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壁清洗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02399发布日期:2022-04-09 10:4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池壁清洗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清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池壁清洗工具。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由于捕捞技术的长足进步和人民对海水鱼类需求的显著提高,导致海水资源的长期过度捕捞,我国野生海水鱼类资源已出现明显衰退。因此,海水鱼类人工养殖已经逐步取代捕捞业成为供应海水鱼类资源的主要渠道,而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作为为海水鱼类人工养殖提供苗种的主要途径,其生产规模也日益扩大。在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过程中,随着鱼苗培育时间的增加,育苗池的池壁往往会附着较多附着物,包括生长的水藻、藤壶、以及鱼苗粪便等。这些附着物传统的去除方式是在排水后,使用毛巾擦拭露出水面的池壁,但是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则束手无策。尤其是池壁与池底交接的缝隙中,由于吸污器也难以吸到,常常会堆积大量污物,这些污物长时间堆积后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水质恶化。对于鱼苗繁育十分不利,尤其是对于高密度繁育的苗种和会趴底的苗种,大大增加了鱼苗中后期患病的风险,如梅童鱼、日本鬼鮋、褐菖鮋、黄姑鱼等,往往会因为底质环境恶化导致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池壁清洗工具,能够有效清除池壁水下部分以及池底与池壁交接处的附着物和污物,改善水泥池育苗环境,降低鱼苗因底质污染而出现病害的风险。
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池壁清洗工具,包括:
5.支撑管;
6.出水管,其适于设置在所述支撑管内;以及
7.吸头,与所述支撑管固连,所述吸头具有相互连通的连接端和清污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清污端包括铲污部和吸污口,所述铲污部铲起附着物,并使附着物通过所述吸污口和所述出水管排出。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睡眠下的池壁不好清理,特别是池壁与池底的缝隙中,吸头固连于支撑管,可通过手持支撑操控吸头移动除污,吸头的清污端包括除污部和吸污口,可通过除污部轻松的铲起附着物,能有效对死角处的附着物进行清理,并在铲起附着物后可通过吸污口快速的排出至出水管的出口,从而有效的提高清洁效率。
9.作为改进,所述吸污口呈长缝型,所述吸污口的长度为30mm,宽度为2mm,通过上述改进,普通鱼苗的宽度均大于2mm,可有效避免鱼苗被误吸入,而吸污口呈长缝型能减缓池水吸入的速度,给予鱼苗足够时间躲避。
10.作为改进,所述铲污部呈铲型,且所述铲污部的上侧通向所述吸污口,所述铲污部相对所述连接端倾斜设置,通过上述改进,铲型能较好的铲除附着在壁上的附着物,达到省力的目的,在铲起附着物后附着物可顺着吸污口的吸力直接的进入吸污口,避免附着物扩
散逃逸,而铲污部相对连接端倾斜可使用户在操控吸头的时候不必刻意调整角度,也可使铲污部位于能轻松铲起附着物的角度。
11.作为改进,所述铲污部长4mm~6mm,所述铲污部与所述连接端呈30
°
夹角,铲污部长4mm~6mm,其长度较短,因此一次性移动吸头的过程中能铲除的附着物有限,能避免一次性铲除大量附着物,避免吸污口吸水量不足而导致的清除不干净,能有效的提升清除的覆盖面和准确度。
12.作为改进,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吸头上还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可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管固连,通过上述改进,连接件可作为一个连接媒介用于连接支撑管和钢圈,避免吸头本身与支撑管之间的连接,从而保障吸头本身的稳定性,避免其损坏。
13.作为改进,所述固定部为固设在所述吸头上的不锈钢圈,所述连接件为不锈钢片,所述吸头由塑料制成,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吸头的上部,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件的下侧分别焊接于所述固定部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件的上侧分别焊接与所述支撑管的两侧,通过上述改进,塑料不仅应用广泛,且质地并非较硬,可避免吸头的铲污部与池壁接触而损害池壁,连接件分别焊接于钢圈和支撑管,其连接方式稳定且成本低,不锈钢具有高腐蚀性、耐久度高的特点,切质地坚硬,能保障固定连接的效果。
14.作为改进,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低于水面,并通过虹吸原理使所述吸头产生吸力,通过上述改进,出水管的出水口低于水面,则可利用虹吸原理产生吸力,从而避免用驱动机构驱动,且吸除附着物的吸力无需很大,因此能有效节省能耗。
15.作为改进,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连接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通过上述改进,在需要清除附着比较牢固的附着物时,可通过加装水泵提高吸头的吸力,从而达到有效清除的目的。
16.作为改进,还包括鱼苗回收装置,所述鱼苗回收装置设置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以回收鱼苗,通过上述改进,育苗中期刚刚趴底,游动活力较差的鱼苗容易被误吸入,因此加装鱼苗回收装置能避免鱼苗误吸入后的损失,并保障鱼苗存活。
17.作为改进,所述吸头高100mm、直径为25mm,所述出水管的直径为25mm、长15m,连接件长80mmm,所述支撑管的直径为25mm、长2.5m,通过上述改进,支撑管的长度和宽度便于人手握持,而吸头的大小适中,适用于各种大小的池塘除污,而出水管的长度较长,能有效提升除污的活动范围。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吸头的单独结构立体图;
21.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中:1、支撑管;2、出水管;3、吸头;31、连接端;32、清污端;321、铲污部;322、吸污口;33、连接件;34、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
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上”、“下”、“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6.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7.本技术提供一种池壁清洗工具,如图1-4所示,包括支撑管1、出水管2以及吸头3;出水管2设置在支撑管1的内侧;吸头3固连于支撑管1,吸头3具有相互连通的连接端31和清污端32,清污端32包括铲污部321和吸污口322,连接端31使与吸污口322出水管2连通,铲污部321铲起附着物,并使附着物通过吸污口322和出水管2排出。
28.优选的,如图4所示,吸污口322呈长缝型,吸污口322的长度为30mm,宽度为2mm。
29.如图3、4所示,铲污部321呈铲型,且铲污部321的上侧通向吸污口322,铲污部321相对连接端31倾斜设置。
30.需要说明的是,铲型为前端带有引导面的斜坡段和导入铲起物的导入面,此为公知常识,例如:畚斗的前端。
31.优选的,铲污部321为4mm、5mm或6mm,铲污部321与连接端31呈30
°
夹角。
32.]如图1、2所示,还包括连接件33,吸头3上还设有固定部34,固定部34可通过连接件33与支撑管1固连。
33.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33可与支撑管1固连,并通过可拆卸地方式与固定部34连接,可拆卸地连接方式包括且不限于卡槽、卡块、螺丝螺孔等固定件的方式,因此本技术就不再详细说明。
34.优选的,固定部34为固设在吸头3上的不锈钢圈,连接件33为不锈钢片,吸头3由塑料制成,连接件33设于吸头3的上部,连接件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件33的下侧分别焊接于固定部34的两侧,两个连接件33的上侧分别焊接与支撑管1的两侧。
35.具体的,出水管2的出水口低于水面,并通过虹吸原理使吸头3产生吸力。
36.需要说明的是,虹吸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因此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不再详细说明。
37.优选的,还包括水泵,水泵连接于出水管2的出水口,同等的水泵还可替换为抽压泵等。
38.优选的,还包括鱼苗回收装置,鱼苗回收装置设置于出水管2的出水口,以回收鱼苗。
39.需要说明的是,鱼苗回收装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技术装置,本技术中不再解释该装置的原理和实施方式。
40.优选的,吸头3高100mm、直径为25mm,出水管2的直径为25mm、长15m,连接件33长
80mmm,支撑管1的直径为25mm、长2.5m。
4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室内育苗池育苗中后期,随着鱼苗培育时间的增加,育苗池的池壁往往会附着较多附着物,当发现池壁和池底缝隙有较多附着物时,首先将吸头3沉入育苗池底部,从出水管2的出水口吸气使苗池内的水通过出水管2流出,将出水口置入地势较低的排水沟内,确保吸污口322吸力足够大。手持支撑管1,并使吸头3正面超前,缓慢向有污物的推动,确保铲污部321铲起的附着物能够被吸污口322完全吸走并且避免吸到鱼苗。当污浊物全部吸出后,抬起出水管2的出水口使水不再流动即可。
42.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