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温室大棚顶部开窗部位防漏连接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77054发布日期:2021-11-06 03:19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顶部开窗部位防漏连接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大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温室大棚顶部开窗部位防漏连接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2.温室大棚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普遍安装顶部薄膜时,往往采用一张大面积的薄膜,然后根据需要再做分别固定;在网上搜索到温室大棚主要由大棚接头管、大棚压顶簧、大棚压膜槽(卡槽)、大棚压膜簧(卡簧)等组成;但是在温室大棚的顶部需要开设天窗,使棚内的空气得到流通,而天窗的薄膜是由卡簧和卡槽进行固定的,但是大部分的大棚天窗在薄膜和卡槽卡簧连接处,经常会出现卡簧压迫薄膜后出现了渗漏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在后期越来越严重,大薄膜表面张力很大,往往经过一个周期天气变化后,往往出现薄膜张力变化,连接处变薄,漏点增多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温室大棚顶部开窗部位防漏连接固定机构,具备薄膜的固定更加牢固,更加密闭,渗漏现象基本可避免等优点,解决了薄膜张力变化,连接处变薄,漏点增多现象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温室大棚顶部开窗部位防漏连接固定机构,包括棚体,所述棚体包括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棚体的表面开设有天窗口,天窗口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薄膜,薄膜的表面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卡簧,第一卡槽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卡接转动装置。
7.优选的,所述卡接转动装置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表面与活动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支撑杆的前侧与支撑架的后侧固定连接,固定块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的内部与活动槽的内部相通,两个滑动槽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动力架与第二动力架,第一动力架与第二动力架上设置有相同的结构,第一动力架和第二动力架上侧横向杆的表面与斜槽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一动力架和第二动力架的表面与动力槽的内部活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左侧开设有动力槽,动力槽的内部贯穿支撑杆的内部并延伸至支撑杆的外部,支撑杆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斜槽,斜槽的内部与动力槽的内部相通。
9.优选的,所述第一动力架上侧横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簧,拉簧的右端与滑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拉簧活动套接在第一动力架上侧横向杆上。
10.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第一动力架与第二动力架下侧横向杆的表面均与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一动力架下侧横向杆的右侧贯穿第二动力架竖直杆的内部并延伸至第二动力架竖直杆的外部,第一动力架下侧横向杆的表面与第二动力架竖直杆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二动力架下侧横向杆的左侧贯穿第一动力架竖直杆的内部并延伸至第一动力架竖直杆的外部,第二动力架下侧横向杆的表面与第一动力架竖直杆的内部滑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动力架下侧横向杆的底部设置有滚球,滚球的表面与第二动力架下侧横向杆的顶部滑动连接。
12.(三)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温室大棚顶部开窗部位防漏连接固定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用于温室大棚顶部开窗部位防漏连接固定机构,通过使薄膜分割成开窗部分和顶部固定部分,在第一卡槽处重复固定,增加薄膜厚度,并且小面积薄膜的膨胀剂收缩系数变小,更有利于薄膜的长期使用,使薄膜位于天窗口的内部处通过卡簧与第一卡槽的配合进行固定,再使薄膜延长至天窗口外部的部分,覆盖开窗部位上部固定处,并且留小部分超过天窗口的横向接面,通过卡簧与第二卡槽的配合使薄膜进行再次固定,使薄膜的固定更加牢固,更加密闭,渗漏现象基本可避免,也有利于薄膜伸缩,更能保护好薄膜的使用,更换时也可按实际需要分段更换。
15.2、该用于温室大棚顶部开窗部位防漏连接固定机构,通过第一动力架与第二动力架上侧横向杆滑出动力槽的内部,进而实现支撑杆的固定解除,使支撑架的拆卸更加的方便,进而使支撑架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可以更加顺利的对支撑架进行拆卸,使支撑架的后期维护更加的便捷,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户可以更加方便的使用天窗,使棚体内部的植物可以更好的进行通风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支撑架在故障时,对支撑架的拆卸比较麻烦,使薄膜不能及时被打开或关闭,进而使棚体内部的植物生长受到影响的情况出现。
16.3、该用于温室大棚顶部开窗部位防漏连接固定机构,通过移动槽的与滚球的配合,使第一动力架与第二动力架在进行相对移动时不易出现卡死的情况,进而使用户可以更加顺利的使用装置,同时通过滚球使第一动力架与第二动力架下侧横向杆之间的摩擦力得到减小,进而使用户可以更加省力的推动第二动力架与第一动力架进行相对远离移动,使支撑杆的固定解除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温室大棚顶部开窗部位防漏连接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卡槽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拼接正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棚体、2薄膜、3卡簧、4天窗口、5固定块、6第一卡槽、7支撑架、8活动槽、9支撑杆、10第一动力架、11第二动力架、12斜槽、13动力槽、14移动槽、15滑动槽、16拉簧、17滚
球、18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

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温室大棚顶部开窗部位防漏连接固定机构,包括棚体1,棚体1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棚体1包括第一卡槽6和第二卡槽18,第一卡槽6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棚体1的表面开设有天窗口4,天窗口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架7,支撑架7可以滑入与滑出天窗口4的内部,进而实现天窗的打开与关闭,支撑架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薄膜2,薄膜2的表面与第一卡槽6和第二卡槽 18的内部滑动连接,薄膜2的底部可以滑入与滑出第一卡槽6和第二卡槽18 的内部,第一卡槽6与第二卡槽18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卡簧3,卡簧3可以滑入与滑出第一卡槽6和第二卡槽18的内部,将薄膜2滑入第一卡槽6与第二卡槽18的内部,使卡簧3在薄膜2的顶部滑入第一卡槽6和第二卡槽18 的内部,进而实现对薄膜2的固定,第一卡槽6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固定块5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8,活动槽8的内部设置有卡接转动装置;
26.使薄膜2分割成开窗部分和顶部固定部分,在第一卡槽6处重复固定,增加薄膜厚度,并且小面积薄膜的膨胀剂收缩系数变小,更有利于薄膜的长期使用,使薄膜2位于天窗口4的内部处通过卡簧3与第一卡槽6的配合进行固定,再使薄膜2延长至天窗口4外部的部分,覆盖开窗部位上部固定处,并且留小部分超过天窗口4的横向接面,通过卡簧3与第二卡槽18的配合使薄膜2进行再次固定,使薄膜2的固定更加牢固,更加密闭,渗漏现象基本可避免,也有利于薄膜2伸缩,更能保护好薄膜的使用,更换时也可按实际需要分段更换;
27.卡接转动装置包括支撑杆9,支撑杆9的表面与活动槽8的内部活动连接,支撑杆9可以滑入与滑出活动槽8的内部,同时支撑杆9可以在活动槽8的内部进行转动,支撑杆9的前侧与支撑架7的后侧固定连接,通过支撑杆9 可以使支撑架7在活动槽8的内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实现薄膜2与支撑架7 的打开与关闭,支撑杆9的左侧开设有动力槽13,动力槽13的内部贯穿支撑杆9的内部并延伸至支撑杆9的外部,支撑杆9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斜槽12,斜槽12的内部与动力槽13的内部相通,固定块5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15,滑动槽15的内部与活动槽8的内部相通,两个滑动槽15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动力架10与第二动力架11,第一动力架10与第二动力架11 上设置有相同的结构,第一动力架10上侧横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簧16,拉簧16的右端与滑动槽15的内壁固定连接,拉簧16活动套接在第一动力架 10上侧横向杆上,通过第一动力架10的左右移动可以使拉簧16进行拉伸与复位,第一动力架10和第二动力架11上侧横向杆的表面与斜槽12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一动力架10和第二动力架11的表面与动力槽13的内部活动连接,第一动力架10与第二动力架11的上侧横向杆可以经斜槽12的内部滑入动力槽13的内部,同时支撑杆9通过动力槽13可以在第一动力架10与第二动力架11上侧横向杆的表面进行转动,固定块5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14,移动槽14位于活动槽8的下方且与活动槽8互不接触,第一动力架10与第二动力架 11下侧横向杆的表面均与移动槽14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一动力架10下侧横向杆的右侧贯穿第二动力架
11竖直杆的内部并延伸至第二动力架11竖直杆的外部,第一动力架10下侧横向杆的表面与第二动力架11竖直杆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二动力架11下侧横向杆的左侧贯穿第一动力架10竖直杆的内部并延伸至第一动力架10竖直杆的外部,第二动力架11下侧横向杆的表面与第一动力架10竖直杆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二动力架11下侧横向杆位于第一动力架10下侧横向杆的上方,第一动力架10下侧横向杆的底部设置有滚球 17,滚球17可以在第一动力架10下侧横向杆的内部进行滚动,滚球17的表面与第二动力架11下侧横向杆的顶部滑动连接,通过移动槽14的与滚球17 的配合,使第一动力架10与第二动力架11在进行相对移动时不易出现卡死的情况,进而使用户可以更加顺利的使用装置,同时通过滚球17使第一动力架10与第二动力架11下侧横向杆之间的摩擦力得到减小,进而使用户可以更加省力的推动第二动力架11与第一动力架10进行相对远离移动;
28.使支撑杆9向后移动并滑入活动槽8的内部,同时通过两个斜槽12,使支撑杆9在向后移动的同时,可以推动第一动力架10与第二动力架11进行相对远离移动,拉簧16进行拉伸,当动力槽13移动至第一动力架10与第二动力架11的上侧横向杆之间时,拉簧16复位使第一动力架10与第二动力架 11的上侧横向杆滑入动力槽13的内部,进而实现支撑杆9的位置固定,使支撑架7得到固定,使第一动力架10与第二动力架11的下侧横向杆进行相对远离移动,进而实现第一动力架10与第二动力架11上侧横向杆滑出动力槽 13的内部,进而实现支撑杆9的固定解除,使支撑架7的拆卸更加的方便,进而使支撑架7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可以更加顺利的对支撑架7进行拆卸,使支撑架7的后期维护更加的便捷,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户可以更加方便的使用天窗,使棚体1内部的植物可以更好的进行通风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支撑架7在故障时,对支撑架7的拆卸比较麻烦,使薄膜2不能及时被打开或关闭,进而使棚体1内部的植物生长受到影响的情况出现。
29.工作原理:
30.该用于温室大棚顶部开窗部位防漏连接固定机构在使用时,通过使支撑杆9向后移动并滑入活动槽8的内部,同时通过两个斜槽12,使支撑杆9在向后移动的同时,可以推动第一动力架10与第二动力架11进行相对远离移动,拉簧16进行拉伸,当动力槽13移动至第一动力架10与第二动力架11 的上侧横向杆之间时,拉簧16复位使第一动力架10与第二动力架11的上侧横向杆滑入动力槽13的内部,进而实现支撑杆9的位置固定,使支撑架7得到固定,使第一动力架10与第二动力架11的下侧横向杆进行相对远离移动,进而实现第一动力架10与第二动力架11上侧横向杆滑出动力槽13的内部,进而实现支撑杆9的固定解除,使支撑架7的拆卸更加的方便,使薄膜2分割成开窗部分和顶部固定部分,在第一卡槽6处重复固定,增加薄膜厚度,并且小面积薄膜的膨胀剂收缩系数变小,更有利于薄膜的长期使用,使薄膜2 位于天窗口4的内部处通过卡簧3与第一卡槽6的配合进行固定,再使薄膜2 延长至天窗口4外部的部分,覆盖开窗部位上部固定处,并且留小部分超过天窗口4的横向接面,通过卡簧3与第二卡槽18的配合使薄膜2进行再次固定,使薄膜2的固定更加牢固,更加密闭,渗漏现象基本可避免,也有利于薄膜2伸缩,更能保护好薄膜的使用。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