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稻瘟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文档序号:29573445发布日期:2022-04-09 04:4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稻瘟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1.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一种杀菌制剂及其使用方法,以及在防治水稻稻瘟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稻瘟病是危害水稻的最严重疾病之一,稻瘟病流行地区水稻减产在10~20%,严重可达40~50%,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主要由稻瘟病菌引起,稻瘟病原菌属于半知菌类丛梗孢科、梨形孢属,菌丝发育的温度范围为8~37℃,以26~28℃为最适宜,适合高湿度的环境,分生孢子的形成以空气湿度达饱和时最好。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病谷及种子上越冬。带病种子、病稻草堆和以稻草沤制而未腐熟的肥料,是第二年病害的初侵染来源。越冬病菌在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生,为害秧苗、叶片、穗、节等,分别称为苗瘟、叶瘟、穗瘟和节瘟。稻瘟病菌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导致很多的抗稻瘟品种在2~3年后逐渐沦为易感品种,因此,化学方法仍然是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3.目前防治稻瘟病主要使用的药物以春雷霉素、稻瘟灵、三环唑等为主,还包括一些混合配置的药剂。春雷霉素是防治稻瘟病最主要的药物之一,有优异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人或动物体没有毒性,仅对鱼虾有低毒。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类杀菌剂的广泛使用,逐渐出现了对春雷霉素具有抗药性的稻瘟病菌,导致春雷霉素的防治效果降低甚至失败。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通过药物联合使用降低春雷霉素抗药性以提高防治作用的报道,因此,急需提供一种降低春雷霉素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稻瘟病的杀菌组合物,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之间能够产生协同作用,降低稻瘟病菌对春雷霉素的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杀菌组合物,包含春雷霉素和腐霉利,春雷霉素与腐霉利的重量之比为1~20∶5~1。
7.优选地,春雷霉素与腐霉利的重量之比为2~10∶1。
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杀菌制剂,含有上述的杀菌组合物和辅料。
9.优选地,杀菌制剂的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浓乳剂、缓释剂。
10.优选地,可湿性粉剂原料按重量份计包含1~6份春雷霉素、0.3~5份腐霉利、2~3份润湿剂、0.2~2份分散剂、1~2份消泡剂、80~100份载体。
11.优选地,所述润湿剂为聚醚改性三硅氧烷、所述分散剂为月桂亚氨基双羟丙基磺酸二钠、所述消泡剂为聚醚类消泡剂、所述载体为白炭黑。
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杀菌制剂的使用方法,所述杀菌制剂每亩用量为29.9~
36.3g。
13.优选地,所述杀菌制剂使用时稀释800~1500倍。
14.优选地,在水稻分蘖期和水稻破口初期喷洒。
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杀菌组合物、杀菌制剂或使用方法在防治水稻稻瘟病中的应用。
16.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7.在本发明的用量配比下,腐霉利能够与春雷霉素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春雷霉素对抗药性稻瘟病菌的杀灭作用,联合使用能够产生对稻瘟病更强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稻瘟病的杀菌组合物,在本发明中,若无特殊说明,所有的原料组分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市售商品。
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稻瘟病的杀菌组合物,包含春雷霉素和腐霉利。优选地,春雷霉素和腐霉利的重量配比为1~20∶5~1,进一步优选为2~10∶1,更优选为5~8∶1。
20.春雷霉素是放线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属内吸抗生素,兼有治疗和预防作用,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固体,在常温下稳定,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春雷霉素对稻瘟病的抗菌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菌丝的发育,当菌丝在水稻植株内接触春雷霉素后,菌丝肥大,细胞质颗粒化,停止伸长,其横边开始分枝,植株病斑的形成受到抑制,从而达到防治效果。春雷霉素这种抑菌性能一般在酸性的环境中表现较显著。春雷霉素的耐药性机制还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可能与作用靶点改变、代谢途径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药物外排增加、产生特异性的降解酶等原因有关。
21.腐霉利,是新型杀菌剂,属于内吸性杀真菌剂,低毒性,主要是抑制菌体内甘油三酯的合成,具有保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喷洒后可以通过作物的叶和根迅速吸收,因此,即便没有直接喷洒到药剂部分的病害也能被控制,对已经侵入到植物体内深部的病菌也有效。本发明为了寻找能够降低稻瘟病菌对春雷霉素抗药性的药物,提高春雷霉素的防治效果,尝试过氟硅唑、三唑酮、百菌清、多效唑、抑霉唑等多种药物,经过研究发现,腐霉利与春雷霉素联合使用存在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春雷霉素对抗药病菌的杀灭效果。
2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杀菌制剂,含有春雷霉素、腐霉利和辅料。本发明对制剂的剂型没有要求,可以是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浓乳剂、缓释剂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对辅料的种类没有要求,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可以包括载体、润湿剂、分散剂、防腐剂、消泡剂、助悬剂、稳定剂、增稠剂、成膜剂、色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进一步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剂型为可湿性粉剂,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1~6份春雷霉素、0.3~5份腐霉利、2~3份润湿剂、0.2~2份分散剂、1~2份消泡剂、80~100份载体;优选地,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4~6份春雷霉素、0.6~2份腐霉利、2.4~2.9份润湿剂、1.0~1.2份分散剂、1.3~1.5份消泡剂、85~95份载体;优选地,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5份春雷霉素、1份腐霉利、2.8份润湿剂、1.16份分散剂、1.44份消泡剂、90份载体;优选地,所述润湿剂为聚醚改性三硅氧烷、所述分散剂为月桂亚氨基双羟丙基磺酸二钠、所述消泡剂为聚醚类消泡剂、所述载体为白炭黑。
2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白炭黑粉碎过
筛,在搅拌机中与剩余原料混合均匀,分装。优选地,所述过筛为过150~300目筛网,更优选为过200筛网。优选地,所述分装规格为29.9~36.3g,优选为31.1~34.2g,更优选为32g。
2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药物组合物或制剂在治疗水稻稻瘟病中的应用。本发明对具体的应用方法没有限制,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种植期间使用上述可湿性粉剂加水稀释后对水稻进行喷雾。优选地,上述可湿性粉末用量为29.9~36.3g/亩,进一步优选为31.1~34.2g/亩,更优选为32g/亩。优选地,可湿性粉末使用时稀释800~1500倍,进一步优选为稀释900~1300倍,更优选为稀释1000倍。本发明对喷洒的时期和次数没有要求,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在水稻分蘖期和水稻破口初期喷洒;优选地,喷洒次数为1~3次,进一步优选为喷洒1~2次,进一步优选为1次;优选地,每次喷洒的间隔为5~7天。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1 抗药稻瘟病菌的获得
27.供试病菌的采集:采集来自江西省南昌市稻瘟病样本25份,剪取病变部位,清洗后在25~27℃条件下培养3~4天,将培养产生的孢子抖落在pda培养基上,28℃培养48h,挑选单孢菌株移至pda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培养7~10d,在温度为4℃的条件下保存备用。
28.抗药病菌的获得:将春雷霉素粉剂配置成10mg/l的稀释液,吸取1ml加入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再加入9ml的pda培养基制成含药平板。筛选时先将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在不含药的pda平板上培养7d,用打孔器打孔获得直径为5mm的菌块,置于含药pda平板上培养7d后测量菌落直径。每个单胞菌株重复3次,选取菌落直径最大的单孢菌株进行作为抗药供试菌用于后续试验。
29.实施例2 联合用药对抗药稻瘟病菌的杀菌作用
30.pda平板的制备:对照组为不含药物的pda平板,不同实验组分别按照不同配比将不同供试药物配成4、8、16、32mg/l的稀释液。各实验组取1ml药液至直径9cm的培养皿中,再加入9ml的pda培养基制成含药平板,每组重复3次。
31.单孢菌株的接种:使用实施例1中的抗药供试菌,先在不含药的pda培养基中培养7d,用打孔器获得直径为5mm的菌块接种于不同pda平板中,培养7d测量菌落直径。每组重复3次取平均值。
32.抑制率的计算:
33.生长抑制率(%)=[1-(实验组菌落直径-5mm)/(对照组菌落直径-5mm)]
×
100%
[0034]
ec50值的计算:对不同试验组药物处理浓度的对数值和抑制率进行归回分析,计算回归方程,根据获得的回归方程计算不同药物的ec
50
值。
[0035]
共毒系数(ctc)计算:
[0036]
毒力指数(ti)=标准杀菌剂ec
50
/供试杀菌剂ec
50
×
100%,
[0037]
混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物ti
×
a药物占比+b药物ti
×
b药物占比,
[0038]
混剂的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杀菌剂ec
50
/混剂ec5x
×
100%,
[0039]
共毒系数(ctc)=混剂的实际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
100%,
[0040]
以春雷霉素作为标准杀菌剂,当共毒系数≥120时认为两者存在协同作用,当<
120且≥80时认为两者为叠加作用,当<80时认为两者为拮抗作用。
[0041]
实验结果:
[0042]
表1 不同药物处理对抗药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
[0043][0044][0045]
从表1中能够看出,当春雷霉素和腐霉利在配比为20~1∶1~5范围内,混剂的共毒系数在120以上,表明在该配比范围内,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其中组别6共毒系数最高为189.66,组别7对抗药稻瘟病菌杀菌效果最好,ec
50
值为62.18mg/l。
[0046]
实施例3 春雷霉素与腐霉利杀菌制剂的制备
[004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要成分为春雷霉素和腐霉利的杀菌制剂,包含如下原料:250g春雷霉素、50g腐霉利、140g聚醚改性三硅氧烷、58g月桂亚氨基双羟丙基磺酸二钠、72g聚醚类消泡剂、4500g白炭黑。制备方法包括:先将白炭黑粉碎,过200目筛网,白炭黑粉末加入到搅拌机中,依次加入其他原料进行搅拌混合,按照每份32g进行分装,制成有效成分为春雷霉素与腐霉利5∶1的杀菌可湿性粉剂。
[0048]
实施例4 大田试验效果验证
[0049]
分组:空白组不适用任何药物,对照组使用市售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按照每亩32g加水稀释1000倍喷雾使用,实验组使用实施例4制备的杀菌可湿性粉末按照每亩32g加水稀释1000倍喷雾使用。
[0050]
试验方法:供试水稻品种为优i463(德农88),在江西省南昌市选择一处稻瘟病常发地区进行试验,使用3块试验田进行水稻种植,每块试验田面积为667m2,分别于分蘖期和
水稻破口初期按照不同分组的处理方式进行喷雾一次。其余种植管理均按照正常方式进行。
[0051]
稻瘟病级别统计方法:叶瘟病调查在分蘖期喷药后14d进行,在试验田的四角和中心位置分别取50株水稻进行统计。叶瘟病统计标准如下:
[0052]
0级:无病;
[0053]
1级:仅有小的针尖大小的褐点;
[0054]
2级:较大褐点;
[0055]
3级:小而圆以至稍长的褐色的环死灰斑,直径1~2毫米;
[0056]
4级:典型的稻瘟病斑或椭圆型,长1~2厘米,常限于两条叶脉间,病斑面积不足叶面积的2%;
[0057]
5级:典型的稻瘟病斑,受害面积小于10%;
[0058]
6级:典型的稻瘟病斑,受害面积为10~25%;
[0059]
7级:典型的稻瘟病斑,受害面积为26~50%;
[0060]
8级:典型的稻瘟病斑,受害面积为51~75%;
[0061]
9级:全部叶片死亡。
[0062]
穗颈瘟病在水稻破口初期喷药后14d进行调查,在试验田的四角和中心位置分别取50株水稻进行统计。穗颈瘟病统计标准如下:
[0063]
0级:无病
[0064]
1级:发病率低于1%;
[0065]
3级:发病率为1~5%;
[0066]
5级:发病率为6~25%;
[0067]
7级:发病率为26~50%;
[0068]
9级:发病率为51~100%;
[0069]
稻瘟指数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0070]
稻瘟指数=∑(病级株数
×
病级代表值)/(株数总和
×
发病最重一级的代表值)
[0071]
表2 不同组处理叶瘟病和穗颈瘟病的稻瘟指数
[0072]
组别叶瘟病穗颈瘟病空白组0.430.39对照组0.280.26试验组0.180.14
[0073]
从表2中能够看出,春雷霉素和腐霉利联合使用对水稻进行喷洒能够对叶瘟病和穗颈瘟病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高于统计量春雷霉素单独使用,说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产生协同作用,增强春雷霉素的治疗效果。
[007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