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厂智能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7466发布日期:2022-01-19 19:4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畜牧养殖厂智能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畜牧养殖厂智能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2.禽类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使用通风装置进行通风换气,以改善禽类养殖环境并促进牲畜和家禽的发育,如专利号:cn100543310公开的通风装置,其具备简单的通风功能,但不能有效的过滤和灭菌,导致空气中的细菌流动至养殖场内部容易造成禽类感染病毒,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畜牧养殖厂智能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畜牧养殖厂智能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畜牧养殖厂智能通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淋液腔及菌液储腔,所述淋液腔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净液喷座,所述壳体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泵体,所述泵体进液口的一端与菌液储腔固定连通,所述泵体出液口的一端通过管道与净液喷座固定连通,所述淋液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组第一阻风板和一组第二阻风板,所述壳体的下部固定连通有与淋液腔连通的净风排管,所述壳体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与淋液腔连通的滤芯模块,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对应滤芯模块正下方的位置固定连通有滤尘管,所述滤尘管的轴线位置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周侧面安装有螺旋过滤叶片,所述螺旋过滤叶片的表面均布有滤孔,所述滤尘管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转轴传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贯穿有补风管,所述补风管的尾端与滤尘管固定连通,所述滤尘管的周侧面固定连通有与补风管同轴设置的进风管,所述净风排管、补风管和进风管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轴流风机。
6.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两个侧面均固定安装有一组定位连接板,所述壳体的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排污管和充液管,所述排污管和充液管的一端均与菌液储腔固定连通,所述壳体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水位探头和浊度传感器,所述水位探头和浊度传感器的一端均延伸至菌液储腔的内部。
7.优选地,所述壳体的端面固定安装有单片机,所述淋液腔的轴线与菌液储腔的轴线垂直,所述滤尘管的轴线与淋液腔的轴线平行且所述滤尘管的轴线与水平线垂直,所述滤尘管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卸灰盖。
8.优选地,所述进风管和补风管的周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单向风阀,所述进风管的周侧面还固定安装有进风阀,所述第一阻风板和第二阻风板在淋液腔的内部呈两两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阻风板与第二阻风板之间设置有流隙。
9.优选地,所述净液喷座的底面均布有喷液孔,所述喷液孔的出液方向与淋液腔的
轴线平行。
10.优选地,所述滤芯模块包括净化筒,所述净化筒的周侧面与壳体螺纹连接,所述净化筒的周侧面且对应滤尘管的位置固定开设有进风孔,所述净化筒的尾部螺纹连接有旋盖,所述旋盖的内壁卡接有活性炭滤芯,所述净化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与活性炭滤芯同轴设置的紫外灭菌灯,所述净化筒的周侧面且对应活性炭滤芯的位置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淋液腔连通的排风孔,所述活性炭滤芯的轴线位置固定开设有净化槽孔。
1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本实用新型通过滤尘管、淋液腔和菌液储腔的设计,使该装置能够以自动化方式高效完成养殖场中空气的通风换气、过滤及灭菌作业,工作时,螺旋过滤叶片通过与滤芯模块的配合,能够在换气过程中对空气中的在进行有效过滤及异味消除,淋液腔和菌液储腔则能通过灭菌液对空气进行有效的灭菌消毒,且本装置在换气作业时,既具有内循环模式又具有外通风模式,通过双通风模式的实现,从而有效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和通用性,通过活性炭滤芯的可拆卸及螺旋过滤叶片的螺旋式过滤结构设置,则能够有效降低本装置的维护难度。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滤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其中:
21.1-壳体;2-淋液腔;3-菌液储腔;4-净液喷座;5-泵体;6-第二阻风板;7-第一阻风板;8-净风排管;9-滤芯模块;10-滤尘管;11-转轴;12-螺旋过滤叶片;13-伺服电机;14-补风管;15-进风管;16-轴流风机;17-排污管;18-水位探头;19-充液管;20-单向风阀;21-净化筒;22-进风孔;23-旋盖;24-活性炭滤芯;25-紫外灭菌灯;26-排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
24.请参阅图1-图6,一种畜牧养殖厂智能通风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两个侧面均
固定安装有一组定位连接板,使用时,定位连接板用于相关连接件的接入,继而将壳体1固定于相关墙体上;
25.壳体1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淋液腔2及菌液储腔3,淋液腔2的轴线与菌液储腔3的轴线垂直,淋液腔2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净液喷座4,净液喷座4的底面均布有喷液孔,喷液孔的出液方向与淋液腔2的轴线平行;
26.壳体1的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排污管17和充液管19,排污管17和充液管19的一端均与菌液储腔3固定连通,排污管17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阀门,排污管17设置于淋液腔2的底部,充液管19设置于淋液腔2的上部,壳体1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水位探头18和浊度传感器,水位探头18和浊度传感器的一端均延伸至菌液储腔3的内部;
27.水位探头18用于实时监测菌液储腔3内部的液位数据,浊度传感器设置的作用在于实时监测菌液储腔3内部液体的浊度,水位探头18和浊度传感器将监测到的实时数据反馈至单片机,单片机依据水位探头18的数据反馈,以提醒相关人员进行灭菌液的补充作业,进而使菌液储腔3内部的液位高度维持在设定值,单片机依据浊度传感器的数据反馈,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菌液储腔3内灭菌液的更换作业;
28.单片机的型号为stm8s003f3p6,水位探头18的型号为opb350l125,浊度传感器的型号为ts-300b;
29.壳体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泵体5,泵体5进液口的一端与菌液储腔3固定连通,泵体5出液口的一端通过管道与净液喷座4固定连通,淋液腔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组第一阻风板7和一组第二阻风板6,第一阻风板7和第二阻风板6在淋液腔2的内部呈两两间隔设置且第一阻风板7与第二阻风板6之间设置有流隙,第一阻风板7和第二阻风板6设置的作用在于延长杂风在淋液腔2中的被处理时间,继而提高杂风在淋液腔2中的被净化效果;
30.壳体1的下部固定连通有与淋液腔2连通的净风排管8,壳体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与淋液腔2连通的滤芯模块9;
31.滤芯模块9包括净化筒21,净化筒21的周侧面与壳体1螺纹连接,净化筒21的轴线与水平线平行,净化筒21的周侧面且对应滤尘管10的位置固定开设有进风孔22,净化筒21的尾部螺纹连接有旋盖23,旋盖23的内壁卡接有活性炭滤芯24,净化筒2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与活性炭滤芯24同轴设置的紫外灭菌灯25,净化筒21的周侧面且对应活性炭滤芯24的位置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淋液腔2连通的排风孔26,活性炭滤芯24的轴线位置固定开设有净化槽孔;
32.净化筒21的周侧面且对应进风孔22和排风孔26之间的位置还固定安装有与壳体1贴合密封片;
33.壳体1的内部且对应滤芯模块9正下方的位置固定连通有滤尘管10,壳体1的端面固定安装有单片机,滤尘管10的轴线与淋液腔2的轴线平行且滤尘管10的轴线与水平线垂直,滤尘管10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卸灰盖,滤尘管10的轴线位置安装有转轴11,转轴11的周侧面安装有螺旋过滤叶片12,螺旋过滤叶片12的表面均布有滤孔,滤孔的大小可依据实际需求定制;
34.滤尘管10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3,伺服电机13输出轴的一端与转轴11传动连接,壳体1的内部贯穿有补风管14,补风管14的尾端与滤尘管10固定连通,滤尘管10的周侧面固定连通有与补风管14同轴设置的进风管15,净风排管8、补风管14和进风管15的内
壁均固定安装有轴流风机16,进风管15和补风管14的周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单向风阀20,单向风阀20设置的作用在于控制进风管15和补风管14只可向滤尘管10单侧进风;
35.进风管15的周侧面还固定安装有进风阀,进风阀设置的作用在于控制进风管15的通风与否;
36.工作原理:使用时,该装置共设置有两种通风模式,第一种为内循环模式,内循环模式下,进风管15处的轴流风机16进风,净风排管8处的轴流风机16排风,补风管14处的进风阀关闭,第二种模式为外循环模式,外循环模式下,进风管15处的轴流风机16不工作,补风管14处的轴流风机16进风,净风排管8处的轴流风机16排风;
37.两种模式下,菌液储腔3中均存储入足量的灭菌液,工作时,伺服电机13、泵体5和紫外灭菌灯25同步工作,伺服电机13工作后,继而驱动螺旋过滤叶片12旋动,通过对伺服电机13的输出方向控制,使螺旋过滤叶片12向下输料,空气经过滤后进入淋液腔2中灭菌,灭菌后的空气经由补风管14排出。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