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芋软腐病的增效组合物

文档序号:30181202发布日期:2022-05-26 13:25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芋软腐病的增效组合物

1.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芋软腐病的增效组合物。


背景技术:

2.芋属天南星科芋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球茎富含淀粉、维生素和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世界各地广为栽培的蔬菜和粮食作物。目前广西已成为全国芋头的主要产区之一。
3.芋软腐病也称芋头腐败病,其是芋头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芋软腐病主要为害叶柄基部或地下球茎,叶柄基部染病时,初生水浸状、暗绿色、无明显边缘的病斑,扩展后叶柄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或叶片变黄而折倒;球茎染病时,球茎逐渐腐烂。芋软腐病急剧发生时病部迅速软化,腐败,终至全株枯萎倒伏,病部散发出恶臭味。经研究发现,芋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在种植过程中经常通过喷施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或1:1:100波尔多液等药剂进行防治。但长期连续大量使用单一药剂,容易造成药剂残留、污染环境以及加剧耐药性病菌的产生。合理的化学杀菌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施药剂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杀菌剂复配和混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芋软腐病的增效组合物,以解决长期连续大量使用单一药剂存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芋软腐病的增效组合物,所述增效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金核霉素和化合物a复配而成,其中所述化合物a选自甲磺酰菌唑、噻霉酮和壬菌铜中的任意一种。
7.作为优选,当化合物a为甲磺酰菌唑时,所述金核霉素和化合物a的质量比为1-7:5-1。
8.作为优选,当化合物a为噻霉酮时,所述金核霉素和化合物a的质量比为1-20:20-1。
9.作为优选,当化合物a为壬菌铜时,所述金核霉素和化合物a的质量比为1-10:30-1。
10.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药制剂,所述农药制剂包括所述防治芋软腐病的增效组合物和农药学上可接受的助剂。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确定农药制剂中有效成分后,选择合适的助剂可以制备成不同的农药制剂。
11.作为优选,所述农药制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悬浮剂。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发明增效组合物中金核霉素和化合物a中的甲磺酰菌唑、噻霉酮或壬菌铜杀
菌机制不同,可以有效延缓芋软腐病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14.(2)本发明增效组合物中2种有效成分在以一定质量比进行复配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与单一有效成分相比,可以提高对芋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可以减少农药的施用剂量,减少农药残留。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更加清楚,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限制。
16.实施例:金核霉素复配室内活性试验
17.供试药剂:94%金核霉素(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96.5%甲磺酰菌唑(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98%噻霉酮(浙江宇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2%壬菌铜(西安近代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18.供试病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采自广西荔浦市芋头种植区的芋软腐病样本在实验室内进行分离纯化获得。
19.na培养基:1lna培养基含聚蛋白胨6g,酵母粉1g,牛肉浸膏3g,蔗糖15g,琼脂17g,用naoh调至ph7.0。
20.试验方法(参考《nt/t 1156.16-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6部分:抑制细菌生长量试验浑浊度法》)
21.1.选用na培养基于细菌培养箱中纯化培养芋软腐病病菌48h,挑取单菌落于30mlna液体培养基中,置于28℃-30℃、12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至靶标菌生长到对数生长期。
22.2.将供试药剂先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再用0.1%吐温-80水溶液稀释配制成单剂母液,设置多组配比,各单剂母液和每组配比混剂按等比的方法配置5个梯度质量浓度。
23.3.在无菌条件下,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1.5ml,分别加入30mlna液体培养基中,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每个处理设置4个重复。
24.4.将生长在na液体培养基中的靶标菌用灭菌水稀释为1
×
107个孢子/ml浓度的悬浮液,向各处理na培养基中分别接种100μl菌液,于28℃-30℃、12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
25.5.待空白对照处理中靶标菌生长达到对数生长期时,测定各处理药剂处理前和处理后的靶标菌在600nm的光吸收值,即药剂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浑浊度,计算各处理的生长抑制率。以药剂浓度对数值为x,对应的生长抑制率几率值为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各处理药剂的ec
50
,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0026][0027]
上式中:p
‑‑
生长抑制率;a0‑‑
空白对照浑浊度增加值;a1‑‑
药剂处理浑浊度增加值。
[0028]
[0029]
上式中:ati
‑‑
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s
‑‑
标准药剂的ec
50
,单位为mg/l;m
‑‑
供试药剂的ec
50
,单位为mg/l。
[0030]
tti=tia×
pa+tib×
pb[0031]
上式中:tti
‑‑
混剂的理论毒理指数;tia‑‑
a药剂的毒力指数;pa‑‑
a药剂在混剂中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tib‑‑
b药剂的毒力指数;pb‑‑
b药剂在混剂中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0032][0033]
上式中:ctc
‑‑
共毒系数;ati
‑‑
混剂实测毒力指数;tti
‑‑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0034]
根据共毒系数(ctc)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实验结果见表1-3。
[0035]
表1 金核霉素和甲磺酰菌唑复配对芋软腐病病原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0036]
药剂名称及配比ec
50
(mg/l)atittictc金核霉素7.32100.00
‑‑‑‑
甲磺酰菌唑19.3437.85
‑‑‑‑
金核霉素1:甲磺酰菌唑58.1889.4948.21185.63金核霉素1:甲磺酰菌唑36.71109.0953.39204.34金核霉素1:甲磺酰菌唑14.42165.6168.92240.28金核霉素3:甲磺酰菌唑11.16631.0384.46747.12金核霉素5:甲磺酰菌唑13.43213.4189.64238.07金核霉素7:甲磺酰菌唑14.02182.0992.23197.43
[0037]
由表1可以看出,金核霉素和甲磺酰菌唑在质量比为1-7:5-1范围内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金核霉素和甲磺酰菌唑复配后对芋软腐病病原菌的生物活性表现为增效作用。
[0038]
表2 金核霉素和噻霉酮复配对芋软腐病病原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0039]
药剂名称及配比ec
50
(mg/l)atittictc金核霉素7.32100.00
‑‑‑‑
噻霉酮10.5169.65
‑‑‑‑
金核霉素1:噻霉酮204.62158.4471.09222.86金核霉素1:噻霉酮152.24326.7971.54456.76金核霉素1:噻霉酮101.07684.1172.41944.81金核霉素1:噻霉酮53.03241.5874.71323.38金核霉素1:噻霉酮15.41135.3084.82159.51金核霉素5:噻霉酮12.09350.2494.94368.90金核霉素10:噻霉酮12.47296.3697.24304.77金核霉素15:噻霉酮11.29567.4498.10578.41金核霉素20:噻霉酮15.25139.4398.55141.47
[0040]
由表2可以看出,金核霉素和噻霉酮在质量比为1-20:20-1范围内的共毒系数均大
于120,说明金核霉素和噻霉酮复配后对芋软腐病病原菌的生物活性表现为增效作用。
[0041]
表3 金核霉素和壬菌铜复配对芋软腐病病原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0042][0043][0044]
由表3可以看出,金核霉素和壬菌铜在质量比为1-10:30-1范围内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金核霉素和噻霉酮复配后对芋软腐病病原菌的生物活性表现为增效作用。
[0045]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金核霉素和甲磺酰菌唑、噻霉酮或壬菌铜复配后对芋软腐病病原菌的生物活性均表现为增效作用,与单一有效成分相比可以有效提高对芋软腐病的防治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