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猴头菇生产的制备工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356543发布日期:2022-03-23 00:09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猴头菇生产的制备工艺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猴头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猴头菇生产的制备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2.猴头菇是齿菌科、猴头菇属真菌,子实体中等、较大或大型,直径3.5-10 (30)厘米,肉质,外形呈头状或倒卵状,似猴子的头,故名“猴头”,基部着生处狭窄,人工栽培猴头菇基部常因长于瓶口或塑料袋口内而呈柄状。
3.现有的猴头菇生产制备工艺在使用中不能直观的对其流程进行观察监督,同时在现有的制备流程中,部分流程的操作方式较为单一,降低了猴头菇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猴头菇生产的制备工艺方法,包括猴头菇,
5.s1:合理配制培养基合理配方,

杂木屑4%,棉籽壳40%,麦麸18%,蔗糖1%,石膏粉1%;

棉籽壳82%,麦麸15%,石膏粉2%,磷肥19%;

杂木屑20%,种过银耳废简20%,麦麸16%,玉米粉3%,磷肥1%,石膏粉2%;配方的含水量60%左右,灭菌前ph值5-6为适;
6.s2:将棉籽壳加等量水预湿,然后加入其它原材料均匀搅拌,用750毫升菌种瓶或14厘米
×
27厘米
×
0.0045厘米聚丙烯塑料筒袋装料;
7.s3:料面压平压实,内部疏松,装料应在6小时内完成;
8.s4:将对其进行高温(125℃)灭菌2小时,常温(100℃)灭菌10-12 小时;
9.s5:当料温冷却至28℃以下时,将菌种瓶(袋)放入接菌室接种,接种前先将室内清扫干净,用硫磺粉10-15g/m3密闭熏蒸24小时灭菌;
10.s6:灭过菌的菌袋移入接种室摆放好,打开接种室内安装的臭氧发生器开关,半小时后关闭开关;
11.s7:在停半小时后接种人员穿好干净的工作服,洗净双手,进入接种室准备接种,接种方法与常规相同。
12.优选的,所述人工栽培猴头菇,培养料适合的含水量为60-65%,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60-70%,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85-95%,猴头菇对空气相对湿度较敏感,湿度小,子实体发黄,菌刺短,湿度太大,超过95%,易感染杂菌。
13.优选的,所述人工栽培猴头菇子,菇棚或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就会使子实体不能正常发育而形成畸形,在保证空气相对湿度的情况下,定时通风换气,以保证其正常生长需要的足够氧气。
14.优选的,所述猴头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强光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原基分化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子实体生长发育则需要的光照一般为 200-400lx,超过1000lx,子实体有会变红,品质下降。
15.优选的,所述子实体成熟的标准是子实体洁白,菌刺0.4cm左右,形状圆整,球块肉质坚实,即可采摘,若子实体已有些发黄,菌刺长1cm左右,开始大量弹射孢子,说明已老熟,采收方法为一只手捏住子实体基部,另一只有按住菌袋,轻轻拧下,置于包袋箱或筐内,及时运走销售。
16.优选的,所述若培养室温度适宜,30天左右即长满袋,移入菇棚上架出菇,入棚前将菇棚清扫干净,用10-15g/m3硫磺粉分几处点燃密闭熏蒸24小时灭菌,而后入棚。
17.优选的,所述猴头菇喜欢偏酸的环境,菌丝在ph值3-8时均能生长,适宜的ph值5-6,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无有毒有害气体,周围300 米无各种污水及其他污染源,环境条件符合ny5010无公害栽培要求。
18.优选的,所述取本品粉末1g,加90%甲醉2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适量硅藻土,拌匀,再加适量甲醇,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50%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
19.优选的,所述另取腺苷对照品,加50%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中国药典薄层色谱法试验,吸收供试品溶液3ul,对照品溶液,1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异丙醇-水 (8:2:6:0.3)为展开剂,每10ml展开剂中加浓氨试液2-4滴,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发明在现有的制备流程的基础上根据猴头菇生长的环境、培养基建的处理、工作人员的接种方式进行调整,能逐渐提高猴头菇的生产效率,每个步骤的流程都能进行一定效果的提升,能直观的观察到猴头菇的制备工艺。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23.图2为本发明炮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猴头菇生产的制备工艺方法,包括猴头菇,
26.s1:合理配制培养基合理配方,

杂木屑4%,棉籽壳40%,麦麸18%,蔗糖1%,石膏粉1%;

棉籽壳82%,麦麸15%,石膏粉2%,磷肥19%;

杂木屑20%,种过银耳废简20%,麦麸16%,玉米粉3%,磷肥1%,石膏粉2%;配方的含水量60%左右,灭菌前ph值5-6为适;
27.s2:将棉籽壳加等量水预湿,然后加入其它原材料均匀搅拌,用750毫升菌种瓶或14厘米
×
27厘米
×
0.0045厘米聚丙烯塑料筒袋装料;
28.s3:料面压平压实,内部疏松,装料应在6小时内完成;
29.s4:将对其进行高温(125℃)灭菌2小时,常温(100℃)灭菌10-12 小时;
30.s5:当料温冷却至28℃以下时,将菌种瓶(袋)放入接菌室接种,接种前先将室内清扫干净,用硫磺粉10-15g/m3密闭熏蒸24小时灭菌;
31.s6:灭过菌的菌袋移入接种室摆放好,打开接种室内安装的臭氧发生器开关,半小时后关闭开关;
32.s7:在停半小时后接种人员穿好干净的工作服,洗净双手,进入接种室准备接种,接种方法与常规相同。
33.人工栽培猴头菇,培养料适合的含水量为60-65%,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60-70%,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85-95%,猴头菇对空气相对湿度较敏感,湿度小,子实体发黄,菌刺短,湿度太大,超过95%,易感染杂菌,人工栽培猴头菇子,菇棚或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就会使子实体不能正常发育而形成畸形,在保证空气相对湿度的情况下,定时通风换气,以保证其正常生长需要的足够氧气,猴头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强光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原基分化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子实体生长发育则需要的光照一般为 200-400lx,超过1000lx,子实体有会变红,品质下降。
34.子实体成熟的标准是子实体洁白,菌刺0.4cm左右,形状圆整,球块肉质坚实,即可采摘,若子实体已有些发黄,菌刺长1cm左右,开始大量弹射孢子,说明已老熟,采收方法为一只手捏住子实体基部,另一只有按住菌袋,轻轻拧下,置于包袋箱或筐内,及时运走销售,若培养室温度适宜,30天左右即长满袋,移入菇棚上架出菇,入棚前将菇棚清扫干净,用10-15g/m3硫磺粉分几处点燃密闭熏蒸24小时灭菌,而后入棚,猴头菇喜欢偏酸的环境,菌丝在ph值3-8时均能生长,适宜的ph值5-6,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无有毒有害气体,周围300米无各种污水及其他污染源,环境条件符合 ny5010无公害栽培要求。
[0035][0036]
使用设备表
[0037]
项目净制过筛混合包装成品率物料平衡范围%95-10095-10098-102-收率范围%
‑‑‑
75-90
[0038]
物料平衡与收率范围表
[0039]
取本品粉末1g,加90%甲醉2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适量硅藻土,拌匀,再加适量甲醇,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50%乙醇 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另取腺苷对照品,加50%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中国药典薄层色谱法
试验,吸收供试品溶液3ul, 对照品溶液,1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异丙醇-水(8:2:6:0.3)为展开剂,每10ml展开剂中加浓氨试液2-4滴,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004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