬挂本体31的两个钩部32,分别与种植模块4两侧的上连接座46通过螺栓螺母相连。在相邻两个种植模块4之间,上方种植模块4的阴扣45与下方种植模块4的阳扣44实现卡接,上方种植模块4的下连接座47与下方种植模块4的上连接座46通过螺栓螺母进行连接,实现相邻两个种植模块4之间可拆卸连接。
40.如图3、图4、图5所示,悬挂本体31内成型有容纳槽311,容纳槽311的开口分布于悬挂本体31上端及悬挂本体31两侧侧壁上。悬挂本体31上端、两个钩部32之间形成有安装凹槽35,悬挂本体31上端一体成型有卡座33,卡座33开设有卡槽331。种植架体1还包括外管12,外管12卡在卡座33的卡槽331处。浇灌软管5安装在外管12内部,浇灌软管5连接有多根连接管51,连接管51与立式种植柱组件一一对应。外管12开设有条形槽121,连接管51穿过条形槽121后插入到容纳槽311内,并与悬挂本体31相固定。连接管51连接有两根支管52,两根支管52分别从悬挂本体31两侧穿出,朝向种植模块4的浇灌通道41上端开口处。
41.如图1所示,植物种植装置还包括水槽2、循环管道,水槽2位于多组立式种植柱的下方,循环管道的一端与水槽2内部相连通,另一端与浇灌软管5相连通,循环管道上安装有水泵。
42.工作原理:将需要种植的植物置于种植模块4的种植槽42内,植物根部位于浇灌通道41内,被导水托部43托住。浇灌软管5内的水或营养液沿浇灌软管5从连接管51及支管52流出,进入到浇灌通道41内,再沿浇灌通道41向下流动,并被导水托部43导向,流经植物根部,对植物根部进行浇灌后多余的水或营养液再通过透水缝48后继续向下流动,进入下一个种植模块4的浇灌通道41内,完成对多个种植模块4内的植物根部的浇灌,最后多余的水或营养液滴落到水槽2内汇集。水泵工作运行,将水或营养液通过循环管道输送回浇灌软管5内,再次进行灌溉。
43.当种植不同种类植物时,根据植物生产所需的生长空间不同,调整立式种植柱组件之间的间距,连接管51随立式种植柱组件一起运动,相邻两个连接管51之间的浇灌软管5部分被拉伸或堆叠,便于使用人员灵活调整立式种植柱组件之间的间距。
44.实施例2:植物种植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悬挂本体31下端没有设置阴扣45,种植模块4上端中部没有设置阳扣44,种植模块4下端中部没有设置阴扣45。相邻两个种植模块4之间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悬挂部3与最上方的种植模块4之间通过螺栓螺母连接。
45.实施例3:植物种植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悬挂本体31下端没有设置阴扣45,种植模块4上端中部没有设置阳扣44,种植模块4下端中部没有设置阴扣45。相邻两个种植模块4之间通过扎带连接,悬挂部3与最上方的种植模块4之间通过扎带连接。
46.实施例4:植物种植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悬挂本体31下端没有设置阴扣45,种植模块4上端中部没有设置阳扣44,种植模块4下端中部没有设置阴扣45。相邻两个种植模块4之间通过开口销连接,悬挂部3与最上方的种植模块4之间通过开口销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