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式背滤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77837发布日期:2021-12-04 10:03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置式背滤盒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净化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外置式背滤盒。


背景技术:

2.需要说明的是,本部分所记载的内容并不代表都是现有技术。
3.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鱼不只是人们的桌上餐;鱼也被装入水族箱或是鱼缸成为了室内摆件,供人们观赏,同时也让室内更有生机。但是被装入水族箱或是缸体的鱼容易因水质的变化而活不长久,为解决这种情况人们往往会采用过滤器来改善水质,让鱼生活环境更好。但是现有的鱼缸过滤系统都无法同时获得很好的过滤效果、长期可靠的过滤能力、安装和清洁的便捷,导致过滤器的成本、安装、使用不便等成为了部分用户烦心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外置式背滤盒,能够长期工作稳定可靠、不占用缸内空间、安装方便,集照明为一体。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置式背滤盒,包括盒体和照明装置,所述盒体包括过滤腔和对所述盒体进行安装的挂口,且所述盒体具有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盒体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照明装置转动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用于与缸体密封连接的进水栅栏,所述进水栅栏上设有连通鱼缸和过滤腔的栅孔。
7.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延伸至接近缸底的下水管。
8.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内设置有数个挡板,所述的数个挡板将所述过滤腔分割为迂回型水道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背滤盒还设置有与所述盒体相配合的盒盖。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置式背滤盒,具有以下优点:
11.1、可通过挂口快速架设背滤盒,安装于缸体所占区域少,过滤效果明显,能长时间工作;
12.2、集照明装置为一体,在充足的光线投射下,一方面,鱼缸内动植物的颜色会更加鲜艳,可以增加观赏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光合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有益效果,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阐明。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技术披露的一种外置式背滤盒配置在缸体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技术披露的一种外置式背滤盒立体结构。
15.图3为本技术披露的一种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技术披露的一种的进水栅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所示的附图标记:10、盒体;20、照明装置;30、连接臂;40、进水栅栏;50、下水管;60、挡板;70、盒盖;80、缸体;90、泵体;110、过滤腔;120、挂口;130、进水口;131、出水口;401、栅孔;402、螺纹;1101、第一腔体;1102、第二腔体;1103、第三腔体;1104、第四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0.下面将以缸体80和本技术披露的一种外置式背滤盒为例来描述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除缸体80之外的其它箱体或池体等。
21.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由图2外置式背滤盒的立体图以及图1所示外置式背滤盒与缸体80连接的结构可知,该外置式背滤盒可以包括形成其外观的整体或至少一部分的盒体10及盒体10内容纳的过滤材料,盒体10可以由单种材料或多种材料的组合形成,例如盒体10可以包括非金属材料或金属材料,例如塑料、金属、亚克力、玻璃或其组合的材料形成。
22.背滤盒盒体10内容纳的过滤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细菌屋、石英石、珊瑚砂、过滤棉、生化棉、生化球、陶瓷环、活性炭。
23.下面将结合具体示例来对外置式背滤盒和缸体80进行详细说明。
24.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具体示例的外置式背滤盒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外置式背滤盒包括盒体10和照明装置20,并且可以包括连接臂30,其中,连接臂30为配置在盒体10上的弧形结构,如图1所示,连接臂30的数量为两组对置设置呈拱状结构,照明装置20可转动的配置在两连接臂30之间,在缸体80进行换水时,可以拨动照明装置20至竖直状态,避免在添水过程中造成干扰。
25.为实现盒体10与缸体80的连接,盒体10上设有将盒体10背挂在缸体80外的挂口120,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盒体10具有一与缸体80接触的贴合壁,挂口120的大小可以设置成略大于市面上大多数鱼缸厚度的大小。
26.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盒体10内部设置有过滤腔110,且具有进水口130和出水口131,进水口130和出水口131与过滤腔110连通,在与缸体80安装时,需要对缸体80在与进水口130和出水口131的对应位置打孔,由图2、图4可知,在打孔的位置穿设进水栅栏40或管道,进水栅栏40上具有将缸体80内的水、粪便输送至过滤腔110内的栅孔401,以及具有使缸体80与盒体10紧密连接的螺纹402,另外可以通过在连接的部位设置密封圈来防止打孔位置破裂或者漏水。
27.如图2所示,在出水口131位置,可以通过设置下水管50,该下水管50的出水位置接近缸底,在出水时,过滤后的水冲击缸体80底部沉降的粪便或较重脏物,可以达到造浪的效
果,使粪便或脏物更容易从栅孔401流入过滤腔110。
28.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盒体10内设置有数个挡板60,数个挡板60将过滤腔110分割为迂回型水道结构,具体的,如图3所示,将过滤腔110从进水到出水依次分为彼此连通的第一腔体1101、第二腔体1102、第三腔体1103、第四腔体1104,在第一腔体1101的上下位置均具有进水口130,缸体80上部的悬浮物和下部的污水或大颗粒(鱼的粪便,食物残渣等)可以通过上下两个进水口130顺利进入第一腔体1101,第二腔体1102可以将水位抬高,在第三腔体1103内依次放置过滤棉、生化棉、细菌屋等过滤材料,污水通过图中所示箭头的方向流动,流动的动力来源于放置在第四腔体1104内的泵体90,通过泵体90的作用抽至出水口131,最终流回缸体80,让缸体80中的鱼、龟具有更好水质,保证鱼、龟能健康的成长。
29.通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阅读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所公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基础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其上也可与不同形式的附加功能结合而形成其他技术方案。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定。
30.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