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齿苋多糖在促进草莓生长和抗病性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95166发布日期:2022-11-02 02:46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马齿苋多糖在促进草莓生长和抗病性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马齿苋多糖在促进草莓生长和抗病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马齿苋是马齿觅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是常见的中草药和野生绿色蔬菜。马齿苋多糖是马齿苋的主要功能成分之一,具有提高动物免疫力,延缓衰老,抗肿瘤等功能。目前,马齿苋多糖的应用多在对动物免疫、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降糖等方面,在农业方面几乎没有应用报道。
3.植物免疫诱抗剂是一类新型生物农药,主要通过激发植物自身的抗病性,达到抑制病原菌的目的,具有防病、增产、改善品质等功效。免疫诱抗剂具有预防性、系统性、稳定性、相对性、安全性等一系列优点,可以解决化学防治存在病原菌抗药性、环境污染和对人畜副作用问题,有利于“减药增效”,实现农产品无害化绿色生产。
4.草莓被誉为“水果皇后”,不仅外表鲜红靓丽,味道好,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深受大众喜爱。草莓种植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然而,在育苗和栽培时,由于夏季极端高温或台风暴雨、冬季低温寡照等天气影响以及大棚连年种植造成的土壤连作障碍等,草莓常会感染各种病虫害,例如炭疽病和灰霉病。草莓病害的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为主,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开发应用于草莓病虫害防治的植物免疫诱抗剂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促进草莓生长和防治草莓病虫害且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本发明公开马齿苋多糖在草莓栽植方面的应用,具体公开了马齿苋多糖及其制备的试剂能促进草莓生长和提高草莓抗病性。
6.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7.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马齿苋多糖在制备用于促进草莓生长和/或抗病性试剂中的应用。
8.低浓度的糖类物质通常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与大多数植物相互影响,从而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过程,在这种调节过程中往往会积累多种抗病相关物质而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目前应用的多糖诱抗剂有葡聚糖、香菇多糖、金针菇多糖、灵芝多糖等,主要用在黄瓜、番茄、水稻、花生、烟草、棉花等作物上。对于马齿苋多糖在农作物种植方面的应用尚无相关报道。本技术的发明人发现将马齿苋多糖作为主要有效成分制备成马齿苋多糖诱抗剂,喷施于草莓叶片时,能促进草莓生长并能提高草莓的抗病性,提高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9.在一些方式中,马齿苋多糖的制备过程包括:
10.(1)采用热水浸提工艺提取马齿苋粉末;
11.(2)用sevag法脱蛋白;
12.(3)用95%乙醇沉淀得沉淀物,干燥。
13.其中,马齿苋粉末可通过以下过程获得:采取新鲜的马齿苋植株,70℃烘干至恒重,粉碎过80目网筛,密封备用。
14.优选地,热水浸提工艺的过程为:按料液比1:20取马齿苋粉末和水,添加0.2%纤维素酶,在90℃下浸提90min。本技术的发明人对料液比和是否添加纤维素酶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料液比1:20+0.2%纤维素酶的条件下,马齿苋多糖的得率最高。
15.在用sevag法脱蛋白前可以将热水浸提物用纱布过滤,取滤液并经4000转/min离心,取上清液,再在旋转蒸发器中浓酸至1/4体积,然后进行sevag法脱蛋白操作。sevag法是脱去多糖中蛋白质的常用方法,其作用比较温和,不会影响多糖的结构。在进行sevag法脱蛋白的过程中,若一次或两次脱蛋白的效果不理想,可以重复多次进行。发明人发现sevag法尤其适用于马齿苋多糖提取物的脱蛋白,经过一次脱蛋白过程就基本可以将蛋白去除完全。
16.步骤(3)的具体过程可以为:加3倍体积的95%乙醇,4℃静置过夜后5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取沉淀物真空干燥制得马齿苋多糖。步骤(3)为醇沉多糖的过程,对于具体的95%乙醇体积、静置时间和温度以及离心条件等,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当然乙醇浓度也可进行调整。
17.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马齿苋多糖诱抗剂。
18.所述马齿苋多糖诱抗剂包括0.015%~0.035%马齿苋多糖、0.001%~0.02%tween-20和0.0005%~0.002%山梨酸钾。
19.在一些方式中,所述马齿苋多糖的制备过程同上。
20.进一步地,所述马齿苋多糖诱抗剂用于提高草莓苗栽培或移植的成活率。发明人发现将草莓苗浸泡于马齿苋多糖诱抗剂中15min后,取出晾干种植,相对于清水或枯草芽孢杆菌等抑菌制剂浸泡,草莓苗的成活率最高,说明马齿苋多糖诱抗剂能提高草莓苗的成活率且效果好,可应用于草莓苗的栽培或移植。
21.此外,将马齿苋多糖诱抗剂喷洒于草莓叶片表面可以促进草莓的生长和抗病性。发明人通过分析草莓叶片的结构、光合特性以及转录组学分析等发现:马齿苋多糖诱抗剂使叶片的上表皮等组织增厚;提高了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片中光合作用、抗病性相关基因表达有所提高,说明马齿苋多糖诱抗剂能被草莓叶片吸收并通过提高光合作用和促进抗病性相关基因表达等促进草莓的生长和提高抗病性。
22.通过炭疽病抗性实验,发明人发现:施用马齿苋多糖诱抗剂的草莓,其炭疽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且病情指数下降,说明马齿苋诱抗剂能提高草莓植株对炭疽病的抵抗能力。另外,将马齿苋多糖诱抗剂和化学农药联合施用,相对于施用单一化学农药,草莓植株灰霉病的病情指数明显降低,说明马齿苋多糖诱抗剂和化学农药能配合施用。
23.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草莓栽培方法。
24.所述草莓栽培方法包括在草莓生长期间于草莓叶片上多次间隔施用马齿苋多糖诱抗剂。例如,于草莓叶片每10天喷施一次马齿苋多糖诱抗剂。当然,也可以每隔7天、8天、9天、11天等喷施一次马齿苋多糖诱抗剂;也可以将马齿苋多糖诱抗剂与化学农药同时施用,且在同时施用时,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25.本发明发现马齿苋多糖能制备成诱抗剂用于草莓栽培,促进了草莓生长并提高草莓的抗病性,对草莓的灰霉病和炭疽病都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本发明的马齿苋多糖诱抗剂可作为植物免疫诱抗剂使用,且能与化学农药联合施用,将其应用于草莓种植,既能提高草莓的品质与产量,又能降低化学农药的施用,具有绿色无污染的优点。
附图说明
26.图1马齿苋多糖诱抗剂处理后草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
27.图2草莓叶片组织,a为清水处理的叶片组织,b为马齿苋多糖诱抗剂处理的叶片组织。
28.图3马齿苋多糖诱抗剂处理后草莓基因组差异表达火山图。
29.图4马齿苋多糖诱抗剂处理后草莓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注释分类。
30.图5马齿苋多糖诱抗剂处理后草莓富集显著性最可靠的前20个kegg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2.实施例1马齿苋多糖的制备
33.马齿苋植株采自杭州市西湖区杭州市农科院试验大棚内,70℃烘干至恒重,粉碎过80目网筛,密封备用。
34.马齿苋多糖的提取采用热水浸提工艺,按料液比和纤维素酶,设4个提取处理:料液比1:15、料液比1:20、料液比1:20+0.2%纤维素酶、料液比1:25+0.2%纤维素酶。其余条件相同,包括:提取温度90℃,浸提时间90min,纱布过滤得到的液体经4000转/分钟离心得上清液。将合并的滤液在旋转蒸发器中浓缩至1/4体积,用sevag法脱蛋白。加入3倍体积的95%乙醇,4℃静置过夜后5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沉淀真空干燥后制得马齿苋多糖提取物。
35.采用苯酚-硫酸法分别测量4个提取处理下的多糖提取率。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7.7364x+0.0688,线性方程相关系数为0.9958,表明线性关系良好。不同提取方法下的马齿苋多糖得率见表1。
36.表1不同方法提取的马齿苋多糖得率及马齿苋多糖提取物的多糖含量
[0037][0038]
注:每列数字后面的字母不同,表示上下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小写字母表示5%显著水平下的差异,大写字母表示1%极显著水平下的差异。下各表相同。
[0039]
由表1的测定结果可知,加0.2%纤维素酶可以提高马齿苋多糖得率。可能是由于纤维素酶能水解马齿苋植株中的纤维素,有利于多糖溶出。此外,增大料液比能提高马齿苋
多糖得率,但料液比由1:20增加至1:25时,多糖得率增加不明显,综合考虑多糖得率和成本,优选的料液比为1:20。因此,最终获得优选的马齿苋多糖的提取条件包括:料液比1:20+0.2%纤维素酶。
[0040]
实施例2马齿苋多糖促进草莓苗生长
[0041]
2019年5月初将品种

红颊’的草莓组培苗用商品进口基质定植在32孔育苗穴盘中,置于人工气候培养室。长成5叶1心后,马齿苋多糖浓度设0.005%、0.01%、0.015%、0.02%、0.025%共5个处理(按马齿苋多糖浓度,分别取马齿苋多糖提取物加入水中,搅拌均匀),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每32株(一个穴盘)草莓苗为1个重复,各3个重复。每隔10天喷施1次于草莓苗叶片上,连续3次,其它按常规管理。第3次喷完后的第8天检测草莓苗的生物学参数,包括株高、根重、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
[0042]
2、结果与分析
[0043]
各处理组测得的草莓苗生长情况如下表所示。
[0044]
表2不同浓度马齿苋多糖处理对草莓苗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0045][0046]
从表中可以看出,将马齿苋多糖提取物喷施于草莓叶片上,草莓苗的株高、根重、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均有所提高,说明马齿苋多糖提取物能促进草莓苗生长,具有壮苗作用。此外,不同浓度马齿苋多糖处理下草莓苗的各指标不同,随着马齿苋多糖浓度的增高,草莓苗的株高、根重、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成上升趋势,但当马齿苋多糖浓度继续增高时,草莓苗的株高、根重、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无进一步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由表中数据可知,马齿苋多糖的优选浓度范围为0.015%~0.035%。
[0047]
实施例3马齿苋多糖诱抗剂的制备
[0048]
按质量浓度马齿苋多糖为0.015%~0.035%(相当于实施例1中多糖含量70.5%的马齿苋多糖提取物浓度为0.021%~0.050%),tween-20为0.001%~0.02%,山梨酸钾为0.0005%~0.002%的重量比称取马齿苋多糖提取物、tween-20和山梨酸钾,加水溶解并补充剩余重量,搅拌溶解即得马齿苋多糖诱抗剂。
[0049]
其中,tween-20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助于马齿苋多糖提取物的溶解,0.001%~0.02%的浓度范围能使马齿苋多糖提取物溶解完全。
[0050]
山梨酸钾是一种常见的食品防腐剂,具有抑菌作用。在本发明中,发明人发现添加山梨酸钾能增强马齿苋多糖诱抗剂的作用效果(包括下述实施例中提高草莓苗成活率、促进草莓生长和抗病性),可能是由于:一方面山梨酸钾能抑制草莓植株或土壤中可能带有的相关病原菌,另一方面,山梨酸钾能防止马齿苋多糖被空气中的细菌污染导致的有效成分的减少。山梨酸钾的浓度范围为0.0005%~0.002%,是发明人通过实验优化获得的。山梨酸钾浓度过低时,效果较差;浓度继续增高,对马齿苋多糖提取物无进一步的增效作用且浓度过高时反而会产生反作用。
[0051]
马齿苋多糖为马齿苋多糖诱抗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同理,马齿苋多糖浓度为0.015%~0.035%是发明人经实验优化获得的(详见实施例2),其浓度低于0.015%,作用效果较差,浓度大于0.035%或更高,无进一步的增效作用,且浓度过高还会产生相反效果。可能是由于马齿苋多糖浓度过高时,喷施于草莓叶片表面不能被叶片完全吸收从而滞留在叶片表面,其一方面可能堵塞了叶片气孔,妨碍了叶片的正常功能,另一方面多余的多糖可能为微生物提供了营养,导致了病原菌滋生。另外,0.015%~0.035%的浓度是根据不同浓度马齿苋多糖喷施于草莓叶片的作用效果来确定的。对于不同植物,其叶片是否能吸收马齿苋多糖以及吸收马齿苋多糖的多少和吸收马齿苋多糖后是否促进其生长等都是不确定的,因此,对于其他植物,马齿苋多糖是否有作用以及最佳作用浓度等都需要进一步试验。同理,能促进其他植物生长的多糖类也不一定适用于草莓,即使其能促进草莓生长,最佳作用浓度也会不同。
[0052]
实施例4马齿苋多糖诱抗剂促进草莓苗生长
[0053]
1、实验方法
[0054]
2019年5月初将品种

红颊’的草莓组培苗用商品进口基质定植在32孔育苗穴盘中,置于人工气候培养室。长成5叶1心后,对草莓苗喷施马齿苋多糖诱抗剂(配制同实施例3,马齿苋多糖为0.015%、tween-20为0.001%、山梨酸钾为0.0005%),记为实验组;另以清水处理,记为对照组。每32株(一个穴盘)草莓苗为1个重复,两组各4个重复。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续4次,其它按常规管理。
[0055]
第4次喷完后的第7天检测记录草莓苗的生物学指标,包括:株高、根重、根茎粗、根系活力、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等,并测定叶片光合特性。
[0056]
叶片光合特性测定方法为:选取植株功能叶,利用便携式li-6400光合仪(美国li-cor公司)通过控光进行光响应曲线测定。在co2浓度400μmol
·
mol-1
下,叶室光合有效辐射(par)设置梯度为0、50、100、200、500、1000、1500、2000μmol
·
m-2
·
s-1
,测定净光合速率(pn)。每处理测定3片叶,取平均值。
[0057]
2、实验结果与分析
[0058]
草莓苗的生物学指标测定结果如下表3所示。
[0059]
表3马齿苋多糖对草莓苗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0060][0061]
由表3的实验结果可知,喷洒马齿苋多糖诱抗剂的草莓的株高、根重、根茎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喷洒马齿苋多糖能促进草莓植株的生长。
[0062]
如图1为叶片光合特性测定结果,对照组光合有效辐射为1000~1500时,草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到饱和点(10.0左右);实验组光合有效辐射为1000~1500时,草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到饱和点(14.3~15之间)。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草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了41.9%~47.4%。该结果说明,喷洒马齿苋多糖能提高草莓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该结果与上述的促进草莓植株的生长作用是一致的。
[0063]
本实施例中马齿苋多糖诱抗剂通过喷洒至草莓叶片上发挥作用,草莓叶片能快速吸收马齿苋多糖诱抗剂中的有效成分,促进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进一步加快了草莓的生长。
[0064]
实施例5草莓叶片组织结构和转录组学分析
[0065]
1、实验方法
[0066]

叶片组织结构观察:取实施例3中的草莓叶片样品,经固定、修块、脱水、透明、石蜡、切片,采用番红-固绿染色法,脱水、透明、封固,取出后用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切片组织,随机选择3个视野拍照(例如图2)。用image-pro plus软件测量叶片上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片整体厚度。
[0067]

叶片转录组学分析:取实施例3中的草莓叶片样品,使用rneasy plant mini kit试剂盒提取草莓叶片总rna,使用illumina的novaseq 6000测序系统进行测序。rna提取、检测、文库构建及测序均由北京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对测序所得的原始序列进行过滤,将过滤后获得的干净序列比对草莓参考基因组,根据fpkm值对两个样本基因表达量进行归一化。采用degseq法,以fpkm作为基因表达水平的指标,将不同样本间的差异表达倍数为2.0倍、错误发现率(fdr)<0.05作为差异表达基因(deg)筛选标准。将deg向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各分类进行映射,以p<0.05为筛选条件,满足条件的分类即为在deg中显著富集的go分类。同时,将deg进行kegg途径分析,并对基因涉及的显著变化的生物学调控通路进行分析,从转录组学角度分析马齿苋多糖对草莓抗病促生长的影响。
[0068]
2、实验结果
[0069]

草莓叶片组织的观测结果如下表。
[0070]
表4马齿苋多糖对草莓叶片组织厚度的影响
[0071][0072]
表皮是叶片结构的基础,植物解剖结构中表皮越厚,其抗逆能力一般较强。从表4中数据可以看出,马齿苋多糖处理后,叶片上表皮厚度增加了37.6%,为极显著水平。栅栏组织厚度与抗逆性呈正相关,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越大,说明栅栏组织越发达。马齿苋多糖处理后栅栏组织、海绵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也有显著提高。因此,从叶片解剖结构看,马齿苋多糖处理提高了上表皮等组织厚度,从而提高草莓抗逆能力。
[0073]

与清水处理组相比,马齿苋多糖诱抗剂处理后草莓基因组差异表达如图3所示,马齿苋多糖处理对草莓叶片的基因表达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表达量差异2.0倍的基因数为2134,其中上调基因数是1402,下调基因数是732。
[0074]
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分类结果共有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和参与的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3个功能大类。马齿苋多糖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后,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分类结果参见图4和表5。在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3个大类中,分别包含了17、15和12个功能分类,每种功能的相关基因数目参见柱状图。
[0075]
表5马齿苋多糖处理后草莓差异表达基因go分类和数目
[0076]
[0077]
[0078][0079]
挑选了富集显著性最可靠(即q value最小)的前20个通路进行结果展示(图5和表6)。20个kegg通路富集了354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kegg通路除了包括主要的碳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还包括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光合作用、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植物昼夜节律,均与提高植物的光合能力、增强抗逆性有关。
[0080]
表6马齿苋多糖处理后草莓富集显著性最可靠的前20个kegg通路
[0081]
基因富集的途径基因数目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carbon fixation in photosynthetic organisms34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26乙醛酸和二羧酸酯代谢glyoxylate and dicarboxylate metabolism26碳代谢carbon metabolism60光合作用-天线蛋白photosynthesis-antenna proteins14植物激素信号转导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57类黄酮生物合成flavonoid biosynthesis18氮代谢nitrogen metabolism17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20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carotenoid biosynthesis13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glycine,serine and threonine metabolism20单杆菌素的生物合成monobactam biosynthesis5黄酮和黄酮醇的合成flavone and flavonol biosynthesis2植物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plant13叶酸一碳库one carbon pool by folate7万古霉素抗药性vancomycin resistance1赖氨酸的生物合成lysine biosynthesis5硫胺素代谢thiamine metabolism4生物素代谢biotin metabolism5异喹啉生物碱的生物合成isoquinoline alkaloid biosynthesis7
[0082]
总的来说,与清水处理组相比,马齿苋多糖诱抗剂处理组中:表达量差异2.0倍的基因数为2134个,其中上调基因数是1402个;显著性最可靠的前20个kegg通路富集了354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碳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光合作用、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植物昼夜节律等功能。该实验结果从遗传学上解释了马齿苋多糖诱抗剂促进草莓生长和抗病性的原因,具体可能为马齿苋多糖诱抗剂被草莓叶片吸收后,能改变叶片中与碳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等相关通路的基因表达以及这些通路的代谢情况,进而通过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来促进草莓植株的生长,此外,还激发了草莓自身的抗病性,从而提高了草莓对外界的病原微生物等的抵抗能力。
[0083]
实施例6马齿苋多糖诱抗剂浸湿处理对草莓苗成活率的影响
[0084]
1、实验方法
[0085]
2019年9月用清水、商品浸根剂(国光根盼400倍液)、马齿苋多糖诱抗剂(配制同实施例3,马齿苋多糖为0.035%、tween-20为0.02%、山梨酸钾为0.002%)、枯草芽孢杆菌(200亿cfu/克100倍液)、哈茨木霉菌(3亿cfu/克100倍液)分别浸湿草莓苗15分钟后取出晾干种植。定植1个月后统计草莓植株成活率。
[0086]
2、实验结果与分析
[0087]
草莓植株成活率统计结果如下表7。
[0088]
表7草莓成活率
[0089][0090]
由表7的实验结果可知,与清水浸泡相比,商品浸根剂对草莓苗植株的成活率无明显影响,甚至有下降的趋势;马齿苋多糖诱抗剂、枯草芽孢杆菌以及哈茨木霉菌浸泡草莓苗都能提高草莓植株的成活率,其中,马齿苋多糖诱抗剂组的草莓植株的成活率最高。
[0091]
草莓种植的土壤中会存在各种土传病害,尤其是设施大棚中连年轮作后的土壤,其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会更高,例如根腐病、炭疽病等,会使草莓定植期出现大量死苗。商品浸根剂、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均为目前常用的草莓苗用杀菌剂或壮苗剂。本实施例中,马齿苋多糖诱抗剂浸泡草莓苗后,其成活率最高,可能是由于马齿苋多糖提高了根系活力,促进草莓根系生长,或有一定的杀菌能力,最终提高了草莓苗的成活率。
[0092]
实施例7马齿苋多糖诱抗剂提高草莓对炭疽病和灰霉病的抗性
[0093]
1、实验方法
[0094]

草莓炭疽病抗性实验:同实施例3种植“红颊”草莓组培苗,长成5叶1心后,分别对草莓苗喷施马齿苋多糖诱抗剂(配制同实施例3,马齿苋多糖为0.025%、tween-20为0.001%、山梨酸钾为0.0005%)、化学农药(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一种防治炭疽病的化学农药)以及清水。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续5次。第5次喷施后的第2天均进行炭疽病接种。所用胶孢炭疽病孢子浓度为2
×
105个/ml,喷雾接种法将菌悬液接种到所有叶片上。接种后保湿48小时,在接种7天后调查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计算相对防效。
[0095]

草莓灰霉病抗性实验:试验在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杭州市农科院试验基地进行。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颊”。设置3个处理:常规化学农药;马齿苋多糖诱抗剂(配制同实施例2,马齿苋多糖为0.025%、tween-20为0.001%、山梨酸钾为0.0005%);在使用常规化学农药时添加上述配制的马齿苋多糖诱抗剂。每处理重复3个小区,共9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300株草莓,种植密度为7000株/667m2。2019年12月15日开始,每7天喷施1次,共喷5次。用喷雾器均匀喷湿叶片,每个小区选取其中长势均匀的20株、50株挂牌,分别用于病情调查和产量测定。1月21日、2月5日和2月20日,分别调查草莓灰霉病发病情况。统计2019
年12月30日到2020年4月20日之间每个处理(50株)的草莓产量。
[0096]
2、实验结果和分析
[0097]

草莓炭疽病的发病情况如下表所示。
[0098]
表8马齿苋多糖诱抗剂对草莓炭疽病的发病影响
[0099][0100]
由表8的实验结果可知,化学农药和马齿苋多糖诱抗剂都极显著降低了草莓炭疽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也有明显降低。另外,马齿苋多糖诱抗剂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化学农药,其防效相对于化学农药提高了46.2%。该结果说明马齿苋多糖诱抗剂能提高草莓植株对炭疽病的抗性,且其作用强于化学农药。
[0101]

草莓灰霉病抗性实验结果如下表。
[0102]
表9马齿苋多糖诱抗剂对草莓产量和灰霉病的影响
[0103][0104]
表9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施用化学农药的同时施加马齿苋多糖抗诱剂,草莓灰霉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此外,草莓的产量也略有提高(9.2%)。一般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知道施加化学农药能够防治草莓的灰霉病。由本实施例的实验结果可知,施加马齿苋多糖诱抗剂具有与化学农药相同的防治草莓灰霉病效果;另外,将马齿苋多糖抗诱剂和化学农药同时使用,极大提高了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说明化学农药和马齿苋多糖抗诱剂对灰霉病的防治原理是不同的,化学农药一般是通过杀灭病原微生物达到防治效果。马齿苋多糖抗诱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马齿苋多糖,多糖类一般是通过激发植物自身的抗病性,达到抑制病原菌的作用,其可能在植物体内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这种调节过程往往会积累多种抗病相关物质从而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例如,实施例4和5就证明了马齿苋多糖抗诱剂能促进草莓的生长和自身抗病性。另外,化学农药和马齿苋多糖诱抗剂抗草莓灰霉病的机理不同,其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促进,从而使草莓产生更优的抗病能力。
[0105]
应当理解,上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凡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下,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改动,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中用到的物料和试剂等除特许说明外,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