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在制备口罩中的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64183发布日期:2022-05-18 00:2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抗菌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在制备口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目前,一般防护口罩只能起到阻挡病毒颗粒通过的作用,但并不能达到杀灭和抑制病毒活性的目的,也就是说普通口罩的防护效果是有限的;同比,目前市售抗病毒口罩对细菌具有一定的防护效果,但对甲型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冠状病毒hcov229e 等病毒的杀灭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存在见效慢,时效性较短,工艺复杂等一系列的问题。
3.中国发明专利cn2597013a公开了一种杀菌保健口罩,所述的口罩含有里层与外层,在里层与外层之间设置有杀病毒层,该杀病毒层由溶菌酶的pp过滤材料制成;所述口罩通过溶菌酶达到杀菌杀病毒的效果,但是受到溶菌酶活性限制,所述口罩存在抗菌抗病毒时间较短的缺陷。再者,中国发明专利cn202110185847.1 公开了一种抗病毒口罩,其中存在处理方法复杂,生产效率低,见效慢的缺点。可见目前现有的抗菌抗病毒口罩存在工艺复杂,见效慢以及持续时间短等缺陷。因此,亟需研究开发一款操作简单,安全,无毒,无刺激,且具有速效稳定持久功能集一体的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的抗菌抗病毒口罩存在生产工艺复杂,见效慢以及口罩防护有效时间短等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并将其用于制备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中,使得所制备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集抗菌抗病毒功能速效稳定、且持久防护等功能于一体,解决了现有的防护口罩存在的缺陷,使用更加安全,避免人员感染。
5.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病毒抗菌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纳米银溶胶0.5-2份、有机抗菌剂1-5份、助溶剂8-15份、高分子粘合剂5-15份以及水50-80份。
7.进一步的,一种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所述的抗病毒抗菌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纳米银溶胶1-1.5份、有机抗菌剂2-4份、助溶剂10-12份、高分子粘合剂12-14份以及水52-76份。
8.具体的,本发明所提供的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是一种含有无机、有机材料的复合抗病毒抗菌液。
9.进一步的,一种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所述的纳米银溶胶为平均粒径20-30纳米单质溶胶。
10.进一步的,一种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所述的有机抗菌剂选自三甲氧基硅丙基二甲基十八烷基氯化铵、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2,4, 4-三氯-2-羟基二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11.进一步的,一种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所述的助溶剂选自乙醇、乙二醇、丙二醇、甲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12.进一步的,一种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所述的高分子粘合剂选自水溶性高分子丙烯酸酯乳液或水溶性聚氨酯乳液中至少一种。
13.进一步的,一种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所述的水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14.一种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s1、按重量份,将所述有机抗菌剂与所述助溶剂进行混合,并在 60-70℃下搅拌至所述有机抗菌剂完全溶解,得到均匀透明的溶液a;
16.s2、向所述溶液a中加水,继续搅拌,得到均匀透明的溶液b;
17.s3、将所述高分子粘合剂加入所述溶液b中,并在40-50℃下搅拌,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白色乳液c;
18.s4、往所述白色乳液c中加入所述纳米银溶胶并搅拌均匀,即得到黄色乳液状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
19.具体的,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20.s1、按重量份,将所述有机抗菌剂与所述助溶剂进行混合,并在 60-70℃下搅拌至所述有机抗菌剂完全溶解,得到均匀透明的溶液a;其中:该步骤中搅拌速率为800-1000rpm,搅拌时间为20-30分钟;
21.s2、向所述溶液a中加水,继续搅拌,得到均匀透明的溶液b;
22.s3、将所述高分子粘合剂加入所述溶液b中,并在40-50℃下搅拌,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白色乳液c;其中:该步骤中搅拌速率为 1200-1500rpm,搅拌时间为30-60分钟;
23.s4、往所述白色乳液c中加入所述纳米银溶胶并搅拌均匀,即可以得到一种稳定的、均匀的黄色乳液状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其中:在该步骤中搅拌速率为1200-1500rpm,搅拌时间为30-60分钟。
24.一种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在制备口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在制备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中的应用。具体的,所制备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具有对甲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快速高效的杀灭效果。
25.进一步的,一种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在制备口罩中的应用:对口罩最外层的无纺布进行所述抗病毒抗菌液的浸轧处理,得到抗病毒抗菌的无纺布;将所述抗病毒抗菌的无纺布作为口罩最外层进而制得所述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其中:所述的抗病毒抗菌的无纺布制备过程如下:将所述无纺布放卷;然后在室温下浸轧所述抗病毒抗菌液,使所述无纺布的带液率为80-100%;然后在80-120℃下烘干;收卷;分切;包装;得到所述抗病毒抗菌的无纺布。
26.具体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抗病毒抗菌液具有长效的抗病毒抗菌的功能,适于将其用于制备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中;所述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的最外层为纤维无纺布层,在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的制备过程中只需采用所述的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对口罩的最外层无纺布进行浸轧处理,烘干;然后按照公知的口罩生产工艺进行口罩加工,即可制得该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
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8.(1)本发明提供的抗病毒抗菌液是一种安全、无毒、无刺激且具有速效和长效等功效的抗病毒抗菌液。
29.(2)通过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长效抗病毒抗菌液对口罩最外层的纤维无纺布进行浸轧处理,赋予了本发明制备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对甲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快速高效的杀灭效果;本发明的这种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的使用大幅降低了人员感染的风险,使用更加安全,且无毒无刺激,达到了安全、速效且长效的抗菌抗病毒功效。
30.(3)本发明制备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只需在现有口罩生产工艺基础上对口罩最外层无纺布进行浸轧、烘干,其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最重要的是本发明制备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集抗菌抗病毒功能速效稳定、且持久防护等功能于一体,解决了现有的防护口罩所存在的抗菌抗病毒时间较短以及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和见效慢等缺陷;本发明制备的口罩使用更加安全,可以避免人员交叉感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实施例1
33.一种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纳米银溶胶 1.5份、有机抗菌剂4份、助溶剂10份、高分子粘合剂13份以及去离子水65份;其中:纳米银溶胶采用平均粒径25纳米的单质溶胶;有机抗菌剂选自三甲氧基硅丙基二甲基十八烷基氯化铵;助溶剂选自乙醇;高分子粘合剂选自水溶性高分子丙烯酸酯乳液。
34.上述实施例1中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5.s1、按重量份,将4份的三甲氧基硅丙基二甲基十八烷基氯化铵 (有机抗菌剂)与10份的乙醇(助溶剂)进行混合,并在65℃下以 800rpm的速率搅拌25分钟,搅拌至有机抗菌剂完全溶解,即得到均匀透明的溶液a;
36.s2、向上述溶液a中加65份去离子水,并继续搅拌,得到均匀透明的溶液b;
37.s3、将13份的水溶性高分子丙烯酸酯乳液(高分子粘合剂)加入上述的溶液b中,并在40℃下以1200rpm的速率搅拌45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白色乳液c;
38.s4、往上述的白色乳液c中加入1.5份的纳米银溶胶并以1500rpm 的速率搅拌35分钟,即可以得到一种稳定的、均匀的黄色乳液状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
39.实施例2
40.一种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纳米银溶胶0.5份、有机抗菌剂2份、助溶剂15份、高分子粘合剂7份以及去离子水52份;其中:纳米银溶胶采用平均粒径20纳米的单质溶胶;有机抗菌剂选自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助溶剂选自脂肪酸酯;高分子粘合剂选自水溶性高分子丙烯酸酯乳液。
41.上述实施例2中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2.s1、按重量份,将2份的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有机抗菌剂)与15份的脂肪酸酯(助溶剂)进行混合,并在60℃下以1000rpm 的速率搅拌20分钟,搅拌至有机抗菌剂完全溶解,即得到均匀透明的溶液a;
43.s2、向上述溶液a中加52份去离子水,并继续搅拌,得到均匀透明的溶液b;
44.s3、将7份的水溶性高分子丙烯酸酯乳液(高分子粘合剂)加入上述的溶液b中,并在50℃下以1300rpm的速率搅拌6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白色乳液c;
45.s4、往上述的白色乳液c中加入0.5份的纳米银溶胶并以1200rpm 的速率搅拌60分钟,即可以得到一种稳定的、均匀的黄色乳液状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
46.实施例3
47.一种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纳米银溶胶 2份、有机抗菌剂3份、助溶剂9份、高分子粘合剂10份以及蒸馏水76份;其中:纳米银溶胶采用平均粒径30纳米的单质溶胶;有机抗菌剂选自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助溶剂选自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高分子粘合剂选自水溶性聚氨酯乳液。
48.上述实施例3中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9.s1、按重量份,将3份的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有机抗菌剂) 与9份的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助溶剂)进行混合,并在70℃下以900rpm的速率搅拌30分钟,搅拌至有机抗菌剂完全溶解,即得到均匀透明的溶液a;
50.s2、向上述溶液a中加76份蒸馏水,并继续搅拌,得到均匀透明的溶液b;
51.s3、将10份的水溶性聚氨酯乳液(高分子粘合剂)加入上述的溶液b中,并在45℃下以1500rpm的速率搅拌3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白色乳液c;
52.s4、往上述的白色乳液c中加入2份的纳米银溶胶并以1300rpm 的速率搅拌45分钟,即可以得到一种稳定的、均匀的黄色乳液状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
53.应用例1
54.将上述实施例1的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用于制备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中;且所述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的最外层为纤维无纺布层,采用上述实施例1制备的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对口罩的最外层无纺布进行浸轧处理,制得抗病毒抗菌的无纺布;将制备的抗病毒抗菌的无纺布作为口罩最外层,然后按照公知的口罩生产工艺进行口罩加工,即可制得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所制备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具有安全、速效、长效的抗病毒抗菌功效;
55.其中:抗病毒抗菌的无纺布制备过程如下:将无纺布放卷;然后在室温下浸轧上述实施例1的长效抗病毒抗菌液,一浸一轧使无纺布的带液率为90%;然后在100℃下烘干;收卷;分切;包装;即可得到抗病毒抗菌的无纺布。
56.应用例2
57.将上述实施例2的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用于制备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中;且所述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的最外层为纤维无纺布层,采用上述实施例2制备的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对口罩的最外层无纺布进行浸轧处理,制得抗病毒抗菌的无纺布;将制备的抗病毒抗菌的无纺布作为口罩最外层,然后按照公知的口罩生产工艺进行口罩加工,即可制得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所制备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具有安全、速效、长效的抗病毒抗菌功效;
58.其中:抗病毒抗菌的无纺布制备过程如下:将无纺布放卷;然后在室温下浸轧上述实施例2的长效抗病毒抗菌液,一浸一轧使无纺布的带液率为80%;然后在120℃下烘干;收卷;分切;包装;即可得到抗病毒抗菌的无纺布。
59.应用例3
60.将上述实施例3的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用于制备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中;且所述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的最外层为纤维无纺布层,采用上述实施例3制备的长效的抗病毒抗菌液对口罩的最外层无纺布进行浸轧处理,制得抗病毒抗菌的无纺布;将制备的抗病毒抗菌的无纺布作为口罩最外层,然后按照公知的口罩生产工艺进行口罩加工,即可制得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所制备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具有安全、速效、长效的抗病毒抗菌功效;
61.其中:抗病毒抗菌的无纺布制备过程如下:将无纺布放卷;然后在室温下浸轧上述实施例3的长效抗病毒抗菌液,一浸一轧使无纺布的带液率为100%;然后在90℃下烘干;收卷;分切;包装;即可得到抗病毒抗菌的无纺布。
62.检测:
63.一、检测上述应用例1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的抗病毒功效:
64.(1)冠状病毒229e灭活试验(5.0min),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标iso 18184-2019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antiviralactivity of textile products进行测试,检测结果显示抗病毒性能为99.19%;说明了本发明制备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具有优异的抗病毒性能。
65.(2)甲型流感病毒h1n1灭活试验(5.0min),按照iso 18184-2019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antiviral activity of textileproducts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抗病毒性能为99.68%;说明了本发明制备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具有优异的抗病毒性能。
66.二、检测上述应用例1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的抗菌功效:
67.(1)大肠杆菌,按照ws/t 650-2019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 5.2.4浸渍杀菌实验,检测出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99%;说明了本发明制备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
68.(2)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照ws/t 650-2019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5.2.4浸渍杀菌实验,检测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99%;说明了本发明制备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
69.(3)铜绿假单胞菌,按照ws/t 650-2019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5.2.4浸渍杀菌实验,检测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性能≥99%;说明了本发明制备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
70.三、多次皮肤刺激试验:按照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2.3.3.3.3 进行检验,检测出本发明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对皮肤刺激强度属无刺激性。
71.四、毒性检测: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3.2规定方法执行,经口急性毒理试验,检测显示本发明的新型抗病毒抗菌防护口罩,实际为无毒级别。
72.上述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凡由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