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朱顶红组培快繁方法和培养基

文档序号:30244334发布日期:2022-06-02 00:25阅读:9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朱顶红组培快繁方法和培养基

1.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朱顶红组培快繁方法和培养基。


背景技术:

2.朱顶红(hippeastrum rutilum(ker-gawl.)herb.)又名孤挺花、百枝莲、喇叭花,为石蒜科朱顶红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形优美、色泽艳丽,是理想的盆栽及切花材料,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朱顶红一般通过分球繁殖,但繁殖效率很低,无法满足生产与市场的需要,且长期的无性繁殖容易积累和传播病毒。目前比较缺少有关朱顶红品种的规模化的繁殖技术。传统繁殖方法采用的是分球法和扦插法的无性繁殖方式,遗传性状稳定,但消耗种球量大、繁殖系数低,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目前国内外关于朱顶红组织培养常采用朱顶红鳞茎为外植体,但缺点是污染严重、死亡率和褐化率较高,且程序复杂,需要诱导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生产周期长。因此,提供一种降低污染率,同时提高快繁效率的朱顶红组培快繁方法对于新品种选育以及工厂化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朱顶红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朱顶红组培快繁方法和培养基。
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所述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6-ba 1~3mg
·
l-1
,naa0.05~0.15mg
·
l-1
,活性炭0.5~1.5g
·
l-1
,琼脂粉6~8g
·
l-1
和蔗糖28~32g
·
l-1
,所述培养基的ph为5.5~6.5。
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朱顶红组培快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1)去除朱顶红鳞茎的根部和鳞茎表面1~2层鳞叶,得备用鳞茎;
8.(2)对备用鳞茎依次进行第一次消毒和第二次消毒,得消毒后的鳞茎;
9.(3)将所述消毒后的鳞茎去除顶端1/3鳞茎,将底部2/3鳞茎平均纵切成4~8份,得鳞茎组织块;
10.(4)将所述鳞茎组织块接种于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中进行初代培养,得再生苗鳞茎;
11.(5)待所述再生苗鳞茎长至0.5~0.8cm时,平均纵切成3~5份,得再生苗鳞茎组织块;
12.(6)将所述再生苗鳞茎组织块接种于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中进行第二次培养,至鳞茎长至0.5~0.8cm,带2~3片叶,3~4条根时,依次进行密闭炼苗和通风炼苗获得移栽苗;
13.(7)将上述移栽苗的根部于750~85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没2~4min,然后移入育苗基质中进行育苗培养,得朱顶红幼苗。
14.优选的,步骤(1)中在去除朱顶红鳞茎的根部和鳞茎表面1~2层鳞叶之前,还包括对朱顶红鳞茎进行清洗的步骤,所述清洗的步骤为:将鳞茎于洗洁精溶液中浸没2~3min,然后于浓度为0.05~0.15%的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没15~25min。
15.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的第一次消毒为:将备用鳞茎先用乙醇浸没,弃去乙醇后,再用升汞溶液浸没,同时加入吐温80,最后水洗,所述乙醇的体积浓度为70~80%,所述用乙醇浸没的时间为50~70s,所述升汞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5~0.15%,所述用升汞溶液浸没的时间为10~15min,所述吐温80的用量为0.05~0.15ml,所述水洗的次数为1~3次,所述水洗的时间为1~2min/次。
16.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的第二次消毒为:将第一次消毒后的备用鳞茎先用升汞溶液浸没,再水洗,所述升汞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5~0.15%,所述用升汞溶液浸没的时间为5~7min,所述水洗的次数为3~5次,所述水洗的时间为1~2min/次;
17.步骤(2)中所述的第一次消毒和第二次消毒的时间间隔为20~25h。
18.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初代培养的温度为24~26℃,所述初代培养的光照强度为2500~3500lx,所述初代培养的光照周期为15~17h/d,所述初代培养的时间为20~25d。
19.优选的,步骤(6)中所述第二次培养的温度为24~26℃,所述第二次培养的光照强度为2500~3500lx,所述第二次培养的光照周期为15~17h/d。
20.优选的,步骤(6)中所述密闭炼苗的时间为2~3d,所述通风炼苗的时间为0.5~1.5d;
21.所述密闭炼苗和通风炼苗的温度独立为24~26℃,湿度独立为70~80%。
22.优选的,步骤(7)中所述育苗基质包括泥炭土,蛭石和珍珠岩,所述泥炭土,蛭石和珍珠岩的质量比为1~3:1~2:1~2。
23.优选的,步骤(7)中所述育苗培养的温度为24~26℃,所述育苗培养的湿度为70~80%,所述育苗培养的时间为6~8d。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5.1、本发明方法简单,仅需一种培养基,可解决珍稀品种资源扩繁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意义,可为朱顶红品种的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26.2、本发明方法污染率低、增殖倍数高,可实现“一步式”成苗,生根率高,植株健壮、长势好,操作简单方便,生长周期短,生产成本低,可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朱顶红种苗,可用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本发明方法还可直接用于基地生产,具有十分广阔的产业化发展前景。
27.3、本发明方法公益性强,对于朱顶红的新品种培育提供技术方法和材料资源,也为珍稀朱顶红品种的研究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朱顶红苗;
29.图2为朱顶红的鳞茎;
3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朱顶红的初代培养;
3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朱顶红的第二次培养。
具体实施方式
3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所述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6-ba 1~3mg
·
l-1
,naa0.05~0.15mg
·
l-1
,活性炭0.5~1.5g
·
l-1
,琼脂粉6~8g
·
l-1
和蔗糖28~32g
·
l-1
,所述培养基的ph为5.5~6.5。
33.在本发明中,所述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中6-ba的浓度为1~3mg
·
l-1
,进一步优选为1.4~2.4mg
·
l-1
,更进一步优选为2mg
·
l-1
;naa的浓度为0.05~0.15mg
·
l-1
,进一步优选为0.08~0.13mg
·
l-1
,更进一步优选为0.1mg
·
l-1
;活性炭的浓度为0.5~1.5g
·
l-1
,进一步优选为0.7~1.3g
·
l-1
,更进一步优选为1g
·
l-1
;琼脂粉的浓度为6~8g
·
l-1
,进一步优选为6.4~7.5g
·
l-1
,更进一步优选为7g
·
l-1
;蔗糖的浓度为28~32g
·
l-1
,进一步优选为29.4~31.2g
·
l-1
,更进一步优选为30g
·
l-1
;所述培养基的ph为5.5~6.5,进一步优选为5.8~6.3,更进一步优选为6。
3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朱顶红组培快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5.(1)去除朱顶红鳞茎的根部和鳞茎表面1~2层鳞叶,得备用鳞茎;
36.(2)对备用鳞茎依次进行第一次消毒和第二次消毒,得消毒后的鳞茎;
37.(3)将所述消毒后的鳞茎去除顶端1/3鳞茎,将底部2/3鳞茎平均纵切成4~8份,得鳞茎组织块;
38.(4)将所述鳞茎组织块接种于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中进行初代培养,得再生苗鳞茎;
39.(5)待所述再生苗鳞茎长至0.5~0.8cm时,平均纵切成3~5份,得再生苗鳞茎组织块;
40.(6)将所述再生苗鳞茎组织块接种于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中进行第二次培养,至鳞茎长至0.5~0.8cm,带2~3片叶,3~4条根时,依次进行密闭炼苗和通风炼苗获得移栽苗;
41.(7)将上述移栽苗的根部于750~85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没2~4min,然后移入育苗基质中进行育苗培养,得朱顶红幼苗。
42.在本发明中,步骤(1)中在去除朱顶红鳞茎的根部和鳞茎表面1~2层鳞叶之前,还优选包括对朱顶红鳞茎进行清洗的步骤,所述清洗的步骤优选为:将鳞茎于洗洁精溶液中浸没2~3min,然后于浓度为0.05~0.15%的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没15~25min,进一步优选为将鳞茎于洗洁精溶液中浸没2.5min,然后于浓度为0.1%的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没20min。
43.在本发明中,步骤(2)中所述的第一次消毒优选为:将备用鳞茎先用乙醇浸没,弃去乙醇后,再用升汞溶液浸没,同时加入吐温80,最后水洗,所述乙醇的体积浓度优选为70~80%,进一步优选为75%,所述用乙醇浸没的时间优选为50~70s,进一步优选为60s,所述升汞溶液的质量浓度优选为0.05~0.15%,进一步优选为0.1%,所述用升汞溶液浸没的时间优选为10~15min,进一步优选为12min,所述吐温80的用量优选为0.05~0.15ml,进一步优选为0.1ml,所述水洗的次数优选为1~3次,进一步优选为2次,所述水洗的时间优选为1~2min/次,进一步优选为1.5min/次。
44.在本发明中,步骤(2)中所述的第二次消毒优选为:将第一次消毒后的备用鳞茎先用升汞溶液浸没,再水洗,所述升汞溶液的质量浓度优选为0.05~0.15%,进一步优选为0.1%,所述用升汞溶液浸没的时间优选为5~7min,进一步优选为6min,所述水洗的次数优
选为3~5次,进一步优选为4次,所述水洗的时间优选为1~2min/次,进一步优选为1.5min/次。
45.在本发明中,步骤(2)中所述的第一次消毒和第二次消毒的时间间隔优选为20~25h,进一步优选为24h。
46.在本发明中,步骤(3)中所述将底部2/3鳞茎平均纵切成4~8份,进一步优选为6份。
47.在本发明中,步骤(4)中所述初代培养的温度优选为24~26℃,进一步优选为25℃,所述初代培养的光照强度优选为2500~3500lx,进一步优选为3000lx,所述初代培养的光照周期优选为15~17h/d,进一步优选为16h/d,所述初代培养的时间优选为20~25d,进一步优选为23d。
48.在本发明中,步骤(5)中所述待所述再生苗鳞茎长至0.5~0.8cm时,平均纵切成3~5份,进一步优选为待所述再生苗鳞茎长至0.6cm时,平均纵切成4份。
49.在本发明中,步骤(6)中所述第二次培养的温度优选为24~26℃,进一步优选为25℃,所述第二次培养的光照强度优选为2500~3500lx,进一步优选为3000lx,所述第二次培养的光照周期优选为15~17h/d,进一步优选为16h/d。
50.在本发明中,步骤(6)中所述密闭炼苗的时间优选为2~3d,进一步优选为2.5d,所述通风炼苗的时间优选为0.5~1.5d,进一步优选为1d。
51.在本发明中,步骤(6)中所述密闭炼苗和通风炼苗的温度独立优选为24~26℃,进一步优选为25℃,湿度独立优选为70~80%,进一步优选为75%。
52.在本发明中,步骤(7)中所述将上述移栽苗的根部于750~85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没2~4min,进一步优选为将上述移栽苗的根部于80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没3min。
53.在本发明中,步骤(7)中所述育苗基质优选包括泥炭土,蛭石和珍珠岩,所述泥炭土,蛭石和珍珠岩的质量比优选为1~3:1~2:1~2,进一步优选为2:1:1。
54.在本发明中,步骤(7)中所述育苗培养的温度优选为24~26℃,进一步优选为25℃,所述育苗培养的湿度优选为70~80%,进一步优选为75%,所述育苗培养的时间优选为6~8d,进一步优选为7d。
5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56.以下实施例和实验例中的朱顶红品种为“北方姑娘”。
57.实施例1
58.(1)将朱顶红植株在流水下冲洗干净,清理掉根和叶,将朱顶红鳞茎于雕牌洗洁精溶液中浸没2min,刷洗根部与表皮,清水冲洗干净,然后于浓度为0.05%的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没15min,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滤纸吸干,然后去除朱顶红鳞茎的根部和鳞茎表面1层鳞叶,得备用鳞茎;
59.(2)在超净工作台,将备用鳞茎先用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浸没50s,弃去乙醇后,再用质量浓度为0.05%的升汞溶液浸没,同时加入0.05ml吐温80,不断摇晃10min,最后用无菌水清洗1次,清洗时间为1min;在超净工作台静置20h,继续用质量浓度为0.05%的升汞溶液浸没5min,用无菌水清洗3次,每次1min,得消毒后的鳞茎;
60.(3)将所述消毒后的鳞茎在无菌纸上切去顶端1/3鳞茎,将底部2/3鳞茎平均纵切
成4份,得鳞茎组织块;
61.(4)将所述鳞茎组织块接种于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所述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6-ba1mg
·
l-1
,naa0.05mg
·
l-1
,活性炭0.5g
·
l-1
,琼脂粉6g
·
l-1
和蔗糖28g
·
l-1
,所述培养基的ph为5.5)中进行初代培养,得再生苗鳞茎,所述初代培养的温度为24℃,所述初代培养的光照强度为2500lx,所述初代培养的光照周期为15h/d,所述初代培养的时间为20d;
62.(5)待所述再生苗鳞茎长至0.5cm时,平均纵切成3份,得再生苗鳞茎组织块;
63.(6)将所述再生苗鳞茎组织块接种于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所述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6-ba 1mg
·
l-1
,naa0.05mg
·
l-1
,活性炭0.5g
·
l-1
,琼脂粉6g
·
l-1
和蔗糖28g
·
l-1
,所述培养基的ph为5.5)中于温度为24℃,光照强度为2500lx,光照周期为15h/d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培养,至鳞茎长至0.5cm,带2片叶,3条根时,依次进行密闭炼苗和通风炼苗获得移栽苗,所述密闭炼苗的时间为2d,所述通风炼苗的时间为0.5d,所述密闭炼苗和通风炼苗的温度均为24℃,湿度均为70%;
64.(7)将上述移栽苗的根部于75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没2min,然后移入由泥炭土,蛭石和珍珠岩按照1:1:1的质量比组成的混合育苗基质中,于温度为24℃,湿度为70%的条件下进行育苗培养,6d后得朱顶红幼苗。
65.实施例2
66.(1)将朱顶红植株在流水下冲洗干净,清理掉根和叶,将朱顶红鳞茎于雕牌洗洁精溶液中浸没2.5min,刷洗根部与表皮,清水冲洗干净,然后于浓度为0.1%的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没20min,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滤纸吸干,然后去除朱顶红鳞茎的根部和鳞茎表面2层鳞叶,得备用鳞茎;
67.(2)在超净工作台,将备用鳞茎先用体积浓度为75%的乙醇浸没60s,弃去乙醇后,再用质量浓度为0.1%的升汞溶液浸没,同时加入0.1ml吐温80,不断摇晃12min,最后用无菌水清洗2次,每次1.5min;在超净工作台静置24h,继续用质量浓度为0.1%的升汞溶液浸没6min,用无菌水清洗4次,每次1.5min,得消毒后的鳞茎;
68.(3)将所述消毒后的鳞茎在无菌纸上切去顶端1/3鳞茎,将底部2/3鳞茎平均纵切成6份,得鳞茎组织块;
69.(4)将所述鳞茎组织块接种于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所述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6-ba2mg
·
l-1
,naa0.1mg
·
l-1
,活性炭1g
·
l-1
,琼脂粉7g
·
l-1
和蔗糖30g
·
l-1
,所述培养基的ph为6)中进行初代培养,得再生苗鳞茎,所述初代培养的温度为25℃,所述初代培养的光照强度为3000lx,所述初代培养的光照周期为16h/d,所述初代培养的时间为23d;
70.(5)待所述再生苗鳞茎长至0.6cm时,平均纵切成4份,得再生苗鳞茎组织块;
71.(6)将所述再生苗鳞茎组织块接种于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所述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6-ba2mg
·
l-1
,naa0.1mg
·
l-1
,活性炭1g
·
l-1
,琼脂粉7g
·
l-1
和蔗糖30g
·
l-1
,所述培养基的ph为6)中于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3000lx,光照周期为16h/d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培养,至鳞茎长至0.6cm,带3片叶,3条根时,依次进行密闭炼苗和通风炼苗获得移栽苗,所述密闭炼苗的时间为2.5d,所述通风炼苗的时间为1d,所述密闭炼苗和通风炼苗的温度均为25℃,湿度均为75%;
72.(7)将上述移栽苗的根部于80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没3min,然后移入由泥炭土,蛭石和珍珠岩按照2:1:1的质量比组成的混合育苗基质中,于温度为25℃,湿度为75%的条件下进行育苗培养,7d后得朱顶红幼苗。
73.实施例3
74.(1)将朱顶红植株在流水下冲洗干净,清理掉根和叶,将朱顶红鳞茎于雕牌洗洁精溶液中浸没3min,刷洗根部与表皮,清水冲洗干净,然后于浓度为0.15%的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没25min,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滤纸吸干,然后去除朱顶红鳞茎的根部和鳞茎表面2层鳞叶,得备用鳞茎;
75.(2)在超净工作台,将备用鳞茎先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浸没70s,弃去乙醇后,再用质量浓度为0.15%的升汞溶液浸没,同时加入0.15ml吐温80,不断摇晃15min,最后用无菌水清洗3次,每次2min;在超净工作台静置25h,继续用质量浓度为0.15%的升汞溶液浸没7min,用无菌水清洗5次,每次2min,得消毒后的鳞茎;
76.(3)将所述消毒后的鳞茎在无菌纸上切去顶端1/3鳞茎,将底部2/3鳞茎平均纵切成8份,得鳞茎组织块;
77.(4)将所述鳞茎组织块接种于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所述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6-ba3mg
·
l-1
,naa0.15mg
·
l-1
,活性炭1.5g
·
l-1
,琼脂粉8g
·
l-1
和蔗糖32g
·
l-1
,所述培养基的ph为6.5)中进行初代培养,得再生苗鳞茎,所述初代培养的温度为26℃,所述初代培养的光照强度为3500lx,所述初代培养的光照周期为17h/d,所述初代培养的时间为25d;
78.(5)待所述再生苗鳞茎长至0.8cm时,平均纵切成5份,得再生苗鳞茎组织块;
79.(6)将所述再生苗鳞茎组织块接种于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所述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6-ba3mg
·
l-1
,naa0.15mg
·
l-1
,活性炭1.5g
·
l-1
,琼脂粉8g
·
l-1
和蔗糖32g
·
l-1
,所述培养基的ph为6.5)中于温度为26℃,光照强度为3500lx,光照周期为17h/d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培养,至鳞茎长至0.8cm,带3片叶,4条根时,依次进行密闭炼苗和通风炼苗获得移栽苗,所述密闭炼苗的时间为3d,所述通风炼苗的时间为1.5d,所述密闭炼苗和通风炼苗的温度均为26℃,湿度均为80%;
80.(7)将上述移栽苗的根部于85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没4min,然后移入由泥炭土,蛭石和珍珠岩按照3:2:2的质量比组成的混合育苗基质中,于温度为26℃,湿度为80%的条件下进行育苗培养,8d后得朱顶红幼苗。
81.对比例1
82.除消毒方法为一次消毒(75%乙醇消毒60s+0.1%升汞消毒12min)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83.对比例2
84.除消毒方法为两次消毒(第一次消毒为:75%乙醇消毒60s+0.1%升汞消毒12min;第二次消毒为0.1%升汞消毒2min)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85.对比例3
86.除消毒方法为两次消毒(第一次消毒为:75%乙醇消毒60s+0.1%升汞消毒12min;第二次消毒为0.1%升汞消毒4min)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87.对比例4
88.除消毒方法为两次消毒(第一次消毒为:75%乙醇消毒60s+0.1%升汞消毒12min;第二次消毒为0.1%升汞消毒8min)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89.对比例5
90.除消毒方法为两次消毒(第一次消毒为:75%乙醇消毒60s+0.1%升汞消毒12min;第二次消毒为0.1%升汞消毒10min)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91.对比例6
92.除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分为ms+6-ba 1mg
·
l-1
+naa 0.05mg
·
l-1
+ac 0.5g
·
l-1
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93.对比例7
94.除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分为ms+6-ba 1mg
·
l-1
+naa0.1mg
·
l-1
+ac 1g
·
l-1
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95.对比例8
96.除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分为ms+6-ba 1mg
·
l-1
+naa 0.15mg
·
l-1
+ac 1.5g
·
l-1
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97.对比例9
98.除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分为ms+6-ba 1mg
·
l-1
+naa0.2mg
·
l-1
+ac 2g
·
l-1
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99.对比例10
100.除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分为ms+6-ba 1.5mg
·
l-1
+naa 0.05mg
·
l-1
+ac 0.5g
·
l-1
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101.对比例11
102.除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分为ms+6-ba 1.5mg
·
l-1
+naa 0.1mg
·
l-1
+ac 1g
·
l-1
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103.对比例12
104.除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分为ms+6-ba 1.5mg
·
l-1
+naa 0.15mg
·
l-1
+ac 1.5g
·
l-1
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105.对比例13
106.除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分为ms+6-ba 1.5mg
·
l-1
+naa 0.2mg
·
l-1
+ac 2g
·
l-1
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107.对比例14
108.除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分为ms+6-ba 2mg
·
l-1
+naa 0.05mg
·
l-1
+ac0.5g
·
l-1
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109.对比例15
110.除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分为ms+6-ba 2mg
·
l-1
+naa0.15mg
·
l-1
+ac 1.5g
·
l-1
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111.对比例16
112.除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分为ms+6-ba 2mg
·
l-1
+naa0.2mg
·
l-1
+ac 2g
·
l-1
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113.对比例17
114.除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分为ms+6-ba 2.5mg
·
l-1
+naa 0.05mg
·
l-1
+ac 0.5g
·
l-1
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115.对比例18
116.除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分为ms+6-ba 2.5mg
·
l-1
+naa 0.1mg
·
l-1
+ac 1g
·
l-1
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117.对比例19
118.除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分为ms+6-ba 2.5mg
·
l-1
+naa 0.15mg
·
l-1
+ac 1.5g
·
l-1
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119.对比例20
120.除朱顶红组培快繁培养基组分为ms+6-ba 2.5mg
·
l-1
+naa 0.2mg
·
l-1
+ac 2g
·
l-1
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121.实验例1
122.以实施例2和对比例1~5为例,研究不同消毒方法对鳞茎污染率的影响:
123.污染率(%)=(污染的外植体数/接种外植体数)
×
100;
124.增殖系数=不定芽数/接种芽数。
125.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
126.表1不同消毒方法对鳞茎污染率的影响
[0127][0128][0129]
注: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差异显著(p《0.05)。
[0130]
由表1可知,不同消毒方法对鳞茎污染率有显著影响。随着消毒时间增加,污染率显著降低,增殖系数也明显降低。综合污染率和增殖系数来看,与对比例1~5相比,本发明实施例2的消毒方法为最佳消毒方法。
[0131]
实验例2
[0132]
以实施例2和对比例6~20为例,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对朱顶红组培快繁的影响:
[0133]
平均每株根条数=生根植株的总根数/生根植株数。
[0134]
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
[0135]
表2不同培养基配方对朱顶红组培快繁的影响
[0136][0137][0138]
对影响朱顶红组培快繁的因素进行极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0139]
表3不同因素对朱顶红组培快繁影响的极差分析
[0140][0141]
由表2和表3可知,不同培养基配方对朱顶红组培增殖系数和平均每株生根条数有显著影响。与对比例6~20相比,本发明实施例2的培养基配方为最佳培养基配方。
[0142]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可有效降低朱顶红初代培养过程中的污染率、褐变率和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为朱顶红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本发明方法简单、易操作,可使朱顶红增殖倍数达14.8,扩繁周期短,成苗仅需30d左右,苗生长健壮、长势好,可有效解决朱顶红高效生产问题,对朱顶红新品种选育和大规模生产有重要意义。
[014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