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形态学鉴定孔鳐受精卵的方法

文档序号:30947540发布日期:2022-07-30 05:56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形态学鉴定孔鳐受精卵的方法

1.本发明属于海洋生物繁育中的软骨鱼类仔稚幼鱼鉴定与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形态学鉴定孔鳐受精卵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孔鳐(okamejei kenojei m
ü
ller&henle 1841),俗称老板鱼,隶属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鳐目(rajiformes)、鳐科(rajidae)、瓮鳐属(okamejei),俗称老板鱼,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西岸的海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渤海等海域。属冷水性底层鱼类,主要以底栖甲壳类等生物为食。孔鳐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常见的经济鱼类。同时由于其体内富含软骨素等成分,使其兼具药用价值;再加之其游动时的独特体态,使其也成为重要的水族观赏鱼类。
3.相较于硬骨鱼类,软骨鱼类具有体型较大,繁殖周期长,幼鱼发育缓慢等特点,使得软骨鱼类在面临栖息环境的变化时,往往会出现巨大的种群波动,在过去的五十年间,全球软骨鱼类的数量急剧减少,部分种群甚至濒临灭绝。孔鳐的野生种群也面临着种质退化的风险,对于孔鳐的繁殖保育工作的开展日益迫切。如何有效地鉴别孔鳐野生种群的仔稚幼鱼,同时又避免解剖取样等操作对鱼体造成伤害,成为孔鳐繁殖保育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4.相较于鲨类,鳐类的卵壳形态较为单一且相似,这使得鳐类卵壳形态的辨识中容易出现混淆等问题。虽然鳐鱼所产生的卵壳形态具有物种特异性的数值差异,且目前关于孔鳐卵壳形态学特征已有初步研究,但是相关指征较少,难以区分鳐类物种间差异。同时由于样品受限,目前鳐类卵壳形态学鉴定的定量指标还十分有限,多数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这也为鳐鱼卵壳形态学比较与鉴定造成了诸多不便。此外,基于卵壳形态学鉴定软骨鱼类仔稚幼鱼的方法,在国内还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基于形态学鉴定孔鳐受精卵的方法。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为:
7.一种基于形态学鉴定孔鳐受精卵的方法,取待鉴定软骨鱼类卵壳通过形态学观察初步筛选鳐鱼卵壳,对初步筛选为鳐鱼卵壳的样品的特征部位进行形态学测量,测定后各样品的特征部位的测量结果与孔鳐卵壳参考标准进行对比,各特征部位测量值与参考标准吻合,鉴定识别该待测样品为孔鳐所产卵壳。
8.所述形态学观察初步筛选鳐鱼卵壳为卵壳中呈左右对称中央隆起的袋状结构,壳体两侧加厚形成龙骨缘,龙骨缘沿壳体长轴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形成四个角,四个角中末段沿卵壳壳体的隆起方向延伸,每个角的末端各有一呼吸裂,同时,同一侧的两个角之间通过裙边相连,即初筛为鳐类卵壳。
9.所述孔鳐卵壳形态学特征部位为总长度、极宽、体长、前角长、后角长、前裙边长、
后裙边长、龙骨缘宽度和附着丝距离。
10.所述各特征部位的测量:
11.总长度(tl):卵壳前角顶端与后角顶端之间的垂直距离;
12.极宽(mw):卵壳左侧边缘与右侧边缘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
13.体长(bl):卵壳前裙边与后裙边之间的垂直距离;
14.前角长(ahl):卵壳前角顶端与前裙边外缘的垂直距离;
15.后角长(phl):卵壳后角顶端与后裙边外缘的垂直距离;
16.前裙边长(aal):卵壳前裙边的外缘与内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17.后裙边长(pal):卵壳后裙边的外缘与内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18.龙骨缘宽度(lkw):卵壳龙骨缘的外缘与内缘的水平距离
19.附着丝距离(afl):卵壳附着丝第一附着点和第三附着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20.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21.本发明基于孔鳐卵壳形态学指标,建立了孔鳐受精卵卵壳的鉴别标准,可以快速地鉴别孔鳐的受精卵,适用于野外调查中简易环境下评估孔鳐的种群,特别适用于非繁殖季节(孔鳐仔稚幼鱼已经孵化,卵壳中无活体样本可用的条件)进行的野外调查。该发明对于孔鳐种群的评估以及纯种种质的保育有一定参考价值。
附图说明
22.图1为孔鳐卵壳实物照片。
23.图2为孔瑶卵壳的测量标准参考图。
24.图3为孔鳐卵壳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本发明基于孔鳐卵壳形态学建立鉴定孔鳐物种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根据形态学指标从卵壳样品中区分出孔鳐物种,适用于出海调查等简易实验条件;该方法对软骨鱼类针对性保育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7.实施例1
28.孔鳐卵壳形态学特征分为总长度、极宽、体长、前角长、后角长、前裙边长、后裙边长、龙骨缘宽度和附着丝距离,根据treloar等人的相关研究结果获得孔鳐卵壳各特征的参考标准(treloar等.,2006),并通过采集100枚孔鳐卵壳(参见图1-2)进行测定的平均值相比对完全相符,参考标准参见表1。
29.总长度(tl):卵壳前角顶端与后角顶端之间的垂直距离;
30.极宽(mw):卵壳左侧边缘与右侧边缘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
31.体长(bl):卵壳前裙边与后裙边之间的垂直距离;
32.前角长(ahl):卵壳前角顶端与前裙边外缘的垂直距离;
33.后角长(phl):卵壳后角顶端与后裙边外缘的垂直距离;
34.前裙边长(aal):卵壳前裙边的外缘与内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35.后裙边长(pal):卵壳后裙边的外缘与内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36.龙骨缘宽度(lkw):卵壳龙骨缘的外缘与内缘的水平距离;
37.附着丝距离(afl):卵壳附着丝第一附着点和第三附着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38.表1
[0039][0040]
注:tl=总长;mw=极宽;bl=壳体长;ahl=前角长;phl=后角长;aal=前裙边长;pal=后裙边长;lkw=龙骨缘宽;afl=附着丝间距.
[0041]
实施例2
[0042]
野外资源调查过程中孔鳐卵壳的快速鉴定:
[0043]
1.选取待鉴定的软骨鱼卵壳样品13枚(依次编号1-13),需要卵壳壳体各部分完整,无污损,无缺失。附着丝基部附着点清晰可辨(图3)。
[0044]
2.选择待鉴定的卵壳进行形态学观察初筛得到鳐鱼类卵壳:
[0045]
待鉴定卵壳中多呈左右对称中央隆起的袋状结构,壳体两侧加厚形成龙骨缘,龙骨缘沿壳体长轴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形成四个角,四个角中末段沿卵壳壳体的隆起方向延伸,每个角的末端各有一呼吸裂。同时,同一侧的两个角之间通过裙边相连(图2),为鳐类卵壳,即样品中1、2、3、5号。
[0046]
同时,样品中7、9、11、12号,其卵壳的角多出现退化,同时6号的卵壳的角呈现出左右不对称结构,4号卵壳形成螺旋状,这些样品初步判定为鲨类卵壳。
[0047]
另外,样品中8号卵壳呈纺锤形,壳体两侧的龙骨缘发达,并沿壳体的长轴方向向两侧延伸形成侧板,即为银鲛类卵壳。
[0048]
3.进一步将上述形态学观察初筛的鳐鱼类卵壳静置于水平桌面上,使位于卵壳四个角顶端的呼吸裂向上(图3),避免由于卵壳中水分的过度流失引起胚胎窒息死亡。
[0049]
4.辨别鳐鱼类卵壳各特征部位:分辨卵壳的前后端,以卵壳的前裙边所在的部位定义为卵壳的前端(图3),后裙边所在的部位定义为卵壳的末端。(孔鳐卵壳的后裙边是发育成熟的仔稚幼鱼钻出的出口,发育后期的受精卵或已经孵出幼鱼的空卵壳,后裙边两薄片间常见一裂缝,而前裙边连接紧密,无裂缝。此外,与前裙边相比,后裙边的外侧边缘呈直线形,同时宽度也较宽)。
[0050]
5.测量各初筛的鳐鱼类卵壳特征部位,并与参考标准进行对比,若各特征部位的尺寸与参考标准吻合(参见表2),即判定为孔鳐卵壳,各特征部位测量标准如下:
[0051]
总长度(tl):卵壳前角顶端与后角顶端之间的垂直距离;
[0052]
极宽(mw):卵壳左侧边缘与右侧边缘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
[0053]
体长(bl):卵壳前裙边与后裙边之间的垂直距离;
[0054]
前角长(ahl):卵壳前角顶端与前裙边外缘的垂直距离;
[0055]
后角长(phl):卵壳后角顶端与后裙边外缘的垂直距离;
[0056]
前裙边长(aal):卵壳前裙边的外缘与内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0057]
后裙边长(pal):卵壳后裙边的外缘与内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0058]
龙骨缘宽度(lkw):卵壳龙骨缘的外缘与内缘的水平距离
[0059]
附着丝距离(afl):卵壳附着丝第一附着点和第三附着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0060]
表2待鉴定样品测量指标
[0061]
编号tl(cm)mw(cm)bl(cm)ahl(cm)phl(cm)aal(cm)pal(cm)lkw(cm)afl(cm)18.703.104.902.002.000.200.700.306.0028.303.205.201.802.000.500.700.206.2039.502.905.301.701.800.400.950.256.4558.102.954.801.801.950.200.500.256.20
[0062]
通过与表1进行对比,3号样品tl、bl、pal、afl指标与参考标准不符;1、2、5样品各项指标与参考标准吻合,鉴定为孔鳐卵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