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七播种装置

文档序号:28261566发布日期:2021-12-29 17:58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七播种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药材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七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三七播种过程中,现有的播种工具的功能都比较单一,需要先挖坑然后再播种,过程比较复杂,且增加了人劳动力,且播种后的三七深度都不一样,易造成三七植株高度不一,进而影响三七的生长情况,进而影响到三七的收成。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三七播种装置,其使得挖坑和播种结合,减少了播种步骤,进而减少了人的劳动力,且三七挖坑深度一致,进而避免三七植株高度错落,避免了影响三七的收成,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地位置,调整三七植株之间的间距,使得播种灵活方便。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三七播种装置包括支撑座、分配装置、装料箱、输送装置、插孔装置,所述支撑座通过支撑杆支撑有装料箱,装料箱下方连通分配装置,输送装置连通插孔装置;所述分配装置包括分配轮、棘轮机构、转轴、上导流通道、弧形防漏板、横梁,所述上导流通道上端固定安装在装料箱底部的通孔处,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支撑座,转轴上固定安装有分配轮,分配轮上设有间隔均匀的分配槽,分配轮上位于最上方的分配槽与上导流通道的下端连通,所述转轴的转动通过棘轮机构驱动,且棘轮机构每往返转动一次,分配轮刚好转动分配槽与分配槽之间的间距,所述弧形防漏板与分配轮匹配接触,弧形防漏板通过横梁安装在支撑座上;所述分配轮位于最下方的分配槽与输送装置连通,输送装置包括下导流通道、软管、空心管、基板,所述下导流通道上端与分配轮最下方的分配槽匹配接触,下导流通道通过圆杆安装支撑座上,下导流通道下方通过软管连通空心管,所述基板固定安装在支撑座上,基板上安装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下端通过通过连接杆连接有限位圆环,限位圆环内滑动安装有插孔装置,插孔装置的上下端设为圆锥形、中部设为圆柱形,圆柱形上端设有卡板。
5.优选地,所述转轴两端都安装有棘轮机构,棘轮机构包括棘轮、弧形顶牙、中间杆、延长杆,所述棘轮固定安装转轴上,中间杆通过扭力弹簧转动安装在支撑座上,中间杆上端通过扭力弹簧转动安装有弧形顶牙,弧形顶牙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卡在棘轮的棘轮齿内;所述中间杆上连接有延长杆;所述转轴两端棘轮机构的延长杆通过扶手连接。
6.优选地,所述装料箱底部安装有至少10

12个分配装置,且每个分配装置都设置有匹配的输送装置和插孔装置。
7.优选地,所述基板上设有条形槽,条形槽内通过空心管上的顶板和螺母配合可拆卸安装空心管。
8.优选地,所述支撑座上都连接有拉杆,两个拉杆之间用扶手连接。
9.优选地,所述空心管穿过调深板,调深板两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滑动安装
在支撑座上,支撑座上方的导向杆上安装有固定板,支撑座下方的导向杆上通过螺纹安装有螺母。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三七播种装置,其使得挖坑和播种结合,减少了播种步骤,进而减少了人的劳动力,且三七挖坑深度一致,进而避免三七植株高度错落,避免了影响三七的收成,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地位置,调整三七植株之间的间距,使得播种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

a向剖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

b向剖视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放大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图;
17.图中,1

支撑座、2

分配轮、3

转轴、4

装料箱、5

上导流通道、6

弧形防漏板、7

横梁、8

下导流通道、9

软管、10

空心管、11

限位圆环、12

支撑杆、13

条形槽、14

分配槽、15

圆杆、16

基板、17

连接杆、18

卡板、19

棘轮、20

弧形顶牙、21

中间杆、22

延长杆、23

拉杆、24

调深板、25

导向杆、26

固定板、27

螺母、28

插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19.如图1

5所示,所述三七播种装置包括支撑座1、分配装置、装料箱4、输送装置、插孔装置28,所述支撑座1通过支撑杆12支撑有装料箱4,装料箱4下方连通分配装置,输送装置连通插孔装置28;所述分配装置包括分配轮2、棘轮机构、转轴3、上导流通道5、弧形防漏板6、横梁7,所述上导流通道5上端固定安装在装料箱4底部的通孔处,所述转轴3转动安装在支撑座1,转轴3上固定安装有分配轮2,分配轮2上设有间隔均匀的分配槽14,分配轮2上位于最上方的分配槽14与上导流通道5的下端连通,通过上导流通道5把三七种子运送到分配轮2的分配槽14内,当分配槽14种子装满时,则实现种子分配,且通常分配槽14可以放入1到2颗三七种子,所述转轴3的转动通过棘轮机构驱动,且棘轮机构每往返转动一次,分配轮2刚好转动分配槽14与分配槽14之间的间距,进而使得棘轮机构转动一次,则分配槽14分配一次种子,所述弧形防漏板6与分配轮2匹配接触,弧形防漏板6通过横梁7安装在支撑座1上,避免在分配轮2的分配槽14还未到达相应位置时,三七种子从分配槽14漏出;所述分配轮2位于最下方的分配槽14与输送装置连通,进而使得分配轮2位于最下方的分配槽14内的三七种子从输送装置流出,输送装置包括下导流通道8、软管9、空心管10、基板16,所述下导流通道8上端与分配轮2最下方的分配槽14匹配接触,使得下导流通道8能稳定接住分配槽14的三七种子,避免滑落,下导流通道8通过圆杆15安装支撑座1上,避免下导流通道8晃动,下导流通道8下方通过软管9连通空心管10,使得三七种子从空心管10处滑落,所述基板16固定安装在支撑座1上,基板16上安装有空心管10,所述空心管10下端通过连接杆17连接有限位圆环11,限位圆环11内滑动安装有插孔装置28,插孔装置28的上下端设为圆锥形、中部
设为圆柱形,圆柱形上端设有卡板18,使得在插孔时,插孔装置28在土地的作用下,上端圆锥形段深入到空心管10内,且压紧,避免土壤阻塞空心管10,造成三七种子不能播种,而当提起空心管10时,插孔装置28在自身重力下,上端圆锥形段从到空心管10内滑出,进而使得空心管10内的三七种子滑落,实现播种。
20.所述转轴3两端都安装有棘轮机构,棘轮机构包括棘轮19、弧形顶牙20、中间杆21、延长杆22,所述棘轮19固定安装转轴3上,中间杆21通过扭力弹簧转动安装在支撑座1上,中间杆21上端通过扭力弹簧转动安装有弧形顶牙20,弧形顶牙20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卡在棘轮19的棘轮齿内;所述中间杆21上连接有延长杆22;所述转轴3两端棘轮机构的延长杆22通过扶手连接,方便转动棘轮机构。
21.所述装料箱4底部安装有至少10

12个分配装置,且每个分配装置都设置有匹配的输送装置和插孔装置28,可以实现一排可以播种10

12株三七。
22.所述基板16上设有条形槽13,条形槽13内通过空心管10上的顶板和螺母配合可拆卸安装空心管10,基板16通常长为140cm,实现三七植株间距调节时,三七植株间距通常调节在12cm

14cm之间。
23.所述支撑座1上都连接有拉杆23,两个拉杆23之间用扶手连接,方便提起空心管10。
24.所述空心管10穿过调深板24,调深板24两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杆25,导向杆25滑动安装在支撑座1上,支撑座1上方的导向杆25上安装有固定板26,支撑座1下方的导向杆25上通过螺纹安装有螺母27,实现调节播种深度,调深板24的长度和宽度通常与基板16长度宽度相同,调深板24宽度设置为10cm

15cm,进而通过调深板24宽度确认三七植株每一行的间距都为10cm

15cm。
25.工作过程:在播种三七时,首先通过根据三七植株的播种间距调节好空心管10之间的间距和根据三七植株的播种深度调节调深板24的高度,然后把三七种子放置在装料箱4内,然后在需要播种的土地里,通过两个拉杆23之间用扶手按下空心管10,然后转动延长杆22,使得弧形顶牙20带动棘轮19转动,进而带动分配轮2转动,使得装料箱4内的三七种子分配进入到空心管10内,然后转动延长杆22回到转动前的位置,再提出空心管10,进而实现播种,而在对下一行三七播种时,使得调深板24与上一行紧贴时,在按下空心管10重复上一行的播种过程,进而实现播种。
26.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