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拉伸育苗苗床遮阳架

文档序号:29751680发布日期:2022-04-22 06:12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拉伸育苗苗床遮阳架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拉伸育苗苗床遮阳架。


背景技术:

2.目前育苗苗床在遮阳方面,往往其遮阳网布为固定式放置,如覆盖于大棚上,或者直接覆盖于土层上,此方式存在放置麻烦,需要采用泥土辅助覆盖固定,无论是铺设还是回收都极为麻烦,而且针对一些有间歇光照要求的场合,如采用人工频繁铺设移除,会极大增加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容易对苗床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可实现悬空遮阳及覆盖遮阳的可自动拉伸育苗苗床遮阳架。
4.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拉伸育苗苗床遮阳架,包括遮阳网布,还包括存储筒,所述存储筒两端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上均设有轴承,所述存储筒轴线与地面平行且外筒壁两端底部设有支撑腿;还包括位于两轴承之间的回转轴,所述遮阳网布绕卷于回转轴上,所述存储筒筒壁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开设的出布槽,所述遮阳网布前端从出布槽内引出;所述回转轴一端设有用于控制回转轴正反转的驱动电机,另一端设有外伸用于与手柄卡合手工驱动回转轴转动的方隼;还包括若干支撑铆钉,所述支撑铆钉一端设有锥形钉头,另一端设有第一支撑盘,所述支撑铆钉设有第一支撑盘的一端设有可拆式的第二支撑盘。
5.上述结构中,在铺设时,可通过直接抽拉或驱动电机控制遮阳网布的放布,操作人员只需牵住遮阳网布前端即可将遮阳网布引至整条苗床上,而后根据育苗性质,如需要直接覆盖的,可直接将支撑铆钉的锥形钉头穿过遮阳网布左右两侧的网孔插于地上,并使第一支撑盘将遮阳网布压于地面,从而实现遮阳网布的伏地固定;如需要架空于苗床上方的,可直接将支撑铆钉的锥形钉头插入地面,并保证支撑铆钉上半部分钉杆外露于地面,此时通过第二支撑盘将遮阳网布左右两侧夹于第一支撑盘之间,从而实现遮阳网布的架空铺设;在回收时,可通过驱动电机或者与方隼适配的手柄驱动回转轴收回遮阳网布即可,有效提高遮阳网布的重复利用率,并保证苗床的安全。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转轴外壁设有压槽,所述压槽上设有压板,所述压板通过螺钉固定于压槽上时将遮阳网布的后端压于两者之间实现固定。
7.上述结构中,螺钉为若干颗,沿压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可有效固定遮阳网布。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铆钉设有第一支撑盘的一端端面设有螺孔,所述第二支撑盘面向第一支撑盘的一面中心设有与螺孔螺纹旋合的螺杆。
9.上述结构中,第二支撑盘与支撑铆钉之间通过螺杆与螺孔旋合对接固定,在固定时,螺杆穿过遮阳网布网孔后再与螺孔旋合为佳,有效保证遮阳网布的固定牢固度。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盘直径与第二支撑盘直径相等。
11.上述结构中,第一支撑盘、第二支撑盘的直径均大于遮阳网布网孔的直径。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阳网布前端设有横贯遮阳网布左右两侧边的支撑横杆,所述遮阳网布在拉直状态下支撑横杆与回转轴平行。
13.上述结构中,支撑横杆用于给遮阳网布拉伸及收回时定型。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阳网布前端反向折叠180度与其自身缝合或溶接形成一条穿插道,所述支撑横杆插设于穿插道内。
15.上述结构中,能使支撑横杆与遮阳网布之间的受力变得均匀。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阳网布前端开设有u形槽口,所述u形槽口对应于支撑横杆中段位置。
17.上述结构中,u形槽口可方便操作者将手伸入后抓住位于u形槽口内的支撑横杆。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铺设时,可通过直接抽拉或驱动电机控制遮阳网布的放布,操作人员只需牵住遮阳网布前端即可将遮阳网布引至整条苗床上,而后根据育苗性质,如需要直接覆盖的,可直接将支撑铆钉的锥形钉头穿过遮阳网布左右两侧的网孔插于地上,并使第一支撑盘将遮阳网布压于地面,从而实现遮阳网布的伏地固定;如需要架空于苗床上方的,可直接将支撑铆钉的锥形钉头插入地面,并保证支撑铆钉上半部分钉杆外露于地面,此时通过第二支撑盘将遮阳网布左右两侧夹于第一支撑盘之间,从而实现遮阳网布的架空铺设;在回收时,可通过驱动电机或者与方隼适配的手柄驱动回转轴收回遮阳网布即可,有效提高遮阳网布的重复利用率,并保证苗床的安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视角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视角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存储筒断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铆钉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含义:10-遮阳网布;11-支撑横杆;12-穿插道;13-u形槽口;20-存储筒;21-端盖;22-轴承;23-支撑腿;24-出布槽;30-回转轴;31-驱动电机;32-方隼;33-压槽;34-压板;35-螺钉;40-支撑铆钉;41-锥形钉头;42-第一支撑盘;43-第二支撑盘;431-螺杆;44-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8.参考图1至图7,如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可自动拉伸育苗苗床遮阳架,包括遮阳网布10,还包括存储筒20,所述存储筒20两端设有端盖21,所述端盖21上均设有轴承22,所述存储筒20轴线与地面平行且外筒壁两端底部设有支撑腿23;还包括位于两轴承23之间的回转轴30,所述遮阳网布10绕卷于回转轴30上,所述存储筒20筒壁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开设的
出布槽24,所述遮阳网布10前端从出布槽24内引出;所述回转轴30一端设有用于控制回转轴30正反转的驱动电机31,另一端设有外伸用于与手柄(图中未示出)卡合手工驱动回转轴30转动的方隼32;还包括若干支撑铆钉40,所述支撑铆钉40一端设有锥形钉头41,另一端设有第一支撑盘42,所述支撑铆钉40设有第一支撑盘42的一端设有可拆式的第二支撑盘43。
29.上述结构中,在铺设时,可通过直接抽拉或驱动电机31控制遮阳网布10的放布,操作人员只需牵住遮阳网布10前端即可将遮阳网布10引至整条苗床上,而后根据育苗性质,如需要直接覆盖的,可直接将支撑铆钉40的锥形钉头41穿过遮阳网布10左右两侧的网孔插于地上,并使第一支撑盘42将遮阳网布10压于地面,从而实现遮阳网布10的伏地固定;如需要架空于苗床上方的,可直接将支撑铆钉40的锥形钉头41插入地面,并保证支撑铆钉40上半部分钉杆外露于地面,此时通过第二支撑盘43将遮阳网布10左右两侧夹于第一支撑盘42之间,从而实现遮阳网布10的架空铺设;在回收时,可通过驱动电机31或者与方隼32适配的手柄驱动回转轴30收回遮阳网布10即可,有效提高遮阳网布10的重复利用率,并保证苗床的安全。
30.本实施例中,所述回转轴30外壁设有压槽33,所述压槽33上设有压板34,所述压板34通过螺钉35固定于压槽33上时将遮阳网布10的后端压于两者之间实现固定。
31.上述结构中,螺钉35为若干颗,沿压板34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可有效固定遮阳网布10。
32.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铆钉40设有第一支撑盘42的一端端面设有螺孔44,所述第二支撑盘43面向第一支撑盘42的一面中心设有与螺孔44螺纹旋合的螺杆431。
33.上述结构中,第二支撑盘43与支撑铆钉40之间通过螺杆431与螺孔44旋合对接固定,在固定时,螺杆431穿过遮阳网布10网孔后再与螺孔44旋合为佳,有效保证遮阳网布10的固定牢固度;支撑铆钉40与第二支撑盘43之间还可采用将螺杆431设置成光轴且在端部设置磁铁,同时将螺孔44设置成光孔,且在孔底设置磁铁,通过两磁铁相互吸附的方式固定。
3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盘42直径与第二支撑盘43直径相等。
35.上述结构中,第一支撑盘42、第二支撑盘43的直径均大于遮阳网布10网孔的直径。
36.本实施例中,所述遮阳网布10前端设有横贯遮阳网布10左右两侧边的支撑横杆11,所述遮阳网布10在拉直状态下支撑横杆11与回转轴30平行。
37.上述结构中,支撑横杆11用于给遮阳网布10拉伸及收回时定型。
38.本实施例中,所述遮阳网布10前端反向折叠180度与其自身缝合或溶接形成一条穿插道12,所述支撑横杆11插设于穿插道12内。
39.上述结构中,能使支撑横杆11与遮阳网布10之间的受力变得均匀。
40.本实施例中,所述遮阳网布10前端开设有u形槽口13,所述u形槽口13对应于支撑横杆11中段位置。
41.上述结构中,u形槽口13可方便操作者将手伸入后抓住位于u形槽口13内的支撑横杆11。
4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铺设时,可通过直接抽拉或驱动电机31控制遮阳网布10的放布,操作人员只需牵住遮阳网布10前端即可将遮阳网布10引至整条苗床上,而后根据育苗性质,如需要直接覆盖的,可直接将支撑铆钉40的锥形钉头41穿过遮阳网布10左右
两侧的网孔插于地上,并使第一支撑盘42将遮阳网布10压于地面,从而实现遮阳网布10的伏地固定;如需要架空于苗床上方的,可直接将支撑铆钉40的锥形钉头41插入地面,并保证支撑铆钉40上半部分钉杆外露于地面,此时通过第二支撑盘43将遮阳网布10左右两侧夹于第一支撑盘42之间,从而实现遮阳网布10的架空铺设;在回收时,可通过驱动电机31或者与方隼32适配的手柄驱动回转轴30收回遮阳网布10即可,有效提高遮阳网布10的重复利用率,并保证苗床的安全。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