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战略性深耕缓解石灰质土壤烟草连作障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867700发布日期:2022-04-30 15:5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战略性深耕缓解石灰质土壤烟草连作障碍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战略性深耕缓解石灰质土壤烟草连作障碍的方法。


背景技术:

2.连作障碍是指连续在同一块土壤上栽培同种作物或近缘作物引起的作物生长发育异常,例如作物生长状况变差、产质量降低、及病虫害发生加剧等现象的发生。目前中国由于耕地面积有限、种植条件的制约及经济利益的驱动等,作物连作已成为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烟草种植,我国主要烟区因长期连作、浅耕等不适宜耕作,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酸化、土壤养分供应失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烟叶的可持续生产。
3.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增产措施,通过耕作创造健康理想的耕层结构是减缓连作障碍、提高土壤生产力的重要调控途径。按照耕作措施对土壤影响的深度和强度,耕作包括传统翻耕、旋耕、深耕及免耕。但现有耕作技术易引起土壤耕层变浅、土壤紧实、土壤耕性变差。对于连作障碍严重的烟田,在实践中有采用挖土机进行深翻耕的,虽然这种方式对于缓解植烟土壤连作障碍有效,但由于大量底层生土混入耕层,导致在生土未熟化的前几年产量会明显下降,而且其成本非常高,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可推广性不高。
4.一种提高西南烟区烟田水肥利用效率和土壤质量的方法(cn 110178478 a)采用在烟田深挖填埋秸秆的方式来提高烟田水肥利用效率,实现烟田土壤改良,该方法将秸秆埋至耕层底部,将秸秆抬高的小区回填成垄,有利于烟田保水抗旱,但该技术应用于坡耕地时在遭遇密集降雨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内涝,且微生物在分解秸秆时亦会伴随大量氮素消耗,烟苗移栽后前期需大量氮素,二者构成拮抗关系,不利于烟苗生长。一种烟草种植的方法(cn 1470159a),采用深浅垄沟、宽窄垄行相间的烟垄结构,以人工改变深沟的疏堵以实现排水蓄水,通过浅沟给水灌溉,增强烟田的排水抗涝能力和节水灌溉,然而紫色土区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在移栽初期气候条件较为干旱,且坡耕地往往处于山区,场外取水灌溉多有不便,不能保证水源充裕。一种烟草种植的垄作方法(cn 107278609 a),采用垄侧栽烟、垄沟供水、开槽施肥的方式,提高水肥利用率,但是一则在移栽初期缺乏场外水源进行灌溉,后期降水过多,烟植于垄侧易受涝,二则在团棵期和旺长期都需要进行犁土倒垄,操作较为复杂,倒垄时上翻的土容易压叶,费时费力,三则对于烟田保水增水意义不大。
5.石灰质紫色土旱坡地有着良好的光热条件,土壤养分、矿质含量丰富,但土层浅、土质疏松、保水抗旱能力差,紫色土母岩多为富含钾素的疏松易崩解的泥页岩。紫色土区普遍存在降水季节分布不均的问题,烤烟还苗期和伸根期(4月-5月)降水量小,不利于烟苗存活和根系生长,时至烤烟旺长期和成熟期(5-8月)降水量大,烟田易内涝。随着石灰质土壤烟草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出现养分失衡、土传病害增加、土壤环境恶化等诸多影响土壤健康和烟草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连作障碍,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烟草种植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1)植烟土壤肥料施用量较高,但养分利用率偏低;2)烟草真菌型土传病
害(如黑胫病、根黑腐病)的危害程度增大;3)农药的过量使用引起农残超标,同时病害的抗药性明显增强。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连作障碍引起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有关,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不仅导致土壤养分转化速率和活性下降,而且导致土传病原生物丰度增加,造成土传病害频发,直接影响烟叶的生长和产量,也影响到烟农增收和烟草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由于烟草连作引起的土壤养分失衡、土壤环境恶化、土传病害加重等连作障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战略性深耕缓解石灰质土壤烟草连作障碍的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地表排水网和土壤隔间相结合形成双层控水网络,避免根际微生态失衡,减少酚酸类物质的分泌,同时阻止以水为媒介的烟草病害株间传播,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并提高烟株对钾的吸收能力。
7.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战略性深耕缓解石灰质土壤烟草连作障碍的方法,包括:步骤1:战略性深耕:利用垂直超深旋耕机对薄层石灰质紫色土烟草连作坡地进行横向耕作,同时对土壤层和土壤层下方的母岩层进行360
º
旋削粉碎,形成母岩碎屑暗槽(4)和疏松物质层相间的土壤剖面结构;利用垂直超深旋耕机在坡地两端和中部的位置进行顺坡耕作,在疏松土壤层下方形成相互连通的地下暗槽排水体系;步骤2:旋耕起垄,移栽烟苗:在坡地上施加有机肥,然后采用旋耕机对坡地进行浅翻,浅翻后进行顺坡起垄,在顺坡垄沟和横向硬质隔挡的分隔下,土层下疏松土壤与硬质隔挡交错分布形成相对独立的土壤隔间,然后通过先盖膜再移栽的方式将烟苗移栽至坡地中;步骤3:揭膜上厢,建排水沟:烟株进入团棵期后,进行揭膜上箱,同时在坡顶和坡底开设两条横向明沟,在坡地两侧和中部开设数条沿顺坡方向的纵向明沟,横向明沟和纵向明沟形成地表排水体系;步骤4:打顶除芽,烟叶采收:进行打顶除芽,并施用防反顶药剂,分期采收充分成熟的烟叶。
8.采用该技术方案,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1)战略性深耕在进行土壤和母岩的360
°
旋削粉碎时,土层能够同时保持较高的肥力,使养分含量低的下层生土和母岩碎屑不上翻,达到缓解连作障碍和提升土壤质量的目的。
9.(2)能够使土壤隔间内的土壤微环境形成隔离。由于连作土壤中普遍存在他土壤微环境失衡的现象,即为在同一片土地中连续耕作一种植物,土壤所含微生物种类必然趋向单一化,该种微生物种类单一化的现象不利于对病菌与害虫的抑制,从而造成土地的连作障碍,该种土壤隔间能够缓解土壤微环境失衡对周围烟株的不利影响,防止土传病害大范围产生,将土地连作障碍的不利后果降到最低。
10.(3)在降雨不足时能够满足烟株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在战略性横坡耕作时,旋耕机中存在的缝隙,得到耕作的土壤形成疏松物质层和母岩碎屑暗槽,未被耕作的区域形成硬质隔挡,其中硬质隔挡质地紧实,能够有效地将水分和养分截流在土壤隔间内,在降雨不
足使其满足烟株生长发育的水分需要,提高了土壤的保水能力。
11.(4)防止降水过多影响根际生物圈平衡。与等高线垂直的顺坡耕作能在横向的硬质隔挡的两端形成开口,并保持硬质隔挡的主体连贯,在不影响保水效果的同时,在降雨量较大时水分能够由上述开口顺坡流出,从而起到调控土壤隔间内的水位,防止过多水分影响土壤隔间内的根际生物圈平衡。
12.(5)提高植烟土壤钾元素平衡。现有研究表明,在石灰质紫色土母岩中富含钾元素,上述已知,在战略性横坡深耕中,对紫色土壤的母岩进行了破碎,并形成了具有较高保水性的母岩凹槽,母岩凹槽由于其可长时间驻留大量水分,其内部塘积的水分长时间浸泡母岩碎屑,将紫色土壤中丰富的钾元素浸提出来,可明显提高植烟土壤的钾元素水平。
13.(6)利于烟株的根系生长。土壤隔间内的土壤相较于硬质隔挡较为输送,根系下扎难度较低,该种土壤性质有利于烟草根系向下伸展、下扎和发育,根部是烟碱的合成器官,强壮的根系更有利于烟株对养分、水分的吸收,进而促进烟碱的合成,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
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战略性深耕的深度为45-60cm,耕作时间为10-12月,耕作频次为3-5年一次,具体视植烟土壤连作障碍发生程度。
15.进一步的,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横向耕作:利用垂直超深旋耕机对薄层石灰质紫色土烟草连作坡地沿等高线方向进行往复式耕作,同时对土壤层和母岩层进行360
º
旋削粉碎,垂直超深旋耕机相邻两个旋削碎土刀头之间形成未耕作区,在未耕作区的疏松土壤层下方形成横向分布的硬质隔挡;旋削碎土刀头的作业范围形成耕作区,在耕作区形成疏松物质层,耕作区底层的母岩被局部破碎形成凹槽,母岩碎屑堆积在凹槽内;步骤1.2:顺坡耕作:利用垂直超深旋耕机在坡地两端和中部的位置进行顺坡耕作,形成数条耕作带,将横向分布的硬质隔挡打断,在疏松土壤层下方形成相互连通的地下暗槽排水体系。
16.进一步的,步骤1.1中,耕作区对土壤和母岩的粉碎宽度为40cm,未耕作区疏松土壤层下方的硬质隔挡的宽度为10-15cm,所述硬质隔挡包括土壤硬质隔挡和母岩硬质隔挡。
17.进一步的,步骤2中,施肥量在640千克/公顷以上,浅翻深度为10-14cm,顺坡起垄的垄距为1.1m-1.3m,垄顶与垄沟的高差大于30cm。
18.进一步的,步骤2中,相邻烟苗的间距为55-60cm,每亩种植1000-1200株。
19.进一步的,步骤3中,坡地四周的明沟深度大于其他明沟的深度,明沟的深度低于垄沟底部10-12cm。通过该种方案,可形成地表排水体系,该体系在降雨集中时可快速排出烟田中的地表水,避免受涝,同时,明沟较深的深度可降低烟株根系土壤水位,排出垄内积水,降低土壤湿度,进一步阻断黑胫病和根黑病的株间传播。
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的具体步骤为:进行除芽时,保留一无病壮芽作为接杆侧芽,长至4-5片叶片时再将该壮芽的顶部打去,并施用防反顶药剂。该方法可去除顶端优势,促进烟株体内养分重新调整分配,提高中上部烟叶产质量,分期适时采收充分成熟的烟叶。
2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 能够使土壤隔间内的土壤微环境形成隔离。由于连作土壤中普遍存在他土壤微环境失衡的现象,即为在同一片土地中连续耕作一种植物,土壤所含微生物种类必然趋
向单一化,该种微生物种类单一化的现象不利于对病菌与害虫的抑制,从而造成土地的连作障碍,该种土壤隔间能够缓解土壤微环境失衡对周围烟株的不利影响,防止土传病害大范围产生,将土地连作障碍的不利后果降到最低。
22.2. 在降雨不足时能够满足烟株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在战略性横坡耕作时,旋耕机中存在的缝隙,得到耕作的土壤形成疏松物质层和母岩碎屑暗槽,未被耕作的区域形成硬质隔挡,其中硬质隔挡质地紧实,能够有效地将水分和养分截流在土壤隔间内,在降雨不足使其满足烟株生长发育的水分需要,提高了土壤的保水能力,且充足的水分能够抑制根系分泌酚酸类化杆物质,缓解烟草代际间化感自毒的发生,每个土壤隔间相对独立保持水分、养分,一间失稳不会殃及其余烟株。
23.3. 防止降水过多影响根际生物圈平衡。与等高线垂直的顺坡耕作能在横向的硬质隔挡的两端形成开口,并保持硬质隔挡的主体连贯,在不影响保水效果的同时,在降雨量较大时水分能够由上述开口顺坡流出,从而起到调控土壤隔间内的水位,防止过多水分影响土壤隔间内的根际生物圈平衡。
24.4.提高植烟土壤钾元素水平。现有研究表明,在石灰质紫色土母岩中富含钾元素,上述已知,在战略性横坡深耕中,对紫色土壤的母岩进行了破碎,并形成了具有较高保水性的母岩凹槽,母岩凹槽由于其可长时间驻留大量水分,其内部塘积的水分长时间浸泡母岩碎屑,将紫色土壤中丰富的钾元素浸提出来,可明显提高植烟土壤的钾元素水平。
25.5.利于烟株的根系生长。土壤隔间内的土壤相较于硬质隔挡较为输送,根系下扎难度较低,该种土壤性质有利于烟草根系向下伸展、下扎和发育,根部是烟碱的合成器官,强壮的根系更有利于烟株对养分、水分的吸收,进而促进烟碱的合成,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
附图说明
26.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发明的烟田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6月份不同耕作处理土层容重变化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7月份不同耕作处理土层容重变化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8月份不同耕作处理土层容重变化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12月份不同耕作处理土层容重变化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6月份不同耕作处理土壤含水量变化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7月份不同耕作处理土壤含水量变化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的8月份不同耕作处理土壤含水量变化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的12月份不同耕作处理土壤含水量变化示意图。
27.图10是垂直超深旋耕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战略性耕作后土壤剖面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母岩层,2-土壤层, 3-硬质隔挡,4-母岩碎屑暗槽,5-马达,6-传动箱,7-连接法兰,8-螺旋轴,9-螺旋叶片,10-粉垄刀,11-钻尖,12-垄,13-土壤硬质隔挡,14-母岩硬质隔挡。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30.下面结合图1-图9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31.实施例一:一种基于战略性深耕缓解石灰质土壤烟草连作障碍的方法,包括:步骤1:战略性深耕步骤1.1:利用垂直超深旋耕机对薄层石灰质紫色土烟草连作坡地进行战略性深耕,将垂直超深旋耕深耕不乱土层的技术优势与紫色土母岩(泥页岩)松软的独特性质相结合,同时对土壤层和母岩层进行360
°
旋削粉碎,采用战略性深耕区别于传统耕作的显著特点是深耕破碎母岩的同时保持耕层土壤的较高肥力,养分含量低的下层生土和母岩碎屑不上翻,达到缓解连作障碍和提升土壤质量的目的。
32.垂直超深旋耕机的结构如图10所示,包括马达5,所述马达5连接有传动箱6,传动箱6通过连接法兰7连接有数个螺旋轴8,螺旋轴8的下部设置有螺旋叶片9,螺旋叶片9的边缘设置有粉垄刀10,螺旋轴8的下端设置有钻尖11。相邻两个螺旋叶片9之间的距离为10-15cm。
33.步骤1.1垂直超深旋耕机相邻两个旋削碎土刀头间距为10-15cm,横向耕作时耕作区与未耕作区交替分布,耕作区对土壤和母岩的粉碎宽度为40cm,未耕作区疏松土壤层下方产生宽度为10-15cm的硬质隔挡。如图11所示,所述硬质隔挡包括土壤硬质隔挡13和母岩硬质隔挡14,底层的母岩被局部破碎产生凹槽,母岩碎屑堆积在凹槽内,形成母岩碎屑暗槽和疏松物质层深浅相间的土壤剖面构型。
34.战略性深耕的耕作季节选择烟叶采收完成后小春作物种植前,一般在10-12月,耕作深度控制在45-60cm,耕作频次可以设置为3-5年进行一次战略性深耕,具体视植烟土壤连作障碍发生程度,耕作方向为横向耕作,即垂直超深旋耕机的行进方向沿等高线方向进行往复式耕作。
35.步骤1.2:横坡耕作后在靠近坡地两端位置采用顺坡耕作(机具行进方向垂直于等高线方向)设置2条耕作带,若坡耕地较宽,可在地块中部适当增加顺坡耕作的条带数,将横向分布的硬质隔挡打断,目的是在疏松土壤层下方形成相互连通的地下暗槽排水体系,在雨季时可控制凹槽内的水位,防止水分过多影响根际生物圈平衡。
36.将石灰质紫色土母岩富含钾素与植烟土壤连作易缺钾相联系,战略性深耕将石灰质紫色土破碎后产生的母岩碎屑极易风化形成土,同时母岩凹槽由于其强的保水性可长时间驻留大量水分,凹槽内塘积的水分长时间浸泡母岩碎屑,将泥页岩中丰富的钾素浸提出来,明显提高植烟土壤钾素水平。
37.步骤2:旋耕起垄,移栽烟苗在烟苗移栽前采用常规旋耕机进行浅翻,旋耕之前施加有机肥,施肥量在640千克/公顷以上,均匀撒于地表后再用旋耕机进行一次普通旋耕,深度在12厘米左右。
38.耕作后利用起垄机进行顺坡起垄,即起垄方向垂直于等高线方向,垄顶与垄沟高差为30厘米以上,相邻两垄的垄顶间距在1.2米左右,烟苗移栽采用先盖膜再移栽的膜上移栽方法,相邻烟苗的距离控制在55-60cm,每亩种植烟苗1000-1200株,移栽后常规大田管
理。
39.在顺坡垄沟和横向硬质隔挡的分隔下,土层下疏松土壤与硬质隔挡交错分布形成相对独立的土壤隔间,较为紧实的横向隔挡阻断壤中流,有效抑制养分随水分由坡顶向坡脚迁移,阻断下层水肥流失,在降水稀少的情况下保证还苗期和伸根期水分充足,满足烟草生长发育需求,充足的水分还可抑制根系分泌酚酸类化感物质,缓解烟草代际间化感自毒的发生,每个土壤隔间相对独立保持水分、养分,一间失稳不会殃及其余。
40.土壤隔间内土壤较硬质隔挡疏松,有利于烟草根系向下伸展、下扎,根部是烟碱的合成器官,强壮的根系更有利于烟株对养分、水分的吸收,进而促进烟碱等的合成,提高烟叶产质量。
41.步骤3:揭膜上厢,建排水沟烟株进入团棵期后,利用培土机进行揭膜上厢的同时进行开沟,避免单独开沟带来额外工作量,在沿坡地四周开4条深的明沟,同时视坡度大小在烟田内开数条沿顺坡方向的明沟,坡度较大的坡耕地每隔8-10垄开一条明沟,坡度较小的坡耕地明沟应更密集,明沟的深度低于垄沟底部10cm左右,明沟形成的地表排水体系在降雨集中时可快速排出烟田内地表水,避免烟垄受涝,同时,深挖沟可降低烟株根系土壤水位,排出垄内积水,降低土壤湿度,有效阻断黑胫病和根黑腐病的株间传播。
42.步骤4:打顶除芽,烟叶采收在适宜时机进行打顶除芽操作,在除芽时,可留一无病壮芽作为接杆侧芽,长至4-5片叶片时将再将其顶部打去,并施用防反顶药剂,此法可去除顶端优势,促进烟株体内养分重新调整分配,提高中上部烟叶产质量,分期适时采收充分成熟的烟叶。
43.在本实施例中,对战略性深耕下的土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其具体结果为:战略性深耕与常规耕作相比土壤容重显著减小(p《0.01),特别是耕层以下(图2-5)。实例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t1:战略性深耕,耕深为50 cm;t2:战略性深耕,耕深为35 cm;t3:常规耕作,耕深为12 cm(其余实施例同上)。土壤垂直方向上,t3处理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然而战略性深耕(t1和t2处理)却表现出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层15-30 cm土壤容重明显小于其他土层。对于不同耕作处理,上坡与下坡土壤容重差异不明显(p》0.05)。随着耕作时间的增加,t1和t2处理土壤容重由于自然沉降作用不同土层呈现一定增大趋势,其中土壤表层(0-15 cm)增大最为明显,土层15-30 cm土壤容重变化较小,土层30-45 cm和45-60 cm土壤容重虽然增大但仍明显小于t3处理。对于土壤表层(0-15 cm),不同处理的土壤容重无明显差异;对于土层15-30 cm,t1处理上坡和下坡相比t3处理土壤容重分别减小了22.32%和24.71%,t2处理上坡和下坡相比t3处理土壤容重分别减小了21.64%和21.85%;对于土层30-45 cm,t1和t2处理下坡相比t3处理土壤容重分别减小了29.07%和24.07%。
44.土壤紧实度也叫土壤穿透阻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烤烟根系下扎的难易程度。战略性深耕与常规耕作相比土壤紧实度显著减小(p《0.05),但不同坡位减小程度有所不同(表1)。对于土层0-10 cm,t1和t2处理上坡土壤紧实度与t3处理无显著差异,但下坡差异显著(p 《0.05);对于土层10-20 cm,t1和t2处理上坡土壤紧实度与t3处理差异显著(p 《0.05),而下坡却无显著差异;对于土层20-30 cm,t1处理下坡土壤紧实度与t3处理差异显著(p 《0.05),但t2处理下坡土壤紧实度与t3处理无显著差异。
45.注:不同字母表示相同部位不同耕作处理在p 《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表1中的ab表示t2与t1和t3都没有显著差异。
46.在本实施例中,对土壤水分和储水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具体结果为:战略性深耕对于增大土壤含水量作用明显,不同时期战略性深耕的坡地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常规耕作(图6-9)。对于2021.6.21,由于刚降过雨,不同耕作处理土壤含水量都较高,t3处理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而t1和t2处理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如图6所示),表明战略性深耕明显增大了深层土壤含水量。对于2021.7.14和2021.8.12,由于该时期雨水较少,t3处理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均较低,但t1和t2处理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均明显高于t3处理(图7、图8)。对于2021.12.3,在战略性深耕实施半年多的冬季,不同耕作处理土壤表层(0-15 cm)差异不明显,但是土壤深层t1和t2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仍明显高于t3处理(如图2所示)。
47.不同耕作处理土壤贮水量由大到小排序为t1》t2》t3(表2),对于上坡,三者差异显著,t1和t2处理分别比t3处理高125.69%和66.02%;对于下坡,t1和t2处理分别比t3处理高34.99%和6.58%,t1处理显著高于t2和t3处理,但t2处理与t3处理差异不显著。常规耕作处理(t3)上坡土壤贮水量显著小于下坡,然而战略性深耕(t1和t2)处理中不同坡位土壤贮水量无明显差异(如表2所示)。
48.注:不同字母表示相同坡位不同耕作处理在p 《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同种耕作处理不同坡位在p 《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49.对战略性深耕方法下的烤烟的团棵期、旺长期、成熟期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实验,其具体结果为:由表3看出,在烟叶团棵期,战略性深耕对烟叶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对株高和株径的影响较小,不同深度超深旋耕处理与t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战略性深耕50cm处理叶长、叶宽均显著高于常规处理(p《0.05)。
50.在烤烟旺长期,战略性深耕处理下烤烟生长发育均优于常规耕作,各农艺性状指标最大值均出现在50 cm战略性深耕处理,且株径、叶长和叶宽与t3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51.在烤烟成熟期,与常规耕作处理相比,战略性深耕可明显提高烤烟的株高、株径、叶长和叶宽,且各项农艺指标与t3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综合比较发现,在烤烟旺长期和成熟期,战略性深耕对农艺性状的影响更为突出,尤其是战略性深耕50 cm处理促生效
果最佳。
52.注:不同字母表示相同坡位不同耕作处理在p 《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53.在本实施例中,对战略性深耕下烟草生物量和烟草产质量进行了实验,其具体结果为:由表4可以看出,采用战略性深耕技术,烟草根、茎、叶及总生物量均呈现较大幅度增加,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根、茎、叶及总生物量含量也增加,战略性深耕50 cm处理下根、茎、叶及总生物量含量较常规耕作分别增加59.15%、89.93%、96.30%和86.31%。
54.由表5分析可知,不同处理烟草经济性状存在明显的差异。各处理的产量与中上等烟比例均高于常规耕作,且战略性深耕50 cm优于战略性深耕35 cm处理组,其中上等烟比例达到92.20%,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55.由表6分析可知,烤烟从团棵期到成熟期,黑胫病呈增加趋势。烤烟生长各个时期战略性耕作处理黑胫病发病率均低于t3处理。到烟叶采烤前, 由于不断降雨,导致黑胫病大面积爆发,使得成熟期黑胫病发病率较高。在成熟期与t3相比,t1处理和t2处理烤烟黑胫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78.10%、64.27%。
5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