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兔保种繁育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639337发布日期:2022-07-05 21:5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兔保种繁育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兔保种繁育的方法。


背景技术:

2.近20年来,我国部分企业向法国引进高产肉兔配套系4个,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促进我国兔业的发展丰富家兔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在我国主流高产家兔品种中,绝大多数为国外引进品种。从国外引种具有费用高、风险大,手续复杂,难度较高的特点。因此,无论对于引进的国外优良品种还是本国培育的良种,正常的繁育提高和保种工作都至关重要。
3.在家兔繁育工作中,虽然有相关的书籍提到应避免近交。但是对于具体如何避免近交并未给出明确的指导方法。在生产中,只能保证1-2代或3代之内避免近亲交配。而对于较大的群体,操作困难,容易混乱,极易出现近交情况。因此,每隔几年,甚至每年都要向国外引进一定的种兔,以缓解近交系数的快速升高。
4.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可操作的、具体控制近亲交配的操作方法,以保证家兔的保种和繁育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较大群体的家兔保种繁育的方法。
6.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家兔保种繁育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1)将家兔分为n个基础组,编号为1、2、3...n,n为大于等于32的偶数,每个基础组包括至少2只公兔和至少4只母兔,并且公兔与母兔间无亲缘关系;
8.(2)获得第一世代:基础组内的公兔与母兔配种,得到第一世代;
9.(3)获得第二世代:选择第一世代中1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一世代中2 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一世代中2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一世代中1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依次类推,得到第二世代;
10.(3)获得第三世代:选择第二世代中1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二世代中3 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一世代中3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一世代中1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11.选择第二世代中2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二世代中4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二世代中4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二世代中2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依次类推,得到第三世代;
12.(4)获得第四世代:选择第三世代中1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三世代中5 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三世代中5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三世代中1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13.选择第三世代中2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三世代中6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三世代中6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三世代中2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14.依次类推,得到第四世代;
15.(5)获得第五世代:选择第四世代中1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四世代中9 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四世代中9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四世代中1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16.选择第四世代中2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四世代中10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四世代中10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四世代中2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17.依次类推,得到第五世代。
18.本发明将要繁育的家兔群体按照亲缘相近的原则,分为至少32个组,基础组中公兔和母兔之间没有亲缘关系,公兔与母兔有规律的循环轮换,完成轮换配种后,基础组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是亲缘关系较远,即所有组都有各组的血统。
19.本发明适用的所有家兔品种,比如:皮用兔、毛用兔、肉用兔、实验用兔和宠物兔,以及各家兔配套系的曾祖代的保种和繁育。
20.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家兔保种繁育的方法,步骤(1)中,将家兔分为32个基础组,编号为1、2、3...32。
21.本发明将家兔分为32个基础组,保持同组的公兔和母兔之间没有亲缘关系,便于后续配种操作。
22.其中,公兔的1-32号基础组编号保持不变,即1号基础组始终是1号基础组,2号基础组始终是2号基础组,调到其他基础组的母兔进行配种。
23.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家兔保种繁育的方法,还包括获得第六世代步骤,选择第五世代中1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五世代中17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五世代中17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五世代中1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24.选择第五世代中2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五世代中18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五世代中18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五世代中2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依次类推,得到第六世代。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6.本发明将较大的家兔群体进行分组和编号,并采取特性有序的循环轮换的交配方法,有效控制近交的系数的快速升高,保证了保种繁育过程中避免近交,使繁育工作顺利开展。
27.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适用于任何一个家兔养殖场,对于规模大的养殖场核心群体采用此法,能保证持续稳定的优质血统延续,使保种和繁育过程中的配种工作变得简便高效。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1
30.一种家兔保种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1)将家兔分为32个基础组,编号为1、2、3...32,每个基础组包括至少2只公兔和至少4只母兔,并且公兔与母兔间无亲缘关系;
32.(2)获得第一世代:
33.基础组内的公兔与母兔配种,得到第一世代;
34.例如,1号基础组内的公兔和母兔进行配种,2号基础组内的公兔和母兔进行配种,依次类推;
35.(3)获得第二世代:
36.选择第一世代中1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一世代中2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一世代中2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一世代中1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37.选择第一世代中3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一世代中4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一世代中4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一世代中3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38.依次类推,得到第二世代;
39.(3)获得第三世代:
40.选择第二世代中1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二世代中3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一世代中3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一世代中1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41.选择第二世代中2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二世代中4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二世代中4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二世代中2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42.选择第二世代中5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二世代中7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一世代中7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一世代中5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43.选择第二世代中6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二世代中8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二世代中8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二世代中6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44.依次类推,得到第三世代;
45.(4)获得第四世代:
46.选择第三世代中1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三世代中5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三世代中5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三世代中1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47.选择第三世代中2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三世代中6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三世代中6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三世代中2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48.选择第三世代中3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三世代中7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三世代中7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三世代中3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49.选择第三世代中4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三世代中8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三世代中8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三世代中4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50.依次类推,得到第四世代;
51.(5)获得第五世代:
52.选择第四世代中1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四世代中9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四世代中9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四世代中1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53.选择第四世代中2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四世代中10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四世代中10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四世代中2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54.选择第四世代中3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四世代中11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四世代中11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四世代中3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55.选择第四世代中4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四世代中12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四世代中12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四世代中4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56.依次类推,得到第五世代;
57.(6)获得第六世代:
58.选择第五世代中1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五世代中17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五世代中17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五世代中1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59.选择第五世代中2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五世代中18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五世代中18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五世代中2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60.选择第五世代中3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五世代中19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五世代中19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五世代中3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61.选择第五世代中4号基础组的公兔与第五世代中20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同时选择第五世代中20号基础组中的公兔与第五世代中4号基础组中的母兔,进行配种,
62.依次类推,得到第六世代。
63.具体配种过程,见表1:
64.表1种兔血统调配表
65.[0066][0067]
第六代繁殖选留的后代,再从1号公兔配2号母兔开始,1-32号再开始重复。
[0068]
本发明中公兔与母兔有规律的循环轮换,每一轮轮换完成后,每一组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是亲缘关系较远,即所有组都有各组的血统。
[006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