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2569发布日期:2022-07-23 06:2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播种器。


背景技术:

2.农业生产中,为了解放劳动力和提高生产效率,各种作物播种机应用而生,基本可以满足不同条件下的播种工作需要。但是,在科研人员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的生产力、如何提高农业作业机械化水平以及如何提高农民增收的前提下,需要进行精密的田间科学实验,设立试验小区进行长期定位追踪,尤其在小片区作业下,大型的机械化装备以及自动化设施无法配套使用,还需要人力去土地平整、开沟施肥、条播穴播等,播种精确性差,人力耗费巨大,播种效率低,以及给操作人员的科研研究带来了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在于解决目前在小片区进行精密的田间科学实验时,大型的机械化装备以及自动化设施无法配套使用,还需要人力去土地平整、开沟施肥、条播穴播等,播种精确性差,人力耗费巨大,播种效率低,以及给操作人员的科研研究带来了诸多不便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多功能播种器。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多功能播种器,其特殊之处在于:
6.包括握持杆、t形支杆、至少一个漏料单元、与漏料单元成对设置的开沟单元,以及回土单元;
7.所述t形支杆包括连接杆和水平杆,所述连接杆前端与握持杆固连,其后端固连在水平杆后端中部;
8.所述漏料单元安装在水平杆后端,所述连接杆中部固连有耙齿支撑架,耙齿支撑架上设置有所述开沟单元,所述开沟单元设置在漏料单元的前下方,且其开沟轨迹与漏料单元的漏料轨迹在同一直线上;
9.所述回土单元通过连接架安装在水平杆上,且设置在漏料单元的后下方,所述回土单元与连接架之间铰链连接;所述回土单元的最底端低于开沟单元的最底端;
10.所述漏料单元包括盖体、漏种壳体、电机和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旋转轴;
11.所述盖体安装在漏种壳体顶部,所述漏种壳体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漏料孔;所述电机固连在盖体上,所述旋转轴底部伸至漏料孔上端面,其底部设置有遮挡漏料孔的推料板,所述推料板和漏料孔成对设置,且推料板与漏料孔上端面设有间隙。
12.进一步地,所述漏种壳体的下部为漏斗状,所述漏种壳体通过卡箍安装在水平杆上。
13.进一步地,所述开沟单元与漏料单元之间的水平间隔距离设置为5cm~10cm,所述开沟单元采用耙齿结构,其通过卡环安装在耙齿支撑架上。
14.进一步地,所述握持杆竖直设置,其中部固连在连接杆前端,所述握持杆上安装有
橡胶套。
15.进一步地,所述推料板底部和漏料孔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种子的最小直径。
16.进一步地,所述推料板和漏料孔均设置有三个,三个推料板均布在旋转轴底部,三个漏料孔圆周均布在漏种壳体底部。
17.进一步地,所述漏料单元和开沟单元均设置有3个,3个漏料单元等间隔设置在水平杆上,3个开沟单元对应设置在漏料单元的前下方。
18.进一步地,所述漏种壳体上还设置有电源开关、电池和指示灯,所述电池通过电源开关与电机连接;所述指示灯与电源开关连接。
19.进一步地,所述回土单元的回土齿为密集型锯齿,相邻两个锯齿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mm~2mm。
2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一、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多功能播种器,结构简单,搬运便捷,节约了资金投入、节省了劳动力、方便了试验田小区间的转移和操作,适用于小片区精密的田间科学实验中农作物种植时的播种与土地整理,通过漏料单元和开沟单元的个数和间距设定,可满足试验种子播种的行距需要,采用的回土装置角度也可调节,实现了覆土角度的灵活调节,进而该播种器可完成开沟、播种、覆盖一体化操作,集成性能和播种效率更高。
22.二、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多功能播种器,通过电机对推料板的转动速度控制,可保证种子的漏下以及播种株距的一致,便于种子定量漏下,提高了播种的精确性。
23.三、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多功能播种器,采用的握持杆竖直设置,当操作人员进行开沟时,手持握持杆的下部,可将播种器进行顶起开沟,较人力提起更为省力。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播种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播种器中漏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播种器中推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播种器中推料板与漏料孔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
29.1-握持杆,2-t形支杆,21-连接杆,22-水平杆;
30.3-漏料单元,30-旋转轴,301-推料板,31-盖体,32-漏种壳体,321-电源开关,322-电池,323-指示灯,331-漏料孔,35-电机,
31.4-开沟单元,5-回土单元,6-耙齿支撑架,7-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多功能播种器,包括握持杆1、t形支杆2、三个漏料单元3、与漏料单元3成对设置的开沟单元4,以及回土单元5;
34.所述t形支杆2包括连接杆21和水平杆22,所述连接杆21前端与握持杆1固连,其后端固连在水平杆22前端中部;三个漏料单元3等间隔设置在水平杆22上;
35.所述漏料单元3安装在水平杆22后端,所述连接杆21中部固连有耙齿支撑架6,耙齿支撑架6上设置有所述开沟单元4,且其开沟轨迹与漏料单元3的漏料轨迹在同一直线上;
36.三个开沟单元4对应设置在漏料单元3的前下方,所述回土单元5通过连接架7安装在水平杆22上,且设置在漏料单元3的后下方,所述回土单元5与连接架7之间铰链连接;所述回土单元5的最底端低于开沟单元4的最底端;
37.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漏料单元3包括盖体31、漏种壳体32、电机35、安装在电机35输出轴上的旋转轴30;
38.如图4所示,所述盖体31安装在漏种壳体32顶部,所述漏种壳体32底部设置有三个漏料孔331;所述电机35固连在盖体31上,所述旋转轴30底部伸至漏料孔331上端面,其底部设置有遮挡漏料孔331的三个推料板301,三个漏料孔331圆周均布在漏种壳体32底部,且所述推料板301底部和漏料孔331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种子的最小直径。
39.所述漏种壳体32的下部为漏斗状,所述漏种壳体32通过卡箍安装在水平杆22上。所述开沟单元4与漏料单元3之间的水平间隔距离设置为5cm,所述开沟单元4采用耙齿结构,其通过卡环安装在耙齿支撑架6上。
40.所述握持杆1竖直设置,其中部固连在连接杆21前端,所述握持杆上还安装有橡胶套,便于手持。
41.所述漏种壳体32上还设置有电源开关321、电池322和指示灯323,所述电池322通过电源开关321与电机35连接;所述指示灯323与电源开关321连接,便于在室外高光条件下观察电机35是否通电。
42.所述回土单元5的回土齿为密集型锯齿,相邻两个锯齿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mm,防止回土时土壤侧漏。
43.本实施例中,根据试验小区同时种植种子的行数选用漏料单元3和开沟单元4的数量,再根据行距调节相邻两个漏料单元3和相邻两个开沟单元4的固定距离,使漏料单元3卡固在水平杆22上,开沟单元4卡固在耙齿支撑架6上,并且使的漏料单元3的漏料轨迹和其对应的开沟单元4的开沟轨迹对齐。
44.本实施例采用的多功能播种器使用时,先打开盖体31,将种子按照试验方案用量分别向每个漏料单元3中的漏种壳体32加入种子,再将盖体31扣合在漏种壳体32上,使旋转轴30上的推料板301将漏料孔331遮挡封闭。
45.然后,将多功能播种器置于试验小区,手持握持杆1的下部将回土单元5顶起脱离地面,从起始位置将开沟单元4与地面接壤先开出4cm~6cm深的三条长沟;
46.其次,将多功能播种器放回起始位置,使漏料单元3的漏料孔331对齐起始位置,满足第一粒种子落在试验小区的起始位置且不碰撞耙齿支撑架6和连接架7,此时手持握持杆1的上部放下回土装置5使其与地面接触,打开电源开关321,同时指示灯34亮,然后握住手持握持杆1的上部往前走,同时进行播种覆土作业。此时,电机35带动旋转轴30转动,使推料板301向将漏料孔331中推落种子,种子从漏料孔331中漏至三条长沟,之后回土装置5进行覆土操作。
47.作业过程中开沟单元4由于开沟使土壤分布在沟道两侧,当回土装置5进行覆土时,可以同时将隆起的土回填在沟道中,覆盖种子,满足了回土的流程。进而本实施例采用多功能播种器可完成开沟、播种、覆盖一体化操作,集成性能和播种效率更高。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