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覆盖物收放机的轮毂式移动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7061发布日期:2022-01-05 13:10阅读:74来源:国知局
大棚覆盖物收放机的轮毂式移动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大棚辅助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棚覆盖物收放机的轮毂式移动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2.前述的大棚又称“农业大棚”,其原是种植蔬菜的专用农业设施,随着生产的发展,其应用越加广泛,例如在盆栽花卉、果树栽培、林木育苗、养殖领域等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棚具有安全卫生、节省成本、提高产量、方便操作、经济增效、抗冬保暖、抗虫害效果好、绿色环保、易于恒温、满足返季蔬果供应、光照控制性好等长处。根据要求不同,上面提及的覆盖物也相应不同,例如冬季保暖需要使用保暖层,夏季遮阳需要他用防晒膜,等等。
3.大棚的前述覆盖物通常根据需要而收卷或铺展,对此可参见并非限于例举的中国专利如cn103563687a(一种大棚卷帘机)、cn105453955a(一种温室大棚卷帘装置)、cn111108981b(一种用于农业大棚的自动化卷帘装置)、cn209473171u(一种用于温室大棚保温被收放的卷帘装置)和cn212851972u(一种农业大棚卷帘自动化收放控制装置),等等。
4.如业界所知,由于前述覆盖物是覆盖在大棚外侧的,因而前述覆盖物收放机通常处于露裸的无遮蔽(遮掩)状态,服务于大棚覆盖物收放机的移动导向装置也同样处于外界,于是容易受雨、雹、雪、霜、冰、尘杂等的自然现象侵袭而丧失应有的使用功能乃至显著缩短使用寿命,如果及时除旧布新,那么会显著提高农业投入成本,反之则会影响期望的大棚生产作业效益。
5.考虑到传动部件、滚动部件易遭损坏,业界通常力免使用轴承甚至摒弃使用移动导向装置,例如前述的cn103563687a使用摇臂通过第二支座与覆盖物收放机(专利称大棚卷帘机)的结构体系的减速机连接。这种结构的工作稳定性是十分脆弱的;又如前述的cn209473171u采用齿轮齿条的配合形式对保温被体收起与铺展(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16段),但是齿轮齿条的结构相对复杂、工作时的能耗大并且噪声严重,故障几率相对较高。
6.通过上述说明并且通过对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文献的阅读以及结合公知技术,可以基本确定:如果能对移动导向装置的结构体系的轴承进行合理改进而得以使其持久地发挥滚动自如的效果以及能够阻止或称避免上面所讲的来自于自然的雨、霜、冰、雪、尘杂等的侵袭,那么毫无疑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前述cn103563687a的悬臂式结构以及cn209473171u的齿轮齿条21配合结构的不足,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作为轴承的滚动体始终处于优异的润滑状态而得以避免在使用中增大阻力、有利于使滚动体体现良好的蔽护性而得以防止诸如雨水及尘杂等侵入并且体现理想的使用寿命的大棚覆盖物收放机的轮毂式移动导向装置。
8.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大棚覆盖物收放机的轮毂式移动导向装置,包括一轴承本体,该轴承本体包括一动外圈、一静内圈和一组滚动体,静内圈位于动外圈的中央位置,一组滚动体以间隔状态设置在静内圈与动外圈之间,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动外圈腔封闭盖、一静内圈固定轴和一滚动体润滑油供给机构,所述动外圈的底部是封闭的,而在动外圈朝向上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动外圈腔,所述静内圈以及一组滚动体位于所述动外圈腔内,并且一组滚动体的底部与动外圈腔的腔底壁是不接触的,所述动外圈腔封闭盖的四周边缘部位与动外圈朝向上的一侧密封配合,动外圈腔封闭盖朝向上的一侧的中部区域构成有一凹陷腔,在动外圈腔封闭盖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静内圈配合孔,该静内圈配合孔与所述静内圈的外壁相配合,静内圈固定轴的下端探入静内圈的静内圈中央孔内并且该静内圈固定轴的下端的外壁与静内圈中央孔的孔壁固定,静内圈固定轴的上端朝着背离静内圈的上表面的方向向上伸展,并且在该静内圈固定轴的上端构成有一直径大于静内圈固定轴的外径的注油嘴配合座,该注油嘴配合座的四周外壁构成正六边形的螺母状,在该注油嘴配合座的中央开设有一润滑油注油嘴固定孔,在静内圈固定轴的高度方向的中央位置还开设有一固定轴润滑油引入孔,该固定轴润滑油引入孔的直径为静内圈固定轴的外径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滚动体润滑油供给机构包括润滑油注油嘴、注油嘴引油座、钢球阀推力弹簧、钢球阀和塞盖,润滑油注油嘴的下端在对应于所述润滑油注油嘴固定孔的位置与所述注油嘴配合座固定,并且在润滑油注油嘴的下端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注油嘴引油座腔,润滑油注油嘴的上端探出注油嘴配合座的上表面,并且在润滑油注油嘴的上端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顶部与外界相通的弹簧孔,注油嘴引油座设置在注油嘴引油座腔内并且在该注油嘴引油座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贯通注油嘴引油座的高度方向的引油座油道,该引油座油道的下部与所述固定轴润滑油引入孔相对应并且相通,而上部与弹簧孔相对应并且相通,钢球阀和钢球阀推力弹簧自上而下设置在所述弹簧孔内,并且钢球阀推力弹簧的上端与钢球阀接触,而下端支承在所述注油嘴引油座的顶面上,塞盖与润滑油注油嘴的上端插拔配合;所述弹簧孔的上部的孔口的直径小于所述钢球阀的直径。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静内圈的底部外壁上并且围绕静内圈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静内圈挡边,该静内圈挡边与所述动外圈封闭盖朝向所述动外圈的动外圈腔的一侧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滚动体座腔,在对应于该滚动体座腔的位置设置有一上滚动体内圈和一下滚动体内圈,该上滚动体内圈以及下滚动体内圈以彼此上下配合的状态套置在所述静内圈外,并且该上滚动体内圈以及下滚动体内圈的外壁与所述的一组滚动体接触。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动外圈朝向所述动外圈腔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滚动体的位置围绕动外圈的四周构成有一动外圈滚动体配合槽,在所述上滚动体内圈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一组滚动体的上部的位置围绕上滚动体内圈的四周构成有一上滚动体内圈滚动体配合槽,而在所述下滚动体内圈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一组滚动体的下部的位置围绕下滚动体的四周构成有一下滚动体内圈滚动体配合槽,一组滚动体的内侧面同时与上滚动体内圈滚动体配合槽以及下滚动体内圈滚动体配合槽贴触,而一组滚动体的外侧面与动外圈滚动体配合槽贴触。
11.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滚动体为金属滚珠。
12.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动外圈朝向上的一侧表面并且围
绕动外圈的四周构成有一密闭盖密封边容纳槽,在所述动外圈腔密闭盖的四周边缘部位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密闭盖密封边容纳槽的位置构成有一密闭盖密封边,该密闭盖密封边容纳于密闭盖密封边容纳槽内。
13.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动外圈腔密闭盖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对密闭盖限定螺钉探入孔,该对密闭盖限定螺钉探入孔围绕动外圈腔密闭盖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
°
而形成面对面的位置关系。
14.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密闭盖限定螺钉探入孔为盲孔。
15.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静内圈上配设有一静内圈榫,该静内圈榫的上端探出静内圈的上表面。
16.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静内圈的静内圈中央孔的下部的孔壁上构成有静内圈中央孔内螺纹,在所述静内圈固定轴的下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静内圈中央孔内螺纹的位置构成有静内圈固定轴外螺纹,该静内圈固定轴外螺纹与静内圈中央孔内螺纹螺纹配合,在静内圈固定轴的上端并且在位于所述注油嘴配合座的下方的位置套置有一静内圈固定轴垫圈;在所述静内圈配合孔的孔壁上构成有静内圈配合孔内螺纹,而在所述静内圈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静内圈配合孔内螺纹的区域构成有静内圈外壁螺纹,该静内圈外壁螺纹与静内圈配合孔内螺纹螺纹配合。
17.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润滑油注油嘴固定孔的孔壁上构成有润滑油注油嘴固定孔孔壁螺纹,在所述润滑油注油嘴的下端的外壁构成有注油嘴外壁螺纹,该注油嘴外壁螺纹与所述润滑油注油嘴固定孔孔壁螺纹螺纹配合;在所述注油嘴引油座腔的腔壁上构成有引油座腔腔壁内螺纹,而在所述注油嘴引油座的外壁上构成有引油座外壁螺纹,该引油座外壁螺纹与引油座腔腔壁内螺纹螺纹配合;在所述塞盖上构成有一塞盖系襻,该塞盖系襻与所述润滑油注油嘴连接。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可由滚动体润滑油供给机构向作为滚珠的一组滚动体依需提供润滑油,因而能使轴承本体的动外圈始终处于优异的润滑状态,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增大阻力;由于在对应于动外圈腔的上部敞口的位置配设了动外圈腔封闭盖,由动外圈腔封闭盖的四周边缘部位与动外圈朝向上的一侧以迷宫式密封配合,因而有利于使一组滚动体体现良好的蔽护性而得以防止诸如雨水及尘杂侵入并且体现理想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20.图2为图1的剖视图。
21.图3为图1和图2所示的滚动体润滑油供给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与导轨以及吊架的配合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结构与大棚覆盖物收放机配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
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25.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除图4和图5外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26.请参见图1至图3,示出了一轴承本体1,该轴承本体1包括一动外圈11、一静内圈12和一组滚动体13,静内圈12位于动外圈11的中央位置,一组滚动体13以间隔状态设置在静内圈12与动外圈11之间,依据专业常识,前述的静内圈12是不转动的,而动外圈11是转动的。
2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大棚覆盖物收放机的轮毂式移动导向装置的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动外圈腔封闭盖2、一静内圈固定轴3和一滚动体润滑油供给机构4,前述动外圈11的底部是封闭的,而在动外圈11朝向上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动外圈腔111,动外圈腔111的上部形成敞口,前述静内圈12以及一组滚动体13位于前述动外圈腔111内,并且一组滚动体13的底部与动外圈腔111的腔底壁是不接触的,前述动外圈腔封闭盖2的四周边缘部位与动外圈11朝向上的一侧即前述动外圈腔111的上部的敞口部位密封配合,动外圈腔封闭盖2朝向上的一侧的中部区域构成有一凹陷腔,在动外圈腔封闭盖2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静内圈配合孔21,该静内圈配合孔21与前述静内圈12的外壁相配合,静内圈固定轴3的下端探入静内圈12的静内圈中央孔121内并且该静内圈固定轴3的下端的外壁与静内圈中央孔121的孔壁固定,静内圈固定轴3的上端朝着背离静内圈12的上表面的方向向上伸展,并且在该静内圈固定轴3的上端构成有一直径大于静内圈固定轴3的外径的注油嘴配合座32,该注油嘴配合座32的四周外壁构成正六边形的螺母状,在该注油嘴配合座32的中央开设有一润滑油注油嘴固定孔321,在静内圈固定轴3的高度方向的中央位置还开设有一固定轴润滑油引入孔31,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轴润滑油引入孔31的直径(即孔径)为静内圈固定轴3的外径的五分之一,但也可以是静内圈固定轴3的外径的四分之一,滚动体润滑油供给机构4包括润滑油注油嘴41、注油嘴引油座42、钢球阀推力弹簧43、钢球阀44和塞盖45,润滑油注油嘴41的下端在对应于前述润滑油注油嘴固定孔321的位置与前述注油嘴配合座32固定,并且在润滑油注油嘴41的下端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注油嘴引油座腔411,润滑油注油嘴41的上端探出注油嘴配合座32的上表面,并且在润滑油注油嘴41的上端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顶部与外界相通的弹簧孔412,注油嘴引油座42设置在注油嘴引油座腔411内并且在该注油嘴引油座4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贯通注油嘴引油座42的高度方向的引油座油道421,该引油座油道421的下部与前述固定轴润滑油引入孔31相对应并且相通,而上部与弹簧孔412相对应并且相通,由此可知弹簧孔412实质上同样起到引油的作用,钢球阀44和钢球阀推力弹簧43自上而下设置在前述弹簧孔412内,并且钢球阀推力弹簧43的上端与钢球阀44接触,而下端支承在前述注油嘴引油座42的顶面上,塞盖45与润滑油注油嘴41的上端插拔配合;前述弹簧孔412的上部的孔口的直径小于前述钢球阀44的直径。
28.装配时,先将钢球阀44装入再装入钢球阀推力弹簧43,而后将注油嘴引油座42与润滑油注油嘴41装配。由于弹簧孔412的上部的直径略小于钢球阀44的直径,因而钢球阀44
不会逃逸于弹簧孔412。
29.定期或不定期注油时,则开启塞盖45,将润滑油注油枪或类似的工具在顶启钢球阀44(钢球阀推力弹簧43压缩),润滑油依次从弹簧孔412、引油座油道421和固定轴润滑油引入孔31进入动外圈腔111的底部,使一组滚动体13获得所需的润滑效果,动外圈11得以滚动自如。
30.请参见图1和图2,在前述静内圈12的底部外壁上并且围绕静内圈12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静内圈挡边122,该静内圈挡边122与前述动外圈封闭盖2朝向前述动外圈11的动外圈腔111的一侧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滚动体座腔1221,在对应于该滚动体座腔1221的位置设置有一上滚动体内圈123和一下滚动体内圈124,该上滚动体内圈123以及下滚动体内圈124以彼此上下配合的状态套置在前述静内圈12外,并且该上滚动体内圈123以及下滚动体内圈124的外壁与前述的一组滚动体13接触。
31.在前述动外圈11朝向前述动外圈腔11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组滚动体13的位置围绕动外圈11的四周构成有一动外圈滚动体配合槽112,在前述上滚动体内圈123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一组滚动体13的上部的位置围绕上滚动体内圈123的四周构成有一上滚动体内圈滚动体配合槽1231,而在前述下滚动体内圈124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一组滚动体13的下部的位置围绕下滚动体124的四周构成有一下滚动体内圈滚动体配合槽1241,一组滚动体13的内侧面同时与上滚动体内圈滚动体配合槽1231以及下滚动体内圈滚动体配合槽1241贴触,而一组滚动体13的外侧面与动外圈滚动体配合槽112贴触。
32.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一组滚动体13为金属滚珠(也可称“钢球”或“钢珠”)。
33.在前述动外圈11朝向上的一侧表面并且围绕动外圈11的四周构成有一密闭盖密封边容纳槽113,在前述动外圈腔密闭盖2的四周边缘部位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密闭盖密封边容纳槽113的位置构成有一密闭盖密封边22,该密闭盖密封边22容纳于密闭盖密封边容纳槽113内,从而使动外圈腔密封盖2与动外圈11形成迷宫式密封(详见图示)。
34.在前述动外圈腔密闭盖2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对密闭盖限定螺钉探入孔23,该对密闭盖限定螺钉探入孔23围绕动外圈腔密闭盖2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
°
而形成面对面的位置关系。
35.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一对密闭盖限定螺钉探入孔23为盲孔。
36.在前述静内圈12上配设有一静内圈榫125(也可称“销轴”),该静内圈榫125的上端探出静内圈12的上表面。
37.在前述静内圈12的静内圈中央孔121的下部的孔壁上构成有静内圈中央孔内螺纹1211,在前述静内圈固定轴3的下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静内圈中央孔内螺纹1211的位置构成有静内圈固定轴外螺纹33,该静内圈固定轴外螺纹33与静内圈中央孔内螺纹1211螺纹配合,在静内圈固定轴3的上端并且在位于前述注油嘴配合座32的下方的位置套置有一静内圈固定轴垫圈34;在前述静内圈配合孔21的孔壁上构成有静内圈配合孔内螺纹211,而在前述静内圈12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静内圈配合孔内螺纹211的区域构成有静内圈外壁螺纹126,该静内圈外壁螺纹126与静内圈配合孔内螺纹211螺纹配合。
38.请重点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和图2,在前述润滑油注油嘴固定孔321的孔壁上构成有润滑油注油嘴固定孔孔壁螺纹3211,在前述润滑油注油嘴41的下端的外壁构成有注油嘴外壁螺纹413,该注油嘴外壁螺纹413与前述润滑油注油嘴固定孔孔壁螺纹3211螺纹配合;
在前述注油嘴引油座腔411的腔壁上构成有引油座腔腔壁内螺纹4111,而在前述注油嘴引油座42的外壁上构成有引油座外壁螺纹422,该引油座外壁螺纹422与引油座腔腔壁内螺纹4111螺纹配合;在前述塞盖45上构成有一塞盖系襻451,该塞盖系襻451与前述润滑油注油嘴41连接。
39.由前述说明并且结合图1和图2,从固定轴润滑油引入孔31引入的润滑油依次经构成于静内圈固定轴3的下端面与动外圈腔111的腔底壁之间的第一间隙ⅰ1111以及构成于静内圈12的下端面与动外圈腔111的腔底壁之间的第二间隙ⅱ1112引至滚动体。
40.请参见图4,在图4中示出了在使用状态下对应于图5所示的大棚7的上方的并且与大棚7的顶部保持有合理距离的横截面形状呈工字形的导轨5,在图4中还示出了一吊架6,本实用新型图1和图2所示结构的移动导向装置以水平状态(也可称卧置状态)与导轨5相配合,这里所称的水平状态是相对于图1以及图2所示的状态转过了180
°
,前述的动外圈11与导轨5的导轨槽51构成滚动副。本实用新型的静内圈固定轴3按图4所示的状态穿过预设在吊架6上的吊架固定轴孔61,上面提及的一对密闭盖限定螺钉导入孔23供配置在吊架6上的密封盖限定螺钉62探入并且前述由图1和图2所示的静内圈榫125的上端(探出动外圈腔封闭盖2的上表面的部分)探入预设在吊架6上的榫腔63内,从而将本实用新型可靠地与吊架6的上部的吊架滚轮固定板64固定,并且由前述的静内圈固定轴垫圈34限定。
41.请参见图5,在图5中示出了优选采用遥控操作的大棚覆盖物收放机8,该大棚覆盖物收放机8的工作过程如下:由电机81经传动带82带动减速箱83的动力输入轴831,由减速箱83的动力输出轴即卷帘轴832的工作而实现卷帘或铺帘,即同时完成对两幅覆盖物72的收卷或铺展(图5所示为收卷状态),收卷与铺展的转换取决于电机81的正转或反转,由于减速箱83通过连接臂9与吊架6连接,因而在前述过程中,本实用新型便循着导轨5自右向左(以图5所示状态为例)移动,反之亦然。由上述说明可知,卷帘轴832的两端伸出减速箱82外的程度是相等的并且与覆盖物72的门幅(宽度)相适应的。由于对一组滚动体13补充或者加注润滑油的过程已在上面详述,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4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