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耕地雨水收集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6101发布日期:2022-01-15 10:4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坡耕地雨水收集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溉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坡耕地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2.坡耕地是指分布在山坡上地面平整度差跑水跑肥跑土突出作物产量低的旱地,主要特征“坡地”的概念,一般是指6
°
~25
°
之间的地貌类型开垦后多称为坡耕地;
3.如公开号cn201720420843.6的一种坡耕地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当需要灌溉时,将水窖内存水用于灌溉,若水窖水用完,可启动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抽送至水窖内,从而继续由水窖对坡耕地进行灌溉,达到对雨水收集灌溉的目的,以解决雨水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4.这种现有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5.1、该灌溉系统中的雨水使用时需要先保持水窖中有水才能使用,这样在使用时就要时刻关注水窖中的水量,并且水窖中无水后还需要利用水泵进行补水,如此就使雨水的二次灌溉利用变得十分不便;
6.2、现有灌溉系统中缺少对集水槽进行保护的结构,这样在收集雨水是就存在将异物一起收集起来的麻烦,从而不便于实际使用。
7.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坡耕地雨水收集灌溉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该灌溉系统中的雨水使用时需要先保持水窖中有水才能使用,这样在使用时就要时刻关注水窖中的水量,并且水窖中无水后还需要利用水泵进行补水,如此就使雨水的二次灌溉利用变得十分不便;现有灌溉系统中缺少对集水槽进行保护的结构,这样在收集雨水是就存在将异物一起收集起来的麻烦,从而不便于实际使用的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坡耕地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包括:
10.第一集水渠,所述第一集水渠底部连接有对流管,且对流管设置有三个;
11.第二集水渠,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二集水渠一侧和底部分别连接有对流管,且三个第二集水渠之间通过对流管进行对接,并且最上端的第二集水渠与第一集水渠之间通过对流管进行连接,最底端的第二集水渠底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连接有储水仓,所述储水仓一端连接有引水管,所述引水管一端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一端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连接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底部连接有第一集水渠。
12.优选的,所述第二集水渠呈阶梯状分布,且上端的第二集水渠底部与下端的第二集水渠表面位于同一水平位置,雨水就能通过第一集水渠和第二集水渠流入储水仓中,使用时再通过水泵将储水仓中的水抽出,从而简化雨水灌溉的流程灌溉的作用。
13.优选的,所述防护盖还包括:
14.侧耳,安装在所述防护盖底部,所述侧耳一侧连接有对接块,所述对接块一侧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外壁活动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开设在第一集水渠外壁上。
15.优选的,所述侧耳在防护盖底部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防护盖底部之间横向长度与第一集水渠最大横向长度相匹配,并且防护盖通过侧耳、对接块和滑块与滑槽之间构成滑动连接,使侧耳一端的对接块和滑块与第一集水渠上的滑槽进行对接,这样防护盖就能安装在第一集水渠的开口端,如此在使用时就能防止泥土流入第一集水渠内。
16.优选的,所述第二集水渠还包括:
17.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水渠开口端,所述滤网外壁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部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有凸形块,所述凸形块一侧连接有卡栓,所述卡栓一端活动嵌合在第二集水渠内壁上;
18.支撑块,安装在所述第二集水渠内壁上,所述支撑块表面连接有安装框。
19.优选的,所述滤网和安装框组合后的尺寸与第二集水渠开口端尺寸相匹配,且安装框内部的弹簧、凸形块和卡栓之间构成弹性联动结构,在弹簧的作用下会通过凸形块将卡栓从安装框内部挤出,最终使卡栓和第二集水渠进行对接,这样在使用时异物就不会直接流进第二集水渠内。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坡耕地雨水收集灌溉系统的有益效果是:坡耕地上的雨水就能通过第一集水渠和第二集水渠流入储水仓中,使用时再通过水泵将储水仓中的水抽出,从而简化雨水灌溉的流程灌溉的作用;使侧耳一端的对接块和滑块与第一集水渠上的滑槽进行对接,这样防护盖就能安装在第一集水渠的开口端,如此在使用时就能防止泥土流入第一集水渠内;在弹簧的作用下会通过凸形块将卡栓从安装框内部挤出,最终使卡栓和第二集水渠进行对接,这样在使用时异物就不会直接流进第二集水渠内。
21.1.使用时将第一集水渠和第二集水渠埋入每一节坡耕地底端,然后将第一集水渠和三个第二集水渠通过对流管进行连接,接着将末端的第二集水渠底部通过排水管与储水仓进行连接,然后将储水仓一端通过引水管与水泵进行连接,最后将水泵通过出水管与第一集水渠顶部的防护盖进行连接,这样坡耕地上的雨水就能通过第一集水渠和第二集水渠流入储水仓中,使用时再通过水泵将储水仓中的水抽出,从而简化雨水灌溉的流程灌溉的作用。
22.2.使用将防护盖底部的侧耳卡入第一集水渠开口,并且使侧耳一端的对接块和滑块与第一集水渠上的滑槽进行对接,这样防护盖就能安装在第一集水渠的开口端,如此在使用时就能防止泥土流入第一集水渠内。
23.3.安装滤网时,先将安装框两端的卡栓向内部挤压,接着将安装框放入第二集水渠内,然后松开卡栓,此时在弹簧的作用下会通过凸形块将卡栓从安装框内部挤出,最终使卡栓和第二集水渠进行对接,这样在使用时异物就不会直接流进第二集水渠内。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集水渠和防护盖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a放大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集水渠和滤网示意图。
28.图中:1、第一集水渠;2、对流管;3、第二集水渠;4、排水管;5、储水仓;6、引水管;7、水泵;8、出水管;9、防护盖;10、侧耳;11、对接块;12、滑块;13、滑槽;14、滤网;15、安装框;16、弹簧;17、凸形块;18、卡栓;19、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坡耕地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包括:第一集水渠1,所述第一集水渠1底部连接有对流管2,且对流管2设置有三个;
31.第二集水渠3,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二集水渠3一侧和底部分别连接有对流管2,且三个第二集水渠3之间通过对流管2进行对接,并且最上端的第二集水渠3与第一集水渠1之间通过对流管2进行连接,最底端的第二集水渠3底部连接有排水管4,所述排水管4一端连接有储水仓5,所述储水仓5一端连接有引水管6,所述引水管6一端连接有水泵7,所述水泵7一端连接有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8一端连接有防护盖9,所述防护盖9底部连接有第一集水渠1,第二集水渠3呈阶梯状分布,且上端的第二集水渠3底部与下端的第二集水渠3表面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使用时将第一集水渠1和第二集水渠3埋入每一节坡耕地底端,然后将第一集水渠1和三个第二集水渠3通过对流管2进行连接,接着将末端的第二集水渠3底部通过排水管4与储水仓5进行连接,然后将储水仓5一端通过引水管6与水泵7进行连接,最后将水泵7通过出水管8与第一集水渠1顶部的防护盖9进行连接,这样坡耕地上的雨水就能通过第一集水渠1和第二集水渠3流入储水仓5中,使用时再通过水泵7将储水仓5中的水抽出,从而简化雨水灌溉的流程灌溉的作用;
32.防护盖9还包括:侧耳10,安装在所述防护盖9底部,所述侧耳10一侧连接有对接块11,所述对接块11一侧连接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外壁活动连接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开设在第一集水渠1外壁上;侧耳10在防护盖9底部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防护盖9底部之间横向长度与第一集水渠1最大横向长度相匹配,并且防护盖9通过侧耳10、对接块11和滑块12与滑槽13之间构成滑动连接,使用将防护盖9底部的侧耳10卡入第一集水渠1开口,并且使侧耳10一端的对接块11和滑块12与第一集水渠1上的滑槽13进行对接,这样防护盖9就能安装在第一集水渠1的开口端,如此在使用时就能防止泥土流入第一集水渠1内;
33.第二集水渠3还包括:滤网14,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水渠3开口端,所述滤网14外壁连接有安装框15,所述安装框15内部连接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一端连接有凸形块17,所述凸形块17一侧连接有卡栓18,所述卡栓18一端活动嵌合在第二集水渠3内壁上;支撑块19,安装在所述第二集水渠3内壁上,所述支撑块19表面连接有安装框15;滤网14和安装框15组合后的尺寸与第二集水渠3开口端尺寸相匹配,且安装框15内部的弹簧16、凸形块17和卡栓18之间构成弹性联动结构,安装滤网14时,先将安装框15两端的卡栓18向内部挤压,接着将安装框15放入第二集水渠3内,然后松开卡栓18,此时在弹簧16的作用下会通过凸形块17将卡栓18从安装框15内部挤出,最终使卡栓18和第二集水渠3进行对接,这样在使用时异物就不会直接流进第二集水渠3内。
34.综上所述:在使用坡耕地雨水收集灌溉系统,首先坡耕地上的雨水就能通过第一集水渠1和第二集水渠3流入储水仓5中,使用时再通过水泵7将储水仓5中的水抽出,从而简化雨水灌溉的流程灌溉的作用;使侧耳10一端的对接块11和滑块12与第一集水渠1上的滑槽13进行对接,这样防护盖9就能安装在第一集水渠1的开口端,如此在使用时就能防止泥土流入第一集水渠1内;在弹簧16的作用下会通过凸形块17将卡栓18从安装框15内部挤出,最终使卡栓18和第二集水渠3进行对接,这样在使用时异物就不会直接流进第二集水渠3内,这就是坡耕地雨水收集灌溉系统的特点,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