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移动型犊牛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2981发布日期:2021-11-15 23:3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移动型犊牛舍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畜牧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移动型犊牛舍。


背景技术:

2.目前畜牧业主要包括牛、马、驴、骡、骆驼、猪、羊、鸡、鸭、鹅、兔、蜂等家畜家禽饲养业等。它不但为纺织、油脂、食品、制药等工业提供原料,也为人民生活提供肉、乳、蛋、禽等丰富食品,为农业提供役畜和粪肥。畜牧业生产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出口物资,增强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畜牧业的条件是:自然条件适宜,即光、热、水、土适合各类牲畜的生长发育。在犊牛饲养阶段,适当的阳光照射对于抑制细菌生长、保持犊牛健康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封闭式牛舍建造成本高,且光照强度弱;而室外犊牛岛的采光虽较好,但其保温、隔热、防雨及通风效果较差。
3.现有的如公告号为cn206078485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移动式犊牛舍,包括轨道和设置在轨道上的房体,其特征在于:房体包括支撑杆、横梁、纵梁和房顶,支撑杆下端设置有滑轮,滑轮在轨道上滚动,支撑杆之间下部设置有固定杆,支撑杆顶部的外侧面设置有挂钩,横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下横梁设置在支撑杆的上端面上,固定杆与上横梁之间对角设置有加固杆,上横梁与下横梁两端设置有连接杆,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支撑筋,支撑筋与上横梁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固筋,加固筋的另一端设置在下横梁上,设置的位置为两加固筋的中心处,纵梁设置在上横梁上,在加固筋的上方,房顶设置在纵梁上,房檐下方设置有导雨槽。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此轨道移动式犊牛舍在运动过程中竖直方向上存在不稳定性,使得房体受到外部机械力的影响而震动,从而造成结构上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增加犊牛舍在移动过程中的周向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移动型犊牛舍。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轨道移动型犊牛舍,包括主体机构和轨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舍体和滑动板,所述舍体下端面固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尺寸与所述舍体的端面尺寸相同,所述滑动板的尺寸与所述底板相同;所述轨道机构包括四条钢轨和牵引车头,四条所述钢轨在水平地面上均匀分布,所述滑动板的两个侧壁设置有若干滚轮,两侧的所述滚轮与外部的两条所述钢轨滚动连接,所述牵引车头设置于两条内部的所述钢轨的上端面,所述牵引车头与所述滑动板的侧壁通过钢丝绳固接,所述底板和所述滑动板相对的端面设置有若干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在所述舍体下方均匀排布。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牵引车头可带动滑动板在钢轨中进行移动,从而带动舍体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舍体会在竖直方向上产生震动,此时底板与滑动板会在竖直方向上做相向运动,底板和滑动板间的缓冲弹簧可在周向上对舍体起到支撑作用,且将底板
和滑动板的冲击力转换为弹簧伸缩量,从而增加舍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底板下端面固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尺寸与所述底板相同。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垫可减少舍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力,并对底板起到保护作用。
11.可选的,所述滑动板的上端面固接有防震垫,所述防震垫尺寸与所述滑动板的端面尺寸相同。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震垫用于缓解上方舍体和底板向下运动时对滑动板端面的冲击力,从而有效保护滑动板的结构。
13.可选的,所述缓冲弹簧的上端面穿设于所述缓冲垫的端面并与所述底板的下端面固接,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部穿设于所述防震垫的端面并与所述滑动板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弹簧不会干涉缓冲垫和防震垫的相对运动,从而在保证对舍体的周向支撑力的同时可通过缓冲垫和防震垫对舍体增加保护性。
15.可选的,所述滚轮朝向所述滑动板侧壁的边沿位置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端面与所述钢轨的内壁抵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可对滚轮在钢轨上运动时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防止滚轮从钢轨上脱离,增加舍体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每组所述滚轮的中心位置均固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周面尺寸与所述滚轮的中心部尺寸相同,两个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在所述滑动板的内部均套接有转动齿轮,两个所述转动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滑动板的厚度。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齿轮可随转动轴的转动而进行同轴转动,且滑动板会干涉转动齿轮的正常转动,且两个转动齿轮在滑动板内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转动齿轮的排布具有整体性。
19.可选的,两个所述转动齿轮之间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长度与两个所述转动齿轮靠近的齿缘位置的长度相同;所述传动杆两端均套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齿缘与所述转动齿轮的齿缘在竖直方向上紧密咬合。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转动齿轮在转动时可带动传动杆进行转动,传动杆可增加两个转动轴运动的联动性,并使得两组滚轮的运动具有相同性,使得舍体的移动更为稳固。
21.可选的,所述滑动板内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垂直固接于所述滑动板内部的底部端面上,所述支撑架的高度与所述传动杆到所述滑动板内部底部端面的垂直距离相同;所述支撑架上端面设置有凹陷处,凹陷处的尺寸与所述传动杆的外周面尺寸相同。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可在滑动板的内部对传动杆起到支撑作用,使得传动杆的安装更为稳固。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4.1.底板和滑动板间的缓冲弹簧可对舍体施加周向方向上的支撑力,并有效缓解舍体在移动过程中所受的外部机械力,从而增加舍体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25.2.缓冲垫与防震垫可有效减缓底板与滑动板在相向运动时端面接触所产生的冲击力,从而对舍体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26.3.传动杆可带动两组滚轮在两个钢轨间同向运动,从而增加舍体运动过程中的稳
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一种轨道移动型犊牛舍示意图。
28.图2是舍体内部结构剖视图。
29.图3是主体结构排布示意图。
30.图4是滑动板内部结构剖视图。
31.图中,1、主体机构;11、舍体;111、屋顶;112、人行道;113、进出门;114、食槽;115、分隔栏;116、栅栏门;117、牛行道;12、底板;13、缓冲垫;14、楼梯;141、防护栏;15、缓冲弹簧;16、滑动板;17、防震垫;2、轨道机构;21、滑轨组件;211、枕木;212、钢轨;22、滚轮;221、限位环;222、转动轴;23、转动齿轮;24、传动杆;241、传动齿轮;25、支撑架;26、牵引车头。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轨道移动型犊牛舍。
34.参照图1,一种轨道移动型犊牛舍,包括主体机构1和轨道机构2。
35.参照图1和图2,主体机构1包括舍体11,舍体11为中空矩形,且四周的侧壁均设置有栏杆,从而舍体11内部与舍体11外部相互连通;舍体11包括屋顶111,屋顶111为三角形,且尺寸与舍体11的上端面相适配,屋顶111采用钢化玻璃材料进行制造,钢化玻璃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且具有较好的透光性,从而不会干涉阳光向舍体11内部的照射;舍体11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人行道112,人行道112为矩形,且沿舍体11长度方向进行设置;人行道112在舍体11的一侧的侧壁处设置有进出门113,进出门113为矩形,且宽度与人行道112宽度相同,进出门113通过铰接轴铰接于舍体11的侧壁处。
36.参照图2和图3,人行道112两端设置有食槽114,食槽114为中空矩形,且开口方向竖直向上,食槽114沿舍体11长度方向进行设置,食槽114的高度与犊牛的饮食高度相适配;食槽114背离食槽112的方向设置有分隔栏115,分隔栏115设置有若干个,且沿舍体11长度方向进行设置,分隔栏115为矩形,且分隔栏115的侧壁处均匀设置有空隙,使得犊牛可将头部从分隔栏113的空隙中伸出,并在食槽114内进行取食。
37.参照图1,分隔栏115背离食槽114的侧壁中心位置设置有栅栏门116,栅栏门116位矩形,且通过铰接轴交铰接于分隔栏115的侧壁上,栅栏门116用于控制犊牛在分隔栏115内的进出;分隔栏115朝向舍体11内壁的侧壁与舍体11内壁之间设置有牛行道117,牛行道117为矩形,且尺寸与人行道112相同,牛行道117用于犊牛运动至舍体11外部。
38.参照图3,舍体11下端面设置有底板12,底板12为矩形,且尺寸大于舍体11的端面尺寸,舍体11的下端面与底板12的上端面固接,从而底板12可对舍体11起到支撑作用;底板12下端面固接有缓冲垫13,缓冲垫13为矩形,且尺寸与底板12相同,缓冲垫13可减少舍体11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力,并对底板12起到保护作用。
39.参照图1和图3,进出门113的外侧底部侧壁上固接有楼梯14,楼梯14倾斜向下设置,且楼梯14的上端面与进出门113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使得舍体11内部的犊牛可通过楼梯14运动至水平地面上;楼梯14的端面边沿位置设置有防护栏141,防护栏141设置
有两个,且在楼梯14的上端面对称设置,防护栏141用于保护犊牛不会从楼梯14上端面跌落至水平地面上。
40.参照图3,缓冲垫13的下端面处设置有若干缓冲弹簧15,缓冲弹簧15的上端面穿设于缓冲垫13的端面并与底板12的下端面固接,若干缓冲弹簧15在舍体11的下方均匀排布,从而对舍体11起到周向方向上的缓冲作用;缓冲弹簧15的下端面固接有滑动板16,滑动板16为中空矩形,且尺寸与底板12相同,使得底板12与滑动板16的结构具有整体性,滑动板16的设置方向与底板12相同,从而底板12可在缓冲弹簧15的作用下在滑动板16的上方进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为了防止缓冲垫13在与滑动板16上端面相向运动的过程中产生冲击力,滑动板16的上端面固接有防震垫17,防震垫17为矩形,且尺寸与滑动板16的端面尺寸相同,且缓冲弹簧15的下端部穿设于防震垫17的端面并与滑动板16连接,从而增加滑动板16与底板12连接的结构强度。
41.参照图1,轨道机构2包括滑轨组件21,滑轨组件21设置于水平地面上,滑轨组件21包括若干枕木211,枕木211为矩形,且固接于水平地面上,枕木211的排布方向与滑轨组件21的设置方向保持一致;若干枕木211上端面螺纹连接有钢轨212,钢轨212设置有四条,且在枕木211的上端面均匀分布,钢轨212的上端面平滑设置,且四条钢轨212的上端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使得滑轨组件21上方运动的物体始终保持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并沿钢轨212的设置方向进行运动;两条外部的钢轨212的宽度与滑动板16的尺寸相同,且两条内部的钢轨212在两条外部钢轨212的内部均匀分布。
42.参照图4,滑动板16外周面设置有滚轮22,滚轮22设置有四个,且两两一组相对设置于滑动板16的两个侧壁外部,滚轮22的外周面与钢轨212的上端面滚动连接,滚轮22朝向滑动板16侧壁的边沿位置设置有限位环221,限位环221为圆环型,且尺寸大于滚轮22的尺寸,限位环221的端面与钢轨212的内壁抵接,且限位环221与滚轮22同轴设置,限位环221可对滚轮22在钢轨212上运动时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防止滚轮22从钢轨212上脱离;每组滚轮22的中心位置均固接有转动轴222,转动轴222为圆柱形,且周面尺寸与滚轮22的中心部尺寸相同,从而滚轮22中心部分的内壁与转动轴222的外周面固接,转动轴222穿设于滑动板16的内部,且转动轴222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滑动板16两端侧壁的外部;转动轴222使得两个滚轮22可在两条外部的钢轨212上进行同向运动,从而带动舍体11在滑轨组件21上的移动。
43.参照图4,两个转动轴222的外周面在滑动板16的内部均套接有转动齿轮23,转动齿轮23的内周面与转动轴222的外周面固接,从而转动齿轮23可随转动轴222的转动而进行同轴转动,两个转动齿轮23的直径小于滑动板16的厚度,从而滑动板16不会干涉转动齿轮23的正常转动,且两个转动齿轮23在滑动板16内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转动齿轮23的排布具有整体性。
44.参照图4,两个转动齿轮23之间设置有传动杆24,传动杆24沿滑动板16长度方向进行设置,且长度与两个转动齿轮23靠近的齿缘位置的长度相同;传动杆24两端均套接有传动齿轮241,传动齿轮241的内周面尺寸与传动杆24外周面尺寸相同,从而传动齿轮241可在传动杆24的作用下进行同轴转动,传动齿轮241的齿缘可与转动齿轮23的齿缘在竖直方向上紧密咬合,从而两个转动齿轮23在转动时可带动传动杆24进行转动,传动杆24可增加两个转动轴222运动的联动性,并使得两组滚轮22的运动具有相同性,使得舍体11的移动更为稳固。
45.参照图4,滑动板16内部设置有支撑架25,支撑架25为矩形,且垂直固接于滑动板16内部的底部端面上,支撑架25的高度与传动杆24到滑动板16内部底部端面的垂直距离相同;支撑架25上端面设置有凹陷处,凹陷处的尺寸与传动杆24的外周面尺寸相同,从而支撑架25可在滑动板16的内部对传动杆24起到支撑作用,使得传动杆24的安装更为稳固。
46.参照图4,两条内部的钢轨212的上端面滑动连接有牵引车头26,牵引车头26的宽度与两条内部钢轨212的距离相适配,从而牵引车头26可在两条内部钢轨212间进行运动;牵引车头26与滑动板16的侧壁通过钢丝绳固接,使得楼梯14背离牵引车头26进行设置,从而牵引车头26可带动滑动板16在滑轨组件21上进行运动,进而带动舍体11在滑轨组件21上进行运动,舍体11的运动速率通过牵引车头26进行控制,使得舍体11可根据需要而在钢轨212间进行移动。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轨道移动型犊牛舍的实施原理为:在工作过程中,牵引车头26可带动滑动板16在轨道组件21中进行移动,从而带动舍体11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舍体11会在竖直方向上产生震动,此时底板12与滑动板16会在竖直方向上做相向运动,底板12下端面的缓冲垫13和滑动板16上端面的防震垫17可有效缓冲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从而防止舍体11受到外部机械力的冲击而遭到破坏,且底板12和滑动板16间的缓冲弹簧15可在周向上对舍体11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增加舍体11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