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用插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42266发布日期:2022-01-19 14:44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用插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插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业用插秧装置。


背景技术:

2.插秧是水稻的传统种植方式,指通过人工将秧苗插入水稻田中,农民劳作时需要长时间站立于水稻田中,十分耗费体力,因此需要插秧装置辅助农民进行耕作,既提高效率,也节省体力。
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0537393u,公告日为20200519,公开了一种水稻种植用插秧装置,涉及插秧装置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水稻种植用插秧装置的不能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调节高度和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滑动板的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滑动板下方的两侧均设置有滑轮,所述滑动板与导向槽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壳体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下方的两侧均设置有车轮,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的前端设置有散热口,所述联动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侧的下方设置有插秧头,所述插秧头的外部设置有配重块。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水稻种植用插秧装置插秧效率较差,容易对秧苗造成损坏,而且不能对把手长度进行调节,不便于不同身高人员使用,同时在插秧过程中阻力较大,不便于拉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农业用插秧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业用插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该水稻种植用插秧装置插秧效率较差,容易对秧苗造成损坏,而且不能对把手长度进行调节,不便于不同身高人员使用,同时在插秧过程中阻力较大,不便于拉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用插秧装置,包括:
7.底座,所述底座放置于农田土地表面;
8.插秧杆,所述底座的右侧转动安装有弯曲状插秧杆,且插秧杆的右端呈矩形状结构;
9.固定架,所述底座的左端铰接有内部为中空状的固定架;
10.盖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体式盖板;
11.支杆,所述支杆前后滑动于拉杆的内部,且支杆旋转安装于固定块的内部;
12.丝杆,所述丝杆的底端旋转安装于盖板的内部,且丝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与盖板构成升降的支撑架。
13.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旋转安装有外侧为凸起状的第一连接盘,且第一连接盘通过前侧齿轮状结构带动链条进行转动。
14.优选的,所述链条的右端铰接有后侧为齿轮状的第二连接盘,且第二连接盘的前
侧转动安装有与第二连接杆构成连动的第一连接杆。
15.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右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倾斜设置的置物架,且置物架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便于插秧杆穿过的开口。
16.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横截面呈“l”形的限位杆,且固定架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右侧为多孔状的拉杆,并且拉杆通过限位杆与固定架进行固定。
17.优选的,所述支杆通过固定块与盖板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固定块的右端连接有用于复位的弹簧。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农业用插秧装置,插秧效率较高,不容易对秧苗造成损坏,而且能对把手长度进行调节,便于不同身高人员使用,同时在插秧过程中阻力较小,便于拉动;
19.1.通过拉动底座,使第一连接盘在运动时进行转动,使第二连接盘带动第一连接杆进行转动,使第二连接杆带动插秧杆进行上下运动,使插秧杆的右端将秧苗插入土地中,使该装置具有较高的插秧效率;
20.2.通过转动支杆,使支杆向右侧滑动,使固定架可以向左侧转动,通过拉动限位杆,使拉杆可以进行上下移动,使拉杆与固定架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调节,使该装置能对把手长度进行调节,方便不同身高的人进行使用;
21.3.在插秧过程中,通过转动丝杆,使丝杆带动支撑架向上进行移动,使支撑架底部滑轮脱离地面,使第一连接盘与地面接触进行工作,使该装置在插秧过程中阻力较小,便于拉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切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丝杆与支撑架连接侧面剖切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盘与第一连接杆连接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底座;2、第一连接盘;3、链条;4、第二连接盘;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插秧杆;8、置物架;9、固定架;10、限位杆;11、拉杆;12、盖板;13、固定块;14、支杆;15、丝杆;16、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农业用插秧装置,包括底座1、插秧杆7、固定架9和盖板12,盖板12的顶部右侧凹槽为储存箱,用于放置秧苗,工作时将秧苗放入置物架8的内部,支撑架16的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有滑轮,使插秧装置便于搬运,在工作状态时,插秧装置工作在土地较为潮湿的水稻田中,滑轮会在田地产生较大阻力,不易拉
动,支撑架16与盖板12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支撑架16与丝杆15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丝杆15与盖板12之间构成旋转结构,通过转动丝杆15使支撑架16向上移动,使支撑架16底部滑动不与地面接触,使该装置在插秧过程中阻力较小,便于拉动;
30.如图1和图3第一连接盘2与底座1之间构成旋转结构,通过拉动底座1 使第一连接盘2进行转动,第一连接盘2的前侧为齿轮状结构,链条3与第一连接盘2和第二连接盘4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啮合连接,通过链条3使第一连接盘2带动第二连接盘4进行转动,第一连接杆5转动安装于第二连接盘4的前侧,且第一连接杆5与第二连接杆6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使第二连接盘4转动时带动第二连接杆6进行转动,第二连接杆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插秧杆7,且插秧杆7与底座1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使第二连接杆6带动插秧杆7进行上下运动,插秧杆7的右端为锯齿状,使插秧杆7将置物架8 内的秧苗带入水稻田地上,使该装置在运动时可以自动插秧,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31.如图4和图5,固定块13与盖板12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支杆14与固定块13之间构成旋转结构,通过转动支杆14,使支杆14左端矩形状结构转动至水平方向,使固定块13通过复位弹簧拉动,使支杆14向右侧移动,使支杆14与固定架9分离,底座1与固定架9之间构成转动结构,通过拉动拉杆11,使固定架9带动底座1进行运动,拉杆11的前侧为多孔状结构,通过向前侧拉动限位杆10,使限位杆10与拉杆11分离,拉杆11与固定架9之间构成上下滑动结构,通过拉动拉杆11对拉杆11与固定架9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通过复位弹簧,使限位杆10向后侧运动卡入拉杆11的内部,使拉杆 11与固定架9进行固定,这就是该农业用插秧装置的整个工作过程。
32.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3.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