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桕树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81503发布日期:2022-05-18 04:2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乌桕树培育方法与流程
20wt%除虫脲稀释至5000-6000倍喷洒于幼苗;10-20天后,用bt乳剂稀释至50-60倍喷洒于幼苗。喷洒除虫脲和bt乳剂,可以防治樗蚕和柳兰叶甲,提高幼苗成活率;浓度的选择可以避免幼苗烧苗的情况,分别喷洒可以增强对幼苗的防治效果。管理:除草、松土和施肥。进行正常合理的管理,可以确保幼苗健康生长,进一步提高幼苗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11.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1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13.一种乌桕树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育苗:将种子放入1-2%的碱水中揉搓5-10s,用清水冲洗晾干;然后将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4-6h,再播入装有营养土的育苗盘中,每隔1-3天将育苗盘置于装有培养液的育苗池中,置入深度为2-4cm,置入时间为10-20min,待幼苗生长至5-10cm进行移栽;移栽:选择沙质土壤,将土壤深耕细耙后,施用基肥,将幼苗用0.1-0.8%生长液蘸根栽种,株距为10-15cm,然后用15-20wt%除虫脲稀释至5000-6000倍喷洒于幼苗;10-20天后,用bt乳剂稀释至50-60倍喷洒于幼苗;管理:除草、松土和施肥。
15.将种子放入1-2%的碱水中揉搓5-10s。这样可以去除种子表面的蜡质,便于种子发芽,提高种子发芽率,上述条件下蜡质的去除效果最好,且碱水不会造成种子细胞结构破坏。将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4-6h。这样可以让种子吸水膨胀,当种子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后,有利于种子芽孢形成,进而加快种子发芽效率。播入装有营养土的育苗盘中,每隔1-3天将育苗盘置于装有培养液的育苗池中。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种子发芽过程中的湿度,还可以给种子发芽提供营养成分,进一步加快种子发芽速度;可以避免种子营养不充足难以发芽的情况,确保每粒种子都可以吸收到充足的营养和水分,进一步提高种子发芽率。待幼苗生长至5-10cm进行移栽。这样便于幼苗种植,不会损伤幼苗根系,有助于幼苗后续生长。
16.可选地,在大棚进行育苗,保持大棚温度在15-30℃,夜间温度在15-20℃,日间温度在20-30℃,这样更利于种子发芽。同时,有芽冒出营养土表面时,采用紫外光照射,每天照射20-30min,这样不仅有利于芽生长,还可以杀灭芽孢中携带的病菌,进一步提高幼苗存活率。
17.详细地,育苗盘底部设有多个渗液孔,渗液孔的直径为2-5cm。在将育苗盘置于育苗池中时,培养液从渗液孔逐渐渗入到营养土中,从而给营养土中的种子提供水分和营养成分,进一步提高种子的发芽速率和发芽率。当置入深度为2-4cm,置入时间为10-20min时,培养液的渗入效果最好,进一步确保种子营养充足,加快种子发芽。通过渗透作用给种子提供水分和营养成分,这样可以达到缓慢吸收的目的,避免营养过剩的情况。
18.选择沙质土壤,将土壤深耕细耙后,施用基肥。沙质土壤更利于幼苗生长,先施用基肥,可以提高土壤养分,让土壤水肥更加充足,待幼苗栽种后,可以从土壤中快速补充营养成分,增加幼苗的成活率。将幼苗用0.1-0.8%生长液蘸根栽种,株距为10-15cm。生长液
可以帮助幼苗生长,可以加快培育速度,合理的株距可以避免相邻幼苗间争夺养分的情况,同时可以避免相邻植株间根系相互交错的情况,便于后续对植株进行转移。然后用15-20wt%除虫脲稀释至5000-6000倍喷洒于幼苗;10-20天后,用bt乳剂稀释至50-60倍喷洒于幼苗。喷洒除虫脲和bt乳剂,可以防治樗蚕和柳兰叶甲,提高幼苗成活率;浓度的选择可以避免幼苗烧苗的情况,分别喷洒可以增强对幼苗的防治效果。管理:除草、松土和施肥。进行正常合理的管理,可以确保幼苗健康生长,进一步提高幼苗成活率。
19.本实施例中,营养土按重量份数计包括:50-80份药渣、20-30份木屑、100-150份松叶、60-90份泥炭土和50-70份草木灰。营养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药渣和松叶发酵3-5d;将木屑、泥炭土和草木灰混合;按照发酵物-混合物-发酵物依次叠铺即得。发酵物的厚度为3-6cm,混合物的厚度为1-3cm。
20.将药渣、木屑、松叶、泥炭土和草木灰配合使用,可以让营养土的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全,保水保肥能力强,能够帮助种子发芽,提高幼苗成活率。先将药渣和松叶进行发酵,然后按照发酵物-混合物-发酵物依次叠铺,可以提高营养土的透水、透气性,增强营养土的保水保肥能力,更有利于种子发芽。
21.本实施例中,培养液按重量份数计包括:20-30份海藻精,10-20份钼酸,5-15份聚天冬胺酸,3-10份葡萄糖,5-10份硫酸铵,30-40份磷酸二氢钾和800-1000份无菌水。该培养液可以为种子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有助于种子发芽及芽孢生长。
22.详细地,种子晾干之后,浸泡之前,还包括在0.05-0.1%甲基托布津中浸泡40-60min。这样可以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避免种子本身携带的细菌或病毒对种子发芽造成影响,提高种子发芽率。选择甲基托布津,其对乌桕树种子的消毒杀菌效果最好。
23.详细地,基肥为质量比为3:(7-10)的骨粉和猪羊粪,用量为1800-2000kg/亩。骨粉与猪羊粪混合作为基肥,骨粉含有丰富的钙磷元素,猪羊粪含有丰富的氮钾元素及有机质,两者配合后,可以给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缓解土壤板结情况,增强土壤营养成分,且各营养成分能够被幼苗快速吸收,进而提高幼苗成活率。在上述配比和用量下,对土壤的改善或增强效果最好,更利于幼苗生长。
24.详细地,施用基肥后,还包括用30-40%的乐思苯0.8-1.2kg和土壤混合。用乐思苯可以除去土壤中的害虫,避免害虫损坏幼苗根系,致使幼苗死亡。限制乐思苯的浓度和用量,可以避免用药过量让幼苗根系灼伤,使得幼苗根系无法吸收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成分,造成幼苗营养不良,更甚至会造成幼苗死亡。而在上述浓度和用量下,不仅对土壤中害虫杀害效果好,还不会对幼苗造成伤亡,提高幼苗成活率。
25.详细地,管理时,每隔15-20d除草一次,每隔30-40d松土一次。施肥时,先施用人粪尿300-420kg/亩,3个月后施用磷钾肥20-40kg/亩。通过除草,可以避免杂草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成分,避免幼苗营养不足难以成活或生长状况不好。通过松土,提高土壤的透气和排水性,避免底部土壤积水过多,导致幼苗根系腐烂。通过先施用人粪尿再施用磷钾肥,通过幼苗生长状况合理补充肥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幼苗成活率。
2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7.实施例1
28.一种乌桕树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9.营养土制备:原料包括50kg药渣、20kg木屑、100kg松叶、60kg泥炭土和50kg草木
灰。将药渣和松叶发酵3d;将木屑、泥炭土和草木灰混合;按照发酵物-混合物-发酵物依次叠铺即得。发酵物的厚度为3cm,混合物的厚度为1cm。
30.培养液制备:组分包括20kg海藻精,10kg钼酸,5kg聚天冬胺酸,3kg葡萄糖,5kg硫酸铵,30kg磷酸二氢钾和800kg无菌水。将各组分混合磁力搅拌5min。
31.育苗:将种子放入1%的碱水中揉搓5s,用清水冲洗晾干;然后将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4h,再播入装有营养土的育苗盘中,每隔1天将育苗盘置于装有培养液的育苗池中,置入深度为2cm,置入时间为10min,待幼苗生长至5cm进行移栽。
32.移栽:选择沙质土壤,将土壤深耕细耙后,施用基肥,将幼苗用0.1%生长液蘸根栽种,株距为10cm,然后用15wt%除虫脲稀释至5000倍喷洒于幼苗;10天后,用bt乳剂稀释至50倍喷洒于幼苗。
33.管理:除草、松土和施肥。
34.实施例2
35.一种乌桕树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6.营养土制备:原料包括80kg药渣、30kg木屑、150kg松叶、90kg泥炭土和70kg草木灰。将药渣和松叶发酵5d;将木屑、泥炭土和草木灰混合;按照发酵物-混合物-发酵物依次叠铺即得。发酵物的厚度为6cm,混合物的厚度为3cm。
37.培养液制备:组分包括30kg海藻精,20kg钼酸,15kg聚天冬胺酸,10kg葡萄糖,10kg硫酸铵,40kg磷酸二氢钾和1000kg无菌水。将各组分混合磁力搅拌10min。
38.育苗:将种子放入1-2%的碱水中揉搓10s,用清水冲洗晾干;然后将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6h,再播入装有营养土的育苗盘中,每隔3天将育苗盘置于装有培养液的育苗池中,置入深度为4cm,置入时间为20min,待幼苗生长至10cm进行移栽。
39.移栽:选择沙质土壤,将土壤深耕细耙后,施用基肥,将幼苗用0.8%生长液蘸根栽种,株距为15cm,然后用20wt%除虫脲稀释至6000倍喷洒于幼苗;20天后,用bt乳剂稀释至60倍喷洒于幼苗。
40.管理:除草、松土和施肥。
41.实施例3
42.一种乌桕树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3.营养土制备:原料包括60kg药渣、25kg木屑、120kg松叶、80kg泥炭土和60kg草木灰。将药渣和松叶发酵4d;将木屑、泥炭土和草木灰混合;按照发酵物-混合物-发酵物依次叠铺即得。发酵物的厚度为4cm,混合物的厚度为2cm。
44.培养液制备:组分包括25kg海藻精,15kg钼酸,10kg聚天冬胺酸,5kg葡萄糖,6kg硫酸铵,35kg磷酸二氢钾和900kg无菌水。将各组分混合磁力搅拌8min。
45.育苗:将种子放入1.2%的碱水中揉搓7s,用清水冲洗晾干;然后将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5h,再播入装有营养土的育苗盘中,每隔2天将育苗盘置于装有培养液的育苗池中,置入深度为3cm,置入时间为12min,待幼苗生长至8cm进行移栽。
46.移栽:选择沙质土壤,将土壤深耕细耙后,施用基肥,将幼苗用0.4%生长液蘸根栽种,株距为12cm,然后用18wt%除虫脲稀释至5500倍喷洒于幼苗;15天后,用bt乳剂稀释至55倍喷洒于幼苗。
47.管理:除草、松土和施肥。
48.实施例4
49.一种乌桕树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0.营养土制备:原料包括70kg药渣、27kg木屑、130kg松叶、70kg泥炭土和55kg草木灰。将药渣和松叶发酵3.5d;将木屑、泥炭土和草木灰混合;按照发酵物-混合物-发酵物依次叠铺即得。发酵物的厚度为3.5cm,混合物的厚度为2.5cm。
51.培养液制备:组分包括22kg海藻精,16kg钼酸,11kg聚天冬胺酸,7kg葡萄糖,6kg硫酸铵,34kg磷酸二氢钾和950kg无菌水。将各组分混合磁力搅拌9min。
52.育苗:将种子放入1.6%的碱水中揉搓8s,用清水冲洗晾干;然后将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4.5h,再播入装有营养土的育苗盘中,每隔2.5天将育苗盘置于装有培养液的育苗池中,置入深度为2.5cm,置入时间为12min,待幼苗生长至9cm进行移栽。
53.移栽:选择沙质土壤,将土壤深耕细耙后,施用基肥,将幼苗用0.3%生长液蘸根栽种,株距为14cm,然后用17wt%除虫脲稀释至5200倍喷洒于幼苗;12天后,用bt乳剂稀释至58倍喷洒于幼苗。
54.管理:除草、松土和施肥。
55.实施例5
5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中营养土和培养液相同,不同的是:种子晾干之后,浸泡之前,还包括在0.08%甲基托布津中浸泡45min。本实施例中其余操作步骤同实施例4相同。
57.实施例6
5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中营养土和培养液相同,不同的是:基肥为质量比为3:7的骨粉和猪羊粪,用量为1800kg/亩。本实施例中其余操作步骤同实施例4相同。
59.实施例7
6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中营养土和培养液相同,不同的是:基肥为质量比为3:10的骨粉和猪羊粪,用量为2000kg/亩,施用基肥后,还包括用30%的乐思苯0.8kg和土壤混合。本实施例中其余操作步骤同实施例4相同。
61.实施例8
6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中营养土和培养液相同,不同的是:管理时,每隔15d除草一次,每隔30d松土一次,施肥是先施用人粪尿300kg/亩,3个月后施用磷钾肥20kg/亩。本实施例中其余操作步骤同实施例4相同。
63.实施例9
6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中营养土和培养液相同,不同的是:种子晾干之后,浸泡之前,还包括在0.1%甲基托布津中浸泡60min。基肥为质量比为3:8的骨粉和猪羊粪,用量为1900kg/亩,施用基肥后,还包括用40%的乐思苯1.2kg和土壤混合。管理时,每隔20d除草一次,每隔40d松土一次,施肥是先施用人粪尿420kg/亩,3个月后施用磷钾肥40kg/亩。本实施例中其余操作步骤同实施例4相同。
65.实验结果
66.1.种子发芽率试验
67.选择240粒情况相近的种子,随机分为6组,每组40粒,其中1-5组为实验组对应使用实施例1-5的方法进行发芽试验,6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做发芽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68.表1种子发芽率
69.实施例12345对照组发芽率%858990929540
70.根据表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5的种子发芽率更高,可以达到85-95%。实施例5与实施例1-4相比,实施例5中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为95%,由此可知,通过增加对种子的消毒杀菌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实施例1-4比较可知,改变营养土或培养液的组分含量,或改变育苗过程的操作条件,对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种子的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71.2.幼苗成活率试验
72.选择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200株,随机分为10组,每组20株。其中,1-9组对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9的培育方法中的移栽和管理进行培育,10组的幼苗直接种植在土壤中,常规施肥及管理,1个月后,观察幼苗存活情况,具体如下:
73.表2幼苗成活率
[0074][0075]
根据表2可知,1-9组与10组相比,1-9组的幼苗成活率更高,高达79-90%。9组相比较1-8组,9组的成活率最高,达到90%,可知,实施例9中增加的培育步骤可以提高幼苗成活率。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幼苗的移栽和管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幼苗成活率。
[0076]
3.培育试验
[0077]
选用900粒种子随机分为9组,每组100粒。1-9组对应使用实施例1-9的培育方法进行培育,观察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1年后,观察乌桕树生长状况,测定苗高、胸径,具体结果如下:
[0078]
表3培育结果
[0079][0080]
根据表3可知,本发明的培育方法可以让种子发芽率达到86-94%,幼苗成活率达到83-95%,培育1年后植株平均苗高达到140-180cm,平均胸径达到140-160cm。与幼苗成活率试验相比,本实施例的培育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幼苗成活率。并且,植株生长情况良好,培育1年后,苗高及胸径均达到优质水平。
[0081]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乌桕树培育方法,通过碱水去除种子表面的蜡质,便于种子发芽,提高种子发芽率;通过浸泡让种子吸水膨胀,当种子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后,有利于种子芽孢形成,进而加快种子发芽效率;通过育苗盘与育苗池配合的育苗方式,确保种子发芽过程中的湿度,给种子发芽提供营养成分,进一步加快种子发芽速度。通过对幼苗的移栽和处理,提高幼苗的成活率。让该培育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加幼苗成活率,培育出更多、更优质的乌桕树。
[0082]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