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诱杀金龟子的食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30516626发布日期:2022-06-25 03:31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诱杀金龟子的食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1.本发明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诱杀金龟子的食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金龟子是鞘翅目金龟总科的通称,在国内广泛分布,是危害农作物、果树等植物的害虫。金龟子幼虫是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危害植物幼苗或根部,导致苗木枯黄而死亡,金龟子成虫取食植物叶片和果树的花和果实,被金龟子危害后的果树不能正常结实或质量受到损害,从而降低了果园的经济收入。
3.金龟子具有潜土特性,生活隐蔽且适应性强,金龟子成虫的鞘翅坚硬,采用传统的药剂防治方法较为困难,且容易出现果树农药残留、污染环境等问题,亟需一种成本低廉、高效、诱捕率稳定的绿色食诱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诱杀金龟子的食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实现控制和减小害虫种群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同时减少工作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用于诱杀金龟子的食诱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红糖1-7份,食用醋1-9份,白酒1-4份,水1.5-16份
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食诱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红糖1份,食用醋2-9份,白酒1-4份,水5-12份。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食诱剂还包括桃汁1-5份,酵母粉0.2-0.8份。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食用醋的含酸量大于5%。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白酒的酒精度大于50%vol。
11.一种用于诱杀金龟子的食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s1.将水加热到50℃以上,取红糖倒入热水中,搅拌均匀、静置,得到混合物a;
13.s2.取食用醋和白酒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置入密封容器进行发酵,持续发酵3天,每天进行排气并搅拌;
14.s3.混合物a和混合物b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物c,向混合物c中加入桃汁,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d,静置一天;
15.s4.向混合物d中加入所述酵母,搅拌至起泡,加盖密封进行发酵,持续发酵3天,每天进行排气并搅拌。
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s2中的发酵温度为40℃
±
3℃。
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s4中的发酵温度为40℃
±
3℃。
18.一种用于诱杀金龟子的食诱剂的应用,所述食诱剂应用于诱杀金龟子的诱捕器中,所述诱捕器包括三角悬挂支架和诱捕桶,所述诱捕桶悬挂于三角悬挂支架顶部。
1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20.1、本发明中食诱剂的组分包括红糖、食用醋、白酒、桃汁、酵母粉和水,上述配方均为人们日常食用品,安全性高、无任何毒副作用,且容易降解,对金龟子的防治效果好,同时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果实农药的残留,减少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1.2、本发明的食诱剂稳定了金龟子的抗药性,同时对金龟子的自然天敌起到了保护作用,保护了自然天敌种群的繁殖,从而降低了金龟子对果树的危害。
22.3、本发明所述食诱剂防效持续时间长,减少工作量和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0的诱捕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1
27.一种用于诱杀金龟子的食诱剂,其制备方法:
28.1)将16kg的水加热到50℃以上,取1kg红糖倒入热水中,搅拌均匀、静置,得到混合液;
29.2)取4kg的食用醋和1kg的白酒混合并搅拌均匀,并置入密封容器进行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40
±
3℃,持续发酵3天,每天进行排气并搅拌,得到混合液。
30.3)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与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充分混合。
31.其中,食用醋的含酸量大于5%,白酒的酒精度大于50%vol。
32.实施例2-9
33.实施例2-9分别为一种用于诱杀金龟子的食诱剂的制备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原料用量,具体详见表1:
34.表1实施例2-9中各原料组分一览表
[0035][0036]
实施例10
[0037]
一种用于诱杀金龟子的食诱剂,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向实施例2中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中加入桃汁1kg,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静置一天;向混合液中加入0.8kg酵母,搅拌至起泡,加盖密封进行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40
±
3℃,持续发酵3天,每天进行排气并搅拌。
[0038]
实施例11
[0039]
一种用于诱杀金龟子的食诱剂,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0不同的是,添加的桃汁的量为3kg,酵母的量为0.5kg,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0相同。
[0040]
实施例12
[0041]
一种用于诱杀金龟子的食诱剂,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0不同的是,添加的桃汁的量为5kg,酵母的量为0.2kg,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0相同。
[0042]
效果检测试验
[0043]
试验例1
[0044]
为证明本实施例1-9食诱剂诱杀金龟子的效果,采用以下步骤:
[0045]
1)选择试验区。分别设在河北省昌黎县马铁庄桃园,试验桃园为多品种混栽桃园,实施面积30亩;河北省昌黎县果树研究所苹果园,试验苹果园的主要品种为富士,实施面积30亩;河北省青龙县龚杖子村,试验苹果园的主要品种为小国光,实施面积30亩。
[0046]
2)制作诱捕器。诱捕器包括诱捕桶和三角悬挂支架,诱捕桶高度可调节悬挂于三角悬挂支架顶部。本次试验诱捕桶上口径10cm、下底径5cm、高16cm,罐身中部突出的圆弧直径15cm,食诱剂的深度占诱捕桶桶高1/2~2/3最佳,诱捕桶悬挂高度为1.5m。
[0047]
3)诱捕器的分布。试验分3个区组摆放在田间,每个区组内设随机摆放10个诱捕桶,10个诱捕桶中有9个分别装有实施例1-9的食诱剂,另1个为空白诱捕桶;
[0048]
相邻两个区组间距为50米,同一区组内两个诱捕器相邻30m。每7天调查一次各诱集桶金龟子数量,调查统计直到金龟子发生期结束,每次9:00-10:00调查各诱集桶金龟子
数量,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0049]
表2不同组分食诱剂诱捕效果比较
[0050][0051]
由表2中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9中,实施例2表现出最优的诱捕效果,在昌黎县马铁庄桃园试验区,诱捕均值达到12.972个;在昌黎县果研所苹果园试验区,诱捕均值达到22.374个;在青龙县龚杖子苹果园,诱捕均值达到164.736个。
[0052]
试验例2
[0053]
为证明本实施例10-12食诱剂诱杀金龟子的效果,采用以下步骤:
[0054]
1)选择试验区。试验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马铁庄桃园,试验区地势、地貌、土质等自然条件基本一致,试验桃园为多品种混栽桃园,株行距为3m
×
5m。
[0055]
2)制作诱捕器。诱捕器包括诱捕桶和三角悬挂支架,诱捕桶高度可调节悬挂于三角悬挂支架顶部。本次试验诱捕桶上口径10cm、下底径5cm、高16cm,罐身中部突出的圆弧直径15cm,食诱剂的深度占诱捕桶桶高1/3~1/2最佳,诱捕桶悬挂高度为2m。
[0056]
3)诱捕器的分布。试验共设4个处理,共20个诱捕器分成4个区组摆放在田间,每个区组随机摆放5个食诱剂。4个处理分别采用实施例2、实施例10、实施例11和实施例12的食诱剂,同一区组内两个诱捕器相邻30m。每7天调查一次各诱集桶金龟子数量,调查统计直到金龟子发生期结束,每次9:00-10:00调查各诱集桶金龟子数量,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0057]
表3不同组分食诱剂诱捕效果比较
[0058][0059]
由实施例2和实施例10-12的实验数据表3可以看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加入桃汁和酵母,密封进行发酵,所得食诱剂的实验效果达到最高,诱捕均值达到72.6个,桃汁和酵母对金龟子的诱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0060]
由表3中实施例10-实施例12的试验结果可知,实施例11表现出更优的诱杀效果,说明食诱剂的这种原料的使用量在此范围内制得的食诱剂的诱杀效果最佳。
[0061]
试验例3
[0062]
小试1
[0063]
1)选择试验区。试验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马铁庄桃园,试验区地势、地貌、土质等自然条件基本一致,试验桃园为多品种混栽桃园,株行距为3m
×
5m。
[0064]
2)制作诱捕器。诱捕器包括诱捕桶和三角悬挂支架,诱捕桶高度可调节悬挂于三角悬挂支架顶部。本次试验诱捕桶上口径10cm、下底径5cm、高16cm,罐身中部突出的圆弧直径15cm,食诱剂的深度占诱捕桶桶高1/3~1/2最佳,诱捕桶悬挂高度为2m。
[0065]
3)诱捕器的分布。诱捕器采用实施例2食诱剂,每7天调查一次各诱集桶金龟子数量,调查统计直到金龟子发生期结束,每次9:00-10:00调查各诱集桶金龟子数量,并取12次重复试验。
[0066]
小试2
[0067]
与小试1不同的是,诱捕桶悬挂高度为1.5m。
[0068]
小试3
[0069]
与小试1不同的是,诱捕桶悬挂高度为1m。
[0070]
小试4
[0071]
与小试1不同的是,诱捕桶悬挂高度为0m。
[0072]
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0073]
表4诱捕桶位于不同高度下的诱捕效果比较
[0074][0075]
由表4中试验结果可知,本次试验中,当诱捕桶的悬挂高度为2m时,实施例2的食诱剂表现出最优的诱捕效果,平均诱捕数量达到45.9个,因此说明诱捕桶的安装高度对诱捕金龟子有直接的影响。
[0076]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