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大麦虫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834729发布日期:2022-07-22 22:44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富硒大麦虫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富硒大麦虫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2.大麦虫是超级麦皮虫形成的,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西印度群岛等地,又称超级面包虫、超级麦皮虫等,近年从东南亚国家引进,老熟幼虫最大体长7厘米左右,比一般的黄粉虫大3~4倍,产量是黄粉虫的5倍,它能够以多种食用菌菌糠作为饲料来源,可以有效地吸收其中剩余的营养成分,同时大麦虫幼、成虫虫体对天然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定向富集的能力,特别是具有较强的耐硒和富硒能力。
3.现有的富硒大麦虫基本都是采用人工养殖的方式,饲料的投喂、消毒杀菌、温湿度的控制等等都是依靠人工完成的,在所有环境因子中,以温湿度对富硒大麦虫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用最大,而现有的控制温湿度的方式都是人工使用温度计进行监测,操作起来非常的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大麦虫的养殖方法,具备高效养殖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控制温湿度的方式都是人工使用温度计进行监测,操作起来非常的费时费力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高效养殖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富硒大麦虫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1)挑选饲养场地:工厂化规模生产富硒大麦虫可充分利用闲置空房,但为了集约化管理,最好相近连片,形成一定的产量规模;
9.2)选择优良的虫种:挑选体格大,色泽鲜艳、体态饱满的虫种,好的虫种决定了富硒大麦虫的产量和品质;
10.3)搭配饲料:精料可用麦麸70%、玉米粉10%、面粉6%、豆渣2%、细米糠12%、白唐4%配制,青饲料可用菜叶、瓜果皮、萝卜、土豆、南瓜、红薯等;
11.4)选择饲养器具:饲养盘、饲养架、分离筛、产卵盘、孵化箱、羽化箱、温湿度传感设备、警报设备、旧报纸或糙纸和清扫用具;
12.5)饲养环境管理:将富硒大麦虫控制在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佳温度下,每个月要用生石灰在场地角落,走道消毒2天后清除;
13.6)消毒防疫:及时清除死亡虫体,以免霉烂变质导致流行病发生,每月使用生理盐水0.9%擦拭饲养器具,再将酒精70%使用喷壶喷涂在擦拭完毕的饲养器具上,进行全面的杀菌消毒作业;
14.7)饲养管理:幼虫饲养、蛹期管理、成虫的饲养、卵的收集、卵的孵化和蛹的羽化。
15.进一步,步骤4所述孵化箱和羽化箱由双排多层隔板组成,两层之间的距离是饲养盘高度的1.5倍,底层留出较大空间以便置水保湿。
16.进一步,步骤4所述分离筛包括20目、40目、50目铁丝网或尼龙丝网,四周用1厘米厚的木板做框制成分离筛,用于分离幼虫和虫粪。
17.进一步,步骤4所述温湿度传感设备与警报设备信号连接,温湿度传感设备固定安装在孵化箱和羽化箱的内顶壁,警报设备固定安装在孵化箱和羽化箱的顶部。
18.进一步,步骤1所述闲置空房必须堵塞墙角孔洞、缝隙,水泥抹平地面,粉刷一新,场地使用前要用高锰酸钾泡水。
19.进一步,步骤4所述饲养盘外径长80厘米、宽40厘米、高10到12厘米,内径长78.5厘米、宽38.5厘米、高12厘米,饲养盘底面可用三胶板或五胶板。
20.进一步,步骤3所述精料搭配时,可加入葡萄糖粉和蜂王浆,使用搅拌装置充分混合在一起。
21.进一步,步骤5所述饲养室内必须严防蚂蚁、苍蝇、蟑螂、老鼠、壁虎等天敌进入,每天都要进行天敌的消杀作业。
22.进一步,步骤7所述幼虫饲养:饲养前,先在饲养箱、盒等器具内放入经纱网筛过的麸皮和其他饲料,再将富硒大麦虫幼虫放入,幼虫密度以布满器具为准,最多不超过3~5厘米厚,最后在上面铺放菜叶,让虫子生活于麸皮与菜叶之间,在任其自由采食,每隔一星期左右,筛除一次虫粪。
23.进一步,步骤7所述成虫的饲养:将羽化出的成虫放置于饲养容器内,喂给麸皮及青菜,初时虫体呈灰白色,以后渐变为浅褐色,经过1星期后体色逐渐变成黑褐色,这时便开始产卵,再经过1-2个月即进入产卵盛期。
24.(三)有益效果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大麦虫的养殖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6.1、该富硒大麦虫的养殖方法,通过在饲养架上固定安装温湿度传感设备,可实时获取富硒大麦虫饲养环境的温度值与湿度值,与设置的温湿度阈值进行对比,获取的值不在设置的阀值之间时,开启警报设备提示饲养人员,关注温湿度情况,并进行对应调整,使富硒大麦虫始终处于一个适合生产发育的恒温恒湿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富硒大麦虫的生产发育,饲养人员可从温湿度传感设备轻易的获取到饲养环境的温湿度值,且通过观察警报设备可知晓是否需要调整温湿度,方便了饲养人员的饲养,实现了高效饲养的目的。
27.2、该富硒大麦虫的养殖方法,通过向富硒大麦虫饲料中添加葡萄糖粉和蜂王浆,提高富硒大麦虫抗病力、提纯复壮种群,加快繁殖生长,有利于提升富硒大麦虫的存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一种富硒大麦虫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1)挑选饲养场地:工厂化规模生产富硒大麦虫可充分利用闲置空房,但为了集约
化管理,最好相近连片,形成一定的产量规模;
31.2)选择优良的虫种:挑选体格大,色泽鲜艳、体态饱满的虫种,好的虫种决定了富硒大麦虫的产量和品质;
32.3)搭配饲料:精料可用麦麸70%、玉米粉10%、面粉6%、豆渣2%、细米糠12%、白唐4%配制,青饲料可用菜叶、瓜果皮、萝卜、土豆、南瓜、红薯等;
33.4)选择饲养器具:饲养盘、饲养架、分离筛、产卵盘、孵化箱、羽化箱、温湿度传感设备、警报设备、旧报纸或糙纸和清扫用具;
34.5)饲养环境管理:将富硒大麦虫控制在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佳温度下,每个月要用生石灰在场地角落,走道消毒2天后清除;
35.6)消毒防疫:及时清除死亡虫体,以免霉烂变质导致流行病发生,每月使用生理盐水0.9%擦拭饲养器具,再将酒精70%使用喷壶喷涂在擦拭完毕的饲养器具上,进行全面的杀菌消毒作业;
36.7)饲养管理:幼虫饲养、蛹期管理、成虫的饲养、卵的收集、卵的孵化和蛹的羽化。
37.本实施例中,步骤4所述孵化箱和羽化箱由双排多层隔板组成,两层之间的距离是饲养盘高度的1.5倍,底层留出较大空间以便置水保湿。
38.本实施例中,步骤4所述分离筛包括20目、40目、50目铁丝网或尼龙丝网,四周用1厘米厚的木板做框制成分离筛,用于分离幼虫和虫粪。
39.本实施例中,步骤4所述温湿度传感设备与警报设备信号连接,温湿度传感设备固定安装在饲养架的内顶壁,警报设备固定安装在饲养架的顶部。
40.本实施例中,步骤1所述闲置空房必须堵塞墙角孔洞、缝隙,水泥抹平地面,粉刷一新,场地使用前要用高锰酸钾泡水。
41.本实施例中,步骤4所述饲养盘外径长80厘米、宽40厘米、高10到12厘米,内径长78.5厘米、宽38.5厘米、高12厘米,饲养盘底面可用三胶板或五胶板。
42.本实施例中,步骤3所述精料搭配时,可加入葡萄糖粉和蜂王浆,使用搅拌装置充分混合在一起。
43.本实施例中,步骤5所述饲养室内必须严防蚂蚁、苍蝇、蟑螂、老鼠、壁虎等天敌进入,每天都要进行天敌的消杀作业。
44.本实施例中,步骤7所述幼虫饲养:饲养前,先在饲养箱、盒等器具内放入经纱网筛过的麸皮和其他饲料,再将富硒大麦虫幼虫放入,幼虫密度以布满器具为准,最多不超过3~5厘米厚,最后在上面铺放菜叶,让虫子生活于麸皮与菜叶之间,在任其自由采食,每隔一星期左右,筛除一次虫粪;
45.蛹期管理:初蛹呈乳白色,逐渐变成淡黄褐色、深黄褐色,初蛹应及时从幼虫中分拣出来集中管理,要调节好温、湿度以防虫蛹霉变,经10~13天,便羽化为成虫,在此期间要严格控制好温湿度,适应的温湿度决定着羽化率,温湿度控制的越适应羽化成虫的比例越高,最高的羽化率能达到95%,蛹期要注意的是温度不要乎高乎低,这样羽化出的成虫很多会产生畸形,一旦羽化出的成虫是畸形就说明无法正常交配产卵了;
46.成虫的饲养:将羽化出的成虫放置于饲养容器内,喂给麸皮及青菜,初时虫体呈灰白色,以后渐变为浅褐色,经过1星期后体色逐渐变成黑褐色,这时便开始产卵,再经过1-2个月即进入产卵盛期;
47.卵的收集:富硒大麦虫卵的收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产卵筛,即在黄粉虫成虫产卵时,在产卵筛的铁纱网下垫的白纸上撒一层薄薄的麸皮,让虫卵从网孔中落到下面的麸皮上,一般接卵纸4天左右换一次,将换下的麸皮、虫卵放入饲养器具中,约经7~10天便可自然孵出幼虫;
48.卵的孵化和蛹的羽化:在传统的小规模分散养殖模式中,对于温度、湿度没有严格控制措施,卵的孵化和蛹的羽化均无标准的设备,只是将快进入化蛹期的富硒大麦虫挑选出来放入准备好的孵化箱内即可。
4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饲养架上固定安装温湿度传感设备,可实时获取富硒大麦虫饲养环境的温度值与湿度值,与设置的温湿度阈值进行对比,获取的值不在设置的阀值之间时,开启警报设备提示饲养人员,关注温湿度情况,并进行对应调整,使富硒大麦虫始终处于一个适合生产发育的恒温恒湿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富硒大麦虫的生产发育,饲养人员可从温湿度传感设备轻易的获取到饲养环境的温湿度值,且通过观察警报设备可知晓是否需要调整温湿度,方便了饲养人员的饲养,实现了高效饲养的目的;通过向富硒大麦虫饲料中添加葡萄糖粉和蜂王浆,提高富硒大麦虫抗病力、提纯复壮种群,加快繁殖生长,有利于提升富硒大麦虫的存活率。
5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