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大米种植用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26245发布日期:2022-02-09 11:5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富硒大米种植用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播种箱(1),所述播种箱(1)的下端四周均匀固定连接有移动轮,且播种箱(1)通过移动轮移动,并且播种箱(1)的底端为多孔状结构;进料机构(2),所述进料机构(2)设置在播种箱(1)的右上端,且进料机构(2)包括储料箱(201)、进料槽(202)、第一连接板(203)、第二连接板(204)、挡板(205)和拉板(206);螺纹杆(3),所述螺纹杆(3)转动连接在播种箱(1)的内部,且螺纹杆(3)螺纹连接在播种刷(4)的上中端内部,所述播种刷(4)的下端与播种箱(1)的底端相接触;震动机构(7),所述震动机构(7)设置在播种箱(1)的下侧,且震动机构(7)包括连接轴(701)、震动盘(702)、第一连接件(703)、电机(704)、皮带(705)和第二连接件(706);吸料机构(8),所述吸料机构(8)设置在播种箱(1)的左下端,且吸料机构(8)包括回收斗(801)、第一连接管(802)、吸料泵(803)和第二连接管(8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硒大米种植用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箱(1)的右上端一体化连接有储料箱(201),且储料箱(201)的上端一体化连接有进料槽(202),并且进料槽(202)的内部下端呈倾斜状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硒大米种植用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箱(201)的右上端侧壁上卡合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03),且第一连接板(20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拉板(206),所述拉板(206)的左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204),且第一连接板(203)的宽度以及第二连接板(204)的宽度均与储料箱(201)的内壁宽度相等;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204)的左端一体化连接有挡板(205),且挡板(205)的横截面呈“t”字型结构,并且储料箱(201)外壁的宽度与挡板(205)的左端宽度相等,同时第二连接板(204)与储料箱(201)构成滑动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硒大米种植用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刷(4)的前后两端对称一体化连接有连接块(5),且连接块(5)滑动连接在轨道(6)的内部,所述轨道(6)分别开设在播种箱(1)的前后侧壁上,且播种刷(4)通过螺纹杆(3)以及轨道(6)在播种箱(1)的内部呈滑动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硒大米种植用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箱(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连接轴(701),且连接轴(701)上呈等间距的固定连接有震动盘(702),所述震动盘(702)与连接轴(701)的相交点与震动盘(702)的中心不共点,且连接轴(701)的右端一体化连接有第一连接件(70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富硒大米种植用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703)的右端安装有电机(704),且第一连接件(703)与第二连接件(706)之间通过皮带(705)相传动,并且第二连接件(706)固定连接在螺纹杆(3)的右端,其中第二连接件(706)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件(703)的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硒大米种植用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斗(801)固定连接在播种箱(1)的左下端,且回收斗(801)的右壁呈倾斜状设置,所述回收斗(8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管(802),且第一连接管(802)的后端螺栓连接在吸料泵(803)的后端,并且吸料泵(803)的上端螺栓连接有第二连接管(804),其中回收斗(801)通过第一连接管(802)以及第二连接管(804)与进料槽(202)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富硒大米种植用播种装置,包括播种箱,所述播种箱的下端四周均匀固定连接有移动轮;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设置在播种箱的右上端;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在播种箱的内部,且螺纹杆螺纹连接在播种刷的上中端内部;震动机构,所述震动机构设置在播种箱的下侧,且震动机构包括连接轴、震动盘、第一连接件、电机、皮带和第二连接件;吸料机构,所述吸料机构设置在播种箱的左下端,且吸料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管、吸料泵和第二连接管。该富硒大米种植用播种装置,不仅容易自动的将多余的大米种子转移到储料箱内,而且在播种时种子防止播种网孔堵塞,同时方便定量的将大米种子下料到播种箱内。种子下料到播种箱内。种子下料到播种箱内。


技术研发人员:黄六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瑞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0
技术公布日:2022/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