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立插点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9922发布日期:2022-04-07 04:3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电动立插点种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种地使用的电动立插点种机,尤其适用于点播种植玉米、豆子类要求株距的庄稼。


背景技术:

2.目前,众所周知现有种庄稼给农田播种籽是用传统的镂铧,虽能播种行距类的庄稼,但缺点是镂铧要把农田镬开一道墒沟,才能把种籽下播到农田里,问题是要给靠天下雨保墒情的干旱农田下播种籽,若在春天季节镬开一道墒沟,把冬天保藏的墒情容易散发了,这农田下面就成了干旱的土壤,被下播的种籽不能及时发芽或者刚发出来的嫩芽,有一部分还未生长出地面,就被干旱的土壤烧死了,造成被下播到农田的种籽出苗前后时间差距较大、出苗率不整齐,导致农业生产量低下,并且镂铧镬开此墒沟的动力属于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种庄稼播种籽用传统的镂铧镬开农田一道墒沟,把冬天保藏的墒情被散发了和镂铧镬开墒沟用的动力属于浪费,本技术针对所述现有技术问题而创新设计了电动立插点种机,本电动立插点种机的结构是把驱动电机与点播电机电源输入线并联起来与蓄电瓶电源输出线共同装置在手柄操作把套上前、后转动,使蓄电瓶上的电源与驱动电机电源线导通和分离,实现了驱动电机和点播电机运转和停转。点播电机轴上紧固的曲柄运转时将曲柄上套装的连杆带动上下往复运动,在连杆的下端连接有点播上下抽拉杆跟随上下运动,点播上下抽拉杆的下端构造是弯头形状,穿入种籽点播插管上构造的驱动槽里面,在点播上下抽拉杆的下端弯头上紧固了种籽点播控制挡板,每当点播上下抽拉杆向下运动时,点播上下抽拉杆上的弯头运行到了槽口的下边壁上,将种籽点播插管向地下推送,点播上下抽拉杆下端弯头上紧固的种籽点播控制挡板跟随着阻挡了种籽点播插管下端的种籽漏出口上,每当点播上下抽拉杆向上运动时,点播上下抽拉杆上的弯头运行到了槽口上边壁上带动种籽点播插管到种籽拨轮的下面,种籽点播控制挡板也跟随着离开了种籽点播插管下端的种籽漏出口上,让种籽自然留漏在土壤里发芽,依此结构实现了给农田插点种籽,且能够较好的保墒发芽而出苗整齐,能够提高农业生产。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手柄操作把套套装在手柄架管的横向管上,驱动电机电源线内有正极线和负极线分别紧固在横向管的外经上,驱动电机电源线与点播电机电源线内的正极线与负极线并联在一起后,将下一头分别接触在驱动电机和点播电机上,电瓶电源输出线内有正极线和负极线分别紧固在手柄操作把套的内腔。点播机架体上紧固了、电瓶、万向地轮、驱动电机、点播电动机和种籽箱,种籽箱上紧固了套管和抽拉杆套管。驱动电机的内腔穿装了驱动电机转子轴上紧固有点播机驱动轮。点播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中间紧固了主动链轮、端头穿入种籽箱的里面紧固了种籽拨轮。曲柄的一头从种籽箱的后壁上穿出来紧固了从动链轮,中间穿装在连杆上端,另一头穿装在种籽箱的前壁上。种籽箱上紧固了套管、抽拉杆套管。套管的上一半内腔装了种籽拨轮、下
一半的内腔穿装了种籽点播插管。种籽点播插管的下半外壁上构造了一个驱动槽。点播上下抽拉杆的下端构造为弯头形状,中间穿装在抽拉杆套管的内腔,上端头连接在连杆的下端头上,下端的弯头插装在驱动槽内,种籽点播控制档板紧固在点播上下抽拉杆的下弯头上。采用点播电机转子轴上紧固的曲柄运转,连杆的上端套装在曲柄上、下端连接了点播上下抽拉杆,点播上下抽拉杆穿装在抽拉杆套管的内腔,构成了点播上下抽拉杆上下往返抽拉运动。每当向下运动行程到了驱动槽的下边卡结上驱动槽,同时弯头上紧固的种籽点播控制档板也根随着向下运动阻挡了种籽点播插管下端的种籽漏出口上运行插入农田土壤里,此刻种籽拨轮也将种籽拨转运送了下来。每当点播上下抽拉杆往上运动行程到了驱动槽的上边卡接上驱动槽,同时弯头上紧固的种籽点播控制挡板也跟随着向上运行离开了种籽点播插管下端的种籽漏出口上,让种籽顺利的漏出留在农田地下土壤里,本技术依此结构上下运动实现了种籽插点到农田里。可将手柄操作把套内腔紧固的电瓶正极电源输出线和电瓶负极电源输出线的两个线头,分别移动接触到手柄架管的横向管上紧固的电机负极电源输入线和电机正极电源输入线的两个线头上,形成了手柄操作把套向前和向后转动时,达到了蓄电瓶上的电源与驱动电机电源线上并联的点播电机上的电源进行了导通和分离,实现了驱动电机和点播电机运转和停转的功能,给干旱农田下种籽,不需要镂地铧镬土开墒沟,可直接把种籽插点到农田湿润的土壤里,能够较好的发芽而出苗率整齐。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蓄电池电源带动电动机做动力,解决了镂铧镬开墒沟给旱地农田下拨种籽导致旱地跑墒,致使种籽出苗率低下的问题,本技术点播种植农作物不需要开沟,达到了干旱农田播种农作物种籽不需要开沟,实现了点播下种保墒,出苗率整齐的目的。
附图说明
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纵面构造图。
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线路剖面结构图。
9.图中1.手柄操作把套,2.手柄架管,3.驱动电机电源线,4.电瓶电源输出线,5.蓄电瓶,6.点播电机电源线,7.驱动电机转子轴,8.点播机架体,9.驱动电机,10.点播电机,11.主动链轮,12.从动链轮,13.点播电机动力轴,14.种籽拨轮,15.曲柄,16.连杆,17.种籽拨轮装置盒,18.套管,19.点播上下抽拉杆,20.种籽箱,21.抽拉杆套管,22.种籽点播插管,23.驱动槽,24.种籽点播控制档板,25.万向地轮,26.点播机驱动轮,27.电瓶正极电源输出线,28.电机负极电源输入线,29.电瓶负极电源输出线,30.电机正极电源输入线。
具体实施方式
10.在图1中,将手柄操作把套1套装在手柄架管2的横向管上,驱动电机电源线3的一头接触在驱动电机9上,另一头接触在手柄操作把套1,电瓶电源输出线4一头接触在蓄电瓶5上,另一头接触在手柄操作把套1上,点播机架体8上紧固了、蓄电瓶5、万向地轮25、驱动电机9、点播电机10和种籽箱20,种籽箱20上紧固了套管18和抽拉杆套管21。驱动电机9的内腔穿装的驱动电机转子轴7上紧固了点播机驱动轮26。点播电机动力轴13的一端紧固在点播电机10的转子轴上,另一端头穿入种籽箱20的里面紧固了种籽拨轮14,中间紧固了主动链
轮11。曲柄15的一头从种籽箱20的后壁上穿装出来紧固了从动链轮12,另一头穿装在种籽箱20的前壁上,中间穿装在连杆16的上端,种籽箱20上紧固了套管18和抽拉杆套管21,套管18上一半的内腔装了种籽拨轮14、下一半的内腔穿装了种籽点播插管22上半部,种籽点播插管22的下半部外壁上构造了一个驱动槽23,点播上下抽拉杆19的中间穿装在抽拉杆套管21的内腔,上端头连接在连杆16的下端头上,下端一体构造了弯头插装在驱动槽23内,种籽点播控制档板24紧固在点播上下抽拉杆19的下弯头上。采用点播电机10转子轴上紧固的曲柄15运转传递连杆16上下往返运动,连杆16的下端连接的点播上下抽拉杆19下端的弯头插入在驱动槽23内上下往返运动,每当向下运动行程到了驱动槽23的下边进行了卡结,同时种籽点播控制档板24也根随着向下运动阻挡了种籽点播插管22下端的种籽漏出口上运行插入到农田土壤里,此刻种籽拨轮14也将种籽拨转运送了下来。每当点播上下抽拉杆19往上运动行程到了驱动槽23的上边,同时将种籽点播插管22下端的种籽漏出口上阻挡的种籽点播控制档板24向上拉动离开了种籽漏出口,让种籽顺利的漏出来留在土壤里,本技术依此结构上下运动实现了种籽插点到土壤里的巧妙方法。
11.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在手柄操作把套1的内腔紧固了电瓶正极电源输出线27和电瓶负极电源输出线29与电瓶电源输出线4内的正极线与负极线接触,在手柄架管2的横向管上紧固了电机负极电源输入线28头和电机正极电源输入线30与驱动电机电源线3内的正极线与负极线接触。向前转动手柄操作把套1可将内腔紧固的电瓶正极电源输出线27和电瓶负极电源输出线29的两个线头,分别接触到手柄架管2的横向管上紧固的电机负极电源输入线28和电机正极电源输入线30的两个线头上,依此向前和向后转动手柄操作把套1既达到了蓄电瓶5上的电源和驱动电机电源线3上并联的点播电机电源线6上的电源进行导通和分离,实现了驱动电机3和点播电机6运转与停转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