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两侧绿化带的排水灌溉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1718发布日期:2021-12-22 16:3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道路两侧绿化带的排水灌溉设施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绿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两侧绿化带的排水灌溉设施。


背景技术:

2.道路的排水设施是必须的,为了保证路面不存在积水,从而不影响行人或车辆行驶,但是道路面的积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比如很多城市道路出于景观要求还需要在两侧设置绿化带,绿化带内的植物生长离不开水源灌溉,很多市政工程中需要对绿化带定期喷水灌溉,用水量较大,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路面积水作为绿化带内植物的灌溉用水,将能大大节约用水资源,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这个设想虽然较为简单,但是需要不影响道路的正常排水,另外需要向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布置排水管道,这涉及到土方开挖施工,施工过程相对繁琐,这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两侧绿化带的排水灌溉设施,能够将道路积水在排水引导时对路两侧进行绿化带灌溉,同时该设施的施工布置相对简单便捷,另外还具备一定储水功能。
4.本实用新型具体包括包括排水石,储水管,套管,插入杆,所述排水石上方存在凹陷槽,排水石需要依次排列布置到道路两侧,则形成可供雨水集中流动的通道,方便雨水快速流出,避免积水形成,所述储水管为圆柱状杆状结构,其下端呈尖锐状,其内部存在同样为圆柱状的空腔,空腔上顶端与储水管的顶端外部贯通,即所述空腔的顶部是敞开状态的,所述储水管的外壁排列设置有透水孔,透水孔连通空腔与储水管的外部,所述插入杆也为圆柱状结构,其外径等于空腔的内径,则插入杆能够插入到空腔内使得空腔被填塞,受到插入杆的填塞从而变成实心,储水管的受力强度会显著增大,便可以对插入杆顶端进行锤击将储水管钉入到土壤内,这样储水管能够设置得较长,如可以设置达到数米长。
5.所述套管为圆柱状管状结构,其下端部位外径等于储水管上端部位的内径,且其下端部位的外壁与储水管上端部位的内壁设置有对应的螺丝纹,则套管能够旋转套入到储水管的上方,所述排水石上设置有固定洞口,固定洞口部位的内径等于套管的外径,则套管能够从固定洞口部位插入,另外,所述套管的上端内部设置有过滤网。
6.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流程是,将插入杆先插入到储水管内,在需要布置排水石的位置钉入储水管,钉入后将插入杆拔出,再在该位置布置排水石使得其上的固定洞口与储水管上端位置对应,之后将套管从固定洞口部位插入并将套管旋转套入固定到储水管上,而其顶端的限位圈会限制在凹陷槽的底端面,则安装完成。
7.本实用新型的优势是雨水汇集在排水石上的凹陷槽内,之后会灌入储水管内,最后从透水孔渗入土壤,对路边绿化带进行灌溉,而储水管内满水后,雨水会沿着凹陷槽流出,与普通排水石一样,另外,安装施工较为方便,对储水管的布置不需要开挖土方,借助插
入杆,储水管能够设置得较长,即能够插入到较深处,从而能够储备更多雨水,且储水管较深,其内如果处于蓄满水状态,下方的水压会很大,有利于雨水从透水孔渗入土壤内,而在储水管插入后将插入杆拔出,因此插入杆可以重复利用。
8.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排水石上的固定洞口相对排水石的底侧面为斜向设置,这样储水管便同样在钉入时斜向钉入,即能够斜向钉入到路边绿化带的下方,有利于雨水直接渗入到绿化带土壤的下方。
9.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套管的上端入口处也为斜向设置的,有利于在套管安装后套管的上端入口处能够与凹陷槽的底面平齐。
10.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套管的上端入口处的内壁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为杆状结构,固定杆实际并未将套管的上端入口堵塞,设置固定杆的目的是方便握持固定杆对套管进行旋转,从而方便套管套接固定到储水管上。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状态截面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未组装状态截面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储水管与插入杆组合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15.一种市政道路两侧绿化带的排水灌溉设施,如图1及图3所示,包括排水石1,储水管2,套管3,插入杆4,所述排水石1上方存在凹陷槽11,排水石1需要依次排列布置到道路两侧,则形成可供雨水集中流动的通道,方便雨水快速流出,避免积水形成,所述储水管2为圆柱状杆状结构,其下端呈尖锐状,其内部存在同样为圆柱状的空腔21,如图2截面图所示,空腔21上顶端与储水管2的顶端外部贯通,即所述空腔21的顶部是敞开状态的,所述储水管2的外壁排列设置有透水孔22,透水孔22连通空腔21与储水管2的外部,所述插入杆4也为圆柱状结构,如图3所示,其外径等于空腔21的内径,则插入杆4能够插入到空腔21内使得空腔21被填塞,受到插入杆4的填塞从而变成实心,储水管2的受力强度会显著增大,便可以对插入杆4顶端进行锤击将储水管2钉入到土壤内,这样储水管2能够设置得较长,如可以设置达到数米。
16.如图2所示,所述套管3为圆柱状管状结构,其下端部位外径等于储水管2上端部位的内径,且其下端部位的外壁与储水管2上端部位的内壁设置有对应的螺丝纹,则套管3能够旋转套入固定到储水管2的上方,所述排水石1上设置有固定洞口12,固定洞口12部位的内径等于套管3的外径,则套管3能够从固定洞口12部位插入,另外,所述套管3的上端内部设置有过滤网5。
17.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流程是,将插入杆4先插入到储水管2内,在需要布置排水石1的位置钉入储水管2,钉入后将插入杆4拔出,再在该位置布置排水石1使得其上的固定洞口12与储水管2上端位置对应,之后将套管3从固定洞口12部位插入并将套管3旋转套入固定到储水管2上,如图1所示,则安装完成。
18.本实用新型的优势是雨水汇集在排水石1上的凹陷槽11内,之后会灌入储水管2
内,最后从透水孔22渗入土壤,对路边绿化带进行灌溉,而储水管2内满水后,雨水会沿着凹陷槽11流出,与普通排水石一样,另外,安装施工较为方便,对储水管2的布置不需要开挖土方,借助插入杆4,储水管2能够设置得较长,即能够插入到较深处,从而能够储备更多雨水,且储水管2较深,其内如果处于蓄满水状态,下方的水压会很大,有利于雨水从透水孔22渗入土壤内,而在储水管2插入后将插入杆4拔出,因此插入杆4可以重复利用。
19.作为改进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排水石1上的固定洞口12相对排水石1的底侧面为斜向设置,这样储水管2便同样在钉入时斜向钉入,即能够斜向钉入到路边绿化带的下方,有利于雨水直接渗入到绿化带土壤的下方。
20.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套管3的上端入口处也为斜向设置的,如图2截面图所示,有利于在套管3安装后套管3的上端入口处能够与凹陷槽11的底面平齐,如图1截面图所示。
21.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套管3的上端入口处的内壁设置有固定杆31,固定杆31为杆状结构,图1与图2为截面示意图,固定杆31实际并未将套管3的上端入口堵塞,设置固定杆31的目的是方便握持固定杆31对套管3进行旋转,从而方便套管3套接固定到储水管2上。
2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思想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