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立体养殖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41275发布日期:2022-01-19 14:37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蚯蚓立体养殖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蚯蚓立体养殖池结构
1.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蚯蚓立体养殖池结构。
3.

背景技术:

4.蚯蚓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促进有机物质分解转化及固体废弃物处理作用,污泥中含有重金属、病原菌、微生物、寄生虫(卵)等有害物质,如不妥善处理,将造成二次污染。
5.污泥成分分析污泥是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沉淀物质,其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有机质,其中植物养分氮、磷、钾等可供植物的生长发育,而有机质可以用来改良土壤,防止土壤板结和增加地力。然而,污泥中又含有潜在有害物如重金属或病原体等,它们的土地利用必须建立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和病原体数量控制在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的基础上。蚯蚓在立体养殖处理污泥的过程中,寻觅合适的营养物质作为食物,污泥进入蚯蚓体内到最后以蚯蚓粪的形式排除,相当于一套完整的污泥处理工艺,蚯蚓体内分泌物的化学作用、蚯蚓体内肠道微生物的生化作用、研磨及消化等物理化学作用,加速了污泥中微生物的活动,蚯蚓与微生物协同作用从而加速污泥中有机物的分解转化。
6.目前已有通过在污泥中养殖蚯蚓来实现污泥中有机物的分解转化,但现有的养殖设备或养殖池设计不合理,不仅使土地利用率不高,而且容易使污泥中废弃物渗入地面。
7.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蚯蚓立体养殖池结构,该蚯蚓立体养殖池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蚯蚓养殖的空间利用率。
9.本实用新型蚯蚓立体养殖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层可叠置的蚯蚓立体养殖筐,所述蚯蚓立体养殖筐包括长方体状金属筐和设在长方体状金属筐内的无纺布袋,所述无纺布袋内填设有用于养殖蚯蚓的养料层。
10.进一步的,上述长方体状金属筐的各壁面由横、纵金属条焊接形成格栅状。
11.进一步的,上述无纺布袋为聚酯无纺布袋,该聚酯无纺布袋为呈长方体状的袋子,该聚酯无纺布袋各面贴设在长方体状金属筐的内侧壁面和底面上,所述聚酯无纺布袋设有多个绑在长方体状金属筐的内侧壁面的绑带。
12.进一步的,上述养殖蚯蚓的养料层自下而上包括稻草层、第一污泥层、第一破碎树枝树皮层、第二污泥层和第二破碎树枝树皮层,所述稻草层、第一污泥层、第一破碎树枝树皮层、第二污泥层和第二破碎树枝树皮层的厚度分别是5cm、45 cm、5 cm、45 cm和5 cm。
13.进一步的,上述养料层内插置有若干个用于检测养料层中水分、温度、co2及氨气的传感器。
14.进一步的,上述长方体状金属筐底部具有若干个支撑脚,该些支撑脚使长方体状金属筐悬空。
15.本实用新型蚯蚓立体养殖池结构由若干层可叠置的蚯蚓立体养殖筐组成一列,在平地上可以设置横、纵多列,从而实现立体养殖,减少占地面积,突破目前蚯蚓养殖只能堆高20-30cm的生产技术瓶颈。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蚯蚓立体养殖池主视构造示意图;
19.图2是长方体状金属筐一壁面的主视构造示意图;
20.图3是多个蚯蚓立体养殖筐叠置的构造示意图;
21.图4是多个蚯蚓立体养殖筐横、纵设置的构造示意图。
22.具体实施方式:
23.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24.本实用新型蚯蚓立体养殖池结构包括若干层可叠置的蚯蚓立体养殖筐1,所述蚯蚓立体养殖筐1包括长方体状金属筐2和设在长方体状金属筐内的无纺布袋3,所述无纺布袋3内填设有用于养殖蚯蚓的养料层4。
25.为了方便制作,上述长方体状金属筐2的各壁面由横、纵金属条5焊接形成格栅状,壁面为格栅状的长方体状金属筐2透气性能好、重量低和制作成本低。
26.上述无纺布袋为聚酯无纺布袋,该聚酯无纺布袋为呈长方体状的袋子,该聚酯无纺布袋各面贴设在长方体状金属筐的内侧壁面和底面上,所述聚酯无纺布袋设有多个绑在长方体状金属筐的内侧壁面的绑带,通过绑带可以确保聚酯无纺布袋各面可较好贴设在长方体状金属筐的内侧壁面和底面上。
27.为了较好饲养蚯蚓,上述养殖蚯蚓的养料层4自下而上包括稻草层6、第一污泥层7、第一破碎树枝树皮层8、第二污泥层9和第二破碎树枝树皮层10,所述稻草层6、第一污泥层7、第一破碎树枝树皮层8、第二污泥层9和第二破碎树枝树皮层10的厚度分别是5cm、45 cm、5 cm、45 cm和5 cm。
28.为了有利于监测养料层,上述养料层内插置有若干个用于检测养料层中水分、温度、co2及氨气的传感器11。
29.为了避免污泥中废弃物渗入地面,上述长方体状金属筐底部具有若干个支撑脚12,该些支撑脚12使长方体状金属筐悬空,通过支撑脚12使长方体状金属筐悬空,杜绝了污泥中废弃物渗入地面,在支撑脚12底部设有面积大于支撑脚12的支撑板片13,这样在多层长方体状金属筐2叠置后,方便叠放且可提高叠放的稳定性。
30.本实用新型蚯蚓立体养殖池结构由若干层可叠置的蚯蚓立体养殖筐组成一列,在平地上可以设置横、纵多列,从而实现立体养殖,减少占地面积,突破目前蚯蚓养殖只能堆高20-30cm的生产技术瓶颈。
31.本实用新型蚯蚓立体养殖筐具体结构及制作步骤如下:
32.(1)蚯蚓立体养殖筐制作:蚯蚓立体养殖筐放置于薄膜大棚中,蚯蚓立体养殖筐采用铁质材料焊制制成,铁框规格:长1.1米,宽1.0米,高1.0米,铁框内侧四周及底部采用聚酯无纺布隔离覆盖。
33.(2)养料层制备:选取56.5%污泥,30%牛粪,10%破碎树枝、树皮,3%过磷酸钙,0.3%混合菌(em菌+芽苞杆菌),0.2%沸石粉等,将各种物料按比例倒入输送带,通过搅拌均匀,形成污泥混合物(即第一污泥层7、第二污泥层9材料);在蚯蚓立体养殖筐底部,先铺设5cm破碎稻草层(即稻草层6),再均匀铺入45cm厚污泥混合物(即第一污泥层7);接着均匀覆盖5cm破碎树枝、树皮层(即第一破碎树枝树皮层8),再均匀铺入45cm厚养殖污泥层(即第二污泥
层9,该层的材料也即是污泥混合物),最后表面覆盖5cm破碎树枝、树皮层(即第二破碎树枝树皮层10)。
34.(3)养殖蚯蚓投放:选用“太平一号”,每立方物料投放1.0-1.5kg蚯蚓,所投放蚯蚓的蚯龄控制在50天左右。
35.(4)立体养殖条件控制:利用水分等传感器和设备,实时监测养料层4中不同土层水分、温度、co2及氨气等动态变化情况,利用标尺动态监测立体养殖池高度变化情况,利用高精度照度计监测养殖环境的光照强度。
36.(5)立体养殖种植:蚯蚓立体养殖筐投放蚯蚓20-30天之后,采用扦插方式种植狼尾草,或采用移栽方式种植草本作物。
37.(6)污泥资源化利用:蚯蚓立体养殖筐养殖蚯蚓70-90天之后,将混合物料迁出,放在陈化池中陈化50-60天,而后将物料作为园林绿化基质。
38.其中污泥混合物ph6.0-6.5,水分60%-80%,c/n比值30-40:1。
39.薄膜大棚中环境控制:
40.(1)水分控制:含量低于60%,应打开供水喷淋系统补充水分,含量高于80%,则应打开通风设备,对养殖池通气;
41.(2)温度控制:温度低于15℃,应放下大棚四周薄膜,覆盖稻草和打开灯光,实现保温,温度高于30℃,则应掀开大棚四周薄膜,同时大棚顶部覆盖遮光率90%的黑色遮光网;
42.(3)气体控制:当co2浓度≥750mg/kg、氨气≥15 mg/kg、硫化氢≥20 mg/kg等,都应通气进而降低相应气体浓度;
43.(4)养料层高度控制:原堆料高度下降30%-40%,即可判断;
44.(5)光照强度:当光强≥80勒克斯,即要对大棚顶部覆盖黑色遮光网或养殖池表面覆盖稻草。
45.本实用新型蚯蚓立体养殖池结构与传统蚯蚓养殖技术相比优点如下:
46.1、蚯蚓立体养殖筐底部采用8cm悬空设计,再利用无纺布进行隔离覆盖,解决了重金属残留,阻止了废弃物渗入地面;
47.2、采用立体养殖,减少占地面积,根据大棚高度可以堆放多个立体养殖框,突破目前蚯蚓养殖只能堆高20-30cm的生产技术瓶颈,每个立体养殖框可以实时观测蚯蚓下钻深度、框内物质湿度、温度、光照度;
48.3、建立合理物料搭配,添加辅料、菌剂和吸附剂,减低物料ph,进而减低物料有害气体对蚯蚓生长的影响;
49.4、建立立体养殖监测系统,摸清蚯蚓生长习性,实现污泥减量化30%-40%;
50.5、通过在立体养殖筐中种植指示作物,能够最直接对污泥能否资源化利用进行直观评价。
5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