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9694539发布日期:2022-04-16 12:39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1.本发明属于双孢菇栽培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世界栽培范围最广泛食用菌之一。双孢菇覆土直接影响双孢菇产量、质量和生长周期,不同覆土基料对双孢菇菌丝生长及籽实体形成有极显著影响,目前较好覆土基料为自然界泥炭土。覆土处理是双孢菇出菇的必须过程,不覆土几乎不出菇。覆土可提供双孢菇菌丝和特定共生菌生长的环境形成子实体,双孢菇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抑制自身生长物质,覆土可解除抑制作用。
3.美国stoller等认为覆土可降低双孢菇抑制自身生长物质浓度至不能抑制双孢菇出菇,我国学者研究发现该抑制物质可能为乙烯;park和hayes等研究表明,刺激和促进双孢菇出菇的细菌主要是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该菌可以利用双孢菇菌丝产生的气体代谢产物进行生长繁殖。
4.虽然目前对覆土基料研究较多,但对覆土基料与双孢菇互作机理研究尚不明确。当下菇农多用当地土壤,结合粪肥等拌料发酵后,进行双孢菇覆土处理,但是出菇品质及产量,均不如工厂化采用泥炭土进行覆土处理效果优良。然而由于泥炭土属不可再生资源,且运输成本高,因此,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就地取材等土壤、秸秆、粪肥、非金属矿物,生产双孢菇覆土资料,对于促进双孢菇产业发展,满足市场供应,意义重大。
5.cn109287377a公开了一种双孢菇培养基料的栽培方法,培养基料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辅材料组成:玉米秸秆72~156份,麦秸草104~188份,鸡粪160~220份,石膏3~4份;
6.cn100546462公开了一种利用动物粪便原料的沼渣栽培双孢菇的方法,沼渣栽培双孢菇的培养基料:沼渣2000-4000份,草料2000~5000份,粪粉500-2000份,过磷酸钙40~120份,尿素20-60份,石灰粉60~200份,石膏粉30~180份,碳酸钙粉30-60份。
7.上述已公开两种技术中,提供的培养基料在提升双孢菇的生长效率与质量上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双孢菇生产用覆土基料质量差,影响双孢菇品质,而优质的覆土基料泥炭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且不能对有机肥料进行充分的利用。
9.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0.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该覆土基料的孔隙度为8%~10%,持水率为75%-85%,ec值为600
±
100μs/cm。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该覆土基料由如下步骤制备:
12.步骤一:按照碳氮比为15:1-1.5添加粪肥和玉米秸秆后接种发酵菌剂,搅拌混合
均匀得到预混料;
13.步骤二:将预混料置于有氧环境下覆膜发酵得到堆沤发酵料;
14.步骤三:向堆沤发酵料中加入粘壤土、高岭土与沸石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土料一,将复合土料一粉碎过4-25目筛;
15.步骤四:向复合土料一中加入聚丙烯酰胺、玉米淀粉与豆浆,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土料二;
16.步骤五:向复合土料二中加入恶臭假单孢菌、光合细菌、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均匀后加水至混合物具有最大持水率,然后向其中加入三十烷醇与碳酸钙;
17.步骤六:盖薄膜发酵至充分腐熟后晾干至常温,加入石灰粉调节ph至7.0-8.0。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步骤一中,粪肥为猪粪和牛粪按照重量比1:3混合后,加水调节含水量为65%-80%;玉米秸秆切割成2-3厘米的颗粒;所述发酵菌剂为4%的em菌。
1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步骤二中预混料置于有氧环境下覆膜发酵7-9天,期间温度高于65℃时进行翻堆。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步骤三中,复合土料一中堆沤发酵料、粘壤土、高岭土、沸石的重量比为10:10:1-3:0.5-1.5。
2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步骤四中,复合土料二中复合土料一、玉米淀粉、豆浆与聚丙烯酰胺的重量比为100:3-7:3-7:0.5-2。
2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步骤五中,三十烷醇的添加量为复合土料二重量的0.1%,碳酸钙的添加量为复合土料二重量的1.5%。
2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步骤五中,复合土料二、恶臭假单孢菌、光合细菌、乳酸菌与酵母菌的重量比为100:1:1:1:1;步骤六中盖薄膜发酵的条件为发酵48h后翻堆继续发酵48h。
2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该覆土基料在双孢菇菌丝长满料层接近床底时进行铺设,覆土基料的铺设厚度为3.5-4.0cm。
2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的制备方法,该覆土基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6.第一步,按照碳氮比为15:1-1.5添加粪肥和玉米秸秆后接种发酵菌剂,搅拌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
27.第二步,将预混料置于有氧环境下覆膜发酵得到堆沤发酵料;
28.第三步,向堆沤发酵料中加入粘壤土、高岭土与沸石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土料一,将复合土料一粉碎过4-25目筛;
29.第四步,向复合土料一中加入聚丙烯酰胺、玉米淀粉与豆浆,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土料二;
30.第五步,向复合土料二中加入恶臭假单孢菌、光合细菌、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均匀后加水至混合物具有最大持水率,然后向其中加入三十烷醇与碳酸钙;
31.第六步,盖薄膜发酵至充分腐熟后晾干至常温,加入石灰粉调节ph至7.0-8.0。
3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3.(1)本发明采用粘壤土、粪肥以及秸秆作为主要的基质材料,相较于泥炭土,降低
了原料成本,且取料方便,能够实现就近取料,降低了运输成本,另外通过使用粪肥与秸秆材料等可再生资源作为主要成分符合环保要求;
34.(2)本发明通过粪肥发酵以及外源添加有益微生物和化合物等得到的覆土基料肥力较高、理化性质及有益微生物活性较好,适宜双孢菇生长,为合格优质覆土。其中有机质含量可高达35
±
5%,含氮量在2.0
±
0.2%,氨含量≤10mg/l;团粒结构均匀一致、通透性良好、孔隙度在8%~10%、压实容重在500
±
50g/l、持水率高达75%~85%、ec值在600
±
100μs/cm、ph值稳定在7.0-8.0;基料中有益微生物恶臭假单孢菌浓度≥106cfu/g;
35.(3)本发明所述的覆土基料能够提升双孢菇结菇效率,提升双孢菇的产量与质量;
36.(4)本发明所述的覆土基料相较于传统的优质泥炭土,具有一样良好的孔隙度与持水率,此外,本技术中覆土基料的ec值为600
±
100μs/cm,相较于泥炭土1500μs/cm左右的ec值,更有利于菌菇的生产发育,有利于提升双孢菇的生长效率与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实施例1
39.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0.第一步,粪肥预处理:取养殖场新鲜猪粪和牛粪按照重量比1:3比例混合,加水调节含水量在75%左右备用;
41.第二步,秸秆预处理:取周边农田的玉米秸秆,将秸秆切成2-3厘米备用;
42.第三步,加发酵菌剂混料:向搅拌机中按照碳氮比为15:1添加粪肥和玉米秸秆,接种4%的em菌进行搅拌,得到预混料;
43.接种发酵菌剂为em菌剂,粪肥发酵过程中加入em菌剂可促使有益微生物迅速繁殖,快速分解粪便和秸秆中有机质,提高发酵温度,抑制甚至杀死病菌、虫卵等有害生物,吸收、分解恶臭和有害物质,提高肥效;
44.第四步,发酵:将第三步中得到的预混料置于有氧环境下覆膜发酵8天,得到堆沤发酵料备用,期间温度高于65℃时进行翻堆;
45.第五步,加粘壤土、高岭土、沸石混料:将堆沤发酵料、粘壤土、高岭土、沸石按照10:10:2:1的重量比例充分混匀得到复合土料一;
46.粘壤土为便于取得的土壤,高岭土为一种非金属矿产,含有丰富的非金属元素,沸石具有高的吸附容量和离子交换能力,可作为土壤改良剂,添加沸石可使土壤中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增大,容重降低,从而提高土壤通透性与保水性;
47.第六步,打粉过筛:将复合土料一进行粉碎过10目筛备用;
48.第七步,加聚丙烯酰胺、玉米淀粉、豆浆:将复合土料一、玉米淀粉、豆浆、聚丙烯酰胺按照100:5:5:1的重量比例,充分混匀得到复合土料二;
49.普通土壤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差,添加聚丙烯酰胺可增加土壤肥料中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添加玉米淀粉、豆浆,有助于覆土中产生更多的有益微生物、清除覆土中的毒
素、增大覆土粘性。
50.第八步,加恶臭假单孢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将复合土料二、恶臭假单孢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按照100:1:1:1:1的重量比例充分混匀;
51.恶臭假单孢菌是刺激和促进双孢菇出菇的细菌,该菌可以利用双孢菇菌丝产生的气体代谢产物进行生长繁殖;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有益于促进双孢菇营养生长、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提高出菇率同时分解杂菌、减少烂菇。
52.第九步,加水:加水至覆土最大持水率备用,此时覆土的持水率为82%;
53.双孢菇覆土基料持水率与双孢菇产量呈正相关,因此要保证覆土基料持水率较高;
54.第十步,加三十烷醇、碳酸钙:添加0.1%的三烷烃醇和1.5%的碳酸钙;
55.三十烷醇是一种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低浓度的三十烷醇可刺激加速双孢菇菌丝生长,加速结菇,缩短年出菇周期,并且对人畜无害;碳酸钙可改良酸性土壤,提高养分,其中钙离子可作为土壤胶剂,改善土壤结构;
56.第十一步,盖膜发酵:盖薄膜发酵48h后翻堆继续发酵48h,使覆土充分腐熟后扒开晾干至常温;
57.第十二步,调ph:加入适量石灰粉调节ph至7.0-7.5;
58.双孢菇覆土基料ph值为7-8时不仅适合双孢菇子实体生长还可以防止霉菌污染。
59.实施例2
60.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1.第一步,粪肥预处理:取养殖场新鲜猪粪和牛粪按照重量比1:3比例混合,加水调节含水量在75%备用;
62.第二步,秸秆预处理:取周边农田的玉米秸秆,将秸秆切成2-3厘米;
63.第三步,加发酵菌剂混料:向搅拌机中按照碳氮比为15:1添加粪肥和玉米秸秆,接种4%的em菌进行搅拌,得到预混料;
64.接种发酵菌剂为em菌剂,粪肥发酵过程中加入em菌剂可促使有益微生物迅速繁殖,快速分解粪便和秸秆中有机质,提高发酵温度,抑制甚至杀死病菌、虫卵等有害生物,吸收、分解恶臭和有害物质,提高肥效;
65.第四步,发酵:将第三步中得到的预混料置于有氧环境下覆膜发酵9天,得到堆沤发酵料备用,期间温度高于65℃时进行翻堆;
66.第五步,加粘壤土、高岭土、沸石混料:将堆沤发酵料、粘壤土、高岭土、沸石按照10:10:2:1.5的重量比例充分混匀得到复合土料一;
67.第六步,打粉过筛:将复合土料一进行粉碎过10目筛备用;
68.第七步,加聚丙烯酰胺、玉米淀粉、豆浆:将复合土料一、玉米淀粉、豆浆、聚丙烯酰胺按照100:5:5:1.5的重量比例,充分混匀得到复合土料二;
69.第八步,加恶臭假单孢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将复合土料二、恶臭假单孢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按照100:1:1:1:1的重量比例充分混匀;
70.第九步,加水:加水至覆土最大持水率备用,此时覆土的持水率为85%;
71.第十步,加三十烷醇、碳酸钙:添加0.1%的三烷烃醇和1.5%的碳酸钙;
72.第十一步,盖膜发酵:盖薄膜发酵48h后翻堆继续发酵48h,使覆土充分腐熟后扒开
晾干至常温;
73.第十二步,调ph:加入适量石灰粉调节ph至7.5-8.0。
74.将按照实施例1中方法生产制备的覆土基料、实施例2中方法生产制备的覆土基料、普通粘壤土以及泥炭土的各项理化指标进行对比,其中各组样本数为20,对样本数据进行采集,具体结果如下:
[0075][0076]
本技术所述的覆土基料中有机质含量可高达35
±
5%,氨含量≤10mg/l;团粒结构均匀一致、通透性良好、孔隙度在8%~10%、压实容重在500
±
50g/l、持水率高达75%~85%、ec值在600
±
100μs/cm;适宜双孢菇生长,为合格优质覆土。
[0077]
由上表的对比结果可知,本发明制备的覆土基料颗粒均匀且具有良好的孔隙度,其通透性良好,持水率与泥炭土相当且总体更优,有利于提升双孢菇的产量;
[0078]
本发明所述覆土基料是在双孢菇菌丝长满料层且接近床底时进行铺设,且铺设厚度为3.5-4cm;本发明所述的覆土基料的效果与泥炭土覆盖效果相当,但利用本产品由于材料的成本以及运输成本低,整体能够将生产双孢菇的成本可降低10~15%。比常规双孢菇生产产量增幅5%~8%,品质提高1~2个等级,菇房的周年轮种次数提高到8.5次,从而有效提升双孢菇养殖收益。
[0079]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