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质栽培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65637发布日期:2021-10-30 09:5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质栽培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质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质栽培槽装置。


背景技术:

2.无土栽培技术是解决土壤栽培问题的有效方法,但传统无土栽培技术只能在温度控制能力较好的温室内使用,加之初装成本高,在我国的推广面积很小。传统的设施无土栽培包括基质栽培和营养液栽培两类,采用基质或营养液代替土壤,草莓根系被限制在人造环境中,避免水肥的环境释放和污染;同时,基质重量轻、用量少,可消毒反复利用,避免了连作障碍、盐渍化等生产问题的发生。
3.但是,由于无土栽培系统本身的蓄热保温能力差,没有自身蓄热保温能力,草莓根际温度与有土栽培相比相对较低。即使在温室中进行水暖、电热、热风等方式冬季加热,只适宜在温度调控水平较好的温室中应用,能耗成本较高,一般种植户无法使用,且也只是提高设施草莓棚室内的空气温度,而草莓根系中的基质温度并没有显著提高,无法抵御我国北方冬春季节频繁发生的低温危害,并且栽培槽的大都是一体固定式,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局限性。
4.为此需要设计一种基质栽培槽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质栽培槽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质栽培槽装置,包括槽基板,所述槽基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护板架,且两个侧护板架与槽基板之间组成u型的栽培腔,所述槽基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栽培腔内的滑动机构,且滑动机构包括定位轨条、导向槽和t型滑轨,所述定位轨条固定安装于槽基板的顶部,且定位轨条的顶部开设导向槽,所述t型滑轨滑动安装于导向槽内,所述t型滑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菌包皿,且菌包皿内设有食用菌菌包,所述菌包皿的顶部可拆式安装有栽培网槽皿,且栽培网槽皿的内壁设有与栽培腔相通的细孔,所述栽培腔内设有排水的溢流机构。
7.优选的,溢流机构包括中滴网、溢流孔、接水筒、浇导管和闭合阀,所述中滴网固定连接于槽基板顶部的中心处,且中滴网将栽培腔的内腔分隔为两部分,所述栽培网槽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栽培网槽皿以中滴网对称设置,所述槽基板内开设有多个与接水筒连通的溢流孔,所述接水筒固定安装于槽基板的底部,且接水筒的底部连接有浇导管,所述浇导管上设有闭合阀,且浇导管的中轴线与中滴网的中轴线重合。
8.优选的,两个侧护板架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内嵌座,且内嵌座的内部开设有保温腔体,所述内嵌座为聚丙烯颗粒泡沫材料制成。
9.优选的,两个侧护板架相互靠近一侧的顶部均设有用于铺设无纺布的搭设杆,且两个搭设杆的另一端向上突起并相互抵触。
10.优选的,两个搭设杆相互远离的一端水平设置且表面设有螺纹,所述侧护板架上开设有螺槽,且搭设杆螺纹连接于螺槽内。
11.优选的,所述槽基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承架,且槽基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支承架相适配的对接槽。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基质栽培槽装置,可向前或向后推动栽培网槽皿,由于栽培网槽皿、菌包皿和t型滑轨三者固定相连,故而使得t型滑轨可在导向槽内滑动,从而使得栽培网槽皿移出栽培腔,以便对基质栽培情况进行观察,若栽培处于末期,以便对其进行采摘,使用方便,操作灵活。
14.(2)该基质栽培槽装置,栽培腔内设置的溢流机构,使得多余的水分可通过溢流孔流入接水筒内,一方面促进水分流动,避免水分过多出现烂根的情况,另一方面水得以储存可供下次使用,以免浪费。
15.(3)该基质栽培槽装置,通过菌包皿内的食用菌菌包可提高栽培基质的温度,使得栽培基质的保温和控温能力更好,以便其冬季时期的快速生长,并且采用聚丙烯颗粒泡沫材料制成的内嵌座可以对基质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配合其内的保温腔体,使得栽培网槽皿内的基质温度不会因为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大范围的波动。
16.(4)该基质栽培槽装置,侧护板架上还可方便拆装有搭设杆,其搭设杆上可铺设无纺布,使其在冬季具有抗寒的功能,另外还可将多个栽培槽堆叠搭建,堆叠时将支承架插接于对接槽内即可,操作简单,合理利用栽培空间,使其效益更佳。
17.(5)该基质栽培槽装置,并且在堆叠栽培后,可打开闭合阀,接水筒内的水可通过浇导管浇入中滴网内,使其水分渗透至栽培网槽皿内,补水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护板架与搭设杆的连接爆炸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堆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槽基板;2、侧护板架;3、定位轨条;4、导向槽;5、t型滑轨;6、菌包皿;7、栽培网槽皿;8、中滴网;9、溢流孔;10、接水筒;11、浇导管;12、内嵌座;13、保温腔体;14、搭设杆;141、螺槽;15、支承架;16、对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质栽培槽装置,包括槽基板1,槽基板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护板架2,且两个侧护板架2与槽基板1之间组成u型的栽培腔,槽基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栽培腔内的滑动机构,且滑动机构包括定位轨条3、导
向槽4和t型滑轨5,定位轨条3固定安装于槽基板1的顶部,且定位轨条3的顶部开设导向槽4,t型滑轨5滑动安装于导向槽4内,t型滑轨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菌包皿6,且菌包皿6内设有食用菌菌包,菌包皿6的顶部可拆式安装有栽培网槽皿7,且栽培网槽皿7的内壁设有与栽培腔相通的细孔,栽培腔内设有排水的溢流机构。
25.溢流机构包括中滴网8、溢流孔9、接水筒10、浇导管11和闭合阀,中滴网8固定连接于槽基板1顶部的中心处,且中滴网8将栽培腔的内腔分隔为两部分,栽培网槽皿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栽培网槽皿7以中滴网8对称设置,槽基板1内开设有多个与接水筒10连通的溢流孔9,接水筒10固定安装于槽基板1的底部,且接水筒10的底部连接有浇导管11,浇导管11上设有闭合阀,且浇导管11的中轴线与中滴网8的中轴线重合。
26.两个侧护板架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内嵌座12,且内嵌座12的内部开设有保温腔体13,内嵌座12为聚丙烯颗粒泡沫材料制成。
27.两个侧护板架2相互靠近一侧的顶部均设有用于铺设无纺布的搭设杆14,且两个搭设杆14的另一端向上突起并相互抵触。
28.两个搭设杆14相互远离的一端水平设置且表面设有螺纹,侧护板架2上开设有螺槽141,且搭设杆14螺纹连接于螺槽141内。
29.槽基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承架15,且槽基板1的顶部开设有与支承架15相适配的对接槽16。
30.工作原理:可向前或向后推动栽培网槽皿7,由于栽培网槽皿7、菌包皿6和t型滑轨5三者固定相连,故而使得t型滑轨5可在导向槽4内滑动,从而使得栽培网槽皿7移出栽培腔,以便对基质栽培情况进行观察,若栽培处于末期,以便对其进行采摘,使用方便,操作灵活;
31.栽培腔内设置的溢流机构,使得多余的水分可通过溢流孔9流入接水筒10内,一方面促进水分流动,避免水分过多出现烂根的情况,另一方面水得以储存可供下次使用,以免浪费;
32.通过菌包皿3内的食用菌菌包可提高栽培基质的温度,使得栽培基质的保温和控温能力更好,以便其冬季时期的快速生长,并且采用聚丙烯颗粒泡沫材料制成的内嵌座12可以对基质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配合其内的保温腔体13,使得栽培网槽皿7内的基质温度不会因为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大范围的波动;
33.侧护板架2上还可方便拆装有搭设杆14,其搭设杆14上可铺设无纺布,使其在冬季具有抗寒的功能,另外还可将多个栽培槽堆叠搭建,堆叠时参阅图3,将支承架15插接于对接槽16内即可,操作简单,合理利用栽培空间,使其效益更佳;并且在堆叠栽培后,可打开闭合阀,接水筒10内的水可通过浇导管11浇入中滴网8内,使其水分渗透至栽培网槽皿7内,补水更加方便。
34.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