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园用智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9993发布日期:2022-06-14 22:2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园用智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花园用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花卉,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是用来描绘欣赏的植物的统称,喜阳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许多种类。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长得也各种各样,有香味或无香味等。
3.花园中的花奔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对其补充水分,大部分的灌溉装置使用时需人员手持并对花园中花奔一一进行灌溉,劳动强度大,且在花奔生长过程常因缺乏足够光照而导致其生长效率缓慢,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花园用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园用智能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花园用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灌溉组件、补光组件以及盛水组件,所述灌溉组件包括支撑箱和土壤湿度传感器,所述支撑箱的上端面中部固定嵌装有转动接头,所述支撑箱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水箱,所述防水箱的上端面中部转动穿设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底端与转动接头的转动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管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从动齿轮,所述防水箱的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支撑箱的内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液泵,所述液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转动接头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管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若干扇形罩,所述扇形罩的外表面固定穿设若干喷液管,所述喷液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喷头,所述喷液管的另一端与转动管的内部相通,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支撑箱的内底端中部,且土壤湿度传感器的输入端伸出支撑箱外,所述盛水组件包括盛水箱,所述盛水箱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自由端与液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补光组件包括若干支架和光照传感器,所述光照传感器固定安装在其中一组支架的顶部,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在支撑箱的外表面,且支架上安装有若干植物生长灯,所述盛水箱的前侧面安装有控制器。
7.优选的,本系统还包括有温度调节组件,温度调节组件包括埋地盘式管和土壤温度传感器,所述土壤温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支撑箱的内底端右侧,且土壤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伸出支撑箱外,埋地盘式管的进液端连接有第一循环泵,第一循环泵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有地源热泵组,埋地盘式管的出液端连接有第二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地源热泵组的回液端固定连接。
8.优选的,本系统还包括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盒,所述过滤盒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过滤无纺布、过滤棉以及第一精细过滤网,所述过滤盒安装在输液管
上。
9.优选的,所述盛水箱的上端面右侧安装有自来水进管,所述自来水进管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盛水箱的内部安装有液位传感器。
10.优选的,所述盛水箱的上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集雨箱,所述集雨箱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集雨罩。
11.优选的,所述集雨罩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精细过滤网。
12.优选的,所述支架呈

l’型设置。
13.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分别通过导线与自来水管上的电磁阀信号端、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液泵的信号输入端、土壤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土壤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电机的信号输入端、植物生产灯的信号输入端、光照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第一循环泵的信号输入端以及第二循环泵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花园用智能控制系统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设置的土壤湿度传感器可采集其区域的土壤湿度,当土壤湿度过低时,控制器将启动电机和液泵,进而使水均匀喷洒在不同高度的植物上,实现自动灌溉,设置的光照传感器可检测关照强度,当控制器收到的光照强度不足时,控制器将启动植物生长灯进行补光,进而实现自动补光工作;设置的温度调节组件可适当对土壤温度进行调节,土壤温度传感器可检测区域内的土壤温度,当土壤温度过低时,控制器将启动第一循环泵与第二循环泵,进而埋地盘式管内部流动的地源热水可对土壤进行加热;通过过滤无纺布、过滤棉以及第一精细过滤网配合可对水进行过滤,避免杂质堵塞喷头;通过集雨罩与集雨箱配合可对雨水进行收集,有利于提高本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花园用智能控制系统的主体结构正视截面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花园用智能控制系统的主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17.图中:1-盛水箱,2-液位传感器,3-输液管,4-过滤无纺布,5-过滤盒,6-过滤棉,7-第一精细过滤网,8-液泵,9-土壤湿度传感器,10-土壤温度传感器,11-转动接头,12-电机,13-防水箱,14-支撑箱,15-植物生长灯,16-支架,17-喷头,18-喷液管,19-转动管,20-扇形罩,21-光照传感器,22-灌溉组件,23-自来水进管,24-集雨罩,25-第二精细过滤网,26-集雨箱,27-控制器,28-盛水组件,29-过滤组件,30-补光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1:请参阅图1~2,一种花园用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灌溉组件22、补光组件30以及盛水组件28,所述灌溉组件22包括支撑箱14和土壤湿度传感器9,所述支撑箱14的上端面中部固定嵌装有转动接头11,所述支撑箱1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水箱13,所述防水箱13的上端面中部转动穿设有转动管19,所述转动管19的底端与转动接头11的转动端固定连
接,所述转动管19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从动齿轮,所述防水箱13的内部安装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支撑箱14的内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液泵8,所述液泵8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转动接头11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管19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若干扇形罩20,所述扇形罩20的外表面固定穿设若干喷液管18,所述喷液管1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喷头17,所述喷液管18的另一端与转动管19的内部相通,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9固定安装在支撑箱14的内底端中部,且土壤湿度传感器9的输入端伸出支撑箱14外,所述盛水组件28包括盛水箱1,所述盛水箱1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输液管3,所述输液管3的自由端与液泵8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补光组件30包括若干支架16和光照传感器21,所述光照传感器21固定安装在其中一组支架16的顶部,所述支架16固定连接在支撑箱14的外表面,且支架16上安装有若干植物生长灯15,所述盛水箱1的前侧面安装有控制器27。
20.本系统使用时,需要适当数量的支撑箱14并将其安装在花园地面上,设置的土壤湿度传感器9可采集其区域的土壤湿度,并将其土壤湿度信息传递给控制器27,当土壤湿度过低时,控制器27将启动电机12和液泵8,液泵8工作时将盛水箱1中的水通过若干喷头17喷出,同时电机12工作时将带动转动管19转动,进而使水均匀喷洒在不同高度的植物上,实现自动灌溉,设置的光照传感器21可检测关照强度,并将检测的光照强度信息传递给控制器27,当控制器27收到的光照强度不足时,控制器27将启动植物生长灯15进行补光,进而实现自动补光工作,有利于提高花园中花奔的长势。
21.其中,本系统还包括有温度调节组件,温度调节组件包括埋地盘式管和土壤温度传感器10,所述土壤温度传感器10固定安装在支撑箱14的内底端右侧,且土壤温度传感器10的输出端伸出支撑箱14外,埋地盘式管的进液端连接有第一循环泵,第一循环泵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有地源热泵组,埋地盘式管的出液端连接有第二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地源热泵组的回液端固定连接。
22.设置的温度调节组件可适当对土壤温度进行调节,设置的土壤温度传感器10可检测区域内的土壤温度,当土壤温度过低时,控制器27将启动第一循环泵与第二循环泵,进而埋地盘式管内部流动的地源热水可对土壤进行加热,进而进一步有利于花奔进行生长。
23.其中,本系统还包括有过滤组件29,所述过滤组件29包括过滤盒5,所述过滤盒5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过滤无纺布4、过滤棉6以及第一精细过滤网7,所述过滤盒5安装在输液管3上。
24.通过过滤无纺布4、过滤棉6以及第一精细过滤网7配合可对水进行过滤,避免杂质堵塞喷头17。
25.其中,所述盛水箱1的上端面右侧安装有自来水进管23,所述自来水进管23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盛水箱1的内部安装有液位传感器2。
26.当液泵传感器2检测盛水箱1内部的水位不足时,控制器27将打开电磁阀,进而实现自动补水工作。
27.实施例2:请参阅图1~2,一种花园用智能控制系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盛水箱1的上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集雨箱26,所述集雨箱2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集雨罩24。
28.通过集雨罩24与集雨箱26配合可对雨水进行收集,有利于提高本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29.进一步的,所述集雨罩24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精细过滤网25,设置的第二精细过滤网25可避免落叶飘落到盛水箱1中。
30.进一步的,所述支架16呈

l’型设置。
3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27分别通过导线与自来水管23上的电磁阀信号端、液位传感器2的信号输出端、液泵8的信号输入端、土壤湿度传感器9的信号输出端、土壤温度传感器10的信号输出端、电机12的信号输入端、植物生产灯15的信号输入端、光照传感器21的信号输出端、第一循环泵的信号输入端以及第二循环泵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32.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