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媒生物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0709发布日期:2022-02-19 16:41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病媒生物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病媒生物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病媒生物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危害、威胁人类健康的生物。城市中最常见四大害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尤其是蚊子,蚊媒传染病是以蚊作为传播媒介,将病原生物从宿主向人传播的疾病,主要有登革热、寨卡、疟疾、黄热病、西尼罗热、乙脑和丝虫病等。这些疾病给人类造成巨大危害,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对蚊媒的监测不仅有利于了解蚊虫的种群构成、密度的消长变化、地理分布等规律,为科学的制定蚊类防制措施提供依据,并且能够在蚊媒传染病流行时提供警报,对蚊媒传染病的预测、预防和风险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蚊媒监测技术有以下几类:1、人诱法;2、人帐诱捕法;3、人工小时法;4、诱蚊灯诱捕法,其中诱蚊灯由补法最为便捷,布置好捕蚊灯后,是利用捕蚊器捕捉蚊虫,人工定时计数并分析蚊虫种类,从而掌握蚊虫分布密度和蚊虫数量的变化规律。但现在的诱蚊灯,在风扇停止工作时,由于储蚊腔的上端口敞开设置,蚊虫会从上壳体的进风口处飞出,影响计量精度,且诱蚊灯会诱捕一些其他虫类,增大了监测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媒生物监测装置,能有效捕捉蚊虫,便于拆卸,在拆除收集仓进行分析和风扇停止时,能有效防止蚊虫飞出。
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病媒生物监测装置,包括引诱筒和设置在引诱筒上下两端的顶盖和收集仓,所述收集仓和顶盖均与引诱筒卡接,其特征在于:顶盖下端可拆卸连接有诱蚊灯,所述诱蚊灯的下端延伸入引诱筒并通过引诱筒透出光线,所述引诱筒设置有用于将外部蚊子吸入的负压单元,所述负压单元与引诱筒可拆卸连接且位于诱蚊灯下方,所述收集仓内还可拆卸连接有防逃组件,所述防逃组件包括与收集仓抵靠的固定环和与固定环固定连接的漏斗形的防逃网,所述防逃网下端开口且开口朝向收集仓底部,所述固定环上端还磁性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固定环沿其直径方向延伸有若干凸块,所述收集仓的内壁设置有与凸块对应设置的第一l型卡口,所述第一l型卡口还连通有供凸块嵌入的卡槽。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防逃组件,固定环与收集仓抵靠,将蚊虫限制在收集仓内,防止其逃出,且固定环上的凸块沿第一l型卡口进入嵌入卡槽,实现防逃网的快速固定,且固定环上端还磁性连接有过滤网,过滤网过滤掉大于蚊虫的蛾子等异物,防止其进入收集仓,影响后续监测。
6.优选地,所述第一l型卡口包括竖直腔和水平腔,所述竖直腔沿收集仓上端面向下开设,所述水平腔沿收集仓周向设置且一端与竖直腔连通,所述卡槽与水平腔的另一端连通,且沿所述水平腔向下开设,所述卡槽与凸块匹配。安装时,首先将凸块自上沿竖直腔进入,水平滑入水平腔,再竖直进入卡槽,实现防逃网的固定。
7.优选地,所述引诱筒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连接部、诱蚊部和下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的外壁设置有与第一l型卡口对应设置的第一卡块,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一l型卡口的配合,旋转再下拉收集仓,实现引诱筒和收集仓的快速拆卸。所述顶盖上向下延伸有盖合在上连接部外的凸台,所述凸台上开设有若干第二l型卡口,所述上连接部上设置有与第二l型卡口对应设置的第二卡块。通过第二卡扣和第二l型卡口的配合,旋转再下拉收集仓,实现顶盖和收集仓的快速拆卸。
8.优选地,所述诱蚊部的侧壁设置有多个横向排列的用于蚊虫进入引诱仓的进蚊孔,所述进蚊孔纵向延伸。便于蚊虫进入,实现诱捕。
9.优选地,所述下连接部的内壁设置有第三l型卡口,所述负压单元为风扇,所述风扇的固定座上固定有与第三l型卡口对应设置的第三卡块。风扇通过第三卡块卡入第三l型卡口,便于风扇与引诱筒的快速拆卸。
10.优选地,所述顶盖的上端面固定有挂钩。可将整个监测装置挂在任何位置,便于放置,满足监测要求。
11.优选地,所述收集仓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有防止蚊虫逃脱的铁丝网。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施例的爆炸图;
13.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14.图3为本实施例中引诱筒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施例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
17.1、引诱筒;11、上连接部;111、第二卡块;12诱蚊部;121、进蚊孔; 13、下连接部;131、第一卡块;132、第三l型卡口;2、顶盖;21、凸台; 211、第二l型卡口;3、收集仓;31、第一l型卡口;311、竖直腔;312、水平腔32、卡槽;4、诱蚊灯;5、负压单元;51、第三卡块;6、防逃组件; 61、固定环;611、凸块;62、防逃网;7、过滤网;8、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19.参见附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病媒生物监测装置,包括引诱筒1和设置在引诱筒1上下两端的顶盖2和收集仓3,收集仓3和顶盖2均与引诱筒1卡接,便于实现引诱筒1、顶盖2和收集仓3之间的快速拆卸。顶盖2下端可拆卸连接有诱蚊灯4,顶盖2上设置有供诱蚊灯4的连接头嵌入的凹槽,凹槽和诱蚊灯4 螺纹连接。上盖上设置有为诱蚊灯4供电的供电模块,供电模块连接有贯穿顶盖 2的电线。
20.诱蚊灯4的下端延伸入引诱筒1并通过引诱筒透出光线,引诱筒设置有用于将外部蚊子吸入的负压单元5,负压单元5与引诱筒可拆卸连接且位于诱蚊灯4 下方。负压单元5提供吸力,将蚊子吸入收集仓3,将蚊子困在收集仓3内风干。
21.收集仓3内还可拆卸连接有防逃组件6,防逃组件6包括与收集仓3抵靠的固定环61和与固定环61固定连接的漏斗形的防逃网62,防逃网62下端开口且开口朝向收集仓3底部,蚊虫沿防逃网62进入收集仓3,且由于收集仓3的阻拦,防止蚊虫逃逸。
22.固定环61上端还磁性连接有过滤网7,固定网上固定有连接环,连接环和连接环上设置有磁性相反的磁吸件。过滤网7用于过滤掉一些尺寸过大的虫子,如蛾子灯,避免大虫进入收集仓3,影响后续监测。固定环61沿其直径方向延伸有若干凸块611,收集仓3的内壁设置有与凸块611对应设置的第一l型卡口31,第一l型卡口31还连通有供凸块611嵌入的卡槽32,实现防逃网62的快速固定。
23.第一l型卡口31包括竖直腔311和水平腔312,竖直腔311沿收集仓3上端面向下开设,水平腔312沿收集仓3周向设置且一端与竖直腔311连通,卡槽32与水平腔312的另一端连通,且沿水平腔312向下开设,卡槽32与凸块611匹配。安装时,首先将凸块611自上沿竖直腔311进入,水平滑入水平腔312,再竖直进入卡槽32,实现防逃网62的固定。
24.引诱筒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连接部11、诱蚊部和下连接部13,下连接部13的外壁设置有与第一l型卡口31对应设置的第一卡块131,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一l型卡口31的配合,旋转再下拉收集仓3,实现引诱筒1和收集仓3的快速拆卸。顶盖2上向下延伸有盖合在上连接部11外的凸台21,凸台21上开设有若干第二l型卡口211,上连接部11上设置有与第二l型卡口211对应设置的第二卡块111。通过第二卡扣和第二l型卡口211的配合,旋转再下拉收集仓3,实现顶盖2和收集仓3的快速拆卸。
25.诱蚊部的侧壁设置有多个横向排列的用于蚊虫进入引诱仓的进蚊孔12,进蚊孔12纵向延伸。便于蚊虫进入,实现诱捕。下连接部13的内壁设置有第三l 型卡口132,负压单元5为风扇,风扇的固定座上固定有与第三l型卡口132对应设置的第三卡块51。风扇通过第三卡块51卡入第三l型卡口132,便于风扇与引诱筒1的快速拆卸。
26.顶盖2的上端面固定有挂钩8。可将整个监测装置挂在任何位置,便于放置,满足监测要求。
27.收集仓3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出风口,出风口设置有防止蚊虫逃脱的铁丝网。风扇吹出的风自出风口散出。
28.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