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秧苗自动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75234发布日期:2021-10-24 10:3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秧苗自动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秧苗自动移栽机。


背景技术:

2.在现代农业中,作物的种子在培育室内培育成秧苗,之后再向土地上进行栽植,这种“育苗

栽植”的技术得到了日益的普及,极大地提升了农业活动的效率,提升了作物的成活率,提升了作物产量。秧苗移栽机作为一种将秧苗托盘内的培育秧苗移栽到土地中的农业机械,对于提升作物栽植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现代农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随着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的结构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种农业机械为农业活动提供了多样化的辅助功能,辅助人们更高效地进行农业活动。秧苗移栽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机械,其结构设计的优劣、运行的稳定性、功能是否完善直接决定了秧苗栽植农业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4.现有的秧苗移栽机结构设计不合理、动作繁琐,在运转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卡苗、栽植歪斜等问题,导致秧苗移栽的效率较低,而且难以保证秧苗移栽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动作简洁高效、保证秧苗栽植效果、运转连续性好的秧苗自动移栽机。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秧苗自动移栽机包括前部框架和后部框架,在前部框架的顶部安装有对秧苗托盘进行升降的升降装置,在升降装置的底部安装有将秧苗托盘向后方转移的推拉装置,在后部框架上安装有左右两组下苗装置,在两组下苗装置之间安装有从升降装置接收秧苗托盘并将秧苗托盘向后方转移的输送装置,在后部框架上还安装有驱动输送装置左右平移移动的平移装置;在后部框架的顶部安装有支架,在支架的左右两侧、下苗装置的上方安装有左右两组导苗装置,在支架上还安装有将秧苗托盘上的秧苗转移至导苗装置的转移装置,在后部框架的下部安装有左右两个滚轮装置。
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秧苗自动移栽机,与现有的秧苗移栽机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实现了对装载有秧苗的秧苗托盘的逐层下放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推拉装置,实现了对秧苗托盘进行由前向后的转移移动技术效果。通过设置输送装置,实现了对秧苗托盘进行由前向后的转移移动技术效果。通过设置转移装置,实现了对秧苗托盘内秧苗进行转移移动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导苗装置,实现了对经由转移装置输送的秧苗进行向下导向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下苗装置,实现了对秧苗进行下放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滚轮装置,实现了移栽机的行走控制、覆土处理以及移栽栽植。
9.本实用新型中的移栽机在运转时动作简洁高效,对秧苗托盘进行逐盘后移以及对秧苗进行向两侧的转移移动动作保证了移栽操作的效率,提升了设备连续运转的稳定性。
通过设置转移装置、导苗装置与下苗装置配合动作,令秧苗得到合理的取用,并保证秧苗在移栽栽植的过程中保持稳定并且姿态正确,保证了秧苗的移栽栽植效果。
10.优选地:升降装置包括与前部框架固定连接的底部框架,在底部框架的四角处安装有立柱,在各立柱的内侧均安装有上下两个链轮且在上下两个链轮之间设有链条;上部的左右两组链轮采用上联动轴联动,下部的左右两组链轮采用下联动轴联动;还包括驱动左右两组链条作反向转动的升降驱动组件;在各链条上设有等间距的托撑板,秧苗托盘由四角位置的托撑板托撑。
11.优选地:推拉装置包括安装在底部框架上的托板,在托板上安装有推拉气缸,在推拉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推板。
12.优选地:转移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第一摆动架和第二摆动架,在两者之间安装有左右两个横杆,在第一摆动架的侧方连接有第一拉杆,在第二摆动架的同侧侧方连接有第二拉杆,还包括通过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驱动两个摆动架作左右摆动的摆动驱动组件;在两个横杆上各自安装有多组横向等间距设置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安装在横杆上的背靠放置的两个夹持气缸,在夹持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夹持器。
13.优选地:导苗装置包括安装固定在支架上的安装板,在安装板的内立面上安装固定有多个等间距布置的导苗套管,导苗套管的间距与夹持组件的间距相等。
14.优选地:下苗装置包括安装在后部框架上的底板,在底板的侧部设有窗口,在底板的后部安装有第一齿轮盘、前部安装有第二齿轮盘,在两个齿轮盘之间设有输送链条,在输送链条上等间距安装有多个下苗套管,下苗套管的间距等于导苗套管的间距;还包括驱动第一齿轮盘或第二齿轮盘的驱动电机。
15.优选地:滚轮装置包括与后部框架固定的内轮架,在内轮架的外侧安装有外轮架且在外轮架的下部安装有行走轮;在内轮架的内侧安装有一组偏心轮,在偏心轮的内侧安装有横梁,在横梁的前部安装有覆土轮、后部安装有具有可开合底部的栽植漏斗。
16.优选地:平移装置包括位于内侧的内侧支撑梁和位于外侧的外侧支撑梁,在外侧支撑梁上安装有丝杠以及驱动丝杠的平移电机;在丝杠上安装有移动底座,输送装置安装在该移动底座上。
17.优选地:输送装置包括安装固定在移动底座上的输送带以及安装在输送带中后部上方的限位框架。
18.优选地:还包括将输送装置上的秧苗托盘内的秧苗向上顶升的顶升装置,顶升装置包括与输送带的输送带框架固定的下板和作上下浮动的上板,在上板上安装有多个顶杆,在上板与下板的中部之间还设有椭圆形的顶撑轮,还包括驱动顶撑轮转动的顶升电机;输送带的输送带带体分为多个条带,顶杆位于相邻两个条带之间的缝隙内。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升降装置、转移装置、导苗装置和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上部视角;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下部视角;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转移装置、导苗装置和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转移装置、导苗装置和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下苗装置、滚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下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滚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外侧视角;
30.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滚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内侧视角。
31.图中:
32.1、牵引套管;2、前部框架;3、升降装置;3

1、底部框架;3

2、下联动轴;3

3、中部轴座;3

4、立柱;3

5、皮带;3

6、链条;3

7、上联动轴;3

8、链轮;4、秧苗托盘;5、转移装置;5

1、第一摆动架;5

2、第一拉杆;5

3、夹持器;5

4、第二拉杆;5

5、夹持气缸;5

6、第二摆动架;5

7、横杆;6、支架;7、导苗装置;7

1、安装板;7

2、导苗套管;8、后部框架;9、下苗装置;9

1、底板;9

2、窗口;9

3、底盖;9

4、下苗套管;9

5、输送链条;9

6、第一齿轮盘;9

7、第二齿轮盘;10、滚轮装置;10

1、外轮架;10

2、行走轮;10

3、拨块;10

4、覆土轮;10

5、偏心轮;10

6、内轮架;10

7、栽植漏斗;10

8、弹簧;11、平移装置;11

1、丝杠;11

2、移动底座;11

3、外侧支撑梁;11

4、平移电机;11

5、内侧支撑梁;12、输送装置;12

1、输送带;12

2、限位框架;13、推拉装置;13

1、托板;13

2、推拉气缸;13

3、推板;14、顶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34.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秧苗自动移栽机包括前部框架2和后部框架8,前部框架2的后部与后部框架8的前部固定连接,构成了一个整体式的底盘框架。本秧苗移栽机采用牵引设备如农用拖拉机等进行拖拽前移移动,完成秧苗的移栽栽植作业,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进行拖拽移动,在前部框架2的前部中间位置安装有牵引套管1。
35.在前部框架2的顶部安装有对秧苗托盘4进行升降的升降装置3,在升降装置3的底部安装有将秧苗托盘4向后方转移的推拉装置13。装载有秧苗的秧苗托盘4逐盘放置在升降装置3上,在升降装置3上竖直向下移动,移动到底部后经由推拉装置13向后方转移移动。
36.请参见图3和图4,可以看出:
37.升降装置3包括与前部框架2固定连接的底部框架3

1,在底部框架3

1的四角处安装有立柱3

4,在各立柱3

4的内侧均安装有上下两个链轮3

8且在上下两个链轮3

8之间设有链条3

6。
38.上部的左右两组链轮3

8采用上联动轴3

7联动,下部的左右两组链轮3

8采用下联动轴3

2联动。如图中所示,上联动轴3

7的两端通过轴座安装在相应立柱3

4的上端,下联动轴3

2的两端通过轴座安装在相应立柱3

4的下端,为了提升运转的稳定性,在前部框架2的两侧中部位置安装有中部轴座3

3,两个下联动轴3

2的中部分别位于这两个中部轴座3

3内。因此,位于左侧的上联动轴3

7和下联动轴3

2同步转动,位于右侧的上联动轴3

7和下联动轴3

2同步转动。
39.还包括驱动左右两组链条3

6作反向转动的升降驱动组件;在各链条3

6上设有等间距的托撑板,秧苗托盘4采用四角位置的托撑板进行托撑。
40.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在其中一个上联动轴3

7的端部安装有主动皮带轮,在另一个上联动轴3

7的同侧端部安装有从动齿轮,在位于前部的两个立柱3

4的中上部之间安装有基座,在基座上安装有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的主动齿轮,在主动齿轮上安装有同轴的从动皮带轮,主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两者采用皮带3

5连接。
41.驱动电机驱动主动皮带轮转动,这样左侧的上联动轴3

7及下联动轴3

2、右侧的上联动轴3

7及下联动轴3

2的转动方向相反,因而位于左右两组链条3

6之间的秧苗托盘4能够作升降移动。具体地,托撑板为矩形的金属板,采用焊接的方式安装固定在链条3

6的链瓣上,同一链条3

6上相邻两个托撑板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秧苗托盘4的厚度。
42.秧苗托盘4为塑料材质,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注塑成型得到。在秧苗托盘4的盘体上设有矩阵式布置的多个容置孔,带有土球的秧苗落入各容置孔内。
43.推拉装置13包括安装在底部框架3

1上的托板13

1,在托板13

1上安装有推拉气缸13

2,在推拉气缸13

2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推板13

3。在推拉气缸13

2的驱动作用下,推板13

3作往复移动,如图中所示,当活塞杆回缩时,推板13

3带动秧苗托盘4向后方移动,移动到位后活塞杆再次伸出,直至推板13

3复位至初始位置,下一个秧苗托盘4移动到推板13

3的后方,准备下一次向后方的推送。
44.在后部框架8上安装有左右两组下苗装置9,在两组下苗装置9之间安装有从升降装置3接收秧苗托盘4并将秧苗托盘4向后方转移的输送装置12,在后部框架8上还安装有驱动输送装置12左右平移移动的平移装置11。
45.如前所述,推拉装置13将升降装置3上的秧苗托盘4向后方转移时,秧苗托盘4就转移到了输送装置12上。秧苗托盘4在输送装置12上作停留,秧苗被取用后,空的秧苗托盘4在输送装置12的作用下继续向本移栽机的后方移动,最终由移栽机的后部排出,可以在移栽机的后部设置秧苗托盘4的接收筐,空的秧苗托盘4从移栽机的后部排出并落入接收筐内,收集后再次投入使用,形成循环。
46.平移装置11用于驱动输送装置12作左右平移移动,由于装载有秧苗的秧苗托盘4位于输送装置12上且在输送装置12上留置的期间其秧苗被取用,因此通过平移装置11控制输送装置12及秧苗托盘4的横向位置,能够提升秧苗所在位置的准确度,便于秧苗托盘4上的秧苗被顺利取走。
47.如图5、图6和图8中所示,平移装置11包括位于内侧的内侧支撑梁11

5和位于外侧的外侧支撑梁11

3,在外侧支撑梁11

3上安装有丝杠11

1以及驱动丝杠11

1的平移电机11

4;在丝杠11

1上安装有移动底座11

2,输送装置12安装在该移动底座11

2上。在平移电机11

4的驱动作用下,丝杠11

1作正向或者反向转动,相应地移动底座11

2左移或者右移,带动输送装置12左移或者右移。
48.如图5、图6和图8中所示,输送装置12包括安装固定在移动底座11

2上的输送带12

1以及安装在输送带12

1中后部上方的限位框架12

2。具体地,输送带12

1包括输送带框架,在输送带框架上安装有前后两个输送带辊,在两个输送带辊之间设有输送带带体,还包括驱动其中一个输送带辊的电机。其中,输送带框架由相对的两个输送带侧板构成,前后两个输送带辊安装在两个输送带侧板的前部之间和后部之间,两个输送带侧板的后部安装固定在移动底座11

2上,因而整个输送带12

1与移动底座11

2随动。限位框架12

2为门形框架,其两侧与输送带12

1的左右两个输送带侧板固定连接,当秧苗托盘4转移到输送装置
12上时,其后部边缘位于限位框架12

2内,避免在对秧苗进行取用的过程中秧苗托盘4发生移位。
49.为了提升输送装置12移动时的稳定性,可以在外侧支撑梁11

3的内侧设置外轨道、在内侧支撑梁11

5的外侧设置内轨道,在输送带12

1的输送带框架前部安装前轨道轮、后部安装后轨道轮,前轨道轮沿着内轨道移动,后轨道轮沿着外轨道移动。
50.下苗装置9用于将秧苗向下输送,如图9和图10中所示,下苗装置9包括安装在后部框架8上的底板9

1,在底板9

1的侧部设有窗口9

2,底板9

1作为附属部件的支撑板,秧苗经由窗口9

2下落。在底板9

1的后部安装有第一齿轮盘9

6、前部安装有第二齿轮盘9

7,在两个齿轮盘之间设有输送链条9

5,在输送链条9

5上等间距安装有多个下苗套管9

4,具体地,下苗套管9

4的侧部与输送链条9

5的链瓣固定连接。
51.还包括驱动第一齿轮盘9

6或第二齿轮盘9

7的驱动电机。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齿轮盘带动输送链条9

5移动,因而下苗套管9

4成环形循环式移动,秧苗从上方逐个落入各下苗套管9

4内,当下苗套管9

4经过窗口9

2时,内部的秧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下苗套管9

4脱出并下落。
52.本实施例中,如图10中所示,下苗套管9

4的顶部扩口以便于秧苗落入管内,下苗套管9

4的底口为斜口形状,并且在下苗套管9

4的底口铰接安装底盖9

3,当下苗套管9

4作环形移动时(图10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底盖9

3在底板9

1的表面滑行,因而下苗套管9

4的底口保持封闭状态,当下苗套管9

4经过窗口9

2时,由于底盖9

3不再被阻挡,因而底盖9

3能够向下开启,令管内的秧苗脱出,当前的下苗套管9

4通过窗口9

2后,底盖9

3重新关闭。
53.在后部框架8的顶部安装有支架6,如图中所示,支架6包括前后两个门形框架。在支架6的左右两侧、下苗装置9的上方安装有左右两组导苗装置7,在支架6上还安装有将秧苗托盘4上的秧苗转移至导苗装置7的转移装置5。转移装置5将输送装置12上的秧苗托盘4内的秧苗取出并投入导苗装置7,秧苗经由导苗装置7的导向作用,更顺利地下落并进入下方的下苗装置9的下苗套管9

4内。
54.如图5和图6中所示,导苗装置7包括安装固定在支架6上的安装板7

1,在安装板7

1的内立面上安装固定有多个等间距布置的导苗套管7

2。转移装置5将秧苗托盘4内的秧苗转移到各导苗套管7

2内,秧苗沿着导苗套管7

2限定的方向竖直下落,因此能够更顺利地落入下方的下苗套管9

4内。
55.请参见图5、图6和图7,可以看出:
56.转移装置5包括安装在支架6上的第一摆动架5

1和第二摆动架5

6,在两者之间安装有左右两个横杆5

7,在第一摆动架5

1的侧方连接有第一拉杆5

2,在第二摆动架5

6的同侧侧方连接有第二拉杆5

4,第一拉杆5

2和第二拉杆5

4两者各自由长拉杆和短拉杆构成。
57.第一摆动架5

1与前部的门形框架、第二摆动架5

6与后部的门形框架各自构成四连杆机构,两个四连杆机构与左右两个横杆5

7共同构成了能够左右摆动的框架,摆动的过程中两个横杆5

7所在的平面保持水平(在框架摆动的过程中,该平面的高度发生变化)。
58.还包括通过第一拉杆5

2和第二拉杆5

4驱动两个摆动架作左右摆动的摆动驱动组件,在摆动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第一拉杆5

2和第二拉杆5

4两者同步驱动前述框架
作左右摆动。具体地,摆动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支架6上的驱动电机,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驱动轮,第一拉杆5

2和第二拉杆5

4两者的小拉杆的端部分别与两个驱动轮的边缘铰接连接。运转时,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作匀速转动,小拉杆拉动大拉杆移动,两个大拉杆同步拉动前述框架移动,形成周期性的摆动动作。
59.在两个横杆5

7上各自安装有多组横向等间距设置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安装在横杆5

7上的背靠放置的两个夹持气缸5

5(两者的缸体后部对接连接),在夹持气缸5

5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夹持器5

3。如图中所示,夹持器5

3包括条形的夹板,夹板的下端成与秧苗土球相适的弧形形状,夹板的上端与夹持气缸5

5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两个夹持气缸5

5同步动作,两者的活塞杆同步向外侧作伸缩动作,当活塞杆同步伸出时,两个夹板之间的距离增大,夹持器5

3对秧苗产生释放动作,当活塞杆同步收缩时,两个夹板之间的距离减小,夹持器5

3对秧苗产生夹持动作。
60.下苗套管9

4的间距等于导苗套管7

2的间距,导苗套管7

2的间距与夹持组件的间距相等。
61.在后部框架8的下部安装有左右两个滚轮装置10,滚轮装置10实现整机的行走以及栽植、覆土操作。
62.请参见图9、图11和图12,可以看出:
63.滚轮装置10包括与后部框架8固定的内轮架10

6,在内轮架10

6的外侧安装有外轮架10

1且在外轮架10

1的下部安装有行走轮10

2,当本移栽机被牵引移动时,两个行走轮10

2在栽植的地面上滚动。
64.在内轮架10

6的内侧安装有一组偏心轮10

5,在偏心轮10

5的内侧安装有横梁,在横梁的前部安装有覆土轮10

4、后部安装有具有可开合底部的栽植漏斗10

7。如图中所示,在内轮架10

6的中前部安装有前后两个从动链轮,在这两个链轮之间设有传动链条,在内轮架10

6的前部还安装有另一个驱动链轮,这个驱动链轮与行走轮10

2同轴并且与传动链条传动连接,这样当行走轮10

2在地面上滚动移动时,该驱动链轮通过传动链条驱动两个从动链轮转动。
65.前后两个偏心轮10

5的中心与两个从动链轮同轴安装,在两个偏心轮10

5上设有支杆,横梁的前端和后端通过转轴与这两个支杆连接。这样当两个从动链轮同步转动时,横梁及其附属部件作复合的升降移动和前后移动。当横梁载动覆土轮10

4和栽植漏斗10

7下降至低位时,覆土轮10

4与栽植地面接触产生覆土作用,将松散的泥土汇聚成堆,栽植漏斗10

7向下插入泥土中形成栽植穴,秧苗落入栽植穴内。
66.如图中所示,覆土轮10

4包括安装固定在横梁前端下方的轮支架,在轮支架的下端安装有成v形布置的压轮,当覆土轮10

4与泥土接触并在泥土上滚动时,泥土向压轮之间挤压形成相对密实的栽植土埂,供后方的栽植漏斗10

7向下插入形成栽植穴。
67.如图中所示,栽植漏斗10

7包括位于上部的、与横梁的后端固定的漏斗本体,在漏斗本体的下部铰接安装有前后两个瓣片,秧苗从上方的窗口9

2下落后进入漏斗本体内,当两个瓣片打开时,秧苗从栽植漏斗10

7脱出并进入栽植穴内。
68.滚轮装置10上还设有操作栽植漏斗10

7的底部开启的开启组件,两个瓣片包括一个与漏斗本体固定的固定式瓣片以及一个与漏斗本体的底部铰接的活动式瓣片,通过控制活动式瓣片作向外的开启移动,实现对栽植漏斗10

7的底部开启控制。如图11中所示,在内
轮架10

6的前部还安装有一个与位于前部的从动链轮同轴的凸轮以及一个受到该凸轮压迫作用的拨块10

3(拨块10

3与内轮架10

6的前部铰接连接),拨块10

3通过一个钢丝与活动式瓣片连接(钢丝的前部弯折以绕过内轮架10

6和栽植漏斗10

7的漏斗本体),这样当拨块10

3作周期性摆动时,钢丝对活动式瓣片产生牵拉作用,实现相应的开合控制。
69.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栽植漏斗10

7底部开合动作的可靠性,在固定式瓣片与活动式瓣片之间可以安装弹簧10

8,为两个瓣片的闭合提供复位的弹力。
70.考虑到在转移装置5对秧苗进行转移的同时,应保证夹持器5

3对秧苗进行可靠的夹持,由于秧苗的土球落入秧苗托盘4上的容置孔内,因此通过将秧苗顶升一定距离令土球从容置孔脱出,将有助于夹持器5

3对秧苗的土球进行抓取。
71.因此,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将输送装置12上的秧苗托盘4内的秧苗向上顶升的顶升装置14。具体地,顶升装置14包括与输送带12

1的输送带框架固定的下板和作上下浮动的上板,在上板上安装有多个顶杆(顶杆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个容置孔的间距相等),在上板与下板的中部之间还设有椭圆形的顶撑轮,还包括驱动顶撑轮转动的顶升电机。在顶升电机的驱动下,椭圆形的顶撑轮匀速转动,则上板被顶升一定高度,上板及其顶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复位,为了保证可靠复位,可以在上板与下板之间安装复位弹簧,当上板与下板之间距离增加时,复位弹簧拉伸,反之复位弹簧收缩。
72.输送带12

1的输送带带体分为多个条带(相邻两个条带之间具有缝隙),顶杆位于相邻两个条带之间的缝隙内。这样,当上板上升时,顶杆上移并插入上方秧苗托盘4的容置孔内,将容置孔中的秧苗及土球顶升起来,这样便于转移装置5对秧苗进行取用。
73.工作过程:
74.本移栽机采用拖拉设备进行拖拽移动,各驱动电机通过导联线连接至拖拉设备的电气控制器,各气缸通过气管连接至拖拉设备的气路控制器;
75.人工将装载有秧苗的秧苗托盘4逐个放置在升降装置3上,秧苗托盘4在升降装置3上由上至下移动;推拉装置13将最下层的秧苗托盘4向后转移至输送装置12上;
76.转移装置5作左右摆动动作,同时平移装置11驱动输送装置12载动秧苗托盘4作左右横移移动,该左右横移移动配合转移装置5的动作,为步进式动作模式,每次移动一个秧苗托盘4上相邻两个容置孔间距的距离,转移装置5取用其中一列秧苗后,将秧苗向左输送给左侧的导苗装置7、取用另一列秧苗后,将秧苗向右输送给右侧的导苗装置7;
77.导苗装置7将秧苗向下导向输送给下苗装置9,下苗装置在运转的过程中将秧苗逐个地向下输送给栽植漏斗10

7;移栽机在行走的过程中,滚轮装置10的栽植漏斗10

7和覆土轮10

4完成秧苗的逐个、等间距栽植;
78.输送装置12上的秧苗托盘4内的秧苗取用完毕后,输送装置12将空的秧苗托盘4向后方移动,从移栽机的后部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