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收集马铃薯块茎蛾成虫的养虫及集虫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7362发布日期:2022-03-23 14:4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收集马铃薯块茎蛾成虫的养虫及集虫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饲养及收集效率高、成活率高的便于收集马铃薯块茎蛾成虫的养虫及集虫复合装置。


背景技术:

2.马铃薯块茎蛾 (phthorimaea operculella zeller)又称马铃薯麦蛾、烟潜叶蛾等,属鳞翅目麦蛾科,是马铃薯和烟草上的一种为害严重的寡食性害虫。马铃薯块茎蛾在寄主生长期,幼虫蛀食寄主的叶肉、顶芽,严重影响了植株生长及烟草品质;在马铃薯收获期,成虫产卵于裸露在土表处的薯块的芽眼处,带卵的薯块转运到仓库内对贮藏期的马铃薯危害更为严重,贮藏4个月的马铃薯块茎受害率可达100%,极大了威胁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随着物资调运的便捷,马铃薯块茎蛾的分布范围大大扩张,这对中国马铃薯的种植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的研究有效防治马铃薯块茎蛾的措施,室内需要大量繁殖马铃薯块茎蛾用作为实验材料。
3.目前,马铃薯块茎蛾仍沿用传统的养虫笼养殖,然后用指型管人工捕捉成虫后转移到产卵装置中进行交配产卵,然后再将卵转移到新鲜马铃薯上进行繁殖。采用人工捕捉成虫不仅收集效率很低,而且还会造成一定比例的成虫死伤,并且马铃薯块茎蛾有趋光性,在养虫笼四处飞窜不易捕捉,其结果就带了捕捉成虫效率低、费时费工,如果繁殖数量大时,这项工作更是不容小觑。现有技术中,根据马铃薯块茎蛾等害虫的趋光性特点,也有采用独立的养虫笼进行养殖,然后在养虫笼上设置玻璃试管,在收集成虫时将遮光罩套在养虫笼上,试管穿过遮光罩上的小孔,使养虫笼内变暗,试管为透明材料并朝向光源方向,成虫就会因趋光性而往上聚集于试管中;虽然能够聚集成虫,但由于试管较小且透气性不好,不仅成虫的收集效果不够理想,而且还对聚集后的成虫发育和产卵量影响较大,且由于聚集后还需要转移到产卵盒内交配产卵,转移过程也会造成成虫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饲养及收集效率高、成活率高的便于收集马铃薯块茎蛾成虫的养虫及集虫复合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研究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木质长方体支架、纱网ⅰ、透光板、底板、操作窗,所述透光板分别固定设置于木质长方体支架的前侧和顶端,所述透光板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可开合的操作窗,所述纱网ⅰ分别固定设置于木质长方体支架的左右两侧及后侧,所述底板固定设置于木质长方体支架的底端,所述木质长方体支架的透光板及纱网ⅰ外围设置有可开合的遮光布;还包括底部与木质长方体支架顶端的操作窗可拆卸连接的产卵盒,所述产卵盒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非透明结构,所述产卵盒的底端与顶部的操作窗可拆卸连接且顶端固定设置有纱网ⅱ,所述产卵盒的上侧还设置有光源。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7.1、本实用新型分为下部饲养马铃薯块茎蛾的养虫笼及上部的成虫收集装置,养虫
笼能够独立且规模化养殖马铃薯块茎蛾,而且根据马铃薯块茎蛾的趋光性特点,经过简单的操作并配合收集装置就可快速的完成成虫收集及虫卵收集,可以大大节省人工捕捉成虫的时间,简化了收集成虫的操作过程,节省了时间和人工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规模化养殖时捕捉成虫的费时、费工、效率低及成活率降低的难题。
8.2、本实用新型下部的养虫笼前部采用透光板并设置可开合的操作窗,便于日常观察昆虫的发育情况,从而避免开口容易导致昆虫逃走的可能;而养虫笼顶部采用透光板并设置可开合的操作窗,则便于在顶部连接并支撑成虫收集装置;养虫笼两侧及后侧采用可透气、透光的纱网,则可使其内薯块及害虫置于自然的光照、温湿度及通风环境中,避免现有技术中封闭室内饲养造成的偏差和高成本问题。
9.3、本实用新型上部的成虫收集装置根据成虫趋光性的特点,在上部设置光源自动诱导成虫进入产卵盒,从而能够有效的收集成虫,且顶部设置纱网ⅱ能够保证成虫聚集后的透气性,使得成虫聚集后的发育、交配和产卵不会受到不良影响,且进入产卵盒的成虫在其中就可完成发育、交配和产卵全过程而无需转移,也避免了转移过程中的损伤,保证了成活率和产卵量。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产卵盒及部分附件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图2之底盖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木质长方体支架,2-纱网ⅰ,3-透光板,4-底板,5-操作窗,6-遮光布,7-产卵盒,8-纱网ⅱ,9-光源,10-产卵纸,11-培养皿,12-防倾倒支架,13-底盖,14-操作孔。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接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5.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木质长方体支架1、纱网ⅰ2、透光板3、底板4、操作窗5,所述透光板3分别固定设置于木质长方体支架1的前侧和顶端,所述透光板3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可开合的操作窗5,所述纱网ⅰ2分别固定设置于木质长方体支架1的左右两侧及后侧,所述底板4固定设置于木质长方体支架1的底端,所述木质长方体支架1的透光板3及纱网ⅰ2外围设置有可开合的遮光布6;还包括底部与木质长方体支架1顶端的操作窗5可拆卸连接的产卵盒7,所述产卵盒7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非透明结构,所述产卵盒7的底端与顶部的操作窗5可拆卸连接且顶端固定设置有纱网ⅱ8,所述产卵盒7的上侧还设置有光源9。
16.所述操作窗5上固定设置有向外延伸并可打结的布袖,所述木质长方体支架1顶端操作窗5上的布袖套设在产卵盒7的底侧并用皮筋固定,所述产卵盒7的底侧外接圆直径不大于与之连接的操作窗5直径。
17.所述木质长方体支架1四侧的竖向支架向底板4的下部延伸使底板4形成悬空,所述底板4上铺设有高温灭菌后的细沙,所述细沙上放置有马铃薯。
18.所述底板4为木板形成盘状结构且内部深度大于1cm,且底部距离木质长方体支架
1的下部末端3~7cm。
19.所述木质长方体支架1四侧的遮光布6一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木质长方体支架1的上部,所述遮光布6可紧密贴合木质长方体支架1的外侧并自由下垂,所述木质长方体支架1顶端的遮光布6上设置有与操作窗5对应的让位孔;或者遮光布6为下部开口的长方体遮光罩,所述遮光罩的顶端设置有与操作窗5对应的让位孔。
20.所述产卵盒7的纱网ⅱ8上侧贴合的设置有产卵纸10。
21.所述产卵纸10为滤纸,所述产卵纸10放置在纱网ⅱ8上侧且顶部还放置有倒扣的培养皿11。
22.所述产卵盒7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防倾倒支架12,所述光源9固定设置在产卵盒7的顶端或者独立设置于纱网ⅱ8的上方。
23.所述产卵盒7的底端还设置有可分合的底盖13,所述底盖13的外接圆直径不大于木质长方体支架1顶端的操作窗5直径,所述底盖13上还设置有可开合的操作孔14。
24.所述产卵盒7在底盖13的顶面还设置有盛放蜂蜜水的饲养盘
25.所述透光板3为玻璃板或透明塑料板。
26.所述操作窗5上的布袖为黑布袖,所述遮光布6为黑布。
27.所述光源9为可放置在木质长方体支架1顶端透光板3上的led台灯。
28.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29.如图1、2和3所示,在成虫羽化前养殖幼虫时可以只单独使用养虫笼,在养虫笼底部的底板4上铺设约1 cm厚经高温灭菌冷却后的沙子,将马铃薯的薯块放在沙子上,然后将带有卵的滤纸放在薯块上,将养虫笼前侧和顶端的操作窗5上的黑布袖打起结来,最后将养虫笼两侧及后侧的黑布6收起,以保持养虫笼的透气和透光,养殖其内的马铃薯块茎蛾直至羽化。
30.当透过透光板3发现养虫笼有成虫开始羽化时,组装成虫收集装置,首先将台灯等光源9打开放在养虫笼的前面,将成虫吸引到前侧的透光板3上来,再将前侧的黑布袖打开,将产卵盒7的底盖13放进养虫笼内;然后将黑布(在操作窗5对应处留有让位孔)盖在养虫笼顶端的透光板3上,接着将养虫笼顶端的黑布袖的结打开,将黑布袖套在产卵盒7的外壁上并用橡皮筋固定,再把产卵盒7固定在防倾倒支架12上,然后将台灯等光源9的位置调整到产卵盒7顶端的纱网ⅱ8中央,打开光源9;随后将养虫笼四侧的黑布拉下,成虫就会顺着灯光进入到产卵盒7中,必要时可以轻敲养虫笼的四壁,促进成虫进入产卵盒7,待成虫基本都进入产卵盒7中后,打开养虫笼前侧的黑布从操作窗5中伸进一只手将底盖13扣在产卵盒7的底部,紧接着将产卵盒7与养虫笼分离并系上养虫笼顶端的黑布袖。最后,将养虫笼四侧及顶端的黑布收起,下一次再收集成虫时重复以上过程即可。产卵盒7底部的底盖13上留有的操作孔14便与更换产卵盒中的蜂蜜水,为成虫补充必要的营养,成虫交配并产卵在顶端纱网ⅱ8上部覆盖的产卵纸10上,产卵后将产卵纸10更换即可。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