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栽培用育苗装置

文档序号:29398167发布日期:2022-03-23 16:41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栽培用育苗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育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稻栽培用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2.水稻是禾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
3.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水稻栽培时需要用到育苗装置进行水稻秧苗的培育,现有的育苗装置大多结构简单,不利于进行自动灌溉,需要人工定时进行浇灌,自动化程度较低,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栽培用育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利于自动灌溉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栽培用育苗装置,包括育苗装置主体、水箱、太阳能电池板和培育槽,所述育苗装置主体内部的顶端均匀分布有培育槽,且所述培育槽的内部均插入有湿度传感器,所述育苗装置主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喷淋管,且所述育苗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水泵,且所述水泵的输出端通过导水管与喷淋管连接,所述育苗装置主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柜,且控制柜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育苗装置主体的顶端设置有蓄电池盒,且所述蓄电池盒的顶端通过支撑柱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侧均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
6.优选的,所述水箱顶部的一端设置有接水口,且所述水箱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滤网。
7.优选的,所述滤网的两端均设置有滑轨,所述水箱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滑轨相匹配的滑槽。
8.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一侧均通过旋转套与转轴转动套接,且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关于支撑柱左右对称分布。
9.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两侧的蓄电池盒上均通过万向节转动设置有气缸,且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均通过伸缩杆与太阳能电池板的底端转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喷淋管的底端设置有灌溉喷头,且所述灌溉喷头等间距分布。
11.优选的,所述灌溉喷头的出水口均设置有均布罩,且所述均布罩均呈圆形多孔结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水稻栽培用育苗装置通过安装有育苗装置主体、培育槽、湿度传感器、水箱、水泵、导水管、喷淋管以及灌溉喷头,湿度传感器插入到培育槽内,感测泥土湿度,在湿度低于设定值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柜内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水泵电性连接,将水箱内的灌溉水吸取到喷淋管中,之后由灌溉喷头喷出,自动对下方培育的水稻秧苗进行
浇灌,无需人工手动进行浇水,自动化程度较高,省时省力。
14.(2)该水稻栽培用育苗装置通过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柱、转轴、蓄电池盒,气缸以及伸缩杆,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变成电能,电流通过光伏控制器传输到蓄电池盒中,为该育苗装置主体进行供电,同时通过气缸带动伸缩杆伸长或缩短,进行调节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充分吸收太阳光能源,利于节能减排。
15.(3)该水稻栽培用育苗装置通过在水箱上设置有接水口以及滤网,接水口利于接取雨天降下的雨水,雨水经过滤网过滤净化,之后可做灌溉水,利于节约水资源,滤网的两端均设置有滑轨,水箱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滑槽,便于滑动拆卸滤网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培育槽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板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滤网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灌溉喷头仰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育苗装置主体;2、水泵;3、滤网;4、水箱;5、接水口;6、导水管;7、蓄电池盒;8、支撑柱;9、太阳能电池板;10、灌溉喷头;11、喷淋管;12、控制面板;13、培育槽;14、控制柜;15、湿度传感器;16、伸缩杆;17、转轴;18、气缸;19、滑轨;20、均布罩。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水稻栽培用育苗装置,包括育苗装置主体1、水箱4、太阳能电池板9和培育槽13,育苗装置主体1内部的顶端均匀分布有培育槽13,且培育槽13的内部均插入有湿度传感器15,育苗装置主体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喷淋管11,且育苗装置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水箱4,水箱4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水泵2,且水泵2的输出端通过导水管6与喷淋管11连接;
24.喷淋管11的底端设置有灌溉喷头10,且灌溉喷头10等间距分布,湿度传感器15插入到培育槽13内,感测泥土湿度,在湿度低于设定值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柜14内的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水泵2电性连接,便于将水箱4内的灌溉水吸取到喷淋管11中,之后由灌溉喷头10喷出,自动对下方培育的水稻秧苗进行浇灌;
25.灌溉喷头10的出水口均设置有均布罩20,且均布罩20均呈圆形多孔结构,使得喷出的水体更加均匀细致,提高浇灌效果;
26.水箱4顶部的一端设置有接水口5,且水箱4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滤网3;
27.水箱4上的接水口5利于接取雨天降下的雨水,雨水经过滤网3过滤净化,之后可做灌溉水,利于节约水资源;
28.滤网3的两端均设置有滑轨19,水箱4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滑轨19相匹配的滑槽,便于滑动拆卸滤网3进行更换;
29.育苗装置主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柜14,且控制柜14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控制面板12;
30.育苗装置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蓄电池盒7,且蓄电池盒7的顶端通过支撑柱8设置有转轴17,转轴17的两侧均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9,太阳能电池板9,便于将光能转变成电能,电流通过光伏控制器传输到蓄电池盒7中,为该育苗装置主体1进行供电;
31.太阳能电池板9的一侧均通过旋转套与转轴17转动套接,且太阳能电池板9关于支撑柱8左右对称分布;
32.支撑柱8两侧的蓄电池盒7上均通过万向节转动设置有气缸18,且气缸18的输出端均通过伸缩杆16与太阳能电池板9的底端转动连接;
33.通过气缸18带动伸缩杆16伸长或缩短,推动太阳能电池板9绕转轴17进行转动,进而调节太阳能电池板9的倾斜角度,充分吸收太阳光能源,利于节能减排;
34.水泵2、湿度传感器15、气缸18以及灌溉喷头10具体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规格参数等选型计算确定,其选型计算方法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35.工作原理:本技术实施例在使用时,将水稻秧苗种植在育苗装置主体1内的培育槽13中,湿度传感器15插入到培育槽13内,感测泥土湿度,在湿度低于设定值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柜14内的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水泵2电性连接,便于将水箱4内的灌溉水吸取到喷淋管11中,之后由灌溉喷头10喷出,自动对下方培育的水稻秧苗进行浇灌,无需人工手动进行浇水,自动化程度较高,省时省力,水箱4上的接水口5利于接取雨天降下的雨水,雨水经过滤网3过滤净化,之后可做灌溉水,利于节约水资源,滤网3的两端均设置有滑轨19,水箱4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滑槽,便于滑动拆卸滤网3进行更换,此外,同时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9,便于将光能转变成电能,电流通过光伏控制器传输到蓄电池盒7中,为该育苗装置主体1进行供电,同时通过气缸18带动伸缩杆16伸长或缩短,推动太阳能电池板9绕转轴17进行转动,进而调节太阳能电池板9的倾斜角度,充分吸收太阳光能源,利于节能减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