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杨柳幼苗种植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07653发布日期:2022-01-08 02:0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杨柳幼苗种植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杨柳幼苗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金杨柳幼苗种植支撑架。


背景技术:

2.金杨柳幼苗在种植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辅助工具对幼苗进行支撑,使幼苗能够笔直成长。
3.目前,市场上的金杨柳幼苗种植用支撑架使用的是两个半圆形的圆圈,将幼苗放置在两个半圆形的圆圈内,利用螺栓对两个半圆形的圆圈进行固定,这种支撑架不能根据幼苗的粗细对形成后的圆圈的直径进行调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固定幼苗区域的宽度进行调节的金杨柳幼苗种植支撑架。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杨柳幼苗种植支撑架,包括一侧为开口设计的第一固定框,且第一固定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固定框开口的一侧相对放置,其中一个第一固定框靠近另一个第一固定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插杆,另一个第一固定框靠近插杆的一侧开设有供插杆放置的插槽,当插杆滑动到插槽的任意位置时,插杆连接有对插杆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框连接有对第一固定框与地面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件。
6.优选地,第一固定件包括支架,支架位于两个第一固定框相互背离的一侧,且支架与第一固定框铰接,支架背离第一固定框所在的一端铰接有底板,底板的内腔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装配有螺栓。
7.优选地,第二固定件包括卡柱,安装有插杆的第一固定框内腔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的顶部设有突起,活动杆位于第一固定框靠近插杆所在的一端,卡柱与插杆活动连接,且卡柱位于插杆远离第一固定框所在的一端,卡柱与插杆的轴向一致,且卡柱与插杆的顶部分别贯穿第一固定框和插杆,卡柱与插杆贯穿端位于相同的一侧,卡柱与插杆的底部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且插杆的内腔开设有供连接板滑动的滑槽,活动杆的底部安装有弹性件,设有插槽的第一固定框内腔开设有等间距分布的供卡柱一端放入的卡槽,卡槽位于第一固定框内腔靠近卡柱所在的一侧。
8.优选地,弹性件是弹簧,活动杆的底部开设有柱形槽,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柱形槽的槽底,弹簧的另一端与滑槽的底部固定连接。
9.优选地,第一固定框的上方设有一组和第一固定框结构完全相同的第二固定框,第二固定框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10.优选地,连接件包括螺纹筒,螺纹筒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框远离插杆所在的一侧铰接,且铰接处位于第一固定框靠近第二固定框所在的一侧,螺纹筒的内腔装配有螺杆,螺杆
背离螺纹筒所在的一端固活动连接有连接块,两个第二固定框相互背离一侧的底部开设有供连接块放置的直角口,且两个第二固定框相互背离一侧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挡板,挡板位于直角口的内部,挡板的顶部设有突起,第二固定框的外侧壁开设有供挡板顶部突起部分滑动的滑口。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通过设置插杆,插杆安装在其中一个第一固定框上,另一个第一固定框上开设有供插杆滑动的插槽,人们可根据幼苗的粗细,将插杆在插槽的内部滑动,这样即可对两个第一固定框之间围成的区域进行调节,装置即可对任何类型的幼苗进行固定。
13.2、通过设置第二固定框,利用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对幼苗进行支撑固定,处于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之间区域的幼苗处于正直的状态,这样幼苗扶正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杆与固定框之间连接示意图。
17.1、第一固定框;2、插杆;3、活动杆;4、螺杆;5、螺纹筒;6、底板;7、支架;8、螺栓;9、连接块;10、挡板;11、直角口;12、卡柱;13、卡槽;14、弹簧;15、滑槽;16、连接板;17、第二固定框。
具体实施方式
18.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金杨柳幼苗种植支撑架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19.见图1,一种金杨柳幼苗种植支撑架,包括一侧为开口设计的第一固定框1,且第一固定框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固定框1开口的一侧相对放置,其中一个第一固定框1靠近另一个第一固定框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插杆2,另一个第一固定框1靠近插杆2的一侧开设有供插杆2放置的插槽,当插杆2滑动到插槽的任意位置时,插杆2连接有对插杆2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框1连接有对第一固定框1与地面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件。将幼苗放置在两个第一固定框1之间,根据幼苗的粗细,对两个第一固定框1围成的区域进行调节,将插杆2在插槽的内部滑动,即可对两个第一固定框1之间围成的区域进行调节,当两个第一固定框1之间围成的区域调节完毕后,利用第一固定件对插杆2的位置进行固定,再利用第二固定件对第一固定框1与地面进行固定。
20.见图1,第一固定件包括支架7,支架7位于两个第一固定框1相互背离的一侧,且支架7与第一固定框1铰接,支架7背离第一固定框1所在的一端铰接有底板6,底板6的内腔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装配有螺栓8。对底板6进行移动,即可对第一固定框1所在的高度进行调节,也可以第一固定框1的角度进行调节,底板6与第一固定框1之间的水平距离越大,第一固定框1的高度越低,当底板6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利用螺栓8将底板6固定在地面上。
21.见图1和3,第二固定件包括卡柱12,安装有插杆2的第一固定框1内腔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杆3,活动杆3的顶部设有突起,活动杆3位于第一固定框1靠近插杆2所在的一端,卡柱12与插杆2活动连接,且卡柱12位于插杆2远离第一固定框1所在的一端,卡柱12与
插杆2的轴向一致,且卡柱12与插杆2的顶部分别贯穿第一固定框1和插杆2,卡柱12与插杆2贯穿端位于相同的一侧,卡柱12与插杆2的底部之间通过连接板16固定连接,且插杆2的内腔开设有供连接板16滑动的滑槽15,活动杆3的底部安装有弹性件,设有插槽的第一固定框1内腔开设有等间距分布的供卡柱12一端放入的卡槽13,卡槽13位于第一固定框1内腔靠近卡柱12所在的一侧。将活动杆3向下按压,弹性件压缩,此时的卡柱12离开卡槽13的内部,将插杆2沿着第一固定框1内腔开设的插槽进行滑动,当插杆2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释放活动杆3,由于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卡柱12自动卡入卡槽13中,则插杆2与第一固定框1固定牢固。
22.见图1,弹性件是弹簧14,活动杆3的底部开设有柱形槽,弹簧1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柱形槽的槽底,弹簧14的另一端与滑槽15的底部固定连接。弹簧14具有很好的弹性。
23.见图1,第一固定框1的上方设有一组和第一固定框1结构完全相同的第二固定框17,第二固定框17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固定框1与第二固定框17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利用第一固定框1与第二固定框17对幼苗进行支撑固定,处于第一固定框1与第二固定框17之间区域的幼苗处于正直的状态,这样幼苗扶正的效果更好。
24.见图1和2,连接件包括螺纹筒5,螺纹筒5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框1远离插杆2所在的一侧铰接,且铰接处位于第一固定框1靠近第二固定框17所在的一侧,螺纹筒5的内腔装配有螺杆4,螺杆4背离螺纹筒5所在的一端固活动连接有连接块9,两个第二固定框17相互背离一侧的底部开设有供连接块9放置的直角口11,且两个第二固定框17相互背离一侧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挡板10,挡板10位于直角口11的内部,挡板10的顶部设有突起,第二固定框17的外侧壁开设有供挡板10顶部突起部分滑动的滑口。可根据需要对第一固定框1与第二固定框17之间的长度进行调节,转动螺杆4,即可调节螺杆4与螺纹筒5之间的距离,将挡板10向上滑动,再将螺杆4一端的连接块9插入直角口11的内部,释放挡板10,挡板10对连接块9起到阻挡的作用,使得此时的第一固定框1与第二固定框17相对保持稳定,此时的螺杆4与第一固定框1呈垂直放置,螺杆4转动到最大限度就是与第一固定框1呈垂直状态。
25.工作原理:将幼苗放置在两个第一固定框1之间,根据幼苗的粗细,对两个第一固定框1围成的区域进行调节,将活动杆3向下按压,弹簧14压缩,此时的卡柱12离开卡槽13的内部,将插杆2沿着第一固定框1内腔开设的插槽进行滑动,当插杆2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释放活动杆3,由于弹簧14弹性作用,卡柱12自动卡入卡槽13中,则插杆2与第一固定框1固定牢固,根据需要对底板6的位置进行调节,当底板6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利用螺栓8将底板6固定在地面上,根据需要对第一固定框1与第二固定框17之间的长度进行调节,转动螺杆4,即可调节螺杆4与螺纹筒5之间的距离,利用同样的方式利用两个第二固定框17对幼苗进行固定,将螺杆4一端的连接块9插入直角口11的内部,释放挡板10,挡板10对连接块9起到阻挡的作用,使得此时的第一固定框1与第二固定框17相对保持稳定,即可。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