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出型无土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4885发布日期:2022-04-07 03:5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抽出型无土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土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抽出型无土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2.无土栽培,是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介质作植株根系的基质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触营养液的栽培方法,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且可随时调节,在光照、温度适宜而没有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滩、荒岛,只要有一定量的淡水供应,便可进行,无土栽培根据栽培介质的不同分为水培、雾培和基质栽培,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与营养液接触,不用基质的栽培方法。
3.现有技术中的无土栽培装置一般为开放式结构,而且整个装置平铺摆放在大棚内,不利于节省空间,也不便于管理,少部分立体式无土栽培装置的栽培箱是固定在支架上的,不能抽拉移动,因此不便于对位于下端的栽培箱内的植株进行栽培管理和观察其发育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抽出型无土栽培装置。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抽出型无土栽培装置,包括底板、立柱、储液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滑槽、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栽培箱、滑块、卡槽、栽培盘、卡块、植株槽、主管道、分支管道、水泵、注液管,所述底板上固接有所述立柱,所述储液箱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分别固接有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和第一横梁上开设有所述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栽培箱的外侧壁上固接有所述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栽培箱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所述卡槽,所述栽培盘的侧壁上固接有所述卡块,所述卡块卡进所述卡槽内,所述栽培盘上开设与所述植株槽,所述主管道一端与所述储液箱的出水口固接,所述主管道上固接有所述分支管道,所述分支管道另一端分别滑动穿过所述栽培箱,所述主管道上固定套设有所述水泵,所述储液箱上设置有所述注液管。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立柱有四个,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大小相等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分别设置有若干,且数量相等并相互对应。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横梁和第一横梁上开设的所述滑槽相互对应,所述滑槽为“t”型结构。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与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横梁的底部齐平,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横梁的底部齐平。
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滑块为“t”型结构,所述滑块和滑槽相适配。
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栽培箱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滑动连接,每个所述栽培箱上均开设有四个所述卡槽,所述卡槽的顶部和栽培箱的顶部齐平,四个所述
卡槽相互对称。
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植株槽有若干个,呈矩形阵列结构分布,所述植株槽为圆形结构,所述植株槽内部设置有圆环形支撑盘。
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注液管上端为漏斗状结构。
1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栽培箱滑动连接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开设的滑槽内,抽拉栽培箱可以将栽培箱拉出支撑架外部,需要对哪层栽培箱内的植株进行栽培便可将相对应层的栽培箱抽出,可抽出式栽培箱方便对位于下端的栽培箱内的植株进行栽培管理。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二;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结构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栽培机构结构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栽培箱结构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栽培盘结构图。
21.图中标号:底板-1,立柱-2,储液箱-3,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滑槽-6,第一支撑板-7,第二支撑板-8,栽培箱-9,滑块-10,卡槽-11,栽培盘-12,卡块-13,植株槽-14,主管道-15,分支管道-16,水泵-17,注液管-18;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4.如图1-图6所示,抽出型无土栽培装置,包括底板1、立柱2、储液箱3、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滑槽6、第一支撑板7、第二支撑板8、栽培箱9、滑块10、卡槽11、栽培盘12、卡块13、植株槽14、主管道15、分支管道16、水泵17、注液管18,所述底板1上固接有所述立柱2,所述储液箱3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两个所述立柱2之间分别固接有所述第一横梁4和第二横梁5,所述第二横梁5和第一横梁4上开设有所述滑槽6,所述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分别固定在所述立柱2上,所述栽培箱9的外侧壁上固接有所述滑块10,所述滑块10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6内,所述栽培箱9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所述卡槽11,所述栽培盘12的侧壁上固接有所述卡块13,所述卡块13卡进所述卡槽11内,所述栽培盘12上开设与所述植株槽14,所述主管道15一端与所述储液箱3的出水口固接,所述主管道15上固接有所述分支管道16,所述分支管道16另一端分别滑动穿过所述栽培箱9,所述主管道15上固定套设有所述水泵17,所述储液箱3上设置有所述注液管18。所述立柱2有四个,所述第一横梁4和第二横梁5大小相等且
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梁4和第二横梁5分别设置有若干,且数量相等并相互对应。所述第二横梁5和第一横梁4上开设的所述滑槽6相互对应,所述滑槽6为“t”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的数量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4和第二横梁5的数量相等,且所述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均与所述第一横梁4和第二横梁5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7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横梁4的底部齐平,所述第二支撑板8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横梁5的底部齐平。所述滑块10为“t”型结构,所述滑块10和滑槽6相适配。所述栽培箱9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滑动连接,每个所述栽培箱9上均开设有四个所述卡槽11,所述卡槽11的顶部和栽培箱9的顶部齐平,四个所述卡槽11相互对称。所述植株槽14有若干个,呈矩形阵列结构分布,所述植株槽14为圆形结构,所述植株槽14内部设置有圆环形支撑盘,用于对植株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注液管18上端为漏斗状结构,便于向所述储液箱3内加营养液。所述栽培箱9之间间距为50cm-60cm。
25.本实用新型的栽培箱滑动连接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开设的滑槽内,抽拉栽培箱可以将栽培箱拉出支撑架外部,需要对哪层栽培箱内的植株进行栽培便可将相对应层的栽培箱抽出,可抽出式栽培箱方便对位于下端的栽培箱内的植株进行栽培管理。
26.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