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放海域热带海参苗种底播增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418777发布日期:2022-03-26 13:49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放海域热带海参苗种底播增殖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放海域热带海参苗种生态增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2.海参是海产八珍之一,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在海洋中海参通过摄食海洋底部沉积物中的有机碎屑来清洁海洋基底环境、净化海水,是著名的海洋“清道夫”,因此海参扮演着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维护者的重要角色。世界上绝大部分海参种类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域。近二十余年来,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海参消费需求强劲,导致世界范围内海参资源受到过度捕捞的严重影响。我国南海绝大部分海域属于热带海域,有记录的海参种类达到40种。近十余年来,受到过度捕捞以及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南海海参资源濒临枯竭,迫切需要进行南海海参底播增养殖,以维持南海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并满足社会消费需求。
3.热带海参具有不同于北方仿刺参的明显特点,除水温要求高外,热带海参普遍耐运输能力差、对栖息环境水质要求高、以微藻和大型藻类形成的腐屑为主要食物,因此其底播生态增殖具有不同于北方仿刺参的要求。我们前期已经建立了糙刺参、小疣刺参和玉足海参的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可以规模化培育优质热带海参的苗种,并进行了小范围的底播增殖试验。初期的底播增殖试验表明,正确的底播增殖方法(包括暂养、运输、投放、天然食物)对于提高生态增养殖的成活率至关重要,然而迄今为止关于在开放海域进行热带海参苗种底播增养殖的方法报道非常少。我们也在前期公开了一种热带礁栖海参远海底播移植方法(专利cn109169435b),但在此方法中未对海参的苗种进行适应性驯化,其运输方式为水箱里加海水再直接放海参,因此运输的体积和重量大,不便于转运,此外也未进行底播海参苗种的营养强化,因此还需要搜索更为高效的热带海参底播生态增养殖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放海域热带海参苗种底播增殖方法。
5.本发明的开放海域热带海参苗种底播增殖方法,对热带海参底播苗种进行适应性驯化,驯化后对海参苗种包装,然后海参苗种运输到底播海域附近,在底播海域底播海参苗,再投放马尾藻粉缓释包和马尾藻段沉底包,海参生长。
6.优选,所述的开放海域热带海参苗种底播增殖方法,具体步骤为:
7.a、马尾藻粉缓释包预制:将马尾藻粉与细沙混合,装入棉纱布包中,形成马尾藻粉缓释包;
8.马尾藻段沉底包预制:将干马尾藻切成片段装入尼龙网袋,加入石块,拉紧打结网袋口,形成马尾藻段沉底包;
9.b、底播海域选择:选择水深5

10m,水质干净无污染,海底多礁石,底质以细沙为主,敌害生物少,且海参密度≤100头/公顷;
10.c、热带海参底播苗种规格选择:2-10g/头;
11.d、热带海参苗种适应性驯化:取底播增殖海域的海底泥沙,晒干,将人工饲料与泥沙一起投喂,对海参苗种进行驯化,驯化完成后进行暂养池吸底,以去除参苗的排泄物,保持水质干净;
12.e、海参苗种包装和运输:在尼龙袋中装入海水,并充入氧气,放入驯化后的海参苗种进行充氧运输,将海参苗种运输到底播海域附近,再转运至快艇或渔船上;
13.f、海参苗底播投放:开动快艇或渔船,打开尼龙包装袋,沿船行驶路线将参苗均匀散于预定海域,投放密度:0.5-1头/m2;
14.马尾藻粉缓释包投放:投放海参苗种的同时,投放马尾藻粉缓释包,投放密度5-10个/亩;
15.马尾藻段沉底包投放:投放海参苗种的同时,投放马尾藻段沉底包,投放密度5-10个/亩。
16.优选,所述的马尾藻粉缓释包预制是将马尾藻粉与过60目网的细沙以质量比1:5-10混合,装入棉纱布包中,每袋装入500-1000g,封口,形成马尾藻粉缓释包。
17.优选,所述的马尾藻段沉底包预制是将干马尾藻切成10-15cm片段装入网孔1-2cm的尼龙网袋,每袋装入100-500g,加入石块100-500g,拉紧打结网袋口,形成马尾藻段沉底包。
18.优选,所述的热带海参苗种适应性驯化是取底播增殖海域的海底泥沙,晒干,过60-80目网筛,适应性食性驯化期为7天,每一天投喂饲料中人工饲料、泥沙占比、以及每天投喂量见下表,第8天不投喂饲料,只进行换水,并进行暂养池吸底,以去除参苗的排泄物,保持水质干净。
19.时间(天)1234567人工饲料(%)90756045302010泥沙(%)10254055708090投喂量(g/万头)20~4030~6040~8050~10060~12070~14080~160
20.优选,所述的海参苗种包装和运输是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尼龙袋材质为pe材料,双层,长60-80cm,充满直径30-40cm,在尼龙袋内加入清洁海水3-5升,每袋放入参苗1000-3000头,在尼龙袋内充入纯氧,氧气与水体体积比为4-6:1,轧紧尼龙袋,然后放入泡沫箱或纸皮箱中,每个箱中放入尼龙袋充氧包装2-4个,采用面包车或其它运输工具运输参苗到底播海域附近,将装有海参的泡沫箱或纸皮箱搬运至底播增养殖的快艇或渔船上。
21.优选,所述的敌害生物是螃蟹、螺等。
22.优选,所述的海参苗种包装和运输如在夏季高温季节运输,在泡沫箱或纸皮箱上部放置冰袋2-4个,冰袋容量200-500g,高温天气时,尼龙袋包装运输持续封闭时间≤24小时。
23.本发明的创新性及积极效果在于:(1)海参苗种底播前,进行了适应性驯化,增加底播增养殖海参苗种的适应性,有利于提高底播增养殖海参的适应能力及成活率;(2)海参苗空肠后,采用尼龙装育氧运输,大大提高了运输的灵活性,减轻了运输的工作量;(3)马尾藻碎屑是海参理想的食物,但是目前我国南海适宜海参增殖海域马尾藻资源严重不足,在规模化底播海参苗种的海域适当补充马尾藻饵料,可对底播海参苗种进行营养强化,提高
其成活率,同时可加快从苗种到幼参的发育进程,缩短受敌害生物等不利因素影响的周期;(4)将马尾藻粉与细砂混合,形成马尾藻粉包,在海浪的作用下,可以持续向海底释放马尾藻粉,达到饵料缓释效果,既避免了饵料悬浮于海水快速扩散造成的污染和浪费,也可以达到短期内自动补充饵料的效果;(5)海参属于海洋底栖生物,只能利用海域底部马尾藻腐烂沉积的碎屑,但马尾藻在高温季节死亡后,以漂浮形式存在,不能直接补充到海底,因此马尾藻的资源并未被海底的海参等礁栖生物充分利用,马尾藻段与石块组成马尾藻段沉底包,可以直接到达海底,马尾藻段腐烂产生的碎屑可以就近为礁栖海参提供食物来源,因此马尾藻段沉底包的运用可以达到长期、持续性供应海参饵料的作用以及高效利用马尾藻资源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25.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26.实施例1
27.(1)热带海参糙刺参底播苗种规格选择:5.0
±
1.0g/头。
28.(2)热带海参苗种适应性驯化:取底播增养殖海域的海底泥沙,晒干,过70目网筛。适应性食性驯化期为7天,每一天投喂饲料中海参配合饲料(莱州市海福饲料有限公司)、泥沙占比见表1。第1-7天的投喂量分别为:30、45、60、75、90、105、120g/万头。第8天不投喂饲料,只进行大量换水,并进行暂养池吸底,以去除参苗的排泄物,保持水质干净。
29.(3)海参苗种包装: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尼龙袋材质为pe材料,双层,长70cm,充满直径35cm。在尼龙袋内加入清洁海水4升,每袋放入参苗2000头。在尼龙袋内充入纯氧,氧气与水体体积比为5:1,以宽橡皮筯轧紧尼龙袋。将尼龙袋充氧包装置于泡沫箱或纸皮箱中,每个箱中放入尼龙袋充氧包装3个。如在夏季高温季节运输,在泡沫箱或纸皮箱上部放置冰袋3个,冰袋容量400g。
30.(4)海参苗种运输:采用面包车或其它运输工具运输参苗到底播海域附近,将装有海参的泡沫箱或纸皮箱搬运至底播增养殖的快艇或渔船上。高温天气时,尼龙袋包装运输持续封闭时间≤24小时。
31.(5)底播海域选择:水深7m,水质干净无污染,海底多礁石,底质以细沙为主,螃蟹、螺等敌害生物少,且海参密度≤100头/公顷。
32.(6)马尾藻粉缓释包预制:将马尾藻粉(莱州市海福饲料有限公司)与细沙(过60目网)以1:8(w/w)比例混合,装入棉纱布包中,每袋装入800g,封口,形成马尾藻粉缓释包。
33.(7)马尾藻段沉底包预制:将干马尾藻切成片段(段长约12cm)装入尼龙网袋(网孔1-2cm),每袋装入300g,加入石块300g,拉紧打结网袋口,形成马尾藻段沉底包。
34.(8)海参苗底播投放:慢速开动快艇或渔船,打开尼龙包装袋,沿船行驶路线将参苗均匀散于预定海域,投放密度:0.8头/m2。
35.(9)马尾藻粉缓释包投放:投放海参苗种的同时,投放马尾藻粉缓释包,投放密度8个/亩。
36.(10)马尾藻段沉底包投放:投放海参苗种的同时,投放马尾藻段沉底包,投放密度
8个/亩。
37.表1海参适应性食性驯化中饲料、泥沙占比以及饵料投喂量(质量)
38.时间(天)1234567人工饲料(%)90756045302010泥沙(%)10254055708090投喂量(g/万头)20~4030~6040~8050~10060~12070~14080~160
39.实施例2
40.(1)热带海参玉足海参底播苗种规格选择:2.0g
±
0.5g/头。
41.(2)热带海参苗种适应性驯化:取底播增养殖海域的海底泥沙,晒干,过60目网筛。适应性食性驯化期为7天,每一天投喂饲料中人工饲料(莱州市海福饲料有限公司)、泥沙占比见表1。第1-7天的投喂量分别为:20、30、40、50、60、70、80g/万头。第8天不投喂饲料,只进行大量换水,并进行暂养池吸底,以去除参苗的排泄物,保持水质干净。
42.(3)海参苗种包装: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尼龙袋材质为pe材料,双层,长60cm,充满直径30cm。在尼龙袋内加入清洁海水3升,每袋放入参苗1000头。在尼龙袋内充入纯氧,氧气与水体体积比为4:1,以宽橡皮筯轧紧尼龙袋。将尼龙袋充氧包装置于泡沫箱或纸皮箱中,每个箱中放入尼龙袋充氧包装2个。如在夏季高温季节运输,在泡沫箱或纸皮箱上部放置冰袋2个,冰袋容量200g。
43.(4)海参苗种运输:采用面包车或其它运输工具运输参苗到底播海域附近,将装有海参的泡沫箱或纸皮箱搬运至底播增养殖的快艇或渔船上。高温天气时,尼龙袋包装运输持续封闭时间≤24小时。
44.(5)底播海域选择:水深5m,水质干净无污染,海底多礁石,底质以细沙为主,螃蟹、螺等敌害生物少,且海参密度≤100头/公顷。
45.(6)马尾藻粉缓释包预制:将马尾藻粉(莱州市海福饲料有限公司)与细沙(过60目网)以1:5(w/w)比例混合,装入棉纱布包中,每袋装入500g,封口,形成马尾藻粉缓释包。
46.(7)马尾藻段沉底包预制:将干马尾藻切成片段(段长约10-15cm)装入尼龙网袋(网孔1-2cm),每袋装入100g,加入石块100g,拉紧打结网袋口,形成马尾藻段沉底包。
47.(8)海参苗底播投放:慢速开动快艇或渔船,打开尼龙包装袋,沿船行驶路线将参苗均匀散于预定海域,投放密度:0.5头/m2。
48.(9)马尾藻粉缓释包投放:投放海参苗种的同时,投放马尾藻粉缓释包,投放密度5个/亩。
49.(10)马尾藻段沉底包投放:投放海参苗种的同时,投放马尾藻段沉底包,投放密度5个/亩。
50.实施例3
51.(1)热带海参糙海参底播苗种规格选择:10.0
±
2.0g/头。
52.(2)热带海参苗种适应性驯化:取底播增养殖海域的海底泥沙,晒干,过80目网筛。适应性食性驯化期为7天,每一天投喂饲料中人工饲料(莱州市海福饲料有限公司)、泥沙占比见表1。第1-7天的投喂量分别为:40、60、80、100、120、140、160g/万头。第8天不投喂饲料,只进行大量换水,并进行暂养池吸底,以去除参苗的排泄物,保持水质干净。
53.(3)海参苗种包装: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尼龙袋材质为pe材料,双层,长80cm,充
满直径40cm。在尼龙袋内加入清洁海水5升,每袋放入参苗3000头。在尼龙袋内充入纯氧,氧气与水体体积比为6:1,以宽橡皮筯轧紧尼龙袋。将尼龙袋充氧包装置于泡沫箱或纸皮箱中,每个箱中放入尼龙袋充氧包装4个。如在夏季高温季节运输,在泡沫箱或纸皮箱上部放置冰袋4个,冰袋容量500g。
54.(4)海参苗种运输:采用面包车或其它运输工具运输参苗到底播海域附近,将装有海参的泡沫箱或纸皮箱搬运至底播增养殖的快艇或渔船上。高温天气时,尼龙袋包装运输持续封闭时间≤24小时。
55.(5)底播海域选择:水深10m,水质干净无污染,海底多礁石,底质以细沙为主,螃蟹、螺等敌害生物少,且海参密度≤100头/公顷。
56.(6)马尾藻粉缓释包预制:将马尾藻粉(莱州市海福饲料有限公司)与细沙(过60目网)以1:10(w/w)比例混合,装入棉纱布包中,每袋装入1000g,封口,形成马尾藻粉缓释包。
57.(7)马尾藻段沉底包预制:将干马尾藻切成片段(段长约15cm)装入尼龙网袋(网孔2cm),每袋装入500g,加入石块500g,拉紧打结网袋口,形成马尾藻段沉底包
58.(8)海参苗底播投放:慢速开动快艇或渔船,打开尼龙包装袋,沿船行驶路线将参苗均匀散于预定海域,投放密度:1头/m2。
59.(9)马尾藻粉缓释包投放:投放海参苗种的同时,投放马尾藻粉缓释包,投放密度10个/亩。
60.(10)马尾藻段沉底包投放:投放海参苗种的同时,投放马尾藻段沉底包,投放密度10个/亩。
61.实施例4
62.为了比较本发明方法对热带海参苗种底播增殖的效果,我们采用中等规格的参苗(5.0
±
1.0g/头),进行了常规底播增殖方法(不驯化、不强化营养)和本发明的底播增殖方法的底播增殖效果比较。按照实施例1的步骤进行实验组(适应性驯化和强化营养)参苗底播增殖,除了去掉实施例1中的步骤(2)、(6)、(7)、(9)、(10)外,对照组(无适应性驯化、无强化营养)参苗的底播增殖方法步骤与实验组的方法步骤相同。
63.实验组和对照组底播增殖一个月后,进行开放底播海域海参的随机取样调查,实验组底播海域和对照组底播海域各取三个样带,每个样带的面积100m2,收集3个样带内的海参,并进行计数以及海参体重的测量,结果见表2。
64.表2本发明底播增殖方法与常规方法增殖效果比较
[0065][0066][0067]
由表2可见,实验组海参可采集到的平均海参数量为15.7头,达到对照组的1.6倍,表明其成活率高于常规方法的对照组。实验组海参的平均体重7.2g,达到对照组的1.3倍。
这一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开放海域热带海参苗种底播增殖方法具有良好的海参底播增殖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