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水型屋顶花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53655发布日期:2021-12-29 17:2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水型屋顶花园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或园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蓄水型屋顶花园结构。


背景技术:

2.屋顶景观作为当下较为热门的家居式景观工程,而由于屋顶的日照量较大,因此,其水分的蒸发量也较大,导致屋顶所种植的植被对水浇灌的需求程度非常旺盛,同时,由于屋顶景观花园不像道路景观有较多的土壤进行储水和河流的水分扩散补给,因此,大多情况下,屋顶花园的水分灌溉多是来自于园丁的手动灌溉或者是部分自动式的喷雾、喷水灌溉设备供给,这也导致了屋顶花园的维护成本较高,若是能够针对屋顶花园的供水进行改造,一方面能够对日常下雨的水分进行收集,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屋顶花园的土壤储水能力,那么将会对屋顶花园的维护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和成本节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分存储便利、供给方便且成本低、维护难度低的蓄水型屋顶花园构造。
4.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蓄水型屋顶花园结构,包括环绕设置在楼顶的围墙,其还包括:
6.集水槽,环绕设置在围墙上部的外壁;
7.储水池,为四个且布设在围墙环绕区域内的楼顶边角区域,且所述储水池上部设有贯穿围墙并连通至集水槽内的引水管;
8.输水管,与储水池的数量一一对应且两端分别与相邻储水池的底部连通;
9.水阀,与输水管的数量一一对应且设置在输水管上;
10.种植框,为矩形框结构且设置在围墙环绕区域内,所述种植框内设置有土壤层,且所述种植框内还设置有将其内部分隔成若干种植区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上端面与种植框上端面相平,所述分隔板的下端延伸至种植框中部或下部并与种植框底部形成间隙。
1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储水池为上端敞开的矩形体结构,其上端盖设有顶盖。
12.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集水槽的竖直截面轮廓呈倒90度y形结构,其倒90度y形结构的v形部朝向远离围墙的方向。
13.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引水管的一端连接至集水槽内的底部,所述引水管的另一端穿过围墙并连通至储水池上部,且所述储水池内的最大容许液位高于集水槽内的最大容许液位。
14.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分隔板上还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贯穿至上下端面的引导孔,所述引导孔内均穿置有吸水条,所述吸水条的下端延伸出分隔板的下端面且穿置入位于分隔板下方的土壤层中。
15.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吸水条的上端高端分隔板的上端面1~3cm。
16.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的吸水条为聚乙烯醇海绵;所述引导孔的孔径为2~5cm;所述吸水条在干燥状态下的直径与引导孔孔径相适应为2~5cm。
17.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分隔板的下端面与种植框内的底部间隙高度为种植框内高度的1/3~1/2。
18.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巧妙性通过在顶楼围墙上部设置集水槽,然后通过在顶楼边角区域设置储水池进行暂存集水槽内汇集的雨水,而通过输水管进行连通各储水池,有助于提高储水池之间的储水调度灵活性和提高整体蓄水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水阀进行单独切断储水池之间的储水互通,水阀可以采用截止阀、球阀等,另外,本方案还通过将种植框进行分隔,然后设置吸水条穿入到种植框内的土壤层下部,通过吸水条将其上端的水进行引导流入土壤层下部,有助于对日常浇灌的水和雨水进行快速汇集到土壤层进行存储,而在较为干燥的天气时,土壤层的水分又会随着气温上升而向上蒸发,令上层的土壤层能够保持较优的水分含量。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屋顶花园构造的简要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屋顶花园构造的简要三维结构示意图,其中,种植框隐去;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屋顶花园构造中的种植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5中b-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6.图标:1-围墙;2-集水槽;3-储水池;31-顶盖;32-引水管;4-输水管;5-水阀;6-种植框;61-分隔板;611-引导孔;62-土壤层;63-吸水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3.如图1至图6之一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蓄水型屋顶花园结构,包括环绕设置在楼顶的围墙1,其还包括:
34.集水槽2,环绕设置在围墙1上部的外壁;
35.储水池3,为四个且布设在围墙1环绕区域内的楼顶边角区域,且所述储水池3上部设有贯穿围墙1并连通至集水槽2内的引水管32;
36.输水管4,与储水池3的数量一一对应且两端分别与相邻储水池3的底部连通;
37.水阀5,与输水管4的数量一一对应且设置在输水管4上;
38.种植框6,为矩形框结构且设置在围墙1环绕区域内,所述种植框6内设置有土壤层62,且所述种植框6内还设置有将其内部分隔成若干种植区的分隔板61,所述分隔板61的上端面与种植框6上端面相平,所述分隔板61的下端延伸至种植框6中部或下部并与种植框6底部形成间隙。
39.其中,为了方便进行取水和避免储水池3内沉积落叶、灰尘等杂物,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储水池3为上端敞开的矩形体结构,其上端盖设有顶盖31。
40.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雨水汇集在集水槽2内时,位于边缘的雨水会顺延集水槽2外壁引流至集水槽2下方的楼顶外墙,导致楼顶外墙渗漏、长青苔等问题,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集水槽2的竖直截面轮廓呈倒90度y形结构,其倒90度y形结构的v形部朝向远离围墙1的方向,本方案巧妙性通过y形结构的引流,令集水槽2边缘的雨水从集水槽2的倒y形结构下端远离围墙1的一端滴落。
41.为了防止储水池3内出现集水外溢的情况,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引水管32的一端连接至集水槽2内的底部,所述引水管32的另一端穿过围墙1并连通至储水池3上部,且所述储水池3内的最大容许液位高于集水槽2内的最大容许液位;通过最大容许液位差的高度差,令储水池3内的液位达到与集水槽2内的最大容许液位一致时,集水槽2内的雨水不会继续流入储水池3内,而将引水管32进行堵塞,然后继续往储水池3内加水,才会令其液位高于集水槽2内的最大容许液位。
42.对于日常浇灌和毛毛细雨的情况下,通常雨水或灌溉水很难渗入到种植框6内的
土壤层62下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分隔板61上还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贯穿至上下端面的引导孔611,所述引导孔611内均穿置有吸水条63,所述吸水条63的下端延伸出分隔板61的下端面且穿置入位于分隔板61下方的土壤层62中;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吸水条63的上端高端分隔板61的上端面1~3cm。
43.通过吸水条63将其上端的水进行引导流入土壤层62下部,有助于对日常浇灌的水和雨水进行快速汇集到土壤层62进行存储,而在较为干燥的天气时,土壤层62的水分又会随着气温上升而向上蒸发,令上层的土壤层62能够保持较优的水分含量。
44.而为了提高水分交换能力,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的吸水条63为聚乙烯醇海绵;所述引导孔611的孔径为2~5cm;所述吸水条63在干燥状态下的直径与引导孔611孔径相适应为2~5cm;同时,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分隔板61的下端面与种植框6内的底部间隙高度为种植框6内高度的1/3~1/2,该方式能够避免分隔板61将土壤层62完全隔断,一方面可以领土壤层中的微生物进行迁移,同时能够保证土壤层62下部的水分分散较为均匀。
4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